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设计必修课全3册 | ||
| 定价 | 239.70 | |
| 出版社 | 电子工业出版社 | |
| 版次 | ||
| 出版时间 | 2017年09月 | |
| 开本 | 128开 | |
| 作者 | 李晓斌 | |
| 装帧 | 平装-胶订 | |
| 页数 | ||
| 字数 | ||
| ISBN编码 | 9787121324567 9787121317736 9787121324109 | |
| 重量 | 1400 | |
在当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经历着各种梦幻般的变化。随着互联网长大的一代正在成为社会的主流,并以他们特有的视角和思考问题的方式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形成了所谓的“互联网文化”,在用户体验发展中展示出独特的一面。本书针对网站用户体验的概念和设计要点进行了深入的介绍和分析。全书共分为6章,从当前互联网经济中的用户体验相关理论和互联网产品设计的基础开始,逐步讲解了用户体验设计的核心、用户体验设计的要素、用户体验中的交互设计、网站的用户体验以及移动端的用户体验等专业知识。通过知点点的讲解与商业应用案例分析相结合的方式,使用户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应用,培养读者在网站用户体验设计方面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书结构清晰、内容翔实、文字阐述通俗易懂,与案例分析结合进行讲解说明,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是一本用户体验设计的宝典。
本书内容涵盖了目前超受欢迎的图像处理与合成软件的基础知识,如Photoshop CC、Illustrator CC、3ds Max、Sketch及Image Optimizer,对主流UI设计流程和制作技巧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剖析。本书共7章。第1章,了解UI设计;第2章,UI常见组件设计;第3章,应用软件界面设计;第4章,移动APP界面设计;第5章,播放器界面设计;第6章,网页界面设计;第7章,游戏界面设计。书中将*实用的技术、*快捷的操作方法和*丰富的内容介绍给用户,使用户在掌握软件功能的同时,提高UI设计效率和从业素质。本书提供的光盘中包括书中案例的素材、源文件和教学视频,用户可以结合本书、练习文件和教学视频,提升界面设计学习效率。本书结构清晰、由简到难,实例精美实用、分解详细,文字阐述通俗易懂,与实践结合非常密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适合UI设计爱好者、APP界面设计从业者阅读,也适合作为各院校相关设计专业的参考教材,是一本实用的APP界面设计操作宝典
本书通过大量的案例分析,详细介绍了Sketch 4在设计移动UI中的一样分别针对Sketch绘制线框原型、设计图标、设计移动UI、设计网站UI和UI的输出与交互进行了讲解。通过学习读者应该熟悉移动UI设计的规范和设计要点。同时掌握移动UI的输出以及交互动效的添加方法。本书在每一章中都根据该章节内容添加专家支招,为读者解答一些与实际工作相关的疑难问题。
.............
视觉设计那一册的排版和图例,说实话,有点跟不上时代的审美了。在追求极致清晰和内容聚焦的今天,这部分教程的案例图例显得有些陈旧,像是好几年前的设计风格残留。虽然它试图讲解“视觉UE设计”,强调功能性与美观性的统一,但在实际案例的展示上,缺乏对当前主流设计趋势的跟进,比如拟物化退潮后的新趋势,或者微交互(Micro-interactions)如何服务于用户反馈。书中花了大量篇幅讲解了传统的设计原理,如版式、对比度、对齐等,这些基础知识固然重要,但对于已经掌握了设计软件并进行过项目实践的人来说,它们更像是一种知识点的复习,而不是新技能的学习。真正有价值的部分——如何将这些视觉理论与实际的移动端性能(如加载速度、不同分辨率下的表现)相结合,如何通过视觉语言引导用户完成特定操作的技巧——却显得力不从心。我希望它能展示一些更具挑战性的设计难题,比如如何在一个受限的空间内(如折叠屏或特定穿戴设备)实现清晰的视觉层级,而不是停留在基础的PPT美化级别。
