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营养专家范志红的**之作。作者从专家、消费者的双重立场出发,结合专业知识和生活经验,解答了大众关心的日常饮食问题。除了全面总结作者近年来在食品安全与营养方面的研究成果,本书还归纳其核心理念,不仅涵盖*有实效的健康饮食信息,还传达了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作者简介范志红,北京食品营养与人类健康高精尖创新中心岗位科学家,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营养与食品安全系副教授,食品科学博士。中国营养学会理事。中国科协聘烹饪营养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北京市卫生局聘北京健康科普专家,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营养与食品专业委员会专家。 出版《让家人吃出健康》等食品营养科普书籍 20 本。在“健康之路”“万家灯火”“养生堂”等全国 20 多个电视栏目作为主讲嘉宾出镜超过800 集。先后为《北京青年报》等多家报刊杂志撰写专栏文章。被搜狐网、疾控中心和健康教育所举办的“2014 中国互联网健康传播盛典”评为中国互联网健康传播年度人物。在第 12 届中国营养科学大会上被中国营养学会授予“营养科学传播奖”。在 2015 年中国科协“典赞2015 科学传播”评选中获评全国十位年度科学传播人之一。在 2016 年 5 月新华网举办的“健康中国盛典”活动中获得“互联网 健康贡献人物奖”。
目 录自?序?合理饮食,将健康握在自己手中?
第一章?饮食安全是健康的先决条件
1.1 食品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
烹调油里可能有哪些毒??
美味肉食中的健康隐患?
烤制鱼、肉会产生致癌物吗??
越暗黑,越危险??
食品中的毒素你怕不怕??
1.2 大环境被污染?
大环境污染相当于在饭碗中下毒?
1.3 看不见的病菌和寄生虫?
小心海鲜河鲜吃出病来?
1.4 加工食品中的添加物?
看穿食品的美色和美味?
1.5 餐饮食物中的安全隐患?
“私家制作”的食品真的安全吗??
1.6 找到你的饮食安全短板?
饮食中*大的危险在哪里??
1.7 食品安全对策?
让饮食更安全的4个问题解答?
天然食品*安全?
第二章?要吃出健康,营养平衡*重要
2.1 安全是前提,营养是目标?
营养好,解毒能力就强?
讲营养=做环保=保障食品安全?
2.2 选对食材,吃出健康?
主食:选择主食的四项原则?
蔬菜:有关健康吃蔬菜的9个问题?
肉类:少吃肉,吃好肉?
水果:吃水果能防止早逝??
豆制品:我们该买什么样的豆腐??
奶类:酸奶,你选对了吗??
饮料:甜饮料能喝出多少病来??
健康食品:“健康”食品的另一面?
食品广告:小心那些包装上的花招?
2.3 食物必须多样化?
怎样才叫食物多样化??
2.4 该吃的东西,你吃够了吗??
健康饮食该吃什么?
2.5 膳食指南:健康大方向?
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和旧版有何不同??
胆固醇真的可以随便吃了??
第三章?厨房把好健康关
3.1 烹调方式,关乎健康?
1. 生吃还是熟吃?
2. 少油烹调很重要
美食节目里的营养误区?
低脂又美味的绿叶菜吃法?
美味又健康的肉食做法?
3. 控盐才能保健康
高盐饮食有多伤身??
减盐不减美味的烹调妙招?
4. 低温烹调更健康
淀粉也能烹出致癌物??
小心食品中的“糖化毒素”?
3.2 厨房安全要注意?
致病菌:从速冻食品到厨房安全隐患?
农残:泡和焯能去掉蔬菜中的不安全因素吗??
亚硝酸盐:千沸水、隔夜茶、隔夜菜、腌菜真的有毒吗??
3.3 食物储藏有学问?
小心家里的食品产毒浪费?
第四章?为了健康的后半生
4.1 远离慢性病?
中国人到底哪儿吃错了??
远离糖尿病?
预防“三高”的食谱?
远离高血压?
4.2 延缓衰老?
预防骨质疏松?
身材苗条,为何老得更快??
延缓大脑衰老?
你的饮食有利于抗衰老吗??
4.3 预防癌症?
绿叶菜帮我们预防癌症??
怎样吃才能远离乳腺疾病??
晒太阳,防癌症?
4.4 远离肥胖?
不挨饿也能减肥的小窍门
你的进食顺序有没有错?
怎样才能吃到“七分饱”??
第五章?特殊人群的饮食
5.1 “大忙人”
繁忙时如何保障营养供应??
“Meal?Prep”是一种健康的饮食方式吗??
压力太大怎么吃?
5.2 病弱者?
病人该喝什么粥??
消化功能差的人怎样加强营养??
体虚应当怎么吃?
吃坏肚子后怎么办?
