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天下收藏系列:古玩收藏入门
定价:79元
作者:张淑芬 编
出版社:印刷工业
出版日期:2012-06-01
ISBN:9787514204698
字数:200000
页码:
版次:1
装帧:软精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
本书设陶器、瓷器、玉器、明清家具、杂项、漆器等多个门类,由浅入深,经纬分明,让读者轻松快捷地步入古玩收藏。书中配有二百余张精美的图片,既有难得一见的历代古玩珍品,又有仿制精细、能以假乱真的赝品,真伪对比,一目了然,给读者直观的视觉感受,使古玩收藏的知识与方法逐渐成为人们把玩藏品、商榷得失的法门。
张淑芬,1939年出生。祖籍广东省广州市。故宫博物院研究员,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1966年毕业于美术学院,毕业后到故宫博物院工作直至退休。曾先后求教于朱家浯、尹润生、郑珉中、周绍良、张子高、杨伯达等老一辈杂项专家。曾参与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卷、《中华文物精华》、《故宫文物大典》等出版物。出版有《古董鉴赏收藏丛书——文房四宝鉴赏及收藏》、《文房四宝鉴定》、《文房四宝鉴识》、《大清国宝——松花石砚》等专著和论文,并曾主编《故宫博物院藏文物珍品全集》中的两卷——《文房四宝·笔墨》、《文房四宝·纸砚》。自2003年11月起,多次参加《鉴宝》栏目及其他地方省市《鉴宝》节目,担任杂项方面的鉴定专家。
古玉收藏与鉴定古典家具收藏与鉴定漆器收藏与鉴定竹木牙角匏器收藏与鉴定
说实话,我更关注的是那些“活生生”的经验分享,而不是堆砌的学术理论。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上手”的秘诀,比如握着一个瓷碗时,指尖触感应该是什么样的?一个明代官窑的釉面和现代仿品的区别,除了肉眼观察,还能不能通过细微的声音判断?尤其是在玉器和明清家具这块,我几乎是空白,总觉得这些东西的判断标准太依赖“眼力”了,而眼力这东西,不是一朝一夕能练成的。我热切地盼望着,作者能像手把手教徒弟一样,把那些需要多年经验才能领悟的“窍门”毫无保留地写出来,比如如何识别老旧家具的榫卯结构是否地道,或者玉石包浆的自然与做旧的差异。
评分我对“杂项”这个概念一直很好奇,它听起来太宽泛了,简直就是古玩世界的“黑洞”。我希望这本书能在这个部分给我一些指引,至少让我知道,面对那些不属于陶瓷、家具、玉器的零碎玩意儿时,应该从哪个角度去观察。是看它的材质、工艺,还是它所承载的社会背景?比如一些老铜器、文房清玩,它们往往没有明确的时代标签,非常考验鉴赏者的综合知识。如果这本书能提供一个清晰的鉴别框架,哪怕只是告诉我们初学者应该避开哪些雷区,就已经功德无量了。我特别想了解,在不通过高科技仪器的情况下,如何快速判断一个杂项的“时代性”。
评分整本书的装帧和排版也影响着阅读体验。我希望里面的图片是高清晰度的,特别是那些需要细节放大的部分,比如器物底部刻款的细节、家具木纹的走向,都必须看得一清二楚。如果能配上一些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实物照片,那就更完美了,因为光线对鉴赏的影响非常大。我更看重的是实用性,而不是那些华而不实的理论说教。这本书如果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引导读者从纯粹的爱好者,逐步成长为具有一定判断力的收藏者,那么它就真正值回票价了。我期待它能成为我书架上那本最常被翻阅、知识点最密集的“实战手册”。
评分我对漆器的了解几乎为零,只知道它们制作起来非常繁琐。我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不同时期漆艺风格的对比,比如描金、戗金、百宝嵌这些工艺的具体呈现效果。老漆器,那种历经岁月洗礼后散发出来的温润光泽,是现代工艺品怎么也模仿不来的。我尤其想知道,在鉴定老漆器时,除了看表面光泽,还有没有其他关键的侧面证据?比如底部的处理方式,或者它在使用过程中自然磨损的痕迹,这些都是时间留下的独特印记。我希望作者能用生动的图例,对比展示新旧漆器的细微差别,让我能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视觉坐标系。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非常古典雅致,那种沉稳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我本来就是个对传统文化有点执念的人,尤其喜欢在旧物里寻找时光的痕迹。拿到手的时候,沉甸甸的质感也让人觉得内容一定很扎实。我原本是想找一本能快速入门,有点像工具书那种,能让我对着实物,快速分辨个“七七八八”的。毕竟,现在的古玩市场水太深,不懂点门道,进去就是当冤大头。我期待它能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坐在我对面,耐心地给我拆解那些复杂的鉴赏术语,告诉我如何从器物的胎土、釉色、款识这些最基础的细节入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