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茶斯里兰卡

寻茶斯里兰卡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罗龙新 著
图书标签:
  • 斯里兰卡
  • 茶叶
  • 旅行
  • 文化
  • 美食
  • 风土人情
  • 历史
  • 摄影
  • 游记
  • 品茶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803674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44231
包装:精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3
字数:20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1. 《寻茶斯里兰卡》充满了锡兰红茶的味道、香气、色泽与温度,就算原本对红茶没有认识的人,也会不知不觉透过一个又一个红茶的历史故事,感受到红茶席卷全世界的无穷魅力。
2. 本书作者罗龙新先生是一位实干型茶叶专家,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制茶研究室主任,有丰富的茶行业一线工作和调研经验。
3. 目前图书市场上,还没有这样一本完整的记录斯里兰卡红茶的图书,《寻茶斯里兰卡》内容信息含量之大,让读者真正能通过一本书了解红茶、喝会红茶。本书也可以作为前往斯里兰卡旅游或茶区探访的红茶爱好者、旅行者的参考书。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红茶百科全书,涉及斯里兰卡红茶的方方面面。既是一本岛国茶叶行走指南,作者亲赴茶叶贸易中心科伦坡市和斯里兰卡七大茶区,完整地呈现了茶区的文化、宗教和自然风光,以及红茶对产区当地人文风俗的影响;也是一本茶文化书,讲述了红茶的分类、制作工艺、冲泡要点和各种饮茶的习俗,教你审评和品鉴茶叶的艺术。

作者简介

罗龙新
茶学研究员,现任深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华南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国家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曾任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学术委员会委员,制茶研究室主任。1997年入选浙江省151人才第二层次人员;2012年入选江西省“赣鄱英才555工程”人才;主要从事传统茶类、速溶茶、茶饮料和保健茶等茶加工领域技术研究和产品开发,为国内外主要品牌饮料公司提供从概念到产品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发表专业研究论文60多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20多项,7次获得省部级科学技术进步奖。多年来已经深入中国15个产茶省区考察茶叶种植、加工和消费,包括台湾、香港地区。还深入日本、斯里兰卡、印度、英国等产茶国或消费国的茶区、茶叶加工厂和市场考察。著有《茶叶加工》、《制茶》等著作。

精彩书评

从历史到分类、鉴别方法、工艺流变、品饮方式,一本书带你了解斯里兰卡红茶的方方面面。

目录

导读. 红茶飘香的岛国——斯里兰卡红茶之岛
红茶之岛 001
独特的地理和季风气候 002
斯里兰卡茶区的划分 005
壮丽秀美的七大茶区 007
第一部分. 茶叶贸易中心——科伦坡
第一章. 独具魅力的科伦坡
殖民时期的科伦坡 017
今日现代的科伦坡 028
第二章. 科伦坡茶叶贸易
科伦坡茶叶拍卖行 030
福布斯和沃克茶叶经纪公司 039
第三章. 斯里兰卡茶叶局
访问斯里兰卡茶叶局 048
第四章. 完美茶的工匠
斯特森集团公司 052

第二部分.斯里兰卡茶区之旅
第一章.乌瓦——独特刺激的红茶产区
乌瓦茶区 059
乌瓦红茶品质特点 066
高地山城小镇——班达勒韦拉镇 067
维维斯茶场 072
丹姆贝特纳茶场和“立顿座位”的景点 076
第二章.乌达普色拉瓦——玫瑰芳香红茶产区
乌达普色拉瓦茶区 082
利兹代尔茶场 086
第三章.努瓦拉埃利亚——幽雅花香红茶产区
英伦风情度假胜地——努瓦拉埃利亚 089
努瓦拉埃利亚茶区 097
努瓦拉埃利亚茶叶品质特点 099
浪漫的佩德罗茶场 100
麦克伍兹-拉布克利尔茶叶中心 102
百年殖民风情饭店——格兰德酒店 105
别具风情的遗产酒店——茶场酒店 108
第四章.汀布拉—醇厚鲜爽红茶产区
汀布拉茶区 113
汀布拉茶叶品质特点 117
美丽的茶乡——博嘎万塔拉瓦黄金山谷 117
柯科斯沃尔德茶厂和温彻茶厂 123