评分这套书的封面设计确实挺吸引人的,那种简洁的扁平化风格,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是关于现代UI/UX设计的。我最近在琢磨着要系统性地提升自己的移动端设计能力,尤其是在Sketch这个工具上的熟练度,所以毫不犹豫地入手了这套。然而,当我真正翻开第一本《Sketch移动界面设计教程》时,心里不免有些期待落空。这本书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Sketch的基础操作,比如图层管理、组件的创建与使用,这些内容对于一个已经使用Sketch有一两年经验的设计师来说,显得有些过于基础和冗余了。我更期待看到的是如何运用这些工具去解决复杂的移动端适配问题,或者是一些高级的插件应用技巧,比如如何高效地管理设计系统中的颜色和字体样式,实现真正的组件化复用。书中对“移动界面设计”的讲解,更多停留在静态界面的美观度上,比如色彩搭配的理论和图标的规范化绘制,但对于当前业界越来越重视的响应式布局和暗黑模式的实现路径,着墨不多。感觉这本书更适合完全的新手入门,对于想要进阶的从业者来说,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更深入的资源才能满足需求。整体而言,它是一本合格的入门教材,但距离“必修课”的定位,在深度上还差那么一点火候。
评分说实话,被“交互+架构”这个组合吸引,以为能学到点干货,毕竟好的产品不仅要好看,更要好用、逻辑清晰。但读完《交互与架构》这部分内容后,我感到非常困惑,因为它似乎将“交互设计”和“信息架构”混为一谈,而且处理得都不够深入。在交互设计的部分,它讲解了常见的过渡动画和手势反馈,但这些都是停留在表面的视觉效果,并没有深入探讨背后的用户心智模型和行为路径的梳理方法。比如,如何进行有效的任务流程拆解,如何用卡片排序法(Card Sorting)来构建合理的导航结构,这些核心的UX研究和方法论在书中几乎被一笔带过。至于“架构”部分,它更多地涉及到了软件工程中的一些概念,比如前后端分离对界面的影响,这对于纯粹做界面输出的设计师来说,吸收起来比较吃力,而且讲得过于概念化,缺乏实际案例支撑,无法指导我在实际项目中如何从零开始搭建一个健壮的界面信息层级。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套完整的产品设计方法论,如何从0到1构建一个复杂App的底层逻辑,而不是零散的知识点堆砌。
评分这套书的打包销售策略,虽然看起来划算,但内容上的衔接度实在让人捏一把汗。你很难感受到“全套”带来的系统性体验。举个例子,当你在学习第一册的Sketch操作时,书里会提到一个组件库的建立,但当你翻到第三册的视觉设计时,它似乎默认你已经自己构建好了标准的视觉规范,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贯穿全三册的设计资产管理流程。仿佛是三本独立编写的书籍,只是被强行装订在了一起。我期待的是一个从市场调研、用户画像、信息架构梳理、低保真原型、高保真UI到最终交付验收的完整项目流程展示。然而,这套书更像是对不同设计环节的知识点分别进行了解读,缺乏一个牵线搭桥的“主线任务”。如果设计流程是骨架,那这三本书更像是零散的肌肉和皮肤,虽然各自独立存在,但组合起来后,连接处的肌肉群依然松散,难以支撑起一个成熟的设计师的知识体系。
评分从工具层面的实用性来看,这套书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它紧紧围绕Sketch展开,但我们都知道,设计圈子在快速变化,很多团队现在已经转向Figma进行协作。这本书对Sketch的依赖性过高,使得它的时效性大打折扣。如果作者能将重点放在“设计思维”和“方法论”上,比如如何在任何设计工具中实现设计系统(Design System)的理念,或者如何使用通用原型工具(如Axure或Principle)来弥补Sketch在交互展示上的不足,那么这本书的价值会大大提升。但实际上,它更像是一份针对特定软件版本的操作手册,而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UI/UE设计圣经。对于一个注重工具迭代和跨平台协作的设计师来说,这种对单一软件的过度聚焦,反而限制了读者对更广阔设计生态的认知。我购买时期待的是一套能够支撑未来三五年设计工作的通用技能包,而不是一个可能在明年就被新工具替代的操作指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