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规模大不相同,问题却惊人地相似:供应链的成本做不低,交付做不快,库存水平居高不下。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供应链的执行不到位;但仔细探究,根源却都离不开计划,比如需求预测变动频繁,紧急需求频发,没有足够的响应时间等。
解决方案必须从供应链的三道防线着手:
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但有效整合需求与供应端信息的预测错得少。这是供应链的首道防线。
预测不准怎么办?那就得靠第二道防线:科学合理地建立安全库存,以应对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
安全库存不意味着绝对“安全”,而是一定波动范围内的“安全”。当安全库存被突破时,就需要执行实施来弥补。这就是供应链的第三道防线。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全面覆盖计划与执行,聚焦需求预测和库存计划,兼顾供应链的执行实施。当然,如果认为本书只是写给计划人员看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计划的本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时时刻刻,这本书都是从管理的角度入手,在管理层面阐述需求预测、库存计划和供应链执行的解决方案。
本书是对《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蓝皮书)的延伸,聚焦中间治乱的问题,基本的思路在蓝皮书中有阐述,这里用整本书的篇幅,纳入大量的案例,更系统、更全面地阐述供应链计划,兼顾供应链执行,以降低运营成本,提高库存周转,同时改善按时交付水平。
刘宝红
畅销书作者,“供应链管理专栏”创始人,西斯国际执行总监。在供应链管理领域,刘先生有十几年的实践经历,主要来自硅谷高科技行业。他的专著《采购与供应链管理:一个实践者的角度》自2012年出版以来,每年都居供应链管理销量榜首。他的《供应链管理:高成本、高库存、重资产的解决方案》为企业提供整体的供应链解决方案。刘先生旨在填补学者与实践者之间的空白,在研究和著述的同时,还通过培训、咨询,积极参与供应链实践,全面覆盖汽车家电、电信设备、航空航天、机械制造、石油石化、快时尚、电商贸易等多个行业。
赵 玲
上海驭策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创始人,在供应链管理领域有20年的实践经验,聚焦于制造行业、消费品和零售行业。作为中国需求计划管理领域的开拓者,赵女士在SAP中国研究院担任过需求计划产品架构师,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和国际化的业务视角。同时,她也是一位资深的供应链计划管理咨询师,擅长供应链整体策略规划、需求计划体系设计、供应计划优化以及S&OP;产销协同流程优化。多年来,赵玲女士致力于将管理与技术完美融合,创立了以流程为导向的需求预测管理系统,独创数字化S&OP;产销策略协同引擎。
序一:貌似没做到,实则没想到
序二:给读者的几点说明
作者简介
引言:供应链的三道防线/1
第一篇
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需求预测/13
你没法回避需求预测/13
【小贴士】推拉结合也离不开预测/15
【小贴士】要预测,是因为供应链响应能力有限/16
【小贴士】没有预测,意味着有多个预测/17
需求预测是“从数据开始,由判断结束”/18
【小贴士】存量来自数据,增量来自判断/21
从数据开始:谁的数据/23
从数据里面学什么:以发货记录为例/26
【小贴士】数据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多/30
【小贴士】光有数据,没有判断会怎么样/32
由判断结束:谁的判断,判断什么/34
寻找和管理“大石头”(一):聚焦重点,好钢用在刀刃上/37
寻找和管理“大石头”(二):尽早发现,尽快纠错/41
寻找和管理“大石头”(三):他没说,你问了没有/50
【小贴士】聚焦重点客户的重点变化/53
谁在做需求预测:兼谈计划的进化史/56
【小贴士】让听到炮声的人做计划是个误区/58
【小贴士】为什么没法建立独立的计划职能/61
计划与执行的分离:某快消品公司的组织设计案例/63
需求计划做什么:快消品行业为例/70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需求计划/75