斯里兰卡国家茶叶研究所 126英国种植园主的生活——柯科斯沃尔德茶叶庄园 130霍顿平原国家公园 136锡兰茶叶种植园与板球运动 137
第五章.康提——浓厚明亮红茶产区
佛教中心古城——康提 144康提茶区 151康提红茶品质特征 155世上最珍稀和最昂贵的红茶产地——荷尔博德茶场 156锡兰茶叶博物馆 165斯里兰卡茶叶研究所康提分所 166锡兰红茶之父——詹姆斯·泰勒 167神圣的佛牙寺 174佩拉德尼亚植物园 177
第六章.卢哈那——浓强风味低地红茶产区
卢哈那茶区 181卢哈那茶叶品质特点 187蓝比尼茶场 187原始热带雨林——辛哈拉加森林保护区 195甘纳勒特内先生和他的“处女白茶” 196
第七章.萨巴拉加穆瓦——香味醇厚的低地茶区
萨巴拉加穆瓦茶区 202萨巴拉加穆瓦茶叶品质 207
第三部分.锡兰红茶品鉴
第一章.精湛的制作工艺 211
第二章.锡兰红茶的标志和等级
纯正锡兰茶叶的“狮子标志” 218锡兰红茶的名称和等级 223
第三章.专业评茶师和评茶方法
每天喝茶的职业——评茶师 227专业评茶师的审评方法 229
第四章.斯里兰卡人民的喝茶习惯 232
第五章.如何泡一杯美味的锡兰红茶
乌瓦红茶——异国情调的芳香 237努瓦拉埃利亚红茶——幽雅花香 238汀布拉红茶——清新醇厚的红茶 238康提红茶——强烈浓郁风味 239卢哈那红茶——独特鲜明风味 240锡兰拼配红茶 241锡兰绿茶 241锡兰水果茶和香料茶 242如何泡一杯美味的锡兰红茶? 242

