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视读宇宙学
定价:16.80元
作者:(英)菲力克斯·毕拉尼克里斯汀·洛希
出版社:安徽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2-01
ISBN:9787539628776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2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宇宙中90%或更多的物质是不可见的。没有人知道这些物质是什么。宇宙在膨胀,但是没有人知道这种膨胀已经持续了多长时间。宇宙将永远膨胀下去,还是会在大坍缩中崩溃或者会反过来再发生一次大爆炸?
从亚里士多德到牛顿、爱因斯坦和量子力学,《视读宇宙学》详细介绍了物理学和天文学上的变革,这些变革构成了今天我们科学认识宇宙的基础。本书图文并茂地描述了不同事物的尺度——从原子到银河系的超量系团,并以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为基础,勾勒出描述宇宙膨胀的宇宙学理论的轮廓。本书还探讨了宇宙背景卫星探测的重要意义,解释了为什么当前的理论没有可靠的证据来说明宇宙是否曾经有过一个“开始”。
目录
译者序
宇宙入门
把数字填进去
宇宙的尺度
埃及人的宇宙观
希腊背景
《圣经》中的宇宙
中世纪的基督教
开普勒定律
银河
不断膨胀的宇宙
大爆炸观点遇到的麻烦
剑桥小组
自然定律
现代物理学的定律
元素
恒性和氢弹的能量
电波还是粒子
可见光
光谱
红移——蓝移
狭义相对论
时空图
时间和空间
光的世界线
过去和未来
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你的吸引力有多大
质量和重量
所有物体下落速度相同
广义相对论
黑洞
恒星和黑洞
不要这样做
太阳不会永远存在的
超新星
中子星
类星体
量子理论
结合起来
普朗克时间
弗里德曼模型
弗里德曼模型和宇宙时间
宇宙时间
宇宙学原理
早期的宇宙
宇宙的未来
大坍缩
开放宇宙的前景
他们怎样看见的
宇宙背景
视野问题
微调密度
暴胀
冷、热暗物质
GUTs的难题
大数字——大巧合
人择原理
因此
拓展阅读
附录
这本书的名字实在是太吸引人了,【9.9元包邮】视读宇宙学。我当时在网上闲逛,一下子就被这个价格和主题勾住了眼球。老实说,我对宇宙学这个领域一直抱有一种既好奇又畏惧的心态,总觉得那是非常高深的学问,充满着各种复杂的数学公式和理论。但这个“视读”的字眼,让我有种莫名的信心,好像它能用一种更直观、更容易理解的方式来呈现那些深奥的概念。拿到书的那一刻,我首先注意到的是它的装帧,设计得非常简洁大方,看得出来作者和出版方在排版上下了不少功夫。内页的纸张质量也不错,不像有些廉价书籍那样摸起来粗糙。我翻开目录,看到了一些熟悉的词汇,比如黑洞、暗物质、宇宙大爆炸,但它们的排列和组织方式,似乎比我以往接触到的科普读物更系统化一些。我特别期待它能用图表和插画来解释那些抽象的物理过程,而不是仅仅依靠文字堆砌,毕竟“视读”是它的主要卖点嘛。总的来说,第一印象非常好,性价比高到让人觉得不可思议,完全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入手,但收获的期待值却远远超出了预估的9.9元成本。我已经迫不及待想找个周末的下午,泡上一杯咖啡,沉浸在这场视觉与知识的探险中了。
评分整体阅读体验下来,我感觉自己像是完成了一次精心设计的“沉浸式”天文馆之旅,而且是以一种非常经济实惠的方式。这本书的价值,远远不止于那9.9元。它成功地激发了我对天体物理学的持续探索欲。读完之后,我立刻去查阅了书中提到的几位关键科学家的传记,并且开始关注最新的天文观测新闻,这在以前是绝对不会发生的。这本书没有给我灌输死知识,而是给我点燃了好奇心的火种。它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它让我相信,宇宙的宏伟和深邃,即便是普通人,也能通过正确的引导去欣赏和理解,而不是将其视为少数精英的专利。这种“赋能感”是任何价格都无法衡量的。我会毫不犹豫地向所有对星空抱有一丝好奇心的朋友推荐这本书,它就像是一把万能钥匙,能打开通往浩瀚宇宙的一扇门,而且推开门的过程,轻松、愉悦,充满惊喜。
评分这本书的深度把握得非常到位,既能让纯粹的门外汉看个热闹,也能让有点基础的读者找到新的切入点。它在科普的广度上做得不错,从宇宙的开端讲到可能的终结,涵盖了暗能量、弦理论的初步概念等前沿话题。但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关键理论的介绍上,做到了“浅尝辄止的深入”。比如,在讲引力波时,它没有回避LIGO的干涉原理,而是用了一个非常巧妙的动态示意图,清晰地展示了光程差是如何被用来测量时空涟漪的。对于读者来说,这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锚点”——你知道了它的基本原理,但又不会被复杂的计算细节压垮。这种平衡感在科普读物中是极其难得的。它没有为了迎合大众而完全放弃科学的严谨性,而是像一个高明的翻译家,找到了最恰当的语言和形象来转译那些艰深的物理学,确保了信息的准确性,同时又保持了阅读的乐趣。对于那些想从“看热闹”升级到“略懂门道”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是绝佳的桥梁。
评分我必须得特别提一下这本书在图像使用上的大胆和精妙。很多科普书的插图往往是那种教科书式的、呆板的示意图,但这本书里的视觉材料,简直像是一次精心策划的数字艺术展。比如,在解释宇宙微波背景辐射时,它呈现的不是那种传统的噪点图,而是用高分辨率的彩色映射图,配合着详细的图例说明了不同温度区域所代表的物理意义,那种深邃的蓝和炽热的红,直观地展现了早期宇宙的结构。更让我惊艳的是,对于“平坦宇宙”和“开放宇宙”的几何描述,它使用了三维渲染的效果图,让原本抽象的非欧几里得几何概念,一下子变得可以“触摸”和“感知”起来。这完全兑现了“视读”的承诺,它不是简单地在文字旁边放几张图,而是让图像成为了叙事的一部分。很多复杂的场域理论,如果没有这些高质量的视觉辅助,我可能要花上好几倍的时间去脑补。这本书的排版设计者绝对是深谙人机交互和认知心理学,知道在什么时候该用图像来代替冗长的文字解释。
评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完全没有那种老派科普书的架子,读起来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在娓娓道来。它并没有直接一头扎进爱因斯坦的相对论里,而是从我们日常能感知到的现象入手,比如光线在不同介质中的弯曲,然后非常自然地引申到引力透镜效应。这种循序渐进的处理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门槛。我尤其欣赏作者处理“时间膨胀”这一概念时的比喻,他没有直接抛出洛伦兹因子,而是通过一个虚构的星际旅行故事,让读者在故事的代入感中,自己去体会时间流逝速率差异的荒谬与真实。书中穿插的那些历史小故事也很有趣,比如伽利略在比萨斜塔上做实验的段子,被讲得活灵活现,仿佛能看到当时的场景。这让冰冷的科学知识瞬间拥有了人情味和历史厚度。坦白说,我以前读过的几本宇宙学入门书,读到一半就因为术语过多而不得不放弃,这本书却全程保持着一种让人想读下去的流畅感,像是在听一场高质量的公开课,而且这位“教授”的幽默感掌握得恰到好处,偶尔的自嘲也让紧张的学习气氛得到了很好的舒缓。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评分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