红学大师周汝昌先生集毕生研究之心血,终成“红学”巨著《红楼十二层》。本书从《红楼》文化、《红楼》本旨、《红楼》女儿、《红楼》灵秀、《红楼》审美、《红楼》自况、《红楼》脂砚、《红楼》探佚、《红楼》真本、《红楼》索引、《红楼》解疑、《红楼》答问等全方位探寻了《红楼梦》的种种悬案,“给沉冤文海二百数十年的雪芹平反”,还原历史真相。“闪电般的灵感和严密的考证中,沿续着中华文化的一脉心香,雅趣别致,引人入胜。”
周汝昌,字玉言,别号解味道人,天津人。中国知名红学家、古典文学专家、诗人、书法家,新中国红学研究*一人,考证派主力和集大成者,被誉为当代“红学泰斗”。
作品宏富,研究深广。著有《红楼梦新证》《红楼夺目红》《曹雪芹传》等。
致读者
自题诗
总引
第一层 《红楼》文化
分引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红楼》文化有“三纲”
中华文化见《红楼》——说“情”
第二层 《红楼》主旨
分引
巨大的象征
“沁芳”本是伤心语
千红一窟 万艳同杯
再解“空空”十六字真言
“情”在《红楼》
为“情”定义
“情榜”
一部“冤”书
第三层 《红楼》女儿
分引
“脂粉英雄”
湘云是“脂粉英雄”
第四层 《红楼》灵秀
分引
风流人物在英才
伟大的思想家
对“人”的巨大思索
“两赋”的新哲思
“才”的意义与命运
“创教”的英雄哲士
第五层 《红楼》审美
分引
《红楼梦》欣赏一隅
一架高性能的“摄像机”
伏脉千里 击尾首应
“诗化”的要义
两次饯花盛会
第六层 《红楼》自况
分引
“自况说”
“自传说”能成立吗?
我们能了解曹雪芹吗?
雪芹曾客“富儿”家
第七层 《红楼》脂砚
分引
脂砚
脂砚何人
我读“脂批”
脂砚斋与《红楼梦》
第八层 《红楼》探佚
分引
《〈石头记〉探佚》序言
“书未成”——千古遗恨
“书已成”
“伏线”——续书
探佚学
探佚学——意义与概况
探佚——两大关键
藕香榭与探佚
第九层 《红楼》真本
分引
八十回后之宝钗
黛玉之致死
湘云的后来及其他
红海微澜录
《红楼》别境纪真芹
第十层 《红楼》索隐
分引
义忠亲王老千岁
雪芹婉笔刺雍正
“双悬日月照乾坤”
“一僧一道”索隐
《红楼梦》中有根源
——潢海铁网山樯木考
附:
“樯木”考
“护官符”考释
第十一层 《红楼》解疑
《红楼梦》到底是一部什么书?归根结蒂,应称之为中华之文化小说。因为这部书充满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却表现为“通之于人众”的小说形式。如欲理解这一民族文化的大精义,读古经书不如先读《红楼梦》,在雪芹笔下,显得更为亲切、生动、绘声绘影,令人如“入”篇中,亲历其境,心领其意。
诗曰:
中华文化竟何如?四库难知万卷书。
孔孟不如曹子妙,莲花有舌泪凝珠。
中华文化此中含,言笑悲欢味自耽。
若能获麟同绝笔,春秋舌拙色应惭。
《红楼梦》与中华文化
每当与西方或外国访问者晤谈时,我总是对他们说:如果你想要了解中华民族的文化特点特色,最好的——既最有趣味又最为捷便(具体、真切、生动)的办法就是去读通了《红楼梦》。
这说明了我的一种基本认识:《红楼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部古往今来、绝无仅有的“文化小说”。
这话又是从何说起的呢?
我是说,从所有中国明清两代重要小说来看,没有哪一部能够像《红楼梦》具有如此惊人广博而深厚的文化内涵的了。
大家熟知,历来对《红楼梦》的阐释之众说纷纭,蔚为大观:有的看见了政治,有的看见了史传,有的看见了家庭与社会,有的看见了明末遗民,有的看见了晋朝名士,有的看见了恋爱婚姻,有的看见了明心见性,有的看见了谶纬奇书,有的看见了金丹大道……这种洋洋大观,也曾引起不少高明人士的讥讽,或仅以为谈助,或大笑其无聊。其实,若肯平心静气,细察深思,便能体认,其中必有一番道理在,否则的话,为什么比《红楼梦》更早的“四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金瓶梅》、《西游记》,都没有发生这样的问题,显现如此的奇致呢?