精彩书摘

斯里兰卡人民的喝茶习惯
虽然斯里兰卡是世界上较早种植和出口茶叶的国家,但在英国人殖民统治之前,斯里兰卡人是没有种植茶叶的习俗,也没有饮茶的习惯。在英国殖民锡兰期间,英国人在锡兰的茶叶种植园、政府机构、公司、饭店等等场所,享受着热带阳光下锡兰红茶特有的芳香滋味。而当时的斯里兰卡本土人民,却没有机会享受本土生产的这种高贵饮料。直到锡兰独立之后,斯里兰卡政府积极地开展向民众推广饮用茶叶的活动,斯里兰卡茶叶局茶叶推广委员会开着宣传车在广大的农村或郊区集市推广喝茶,出版分发茶叶保健知识宣传册,分发免费的茶水,经过几十年的推广之后,普通民众才开始慢慢地饮茶。民众一旦发现了茶叶令人愉快的口感,便将饮茶当成休闲时必须的饮料,并逐渐地形成了饮茶的习惯。英国人进入锡兰后,不仅给斯里兰卡带来了茶叶这一最重要的经济作物,还给斯里兰卡人带来了英式饮茶的习惯和欧洲的生活方式。如今在斯里兰卡,喝茶已经是斯里兰卡人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斯里兰卡现有约2000万人口,年均消费茶叶约2.8万吨,人均年消费茶约1.4公斤,在国际上也属于茶叶消费量较高的国家。根据斯里兰卡茶叶局的资料,斯里兰卡国内茶叶消费的产品67%是散茶;其次是小包装茶,占30%左右;袋泡茶占3%左右。斯里兰卡人购买茶叶的途径,超市占25%,杂货店占30%,便利店占30%,茶叶店或茶馆占5%,其他途径占10%。
在斯里兰卡普及喝茶的最初阶段,乡村人通常聚集在一起,用一种大型铜壶,将茶叶和糖一起泡煮后,从长颈壶嘴将茶水倒出至小玻璃杯后饮用。这种大型铜壶的底部内置有一个烧柴的火炉,它可以烧水和保持茶的温度。另外一种在农村地区的茶水店或杂货店内很受欢迎的泡茶设备是茶叶炉。这种铜质茶壶与俄罗斯茶壶非常相似,底部是采用木炭加热,一根中心金属管垂直向上延伸至壶的顶部,茶叶被分别置放在顶部不同的小茶壶中单独泡制,并且可以持续保温。倒出时即混合了1/4的浓茶水和3/4的热水,用小玻璃杯饮用。
如今,对茶叶种植园的工人来说,茶不仅是一种饮料,还是他们的午餐。茶场工人首先将茶水与糖制成浓茶糖浆,午餐时将面包浸泡在这浓烈的糖茶中食用。斯里兰卡普通村民喝茶一般不加奶,但喜欢在手掌上放一点糖,每喝一口茶水舔一下手掌上的糖。这种糖,通常是椰子树制作的粗砂糖。在山区或沿海地区的乡村也都有喝茶的站点,村里人常常聚在这里聊天、喝茶并咀嚼槟榔叶,他们认为这是消除疲劳和紧张的最好方式。
在斯里兰卡城镇,许多家庭主妇喜欢使用他们的父辈传承下来的传统红茶冲泡方法:将散茶直接放入茶壶内或者冲泡器内,然后倒入热水;几分钟后,即可倒出茶水饮用,或者用过滤器过滤后倒入杯中饮用。一般茶叶只冲泡一次就丢弃,因为当地许多斯里兰卡人喜欢滋味强烈、苦涩的茶水,他们称之为“kahata”。有些人喜欢加入一点碎姜来调味,有时也加糖。有些人甚至更喜欢在茶水中加入香料,有点类似印度的香料茶,以提高茶水的刺激度,给人疲惫的神经提神。
现代的斯里兰卡人民更喜欢喝奶茶,他们最喜欢的红茶是具有浓厚、强烈风味的低、中地茶,如卢哈那、康提茶区生产的小颗粒末茶或BOPF 红茶,这些茶滋味浓烈,特别适合加奶饮用。
在斯里兰卡的办公室里,人们通常采用一整套的英式茶壶、茶杯来冲泡红茶,并用茶盘端上来,茶盘上会放置一个盛有白糖的陶瓷糖罐、一个装满鲜奶的奶壶、一杯热开水,热情的斯里兰卡人会询问你是否加糖,或加奶,或者茶水浓度太浓时,可以再加热开水稀释,通常他们还会端上几盘饼干、当地的甜点等作为茶点。
斯里兰卡精英阶层的饮茶习惯完全沿用了英国的饮茶方式。除了早餐,在正餐时候从来不供应茶。在家里,当有客人到访时,高贵的银制茶具、殷勤的英式茶艺会呈现在你的面前。
斯里兰卡没有中国这样的传统茶馆,也不讲究什么茶道,但在斯里兰卡的城市中有很多卖茶水的小茶站,茶水站中设有1米多高的加热水炉,客人进店后可以像买可口可乐那样买一杯茶水。通常,他们会在杯中放入一袋茶叶,用开水一冲即可,一袋茶只泡一次就扔掉。
在斯里兰卡中部广袤的茶区,在靠近主要交通要道的茶叶公司或茶场,通常会在靠近公路的旁边开一家茶叶商店,供过路的旅客歇息、购茶和饮茶。如果茶场或茶叶加工厂正好在公路的旁边,游客还可以在茶场导游的带领下,参观茶园和茶叶加工厂,听导游讲解茶叶的知识。在乡村的公路上,还会有流动的卖茶水车,这种流动卖茶水车,被称为“茶亭”。

前言/序言

推荐序1 斯里兰卡芳香之旅

我非常高兴地为《寻茶斯里兰卡》再版撰写序文。这本书为中国朋友了解锡兰红茶的各个方面提供了一个机会。本书作者、深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首席科学家罗龙新先生,通过深入研究后写成的这本书,进一步巩固了斯里兰卡和中国之间的历史关系。
斯里兰卡和中国在过去几个世纪以来一直友好相处。1950 年1 月,斯里兰卡承认中国独立主权地位,开始了现代友好关系。
英国占领斯里兰卡时期,1839 年在印度次大陆从事经营的英国贸易界将茶树带去斯里兰卡。然而,直至1867 年茶叶商业种植才真正开始,第一批茶叶出口到英国。茶产业始于中国,经加尔各答植物园转到了斯里兰卡,经过漫长的旅行后最终以世界著名的“锡兰茶”品牌又回到中国。“锡兰茶”已经在中国市场赢得了“最好的红茶”声誉。
我们的朋友罗龙新先生认真研究了“锡兰茶”产业不同寻常的故事,这本书的出版成为中国和斯里兰卡友谊桥梁非常坚实的基柱。这本书不仅是茶产业学生,也是许多对斯里兰卡感兴趣的读者的参考书。我们两国的茶文化,已成为中国和斯里兰卡国家身份之外另一种象征的符号。这本书也将进一步加强两国之间的友谊。
最后,我向作者和出版社表示衷心的祝贺!希望未来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功!