【小贴士】分析能力是可以评估的/77
【小贴士】如何提高需求计划人员的影响力/79
需求预测汇报给哪个部门/80
【小贴士】计划与执行的二度分离/83
【小贴士】需求预测汇报给销售vs.一线销售提需求/84
如何做准预测:选择合适的预测颗粒度/85
【小贴士】自来水模式的预测机制/88
【小贴士】SKU和SKU泛滥/93
案例:谁的预测更准,销售还是计划/96
为什么一线销售做不好需求预测/106
【小贴士】一线销售做预测vs.主教练兼任总经理/108
【小贴士】如何应对向渠道压货行为/110
【小贴士】销售目标10万,年中调为8万,现在能做6万,怎么办/111
既然做不好,为什么一线销售还在做预测/113
【小贴士】即便考核,也没法让一线销售“做准”需求预测/115
销售提需求,计划做判断,如何/117
需求计划的绩效考核/119
【小贴士】要不要考核预测准确度/123
【小贴士】销售老总要对需求预测的最终结果负责/126
【小贴士】按哪个预测评估准确度,非限制性预测还是限制性预测/127
预测不是衡量准确性,而是偏差率/129
【专题一】长周期物料的预测:需求预测的一大难点/133
【专题二】计划体系改进:你不能忽视现状的合理性/137
【专题三】改善计划以改善供应链:一个本土企业的变革之路/145
本篇小结/151
第二篇
供应链的第二道防线:库存计划/153
预测之不足,安全库存来应对/154
【小贴士】你是怎么设定库存水位的/156
安全库存的设置:库存计划的看家本领/158
【小贴士】当需求陡变时,如何量化需求的不确定性/159
【小贴士】供应周期如何确定/161
【小贴士】你知道缺货的代价,但不缺货呢/166
【小贴士】服务水平不能是一笔糊涂账/167
【小贴士】承诺的是服务水平,还是库存水平/170
【小贴士】适当拔高预测,不就替代安全库存了吗/173
会设安全库存,再订货点就很容易/175
【小贴士】再订货点法的几个变种/177
【小贴士】设再订货点,还是安全库存+预测/180
为什么不能一刀切地设置库存水位/184
库存计划要学赌场,而不是赌徒/188
【专题一】VMI是好东西,对供应商也是/190
【小贴士】VMI和寄售没关系/191
【小贴士】VMI的库存水位如何设置/195
【小贴士】VMI是对供应链三道防线的终极挑战/199
【专题二】“长尾”产品:库存计划的终极挑战/201
库存计划的优化:组织和系统的博弈/218
高库存、高服务水平是怎么来的/223
库存究竟多少才算合理/226
【小贴士】库存的边际周转率/228
【小贴士】优化能力来优化库存/230
四分法来识别、管控库存风险/233
【小贴士】所有的短缺,最后总是以过剩收尾/237
库存控制:应对“打不死的妖怪”/240
【案例】三管齐下缩短周转周期,降低周转库存/244
【小贴士】聚焦成本vs.聚焦库存/249
降库存要避免互扣人质的死循环/250
降库存是推动意志力极限/255
本篇小结/258
第三篇
供应链的第三道防线:供应链执行/261
催货是有学问的/263
【小贴士】虽然抱怨,但其实最喜欢的还是催货/267
把自己做成大客户,驱动供应商快速响应/269
要不要给供应商预测/274
【案例】日本供应商供不了货/275
计划能随意变动吗:你得尊重供应链的刚性/280
人都在忙什么?在做信息系统的事/282
ERP:信息系统的核心应用/288
【小贴士】为什么MRP跑不起来/291
电子商务:供应商的电子连接/302
【小贴士】采购自动化带来的更快、更多、更便宜/312
本篇小结/315
后记: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317
貌似没做到,实则没想到
自2008年以来,我每年拜访、服务几十家本土企业,它们的年度营收上至千亿,下至刚过亿,规模大不相同,问题却惊人地相似:供应链的成本做不低,交付做不快,库存水平居高不下。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供应链的执行不到位;但仔细探究,根源却都离不开计划,比如需求预测变动频繁,紧急需求频发,没有足够的响应时间等。
与这些企业的计划部门对接,发现很多共性的组织、流程和系统问题。比如虽然规模很大了,很多企业却没有独立的需求计划职能,需求计划由销售、生产计划甚至老总兼任;库存计划拍脑袋,库存水位一刀切,统一设成一定天数的用量,一边是短缺,一边是过剩;信息系统落后,BOM、库存和主数据准确度太低,物料需求计划MRP没法跑,员工大量的时间花在做本来该由信息系统做的事情上。
于是,供应链的成本越来越高,库存越来越多,但客户服务水平越来越低;企业的生意越做越多,钱却越赚越少;或者说账面上赚了,却都赚到库存里去了。这些问题,表面上看是执行不到位,但解决方案呢,则必须从计划,或者说供应链的三道防线着手。
