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材料科学中的数学方法及应用
:49.00元
作者:时鹏,蒋立武,王庆梅著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5-01
ISBN:978712229230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材料科学是一门理论方法和工程技术密不可分的应用科学,本书内容为材料科学与数学应用的交叉领域,旨在为解决材料科学问题的需求提供有效的应用数学方法和工具。
内容提要
本书系统讲解了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常用数学方法,如试验设计、数据分析、数学建模、参数估计和假设检验方法,并重点讲述了数学建模过程中常用的数值计算方法,同时介绍了综合运用上述方法在材料科学研究中的应用案例。可供材料科学研究领域的科研和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目录
第1章材料科学的数学应用1
1.1学科的数学化1
1.2材料科学中的数学2
第2章试验设计4
2.1试验误差和控制4
2.1.1试验误差5
2.1.2误差控制6
2.2单因素试验设计7
2.2.1单因素完全随机设计7
2.2.2单因素配对设计8
2.2.3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8
2.2.4单因素拉丁方设计9
2.3双因素试验设计10
2.3.1双因素完全随机设计10
2.3.2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设计11
2.3.3双因素拉丁方试验设计12
2.4多因素正交试验设计14
第3章数据分析20
3.1因子分析20
3.1.1因子分析基本思想20
3.1.2因子模型21
3.1.3参数估计方法24
3.1.4方差大的正交旋转27
3.1.5因子得分28
3.2相关分析29
3.2.1相关分析的概念29
3.2.2相关关系的分类和方法选择29
3.2.3相关表法30
3.2.4相关图法32
3.2.5相关系数法34
3.3聚类分析35
3.3.1聚类分析的思想36
3.3.2距离和相似性36
3.3.3系统聚类的方法40
第4章数学建模51
4.1数学模型的概念和分类51
4.2数学建模的步骤52
4.3经典的数学模型53
4.4材料领域数学建模案例54
4.4.1双层玻璃的功效评估54
4.4.2在炼钢渗碳中控制参量与炉气碳势间的关系56
第5章参数估计58
5.1材料科学中的参数及其评选标准58
5.1.1无偏性58
5.1.2有效性60
5.1.3一致性61
5.2矩估计62
5.3极大似然估计64
5.4小二乘估计67
5.5小结69
第6章假设检验70
6.1假设检验的思想70
6.2假设检验的步骤71
6.3单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73
6.3.1已知方差的总体均值的检验74
6.3.2未知方差的总体均值的检验75
6.3.3未知期望的总体方差的双边检验77
6.3.4未知期望的总体方差的单边检验78
6.4两个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79
6.4.1两个正态总体均值的检验79
6.4.2成对数据的比较81
6.4.3两个正态总体方差的检验F检验法82
6.5总体分布函数的假设检验85
第7章数值计算方法88
7.1数据插值法88
7.1.1插值法定义88
7.1.2插值多项式的存在性89
7.1.3Lagrange插值89
7.1.4Newton插值92
7.1.5Hermite插值98
7.2数据拟合法101
7.2.1函数逼近的基本概念101
7.2.2正交多项式102
7.2.3佳一致逼近多项式105
7.2.4佳平方逼近108
7.2.5小二乘法112
7.3有限差分法116
7.3.1基本概念及解题步骤116
7.3.2有限差分法和偏微分方程的三类边界条件118
7.3.3有限差分方程组的迭代解法122
第8章Origin数据分析软件125
8.1数据的输入125
8.1.1数据直接输入125
8.1.2数据由文件导入125
8.2数据的可视化绘图129
8.2.1菜单栏绘图129
8.2.2工具栏做图129
8.2.3图形的设置131
8.2.4坐标轴的设置132
8.3数据的拟合分析139
8.3.1线性回归(直线拟合)分析139
8.3.2多项式拟合分析141
8.3.3非线性拟合分析144
第9章应用案例148
9.1材料设计优化案例——岩石实验相似材料选择148
9.1.1解决思路及实施步骤148
9.1.2候选配比材料149