正由于《红楼梦》包孕丰富,众人各见其一面,各自谓独探骊珠,因此才引发了“红学”上的那个流派纷呈、蔚为大观的现象。而这“包孕丰富”,就正是我所指的那个广博深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的一种显相。
近年来,流行着一种说法:从清末以来,汉学中出现了三大显学,一曰“甲骨学”,二曰“敦煌学”,三曰“红学”。也有人认为把三者相提并论,这实在不伦不类,强拉硬扯。但是我却觉得此中亦深有意味,值得探寻。何则?“甲骨学”,其所代表的是夏商盛世的古文古史的文化之学。“敦煌学”,其所代表的是大唐盛世的艺术哲学的文化之学。而“红学”,它所代表的则是清代康乾盛世的思潮世运的文化之学。我们中华的灿烂的传统文化,分为上述三大阶段地反映为三大显学,倒实在是一个天造地设的伟大景观。思之绎之,岂不饶有意味?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红楼梦》之所以为文化小说者,道理遂更加鲜明显著。
那么,我既不把《红楼梦》叫做什么政治小说、言情小说、历史小说、性理小说……而独称之为“文化小说”,则必有不弃愚蒙而来见问者:你所谓的《红楼梦》中包孕丰富深厚的文化内涵,究竟又是些什么呢?
中国的文化历史非常悠久,少说已有七千年了。这样一个民族,积其至丰至厚,积到旧时代最末一个盛世,产生了一个特别特别伟大的小说家曹雪芹。这位小说家,自然早已不同于“说书”人,不同于一般小说作者,他是一个惊人的天才,在他身上,仪态万方地体现了我们中华文化的光彩和境界。他是古今罕见的一个奇妙的“复合构成体”——大思想家、大诗人、大词曲家、大文豪、大美学家、大社会学家、大心理学家、大民俗学家、大典章制度学家、大园林建筑学家、大服装陈设专家、大音乐家、大医药学家……他的学识极广博,他的素养极高深。这端的是一个奇才绝才。这样一个人写出来的小说,无怪乎有人将它比作“百科全书”,比作“万花筒”,比作“天仙宝镜”——在此镜中,我中华之男女老幼一切众生的真实相,毫芒毕现,巨细无遗。这,是何慧眼,是何神力!真令人不可想象,不可思议!
我的意思是借此说明:虽然雪芹像是只写了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兴衰荣辱,离合悲欢,却实际是写了中华民族文化的万紫千红的大观与奇境。
在《红楼梦》中,雪芹以他的彩笔和椽笔,使我们历历如绘、栩栩如生地看到了我们中华人如何生活,如何穿衣吃饭,如何言笑逢迎,如何礼数相接,如何思想感发,如何举止行为。他们的喜悦,他们的悲伤,他们的情趣,他们的遭逢,他们的命运,他们的荷担,他们的头脑,他们的心灵……你可以一一地从《红楼梦》中,从雪芹笔下,寻到最好的最真的最美的写照!
中华民族面对的“世变”是“日亟”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基本光彩与境界,都是不应也不会亡失的——它就铸造在《红楼梦》里。这正有点儿像东坡所说的:“自其变者而观之,天地曾不能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逝者未尝往也。”
所以我说:《红楼梦》是一部文化小说。
(节选)
《红楼》十二层,层层有新境,恐怕有不止于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那样,只是说高远之境,而并无层次之富美。十二层,表示我对《红楼梦》的多方面的理解与看法,是个多年来小小积累的一次“精选”,敬献于广大的“读者”群众,以供讨论、交流。
我绝不敢效法人家某种声调,开口就是“我研究《红楼梦》几十年”,云云;倘若计算“时间跨度”,大约是五十六七年了吧,在这期间,断断续续、艰难曲折地在“红域”中摸索、挣扎、彷徨地行进,百味尝遍。
自己的一些见解,不敢畅所欲言,行文也十分窘迫不舒。自己重读,多不如意。但偶有机缘,留下了这么样子的笔痕心迹,是“历史存在”,不宜改动。因此觍颜实贡,不加修饰。而且因“时跨”较长,旧日之也不一定全与今同。这些,均请明鉴我区区存实之用意。学识是人格、人品,是“打扮”、“装饰”不来的。以假面欺看官,则更是学术腐败之尤,人所共弃矣。
……
拿到《红楼十二层 周汝昌妙解红楼》这本书,我最先感受到的,是一种厚重的历史感和学术的庄重感。周汝昌先生的名字,本身就代表着一种严谨和权威,他对于《红楼梦》的研究,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敬佩的高度。我一直认为,《红楼梦》的魅力在于其博大精深,在于其包罗万象,而周先生的解读,无疑为我们打开了新的视角。我特别希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他对那些被忽略的细节、被误读的章节进行深入的剖析,能够揭示出曹雪芹先生在创作过程中所付出的心血和智慧。这本书,不仅仅是对《红楼梦》的解读,更是一种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我期待它能够引领我,在红楼的“十二层”中,一层一层地剥开故事的真相,一层一层地领悟人生的哲理。它会是一次智力的挑战,也是一次精神的升华。