5.3 素食者?
吃得“特别素”也许更容易得“三高”??
素食更要注意营养?
第六章?在外吃饭要当心
6.1 在外就餐,怎样吃出健康??
健康点菜的五大注意事项?
你的食物搭配错了吗??
吃食堂,怎样避免营养不良?
6.2 在外吃饭要学会自我保护
下餐馆要防住三件大事?
美味火锅的五种伤胃吃法?
喝酒前吃什么好??
出版后记?236
这本书的论述角度非常接地气,完全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专家腔调。作者似乎很了解普通家庭在执行健康标准时会遇到的现实困难,比如空间有限、时间紧张等等。因此,它提供的建议往往是经过“成本效益分析”的,都是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到最优解。例如,在讨论如何清洁果蔬表面的问题时,它不仅提到了几种常见的处理方式,还对比了它们在时间成本和实际效果上的差异,并给出了“最推荐”的日常操作方案,而不是强求读者去购买昂贵的专业清洁剂。这种务实性,让我对书中的每一个建议都充满了信任感。我感觉作者是真正站在读者的角度,替我们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痛点,而不是纯粹为了展示知识的深度而堆砌晦涩的专业术语。这种贴合生活实际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阅读的代入感和执行的动力。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色调和字体搭配,一下子就让人感觉既专业又亲切,完全符合我一直以来对家庭健康读物的期待。我拿起它的时候,首先就被那句“自己打造食品安全小环境”深深吸引住了。我一直很担心外面的食品安全问题,总觉得我们能接触到的信息太碎片化了,很多时候都不知道该信谁的。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化的解决方案。我翻开目录,发现内容涵盖了从食材采购、储存、烹饪到日常清洁的方方面面,逻辑性很强,让人一看就知道作者是下了大功夫的。特别是关于如何识别那些看起来无害但实际可能隐藏着风险的日常用品,这部分内容让我感到非常实用。我迫不及待地想深入阅读下去,期待能从中获得真正能落地操作的知识,而不是空泛的理论。这本书的定价也相当合理,考虑到它能为我的家庭健康带来的潜在价值,我觉得这笔投资非常值得。我已经把它放在床头,准备空闲的时候好好研读一番,希望读完之后,我能更有底气地成为家里的“食品安全总管”。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中关于“建立家庭健康档案”的提议。这不仅仅是关于食品本身,更是关于如何系统化管理家庭健康信息流的一种方法论。作者提供了一些模板和建议,教我们如何记录家人的饮食偏好、过敏史,以及我们自己在家中尝试的不同烹饪和储存方法的反馈结果。这让我意识到,食品安全并非一劳永逸的事情,而是一个需要持续观察、记录和调整的动态过程。通过这种“数据驱动”的方法,我们就能清晰地看到哪些习惯是真正有效的,哪些是需要改进的。这种从“经验主义”到“科学管理”的转变,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深刻的启发。它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外界信息,而是开始主动地为我的家庭建立一套个性化、可持续的食品安全管理系统,这种掌控感,是任何外部服务都无法替代的。
评分读完这本书的引言部分,我立刻有种相见恨晚的感觉。作者的文笔非常流畅自然,完全没有那种生硬的说教感,而是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耐心指导你。最打动我的是,作者没有把我们普通人塑造成需要恐惧食品安全的受害者,而是赋予了我们主动权——“自己打造”。这对我这种平时工作忙碌,但又对家人健康非常上心的人来说,简直是太重要了。它强调的不是如何去控诉外部环境的不足,而是如何提升我们自身对风险的辨识能力和管理能力。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厨房微环境”的论述,它把厨房这个日常空间,用科学的角度重新解构了一遍。这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平时处理生熟食的习惯,很多细节,比如砧板的分类使用,冷藏室的温度分区管理,以前都觉得是可有可无的,现在看来却是构建安全防线的基础。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种生活理念的转变,引导我们从被动接受到主动掌控。
评分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值得称赞。很多关于食品储存的指南,如果只有文字描述,很容易让人感到枯燥乏味,甚至记不住要点。但这本书里面穿插的那些高清的、色彩鲜明的图示和流程图,一下子就把复杂的知识点变得直观易懂了。比如,它用一个时间轴清晰地展示了不同类型食物的最佳保质期和解冻方法,配上那简洁的图标,即使我只看图也能大致了解操作规范。这对于我这种不太喜欢啃大部头文字资料的人来说,简直是福音。而且,它的章节划分非常清晰,每个部分都聚焦于一个具体的场景或问题,使得查找信息非常高效。比如,如果我周末要去超市采购,就可以快速翻到“采购环节的把关秘籍”那一章,做针对性学习。这种结构上的精心设计,体现了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专业素养,让阅读体验大大提升,也保证了知识的吸收率和实用性。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