9.1.3材料配比正交试验设计150
9.1.4试验结果及统计分析152
9.1.5总结155
9.2寿命预测案例——电气设备结构部件寿命预测方法155
9.2.1常用结构部件寿命预测方法156
9.2.2疲劳损伤理论分析159
9.2.3电气设备弯管的寿命预测160
参考文献162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是在准备一个涉及计算材料学的项目时接触到这本书的,坦白讲,一开始我对“应用”这个词持保留态度,担心它会过于偏向纯理论推导。然而,事实证明我的顾虑是多余的。这本书中涵盖了大量的案例分析,这些案例都是直接取材于实际的材料工程问题,比如薄膜的残余应力分析、复合材料的界面失效预测等。每一个案例都清晰地展示了从实际物理问题抽象出数学模型,再通过数学工具求解,最后将结果物理意义化解释的过程。这种完整的“问题-模型-求解-解释”的闭环设计,让我明白了数学工具在解决真实世界材料难题中的巨大威力,不再觉得那些公式是空中楼阁,而是实实在在的“瑞士军刀”。
评分这本《材料科学中的数学方法及应用》简直是为我这样的材料学“小白”量身定制的宝典!我一直对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感到好奇,但每当看到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抽象的模型时,我的头都大了。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拨云见日。它并没有直接把我们扔进高深的数学理论里,而是巧妙地将晶体学、热力学、力学中的关键概念与具体的数学工具(比如傅里叶变换、张量分析)结合起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在讲解晶体结构时,用代数和几何的方法清晰地阐述了对称性,这比我之前看过的任何教科书都要直观。它不是那种只会堆砌公式的书,而是真正致力于教会读者如何“用”数学来思考材料问题,这种解决问题的导向性,对于初学者来说,是极其友好的。每一次我试图去理解一个材料现象,这本书都能提供一个坚实的数学框架来支撑我的理解,让我不再感到力不从心。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适合自学者。它的行文逻辑性极强,章节之间的衔接过渡自然流畅,几乎没有突兀的感觉。作者的语气是那种循循善诱的导师式,既保持了学术的严肃性,又充满了鼓励性。即便是涉及到相对晦涩的统计物理在材料性能涨落分析中的应用,作者也耐心地分解了每一步的假设和推导过程,避免了直接跳跃式的结论陈述。对于我们这些需要平衡教学、科研和日常工作的人来说,这种结构清晰、自洽性强的书籍无疑是最高效的学习资源。我很少需要频繁地在不同章节之间来回翻阅以理清思路,这种流畅的阅读体验,极大地提高了我的学习效率和对材料科学中数学方法的掌握程度。
评分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排版和插图设计也做得非常出色,这在理工科教材中是难得的。很多教科书的图表总是显得灰暗、信息过载,让人望而生畏。但这本书不同,它的图示都经过精心设计,线条清晰,标注重点明确,很多复杂的数学概念通过图形的辅助得到了极大的简化。例如,在介绍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定律时,它不仅给出了公式,还配上了精美的三维衍射矢量图,直观展示了倒易空间的概念。这种视觉上的友好性,极大地降低了阅读的疲劳感。我常常发现,当我阅读到某个困难的部分时,一个恰到好处的图表就能让我瞬间领悟,这种体验是单纯的文字描述难以比拟的,也体现了作者在教学方法上的用心良苦。
评分对于已经有些基础的研究者来说,这本书的价值同样不容小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高级主题时所展现出的严谨和深度。比如,在处理材料的非线性响应和多尺度模拟部分,作者没有止步于表面现象的描述,而是深入探讨了如何利用偏微分方程和数值方法来精确预测材料在极端条件下的行为。我记得有一次我为模拟一个特定合金的蠕变过程而苦恼,尝试了多种模型都效果不佳。后来翻阅这本书中关于位错运动的数学建模章节,作者用一个非常优雅的变分原理构建了一个模型,让我茅塞顿开。这本书的优势在于,它不仅展示了“是什么”,更细致地剖析了“为什么是这样”背后的数学逻辑,使得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需求,对已有模型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和优化,极大地提升了研究的灵活性和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