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光子学

硅光子学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余金中主编 著
图书标签:
  • 光子学
  • 硅光子
  • 集成光子学
  • 光通信
  • 光学器件
  • 纳米光子学
  • 半导体光子学
  • 光电子学
  • 材料科学
  • 微环谐振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文轩网旗舰店
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
ISBN:9787030304797
商品编码:13328926314
出版时间:2011-03-01

具体描述

作  者:余金中 主编 著作 定  价:178 出 版 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年03月01日 页  数:448 装  帧:精装 ISBN:9787030304797
前言
第1章引言
1.1信息时代的前沿学科——光子学
1.2硅电子学的发展和硅光子学的诞生
1.3硅光子学——高科技的焦点
1.4本书的内容
参考文献
第2章硅锗的材料性质
2.1引言
2.2Si、Ge的晶体性质
2.2.2晶格常数
2.2.3Si1-xGex的晶格失配和临界厚度
2.3能带结构
2.3.1Si的能带结构
2.3.2Si1-xGex的能带结构
2.3.3Si1-xGex量子结构和超晶格
2.4Si1-xGex的电学性质
2.4.1Si1-xGex的载流子迁移率
2.4.2Si1-xGex/Si和Si1-xGex/Ge中的二维载流子
部分目录

内容简介

光子学是一门研究光子的产生和运动特性、光子同物质的相互作用及其应用的前沿学科,硅光子学专门研究硅以及硅基异质结材料(诸如SiGe/Si、SOI等)等介质材料中光子的行为和规律,着重研究硅基光子器件的工作原理、结构设计与制造以及在光通信、光计算等领域中的实际应用。《硅光子学(精)》共19章,分别介绍硅基光子学基础、应用和发展趋势;硅基异质结构和量子结构的物理性质、制备方法;硅基光子器件,包括硅基发光器件、探测器、光波导器件;硅基光子晶体、硅基光电子集成、硅基光互连以及硅基太阳能电池。《硅光子学(精)》可以作为高等院校高年级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和参考书,也可作为半导体光子学、光电集成、光电子器件、信息网络系统、计算机光互连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余金中 主编 著作 余金中,湖北鄂州人,196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系毕业,在日本大阪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作为访问学者,先后在日本、美国、德国工作过。现为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华中科技大学兼职教授。长期从事半导体光电子学研究,包括研究AIGaAs、InGaAsP激光器和低能等离子体刻蚀微细加工等,目前主要从事硅基光子学的研究。先后获得国家、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等各种奖励十多次,其中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各两次,1992年起享受特殊津贴。2010年担任Group Four Photonics 2010靠前会议。在靠前外先后发等
好的,这里有一份关于一本名为《硅光子学》的图书的详细简介,内容完全不涉及“硅光子学”本身的主题,字数约1500字。 --- 图书名称: 《硅光子学》(注:本简介内容与该书主题无关) 图书简介: 《大航海时代的远洋贸易与地缘政治:16至18世纪的全球格局重塑》 卷首语: 这是一个关于海洋、权力与财富交织的时代。在距今数个世纪前的风帆时代,人类的视野从未如此辽阔,世界的脉络也从未如此紧密。本书试图以严谨的史料和深入的分析,勾勒出16世纪至18世纪,欧洲列强如何通过海权争夺,重塑全球贸易路线,并以此为基石构建新型地缘政治版图的复杂过程。我们聚焦的不是宏伟的战役,而是隐藏在航海日志、商业契约和殖民地报告背后的经济逻辑与权力博弈。 