卡鲁纳塞纳?科迪图瓦库 博士
斯里兰卡驻中国大使
2017 年12 月14日

推荐序2

谁会想到一株茶树,既可以创造出意想不到的财富,也可以通过多样化的红茶工艺产生独特的风味、发出特有的芳香。尽管广泛采用单一的“传统工艺”,但由于各大茶区的土壤和气候不同,也能生产出几十种风味各异的斯里兰卡红茶。斯里兰卡每年生产30 万吨锡兰茶,这些锡兰茶出自700 多个茶叶加工厂及40 多万个种植者。这些数字意味着在覆盖面积达18 万公顷的斯里兰卡茶园里,一切皆有可能,而这些茶园的面积只有中国茶园面积的6.6% !
茶,其实是一种可以千变万化的饮料。由资深茶叶拼配师调配后,就能产生无限的创意。正是斯里兰卡红茶独特的芬芳香味,吸引了罗龙新教授去“寻茶斯里兰卡”。这是一本描述斯里兰卡茶产业的专家级别的书。罗龙新教授毕业于华南农业大学农学系,其后又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研究茶叶科学,毫无疑问,他是一位茶叶专家。他后来作为首席科学家任职深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多年的经验为他提供了一个独特视角来观察全球茶行业的动态和趋势。我很高兴,这样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作家和茶专家能关注锡兰茶。
我乐见于《寻茶斯里兰卡》一书的出版。这本书是对整个锡兰茶业最新和最全面的概括,描绘了茶区地理、生产和贸易的轮廓图。罗教授深入追溯了锡兰茶150 年的历史,记述了科伦坡茶叶拍卖、贸易和经纪人的评估作用,并重点论述斯里兰卡茶叶局的监管和推广作用,这也是政府对茶行业的关注点。随后,他不仅详细描述了每个茶区的特色,而且关注茶区的文化、宗教和优美的风景,包括位于产茶区汉坦尼镇的锡兰茶叶博物馆、国家公园和植物园。书中还特别描述了第一个在斯里兰卡实现种植商业化、规模化的茶树的先驱——詹姆斯?泰勒,他使得茶叶成为岛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还描述了在其他茶书通常不会提到的地方,如坎达坡拉的“遗产茶场酒店”。除了几个著名的茶叶种植园和地标,如“立顿的座位”,更重要的是,这本书还完整地介绍了审评和品鉴茶叶艺术的方法,提供了用专业词汇表达的技巧。最后,这本书还会教你如何冲泡一杯美味的锡兰茶。
目前,斯里兰卡的锡兰红茶已经在中国迅速流行,更重要的是,没有任何国家的人比中国人更懂得欣赏茶叶。而且,每年大约有30 万名中国游客来斯里兰卡旅游,几乎所有的人都爱好茶叶。因此,中国在锡兰红茶贸易出口中所扮演的角色,将进一步促进锡兰茶的发展。
非常高兴介绍和推荐罗龙新教授的《寻茶斯里兰卡》。这是一本全面讲述斯里兰卡“茶”故事的书。我衷心祝贺他创作出这本拥有丰富内容和杰出水平的书,感谢他在中国为宣传斯里兰卡茶产业和介绍锡兰茶给中国茶叶爱好者所作出的贡献!