1.所有的预测都是错的,但错多错少可不一样。有效对接销售和供应链,制定“准确度最高的错误的预测”,提高首发命准率,这就是需求预测,也是供应链的第一道防线的核心任务。
2.预测不准怎么办?那就得靠第二道防线:建立安全库存,以应对需求和供应的不确定性。如何科学合理地设置库存水位,兼顾客户服务水平和库存周转率,是库存计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安全库存不意味着绝对“安全”,而是一定波动范围内的“安全”。当安全库存被突破时,就需要执行来弥补。这就是供应链的第三道防线。比如,赶工加急,压缩响应周期;整合供应商,集中采购额,驱动供应商更快响应等。
需求预测、库存计划和供应链执行是供应链的三道防线
供应链的三道防线就相当于一条河的三道堤坝:需求预测是第一道堤坝,希望能把80%左右的洪水拦住,拦不住的就溢出来,进入第二道堤坝;安全库存是第二道堤坝,希望把10%~20%的洪水拦住,拦不住的就溢出来,进入第三道堤坝;供应链执行是第三道堤坝,用来对付那5%~10%的洪水。这是良性的三道防线。但在实践中,计划上的先天不足,加上执行上的拖泥带水,导致这三道防线没法建好,出现结构性的问题,给供应链执行带来莫大挑战。
最常见的就是需求预测准确度太低,第一道防线习惯性地失守,被需求的“洪水”一下子冲垮,那作为第二道防线,安全库存自然就顶不住,导致所有的“石头”都落到执行者的头上,供应链就不可避免地陷入救火模式。而计划呢,就不得不花费大量的精力来管理供应,比如催货加急,导致花在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上的时间更少;计划上的资源投入不足,导致需求预测和库存计划做得更差,给后续的执行带来更多问题。这就陷入恶性循环。
我到过很多行业,比如家电、手机、汽车、大型设备、快速消费品、零售贸易、纺织服装、跨境电商,发现它们的业务看上去区别很大,但供应链的问题却惊人地相似,而解决方案都能在供应链的三道防线上找到答案。于是我就开始总结这些行业的共性,提炼、完善供应链的三道防线方法论,并在此基础上写就本书,希望更多的企业、更多的职业人能够受益。
三道防线的内容非常广博,本书的重点是计划,即需求预测和库存计划,兼顾供应链执行。当然,如果认为本书只是写给计划人员看的,那就大错特错了。计划的本质是三分技术、七分管理。我们的一大误区就是过于强调计划的技术特性,而忽视其管理本质,这也是导致供应链计划做不好的一个根本原因。时时刻刻,这本书都是从管理的角度入手,在管理层面阐述需求预测、库存计划和供应链执行的解决方案。
想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虽说企业的问题有很多共性,供应链的三道防线也有很多共性,但这些共性并不应该掩盖具体行业的特点。我深知供应链计划的跨度非常广,从快消品到零售贸易再到工业产品,各有明显的行业特点,很少有人能同时覆盖这么多的领域。为了写好本书,我特邀请赵玲女士一起合作,主要是基于几个考量:
第一,我的职业经历主要在工业产品和B2B贸易领域,比如批量小、品种多、存货单元(SKU)数量很大的环境;赵玲女士在快消品、零售等领域有丰富的经验。两人一起,覆盖了所有的主要行业。
第二,我在供应链的组织、流程管理领域有多年的实践,赵玲女士在企业应用软件商SAP等公司实践多年,在系统和流程方面有深厚的造诣。两人一起,全面覆盖了组织、流程和信息系统的能力建设。
第三,我在库存计划领域有近10年的职业经历,管理过大型的全球计划团队,熟悉复杂库存网络的优化;赵玲女士在需求预测领域深耕多年,熟悉销售与运营计划(S&OP;),熟悉需求预测的数理统计模型。两者结合,能够很好地从技术层面全面覆盖需求预测、库存计划的主要领域。
整个协作过程是这样的:赵玲女士先写了一本书《如何让你的需求预测比同行更准》(未出版),主要从销售与运营计划、需求预测的角度着眼;我开发了供应链的三道防线模型,主笔写就全书的三大块框架,融合赵玲书中的精华,主要在需求预测领域,最后的定稿工作由我完成。
这就是您看到的这本书,一本以管理为主,兼具技术细节的书。对于高层管理,希望这本书提供了供应链问题的整体解决方案;对于供应链人士,希望这本书能给需求预测、库存计划提供技术解决方案。
刘宝红|BobLiu
供应链管理畅销书作者
供应链管理专栏创始人,西斯国际执行总监
bob.liu@scm-blog.com|www.scm-blog.com