第一部分:风帆时代的黎明与地理大发现的后效 本部分首先回顾了地理大发现的初期阶段,重点分析了葡萄牙和西班牙如何确立了早期的全球贸易网络。我们探讨了“香料之路”从陆地向海洋转移的关键性意义,以及美洲白银流入欧洲如何催生了早期的通货膨胀和资本积累,为后续更激烈的商业竞争埋下了伏笔。 特别关注葡萄牙在印度洋建立的“海上要塞体系”(Estado da Índia)。书中详细考证了这些要塞的军事部署、贸易垄断机制,以及它们如何通过控制关键海峡和港口,在不直接占领大片内陆领土的情况下,实现了对东方财富的有效汲取。同时,我们也分析了这种模式在面对新兴海上力量,如荷兰和英国时的脆弱性所在。 第二部分:荷兰的商业革命与“公司国家”的兴起 17世纪,荷兰东印度公司(VOC)的崛起标志着商业组织形式的重大飞跃。本书将VOC视为一种全新的“公司国家”原型,它拥有超越传统政府的军事和行政权力。我们深入剖析了VOC如何通过创新的金融工具(如股票市场)筹集巨额资本,并利用其强大的舰队和情报网络,系统性地打破了葡萄牙的既有秩序。 重点分析了对香料群岛(特别是摩鹿加群岛)的血腥控制,以及如何通过“强制贸易”和“配额制度”来维护其垄断利润。这种商业模式的成功,不仅改变了欧洲的财富分配格局,也对东南亚原有的政治经济结构造成了不可逆的冲击。书中详述了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如何从一个贸易前哨站,演变为连接亚洲、欧洲和美洲的全球化枢纽。 第三部分:英法争霸:帝国模式的转型与全球竞争的白热化 进入18世纪,英国和法国的竞争日益白热化,这标志着从以垄断性贸易公司为主导的模式,向更强调国家主权和殖民地开发的综合性帝国模式的转变。 英国通过《航海法案》(Navigation Acts)为代表的一系列立法,旨在系统性地削弱荷兰的海上霸权。本书详尽比较了英法两国在殖民地发展战略上的差异:法国侧重于北美内陆的皮草贸易和与原住民建立的联盟关系,而英国则更倾向于在加勒比海和印度建立以种植园经济和直接统治为核心的经济飞地。 特别是对七年战争(1756-1763)的分析,我们不再将其视为单纯的欧洲君主国之间的冲突,而是将其定位为一场决定全球商业霸权归属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书中详细考察了克莱武在印度的胜利,以及法国在北美失去大部分海外领土,如何从根本上确立了英国作为世界头号海洋强国的地位。 第四部分:贸易的社会经济学:奴隶制、种植园与消费革命 贸易的繁荣是建立在残酷的社会基础之上的。本部分将视角转向了“三角贸易”体系。我们探讨了西非奴隶贸易的规模、机制及其对西非社会结构的破坏性影响。同时,也详细分析了美洲和西印度群岛的种植园经济——糖、烟草和棉花——如何成为欧洲财富积累的发动机,以及这种经济模式如何催生了对廉价劳动力的无尽需求。 此外,书中还探讨了消费革命的萌芽。随着新奇的商品如茶叶、咖啡和精炼糖大量涌入欧洲,它们不仅改变了普通人的饮食习惯,更在无形中加强了对海外殖民地的依赖,从而形成了一种难以割舍的经济共同体。 结语:海权时代的遗存 《大航海时代的远洋贸易与地缘政治》最终总结了这一时期留给后世的遗产。从建立在金本位基础上的早期全球金融体系,到对遥远资源和市场的持续渴望,再到现代国家间权力分配的地理基础,16至18世纪的海洋博弈深刻地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理解的世界秩序。本书旨在提供一个全面、细致且富有批判性的视角,去理解那段决定性的历史转折点。 ---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关于先进材料科学在能源存储领域应用的权威参考书。我特别关注固态电池的电解质界面稳定性问题,这本书对陶瓷基、聚合物基以及硫化物基固态电解质的界面反应动力学分析得非常透彻。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原位表征技术数据,如高分辨率透射电镜(HRTEM)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清晰地揭示了锂枝晶穿透机制以及固态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过程。书中对电化学阻抗谱(EIS)数据的解读部分尤为精妙,它教会读者如何从复杂的阻抗谱图线中准确剥离出电极反应动力学阻抗和界面传输阻抗。此外,对于下一代钠离子和镁离子电池的潜力分析也保持了高度的科学审慎性,没有过度乐观。这本书的写作风格严谨而客观,每一个结论都有坚实的实验数据支撑,是材料研究人员案头必备的工具书,极大地拓宽了我对电池安全与能量密度的集成化理解。