罗翰?皮提亚格达 斯里兰卡茶叶局主席
好的,这是一篇关于一本名为《寻茶斯里兰卡》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涵盖了斯里兰卡的茶文化、历史、种植、制作工艺以及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但不包含任何关于该书“本身”的具体内容(如作者的观点、具体的章节安排等),而是聚焦于该主题的丰富内涵。 --- 书名:寻茶斯里兰卡 图书简介 斯里兰卡,这个被誉为“印度洋的珍珠”的岛国,其名字的背后,深深烙印着茶叶的芬芳。这片热带沃土,从被冠以锡兰之名开始,便与世界茶史紧密相连。本书旨在深入剖析斯里兰卡——这个全球顶尖红茶出口国——的茶叶版图,探索其从一片荒芜到成为世界级茶园的非凡历程,以及茶产业如何塑造了这座岛屿的生态、经济与人文景观。 一、锡兰红茶的肇始与荣耀 斯里兰卡(旧称锡兰)的茶园故事,始于一场灾难性的咖啡瘟疫。在十九世纪中叶,当咖啡豆大面积绝收时,英国殖民者冒险将阿萨姆和大叶种茶树引种至气候适宜的中部高地。罗伯特·福琼等先行者在康提(Kandy)和努沃勒埃利亚(Nuwara Eliya)等地开辟了第一批茶园。这种充满异域风情的“锡兰茶”迅速占领了全球市场,尤其是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成为下午茶桌上不可或缺的元素。 本书将细致梳理从种植园建立初期的艰辛,到二十世纪初,锡兰红茶如何通过标准化管理和精湛工艺,确立其在国际贸易中的核心地位。我们将探讨不同海拔高度对茶叶品质的影响,以及“高地茶”、“中地茶”与“低地茶”之间风味光谱的微妙差异。 二、地理的馈赠与微气候的魔力 斯里兰卡的茶叶种植区域并非均匀分布,而是高度集中在岛国中南部的高原地带。这里的地貌特征,如陡峭的山坡、充沛的雨量、凉爽的气温以及常年笼罩的云雾,构成了种植优质茶树的天然温室。 我们将深入分析地理因素如何决定了茶叶的特性。例如,位于海拔1800米以上的努沃勒埃利亚地区,其出产的茶叶以淡雅、带有柑橘调的香气著称;而海拔较低的卢汉纳(Ruhuna)地区,则因气候炎热、降水充沛,孕育出颜色深红、口感浓郁的“全酸茶”。书籍将详细介绍斯里兰卡几大主要茶区,如乌瓦(Uva)、丁布拉(Dimbula)、坎迪(Kandy)的独特气候档案,以及它们如何体现在最终的杯中风味上。 三、工艺的精雕细琢:从茶树到茶罐 斯里兰卡红茶的制作,是传统与现代技术完美结合的典范。本书将详尽解构茶叶加工的每一个环节,揭示其背后的科学原理。 从采摘开始,对“茶芽”与“嫩叶”的精准选择,便决定了茶叶的基调。随后是关键的萎凋过程,如何通过控制水分流失,激发茶叶内部的酶活性。紧接着,揉捻工艺——无论是传统机械揉捻还是精细的CTC(揉碎、撕裂、揉圆)工艺——都在塑造茶叶的形状和氧化程度。 本书将重点介绍斯里兰卡红茶独有的精细分类系统,如OP(Orange Pekoe)、BOP(Broken Orange Pekoe)等,解释这些看似神秘的代码背后所代表的叶片大小和质量等级。此外,对于发酵(氧化)的精准控制,是锡兰红茶呈现其标志性琥珀色和醇厚口感的秘密所在。 四、茶园劳作的众生相 茶叶产业不仅是经济支柱,更是斯里兰卡社会结构的基石。本书将关注在广袤茶园中辛勤劳作的种植园工人。他们的生活与茶树的生长周期息息相关,他们的文化和传统也深深植根于这片土地。 我们将探讨殖民时期遗留下来的土地制度对当地社区的影响,以及现代茶园中,工人们面临的挑战,包括工作条件、薪资结构和世代传承的技能。茶园管理者的角色、家族式茶庄的传承,以及小型独立种植户如何在大型企业体系中寻求生存之道,都将作为重要的社会侧面被描绘。 五、全球贸易中的地位与未来挑战 斯里兰卡是全球主要的散装红茶出口国之一,其茶叶贸易的脉络清晰地反映了全球消费习惯的变化。本书将追溯锡兰茶在伦敦、迪拜和莫斯科等国际市场上的地位演变,分析不同历史时期(如战后独立、经济自由化)对茶叶出口战略的影响。 展望未来,斯里兰卡茶产业面临着气候变化、可持续农业实践、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国际市场对“有机”和“公平贸易”日益增长的需求等诸多挑战。本书将探讨该国如何通过推广高附加值的特色茶、发展生态旅游(Tea Tourism),以及提升品牌溢价,来确保这一“绿色黄金”产业的长期繁荣。 《寻茶斯里兰卡》不仅是一部关于饮品的志书,更是一部浓缩的地理史、经济史与社会风俗志。它邀请读者跨越时空,探索这片热带岛屿如何将一片平凡的叶子,炼化为享誉世界的琼浆玉液。 ---

