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About the Author |
| 主编推荐 chief editor's choice |
★央金拉姆,禅修大师,世界级的心灵音乐家,2011年,获得格莱美音乐奖,是首位获格莱美音乐奖的中国籍歌手。她曾是奇正藏药的创始人,事业巅d峰之时,毅然放弃事业,潜心修行;她曾是坚定的不婚族,却用600秒定下婚约,从此缘定今生。她独创“央金玛歌舞觉醒法”,把音乐、舞蹈和修行融为一体,通过古老的“观音法门”,使观者快速进入觉知的境界,深得弟子和观众欢迎。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是央金拉姆修行经历和体悟的整合,是一本专为现代忙碌女性而写的觉醒手册,帮助女性战胜内心的烦恼,找回温柔慈悲智慧,蜕变为圆满的女人。陈履安、张德芬、彼得?巴菲特、佩姬?洛克菲勒、心道法师、陈文茜、杨定一等倾情推荐。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即女性能量觉醒时代的来临。某次在山中闭关的央金,连接到大地母亲的讯息:一直在养育人类的地球已经老了、受伤了,需要再生;大量的女性需要先连接大地母亲的能量,才能促进地球重生,加速人类进化。人类觉醒是女性的使命,男女平衡是女性的功课,女性只有疗愈了自己,才能疗愈男人的恐惧,带领世界走向平衡。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包括书+高保真央金拉姆心灵音乐CD。央金拉姆心灵音乐CD含央金拉姆格莱美获奖曲目《满愿文》等四首曲目+30分钟教学,前四首可边听边自性舞蹈,后面30分钟可跟随央金一起发声唱诵。
| 内容简介 Introduction |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即女性能量觉醒时代的来临。女性的能量,是一种安静、感性、温暖、互助、给予、慈悲的阴性力量。好女人带来好世界。央金行者说:觉醒的女性,将重塑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快乐女人觉醒六法:
在洗碗、拖地、淋浴中觉知观照,找回内心的力量
快乐女人觉醒六法是央金根据大师们的教导和亲身修行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六个方法,分别是“发现自性”“提升自心”“认清自心”“回归自性”“实现愿心”“任运自心”。这六个方法能帮助现代人,特别是现代女性,在日常生活中觉醒。
央金玛歌舞觉醒法:
女性觉醒的特殊途径,通过聆听、唱诵、自性舞蹈达到觉醒
央金玛歌舞觉醒法是央金的独特修行法门,方法很简单,只是在自己的家中唱歌、跳舞,在静心的音乐中回归,在自性的舞蹈里觉醒。这是来自观音耳根圆通法门的“歌中禅,觉之舞”,带领大家在真实生活中,获得平静而喜悦的觉醒。
| 目 录 Table of Contents |
推荐序 认清自心和生命的真相 陈履安
推荐序 老公的用处 陈宇廷
推荐序 拥抱美丽,找回女性的力量 赛娜?善宾
推荐序 从内心的觉醒来影响外在世界 彼得?巴菲特
推荐序 重新恢复女性能量 佩姬?洛克菲勒
推荐序 女性觉醒自助手册 汉娜?斯特朗
前言 找到女性觉醒的钥匙
第d一章 大地母亲时代的来临
来自大地母亲的讯息
人类觉醒是女性伟大的使命
央金玛觉醒六法
第二章 央金玛觉醒六法之一—— 发现自性:与内在的觉醒大师相遇
发现自性:体验到头脑背后的观察者
第三章 央金玛觉醒六法之二—— 提升自心:居家四课练觉性
家,就是一个女人的道场
居家第d一课:创造环境
居家第二课:禅修
居家第三课:清理