评分

这本书在人工智能模型优化与部署方面,展现了惊人的洞察力。我关注的重点是模型压缩和边缘计算的落地问题,这本书几乎覆盖了所有主流的加速技术。从量化感知训练(QAT)到结构化剪枝,再到知识蒸馏,作者不仅罗列了这些技术,更重要的是分析了它们在不同硬件平台(GPU, FPGA, ASIC)上的实际性能曲线和资源占用情况。最让我眼前一亮的是关于稀疏化网络训练的最新进展,书中提到了一种动态稀疏训练方法,它在保持模型精度的同时,将计算复杂度降低了数倍,这对于资源受限的物联网设备部署具有革命性的意义。它没有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提供了大量的Python代码片段和基准测试结果,这使得我们可以立即将书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项目中去验证和迭代。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弥合了算法研究者和硬件工程师之间的知识鸿沟,让复杂的AI加速技术变得触手可及。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是抱着学习高级嵌入式系统底层驱动开发的期望,结果它带来的震撼远超我的预期。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操作系统内核或特定微控制器编程的书籍,它更像是一部关于“如何与硅片直接对话”的艺术史。书中对内存映射、中断服务例程(ISR)编写的精妙处理,展现了作者对硬件时序的极致理解。特别是关于实时操作系统(RTOS)调度算法的详尽对比,作者不仅分析了Rate Monotonic和Earliest Deadline First的理论差异,还结合了特定工业控制场景,推导了最优的优先级分配策略,这种实践导向的分析极其珍贵。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DMA(直接内存访问)控制器的描述,细致到了寄存器级别的操作,确保了数据传输的效率最大化。对于任何一个想从应用层开发者跃升为底层架构师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座必须攀登的高峰,它教会你如何榨干每一滴硬件的性能潜力。

评分

对于我这个刚接触量子信息领域的学生来说,这本书在理论基础的构建上帮了大忙。它没有直接跳入晦涩的数学推导,而是先用非常直观的类比,将量子比特的叠加态、纠缠态这些抽象概念落地。我发现书中对不同物理实现途径(如超导电路、离子阱、拓扑量子计算)的优缺点对比分析得极其公正和深入。特别是关于相干时间(Coherence Time)和退相干(Decoherence)的章节,作者不仅解释了物理机制,还详细描述了实验中如何通过精密的脉冲序列来延长相干时间,这对于理解量子门操作的鲁棒性至关重要。它不像某些科普读物那样肤浅,而是扎实地建立起从量子力学基本原理到实际量子算法实现的桥梁。我特别喜欢作者在描述特定实验设置时所采用的叙事方式,仿佛能透过文字看到实验室里那些闪烁的激光和低温设备发出的微弱嗡鸣声。这本书无疑是想在量子计算的黎明时期,为探索者们提供一张可靠的导航图。

评分

这本关于集成电路设计的前沿著作,简直是一本点亮思维的火花。我原本对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物理限制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感到迷茫,读完这本书后,对半导体工艺的未来路径有了豁然开朗的认识。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摩尔定律瓶颈下的新材料应用和器件创新,特别是对新型晶体管结构在功耗和速度上的权衡分析,极其到位。书中对于先进封装技术,如2.5D和3D集成,如何突破传统二维布局的限制,提供了非常详实的数据支撑和案例研究。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异构集成中热管理和信号完整性的章节,这部分内容在工业界通常是高度保密的壁垒知识,但作者却以一种清晰的逻辑链条将其完全展现。它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场关于未来计算架构的哲学思辨,引导读者思考“更小”之外的“更好”集成方案。这本书对于正在从事后端设计和工艺优化的工程师来说,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宝典,它提供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前瞻性的思维框架。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