评分《红楼十二层 周汝昌妙解红楼》这本书,就像是一本陈年的佳酿,散发着迷人的醇厚气息。周汝昌先生,作为红学研究的泰斗,他的名字本身就足以吸引我。我一直认为,《红楼梦》是一部值得反复品读的经典,每一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悟。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于“新”的渴望。它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角度,去审视这部我已熟读多年的作品,去挖掘那些我之前可能忽略的细节和深意。我尤其期待,能够通过周先生的笔触,去理解那些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去洞察人物内心深处的挣扎与无奈,去感受曹雪芹先生那份超凡脱俗的艺术才华。这本书,对我来说,不仅仅是对《红楼梦》的一次深度解读,更是一次与伟大灵魂的亲切对话,一次对中华传统文化的深邃体验,让我能够在这“十二层”的解读中,获得前所未有的启迪。
评分初次翻开《红楼十二层 周汝昌妙解红楼》,就有一种莫名的亲切感,仿佛是多年未见的老友,带着满腹的故事来与我分享。周汝昌先生的名字,在红学界早已如雷贯耳,他对于《红楼梦》的钻研,可谓是倾其一生心血。我一直认为,《红楼梦》是一部越读越有味道的书,每一次重温,都能从中品出新的韵味,发现新的细节。而这本书,恰恰满足了我对于“新”的渴求。它并非简单地复述故事,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深入《红楼梦》的肌理,去探寻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深意。我尤其期待能够跟随周先生的视角,去理解那些看似寻常却又意味深长的情节,去感受书中人物复杂微妙的情感,去领略曹雪芹先生鬼斧神工般的艺术造诣。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部解读《红楼梦》的指南,更是一次与伟大灵魂对话的契机,一次对传统文化的深度体验。我迫不及待地想沉浸其中,让自己的思绪随着周先生的笔触,在红楼梦的“十二层”中上下求索,去发现那些我之前从未留意过的风景。
评分读《红楼梦》多年,总觉得书中蕴含着无穷的宝藏,等待着我去发掘。而《红楼十二层 周汝昌妙解红楼》这本书,似乎就是那把开启宝藏的金钥匙。周汝昌先生的名声,在红学界是响当当的,他的研究成果,一直是我仰望的对象。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打破我固有的认知,带给我耳目一新的解读。我尤其对那些隐藏在字缝里的深意、那些不为人知的细节,充满了探究的欲望。书中所谓的“十二层”,更是激起了我的好奇心,让我想要了解,这究竟是怎样的层层递进、步步深入的解读方式?是关于人物的性格层次?还是关于情节发展的阶段?抑或是关于作品意境的深化?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解答我的这些疑问,并且提供更宏大的视野,让我能够站在更高的角度,去审视这部伟大的作品。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洗礼,一次与大师对话的宝贵经历。
评分手捧《红楼十二层 周汝昌妙解红楼》,一股浓厚的文化气息扑面而来,让人立刻感受到其背后沉淀的深厚学养。周汝昌先生的学问,早已是炉火纯青,他对《红楼梦》的解读,更是独树一帜,见解深刻。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像我这样的普通读者提供了一个绝佳的机会,能够近距离地感受这位红学大师的智慧光芒。我一直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关系以及情节发展中的伏笔深感好奇,总觉得其中蕴含着无数尚未被完全揭示的秘密。周先生的“妙解”,正是我所期盼的。我渴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清晰地看到人物命运的轨迹,更透彻地理解那些微妙的心理活动,甚至能够洞悉曹雪芹先生在创作时的匠心独运。这本书并非是枯燥的学术论证,我预感它将是一次充满智慧火花的探索之旅,让我在阅读中不断获得启发,开拓新的视野。它更像是一把钥匙,将我带入《红楼梦》更为深邃的世界,去领略那里的丰富与多元。
评分就是忍不住买书,我知道这是瘾。
评分纸张印刷不错~买到的是正版书~很棒的购物体验~还会再来~
评分很好的书,希望京东多一些活动,开卷有益,让更多人受惠。
评分周老的著作,对于红学爱好者来讲应该是必要的参考。况且这书很精美呢,值得入手。
评分曹雪芹的红楼梦值得深究有空就看一看。
评分不错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评分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评分纸张印刷不错~买到的是正版书~很棒的购物体验~还会再来~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