用户评价

评分

初次拿到《寻茶斯里兰卡》这本书,我内心涌动着一种久违的旅行冲动。我并非一个资深的茶道爱好者,也对斯里兰卡的地理人文知之甚少,但书名本身就散发着一种别样的魅力,仿佛能带我穿越高山与茶园,感受那片热带岛国的独特韵味。我设想,这本书会是一次视觉与文字的双重盛宴,带领我潜入斯里兰卡那迷人的制茶世界,去探寻那些隐藏在茶叶背后的故事,品味一杯杯醇厚香甜的红茶,感受那份宁静与美好。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一个遥远国度的风土人情,了解那些关于茶叶的古老传统和现代工艺。我期待着书中能够描绘出茶农们辛勤劳作的身影,那些在晨曦中采摘嫩芽的双手,以及制茶师们一丝不苟的匠心。或许,我还能从中了解到斯里兰卡独特的地理环境如何孕育出如此优质的茶叶,那些海拔、气候、土壤的细微差别,是如何在茶叶的口感和香气上留下深刻印记的。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次精神上的远足,一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一次对生活品质的重新审视。

评分

《寻茶斯里兰卡》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旅行指南”,但它所指引的方向,并非是那些人潮涌动的旅游景点,而是深入到斯里兰卡人民的日常生活和内心深处。我从中感受到的,是一种宁静而深远的思考,它引导我去关注那些容易被忽略的美好。这本书并没有给我罗列出一堆需要打卡的景点清单,而是通过对斯里兰卡茶园、茶厂以及当地文化的细致描绘,让我仿佛亲身经历了一场沉浸式的文化体验。我开始理解,为什么斯里兰卡出产的红茶能够享誉世界,那背后不仅仅是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是世代相传的精湛工艺和对品质的不懈追求。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是否还能找到这样一种慢下来的生活方式,去品味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去感受自然的馈赠。它让我对“斯里兰卡”这个国家有了更立体、更丰满的认知,不再仅仅是地图上的一个点,而是充满了人情味和文化底蕴的土地。

评分

这本书的文字,如同一坛陈年的佳酿,越品越有滋味。我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细微的观察,那些生动的描写,都深深地印刻在了我的脑海中。我仿佛能够想象出,在斯里兰卡的山峦间,被晨雾笼罩的茶园,茶叶在阳光下闪烁着翠绿的光芒。这本书让我对“探寻”这个词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发现,更是一种深入的理解和情感的共鸣。它带我走进了斯里兰卡茶产业的幕后,了解了那些茶叶背后蕴含的辛勤汗水和智慧结晶。我开始意识到,我们日常生活中看似平凡的一杯茶,背后却有着如此丰富的故事和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本书让我对“斯里兰卡”这个名字,有了更深的眷恋,仿佛它已经成为了我心中一个充满神秘感和向往的国度。它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美好事物的致敬。

评分

《寻茶斯里兰卡》的语言风格,就像它所讲述的茶叶一样,清新而富有层次。我感受到的是一种温润的叙事,没有华丽的辞藻,却有着直击人心的力量。这本书让我不仅仅是阅读,更是一种体验。它引领我深入到斯里兰卡的茶文化之中,去感受那份独特的热情与宁静。我从中了解到,斯里兰卡之所以能够成为“红茶王国”,不仅仅是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环境,更是源于当地人民对茶叶的深厚情感和世代传承的制茶技艺。这本书让我看到了斯里兰卡人民的勤劳与智慧,以及他们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感恩。它让我对“斯里兰卡”这个国度,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不再是模糊的印象,而是鲜活的画面和动人的故事。它是一本让我心生向往的书,一本让我想要去亲身体验的书。

评分

翻开《寻茶斯里兰卡》,我立刻被一种充满生活气息的叙事所吸引。这本书的作者似乎有着一种独特的魔力,能够将枯燥的地理信息和历史背景,转化为一段段生动有趣的故事。我仿佛能听到风吹过茶树叶的沙沙声,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茶香,甚至能感受到斯里兰卡人民淳朴的热情。这本书并没有陷入对茶叶专业知识的冗长阐述,而是以一种非常亲民的方式,讲述了茶叶是如何成为斯里兰卡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它描绘了那些在茶园中辛勤劳作的普通人,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点滴,以及他们对茶叶的热爱和尊重。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茶叶背后的社会经济面貌,了解了茶叶产业如何影响着当地居民的生活,以及它在国际贸易中的重要地位。我甚至觉得,作者通过文字,为我勾勒出了斯里兰卡不同地区茶园的独特风貌,或许有在高耸入云的山脉上,也或许有在温润湿润的低地。这本书让我对“一杯茶”有了更深的理解,它不再仅仅是解渴的饮品,而是一种承载着历史、文化和情感的载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