居家第四课:随处练心
第四章 央金玛觉醒六法之三—— 认清自心:运用烦恼修行
认清自心:运用情绪和烦恼修行
不生气就是女人保持年轻的秘法
从愤怒中发现不动的自己
另一个大觉醒:愤怒和觉醒的能量本质相同
突破更大的烦恼:体验死别,了解生命无死
第五章 央金玛觉醒六法之四—— 回归自性:与自心相应
回归自性:就是与自心相应
体会到本性明光的自性
第六章 央金玛觉醒六法之五—— 实现愿心:自觉觉他菩萨行
实现愿心:活出自己的剧本
心灵音乐探索之路
跟随内心直觉开放自己,奇迹一路发生
终于实现愿心,心灵音乐连接东西方
第七章 央金玛觉醒六法之六—— 任运自心:让一如状态变成生活行为
任运自心:让一如的状态变成生活行为
音乐让我和一如连接
第八章 央金玛歌舞觉醒法
觉醒之音、觉醒之诵、觉醒之舞
央金玛歌舞法与觉醒六法的关系
附录 我的修行生活
后记 少走弯路
| 在线试读 Online Previews |
央金玛觉醒六法之二——提升自心:居家四课练觉性
家,就是一个女人的道场
自心是我们生命的本源,但是我们与这个源头分离不是一天两天了。我们经过长期的后天教育,习惯了用头脑思维,
而不是用心去感受的生活模式。头脑把我们带入一个和外境分离的世界,离生命本源愈来愈远,烦恼自然就愈来愈多。
当发现自心以后,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一次又一次重新连回这个本源。
禅修就是保持觉性,是开发我们如明镜一般的自心的重要方法。禅修的形式有“静中禅”和“动中禅”,要相互搭配。
静中禅,就是静坐。我们可以在家里布置一个环境,也可以找个角落,借由静坐使自己安静下来,更清晰地观察到自己的内心世界、各种念头、情绪与烦恼。由静生定,由定生慧。
动中禅,就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做家务事或自性舞蹈,来练习保持觉性,与自心连接。带着觉性做家务、舞蹈、行走,会帮助身体脉络畅通,容易放下头脑的思维,使身体能量流动起来,身心轻松,烦恼减少,欢喜心自然升起。
自己的家,是一个女人待的时间zuid久的地方。家,就是一个女人的道场,也是你散发爱的能量的地方。所以提升自心,zuid好的地方就是你的家。
居家第d一课:创造环境
现代人的身心都被忙、恐惧、烦恼绑架了,先好好爱和体贴一下自己。体贴不是跑到外面去逛或购物,而是在自己的家里创造一个适合自己静心的小环境,一个给自己能量的充电站。还可以做一些神圣的祈请,与本源连接。让自己的觉性升起,在日常生活中,这种持续的练习会极为有用。
在家里找到让自己安住的空间
我们一回到家就很忙,总是有很多的家务琐碎事情,让自己忙个不停。虽然是在自己家里,但我们通常没有一处能让自己一下子就安住下来的空间。其实,这个安住的空间是可以创造的,不是随便给自己摆张桌子就完了,你要用内心去感觉,哪里感觉起来很舒适。
你需要一个坐下来就不想动的地方,不是多么豪华,也不是多大的空间,那是一个让自己心灵休息的安静角落。去感觉家里有什么地方适合自己。要具有安全感,不会被打扰,是一个很放松安静、温暖舒服的小空间。
心静下来,慢慢就会找到这样一个地方。放一个小垫子,或者是舒服的矮沙发。让身心能静下来,观看自己的心,这样效果比较好。你可以在这个小地方培养一个能量的磁场,一坐下来马上就能静下来,缓解疲劳,能量就会集中起来,变成你随时恢复能量的小站。
家是你心的显现
首先安静下来,保持觉性,将自己放在当下的感觉里。单纯地坐下来,单纯而专注地看看整个屋子,把心放在屋子里面,从看看每一个细节开始……你自然就知道,这个屋子应该怎么布置。
心在当下的时候,正确的答案会从心里出来。一开始,心zuid有可能会告诉你,屋子里面东西太多、太乱了。这其实就是心在告诉你,你的身体在这么满的地方感到很堵塞。如果你听从内心的声音,做清理之后,身体马上会感到轻松和舒适。这就是禅宗的“借境练心”。通过清理外境,自然清理你的内心。