2018年1月4日于硅谷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信息流”的强调。在“需求预测”部分,作者详细阐述了数据收集、处理和分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利用各种技术手段来捕捉和解读市场信号。这让我联想到,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做出错误的决策,并非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而是因为我们获取的信息不够全面、不够准确,或者对信息的解读存在偏差。书中提供的各种预测模型,本质上就是一种信息处理和分析的工具,它们能够帮助我们从海量的数据中提炼出有价值的洞察。接着在“库存计划”部分,作者强调了信息共享和协同的重要性。一个企业内部不同部门之间,以及企业与上下游合作伙伴之间,如果信息不能够畅通地流动,那么再完美的计划也可能因为信息的不对称而难以实现。书中提出的精益库存、拉动式生产等概念,都离不开信息的实时更新和共享。最后,“供应链执行”部分更是将信息流的作用发挥到了极致。无论是仓储管理中的条形码扫描,还是物流配送中的GPS定位,抑或是客户订单的实时跟踪,都离不开强大的信息技术支持。这本书让我意识到,在现代供应链管理中,信息流已经和实物流、资金流同等重要,甚至可以说是驱动前两者的关键。它让我想起,过去在与供应商合作时,经常会因为信息沟通不及时,导致交货期延误或者订单错误,而这本书为我提供了一种系统性的思考方式,如何通过优化信息流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效率和可靠性。
评分最近有幸读到了一本名为《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的书,虽然这本书的重点在于理论的系统性阐述,但在阅读过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审视我们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简单却又异常复杂的商业运作。比如,我们每天都能看到超市里琳琅满目的商品,它们是怎么在恰好的时间、恰好的地点、以恰好的数量出现在货架上的?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其中的奥秘。它不再是简单地告诉你“为什么要有库存”,而是详细解释了“如何通过精确的需求预测来减少不必要的库存积压”,以及“如何通过智能化的库存管理策略来应对市场波动”。读完之后,我才真正理解到,每一次成功的促销活动,每一次新品的快速上市,背后都凝聚着多么强大的供应链管理智慧。尤其是关于“供应链执行”的部分,让我对物流、仓储、运输等环节的优化有了更深的认识。过去我可能只关注到产品的价格或者品牌,现在我更多地会去思考,这个产品从原料到消费者手中,经历了怎样的流程,又是什么样的机制在驱动这一切高效运转。这本书让我对“价值链”这个概念有了更具象化的理解,并且深刻体会到,一个高效的供应链,不仅仅是成本的节约,更是企业竞争力的核心体现。这本书虽然是一本理论著作,但它的延展性极强,让我能够将书中的理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观察中,比如我经常会思考,某个电商平台的“双十一”购物节,是如何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处理海量的订单和物流的,这本书提供的知识框架,无疑是理解这些现象的绝佳钥匙。
评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一直从事市场营销工作,经常会遇到产品上线后,由于供应不足而错失销售良机,或者库存积压导致产品滞销的情况。这本书就像是给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提供了许多可以落地执行的工具和方法。例如,在“需求预测”部分,书中提到的几种预测模型,如时间序列模型、回归分析等,都非常有针对性。我尝试着将这些模型应用到我们公司的新品推广中,发现在没有系统性预测的情况下,我们之前的一些决策确实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而通过对历史销售数据进行分析,并结合一些宏观经济指标,我们竟然能够对新品的初期销售量做出一个相对靠谱的预估,这对于提前备货和市场推广策略的制定,提供了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接着来看“库存计划”,书中关于安全库存、经济订货批量等概念的阐述,让我对如何平衡库存成本和缺货风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们公司之前一直存在库存积压的问题,导致大量的资金被占用,而通过引入书中提到的优化库存模型,我们成功地降低了库存水平,同时也没有出现明显的缺货现象,这对于公司的现金流改善起到了积极作用。“供应链执行”部分更是详细地讲解了如何通过优化仓储布局、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运用信息化系统来提升整个供应链的运行效率。我开始思考,我们公司的物流配送体系是否还有优化的空间,是否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缩短配送周期,降低物流成本。这本书让我看到,原来看似日常的商品流通背后,隐藏着如此多的学问和值得探索的优化空间,并且这些优化是切实能够为企业带来效益的。