如果持续做清理屋子的功课,你慢慢会体悟到房子就是你内心世界的显现。我和先生搬过很多次家,因此做清理房子的功课已经持续十年以上。所以我们居住的家,就是我们练习清理头脑和顺畅脉络的道场。
通过丢东西练习放下
这十几年下来,我的修行生活在不停地行走中,我也不停地搬家。我搬家并不是从这里搬到那里,而是大老远来到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所以面临要大量丢东西的状况。这个时候,我便看到自己对钟爱家具的留恋和执着,就慢慢从这里下手。是我的贪念,还是我真的需要它,结果其实大部分都是自己用不到的东西。我就学习送人和丢东西。
时间久了,我就训练出分辨自己真的要什么、不要什么,再也不给自己找麻烦、买过多的东西了。多年的功课做下来,房子的东西变得少了,身心感到非常轻松。
多余的东西zuidhao是送给需要的人,如果舍不得就拿到旧货市场处理掉;如果还是舍不得,那就宁可暂时租地方放起来,也不要堆在家里。
房子和空间会告诉你怎么布置它
因此,我对空间的布置自然就体验出一套心法。每到一个地方,我就自然能布置出适合那个环境的空间。
其实空间自然会告诉你它适合怎么布置。但是,你首先要有一个和空间默契沟通的能力,要对当下的空间有尊重的心,不要急着把你自己的主观经验放进去。
首先在房子还是空屋的状态下,你安静地感觉一下,这里怎么布置zuid适合?我需要的功能是什么?怎么样我才会觉得zuid舒服?我现有的家具,哪些适合在这个空间,哪些不适合?千万不要只因为自己拥有舍不得丢掉,而把不适合的东西随便塞在某个角落里。这样,就像穿了一件不适合你的衣服一样,非常别扭。
与其出家,不如在家创造安静朴素的生活
女性大部分的时间都在家里,修行,就是要落实在生活中。
我们不可能出家做个圣人,事实上大部分人并不适合出家。出家人在寺院或修道院里过着非常简单朴素的生活,但他们也通过在寺院里做杂事来修炼心。
我在寺院里住过,出家也只是一种生活方式。只是寺院里的环境比起世间还是比较单纯,有点像在学校里生活。我们在家里也可以创造这种安静朴素的生活,如果你在自己家里找不到这种安静和安住的力量,那在寺院里面时间久了,你也是住不习惯的。
我们也不可能搬到大自然里住。自己的心里不平静,就是搬到大自然里,过几天你还是会嫌鸟叫声太吵。
我们也不可能丢下自己的家,因为还有一大堆的牵挂,那么还是从自己的家下手zuid容易。怎么过好自己的日子,还是心里的问题。
从慢慢清理自己的屋子开始,你就会不经意开发出内心的空间和快乐。
| 关于评论 Editorial Reviews |
无
那张附赠的光盘,我一开始只是随手放进了电脑里,觉得这种“心灵音乐”通常都是一些重复的、听着让人犯困的背景音。但那天晚上,我因为一个工作上的决策失误感到非常沮丧,心烦意乱到几乎无法入眠。鬼使神差地,我戴上耳机,播放了其中一段标注为“脉轮平衡”的曲子。我必须承认,这音乐初听起来有点怪异,混杂着一些我不太熟悉的异域乐器声,但慢慢地,我的注意力就被那种缓慢而有规律的节奏牵引住了。我没有刻意去“冥想”,只是任由思绪飘散,然后又被音乐的低频引导回来。大概听了二十分钟,我发现自己的呼吸变得很深,紧绷的肩膀放松了下来。第二天早上醒来,那件让我纠结了一晚上的事情,似乎一下子变得清晰了许多,不是说问题解决了,而是我处理它的心境完全变了。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远比那些激昂的、口号式的励志音乐来得有效和持久。