评分这本书的精髓之处,在于它将复杂的供应链管理概念,分解为三个逻辑清晰、环环相扣的“防线”。首先是“需求预测”,这一环节在我看来,就像是供应链的“雷达”,它需要精准地捕捉市场的风吹草动,预判消费者的购买意愿。我一直认为,做生意最难的就是“知道大家想要什么”,而这本书恰恰提供了非常系统的解决方案,从历史数据分析到市场趋势研判,再到一些新兴的预测技术,都进行了详尽的介绍。读到这里,我突然想起自己前段时间在网上购物的经历,明明是夏天,却看到了不少商家在推广冬季的商品,这在我看来就是需求预测的失败,造成了资源的浪费。再往深处说,如果企业能够准确预测到某个产品即将成为爆款,那么就能提前备货,抓住市场机遇,而如果预测失误,轻则库存积压,重则错失良机。紧接着的“库存计划”,则像是供应链的“缓冲带”,它要在预测的基础上,为企业建立起合理的库存水位,既要保证供应的充足,又要避免过多的资金占用。我一直觉得,库存管理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如何在“不多不少”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本书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方法论,比如不同的库存模型,以及如何根据产品生命周期来调整库存策略。最后,“供应链执行”则是整个流程的“执行官”,它负责将计划落地,确保产品能够高效、准确地送达消费者手中。这部分内容让我对物流、仓储、配送等环节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认识到了技术在优化这些环节中的重要作用。总而言之,这三个环节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支撑,相互制约,共同构筑了企业应对市场风险的坚固城墙。
评分读完《供应链的三道防线:需求预测、库存计划、供应链执行》,我的感受是,它为理解现代商业的底层逻辑提供了一个极其深刻的视角。过去,我们可能更多地关注于产品本身的功能、设计或者品牌故事,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支撑起这些产品能够大规模、可持续地触达消费者的,是一个庞大而精密的系统工程——供应链。它将复杂的商业活动分解为三个相互关联的阶段:预测、计划和执行,并且层层递进,形成了一道道坚实的防线,抵御着市场的变化和不确定性。尤其是“需求预测”这一章节,让我深刻理解到,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准确地“听懂”市场和消费者的声音,是所有商业活动成功的基石。书中对于各种预测方法的介绍,不仅仅是学术理论,更是基于实际商业需求的探索。而“库存计划”则将预测的成果转化为可执行的策略,它是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是在满足市场需求和控制成本之间找到最佳平衡点。这本书让我明白,过多的库存是资金的“沉睡”,而过少的库存则是错失的“机遇”,只有精妙的计划才能让库存发挥最大的价值。“供应链执行”则像是这场博弈的“终极战场”,它将所有的计划和预测转化为具体的行动,确保产品能够以最快的速度、最经济的方式,并且以最优良的品质到达消费者手中。这本书让我对“效率”和“韧性”这两个词有了更深刻的体会,一个高效且有韧性的供应链,是企业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
评分速度很快质量很好、给点个赞
评分非常好的一本书,内容实用,有针对性,能够解决,和指导具体,经营管理中的,问题和困难。
评分物流很快,书也不错???????
评分书很不错,值得好评
评分刘宝红三部曲,买来翻翻,作为借鉴参考
评分全是褶子
评分肉女魔头哦哦口蘑
评分刘宝红老师的书买了全套,作为供应链职能的人员,推荐购买
评分刚收到,感觉还不错,推荐购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