评分我一直觉得,市面上很多关于“灵性成长”的书籍,要么太偏向宗教化,让我这个世俗人感到疏离;要么就是太空泛,读完感觉云里雾里,不知道如何落地。这本书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是它精准地找到了中间的那条平衡线。它既有深刻的、源自古老智慧的洞察,又有非常现代、非常接地气的操作建议。比如它提到如何处理人际冲突时的“镜映效应”,就是说对方让你生气的地方,往往是你自己内心最恐惧或最抗拒的部分。这个观点我立刻就想到了最近与一位同事的摩擦,回头细想,果然如此。这不是在指责我,而是在邀请我向内看。对于我这种需要在职场和生活中不断权衡取舍的人来说,这种既能保持对世界的敏感度,又能构建强大内心防御的工具书,是极其宝贵的。它没有让我成为一个与世隔绝的隐士,反而让我更有力量去面对这个喧嚣的世界。
评分说实话,我本来对“禅修大师”这个标签有点警惕,总觉得容易落入故作高深的陷阱。但这本书的文字风格完全出乎我的意料,它极其平易近人,像邻家老奶奶在炉火边讲故事,没有佶屈聱牙的术语,也没有那些故作玄虚的境界描述。我最欣赏的是它对“日常修行”的定义。书里提到,洗碗、走路、等待红绿灯,这些琐碎到让人想逃离的瞬间,才是真正的道场。我以前总是把“修行”和“打坐一小时”划等号,一旦错过那个时间段,就觉得今天一天的修行就报废了。这本书彻底打破了这个观念,让我意识到,修行不是一项需要额外挤出来的时间任务,而是生活本身的一种态度转变。我试着在排队买咖啡的时候,不去拿出手机刷新闻,而是专注于感受咖啡豆被研磨时的气味和机器发出的轻微嘶嘶声,那种专注带来的满足感,比刷到任何一条热点新闻都要持久和踏实。这本小册子,与其说是理论指南,不如说是一份生活态度的“使用说明书”。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安排很巧妙,它不是那种线性递进的读物,你甚至可以从任何一页开始读起。我比较喜欢它穿插使用的那些“小故事”和“禅宗公案”,它们像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照亮了那些晦涩的哲学概念。例如,关于“放下执念”的那段,作者引用了一个关于“风筝线断了”的寓言,那个画面感极强,让我立刻理解了“放手不代表放弃,而是承认事物本来的去向”。我发现自己过去总是在试图抓住那些本就不该属于自己的东西——别人的看法、已经过去的机会、尚未发生的未来。读完这个故事后,我回家清理了堆在角落里很久的旧物,不是因为需要断舍离,而是突然意识到,这些“物品”对我精神空间的占用,比我想象的要大得多。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用最温柔的方式,挑战了你根深蒂固的思维定势,让你在不知不觉中,松开了那些紧握的拳头。
评分这本封面设计得非常朴实,那种带着泥土芬芳的米黄色调,让人一看到就感觉心绪沉静下来。我本来是抱着一种比较功利的心态想找点提升效率的方法,毕竟生活节奏快,总感觉时间不够用。但翻开目录,那些关于“内在河流”、“觉察的深度”之类的标题,立刻就给我一种强烈的提醒:这本书要谈的,恐怕不是教你如何跑得更快,而是如何走得更远,甚至如何停下来欣赏沿途的风景。我特别喜欢作者在引言中提到的那个比喻,关于城市里的霓虹灯和真正的星空,那种落差感很震撼。读了几页关于“呼吸的艺术”那部分,我开始尝试书里说的那个“三段式呼吸法”,起初很不自然,像个初学游泳的人在水里乱扑腾,但坚持了几天后,早上醒来时,确实感觉到那种浅浅的、浮躁的焦虑感减轻了不少。它没有给我那种“喝下这碗鸡汤,明天就能功成名就”的虚幻承诺,而是非常扎实地引导你重新校准自己的“内部指南针”。对于那些常年被外界噪音裹挟的人来说,这本书更像是一个安静的避风港,让你重新听见自己内心的微弱声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