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几何原本/世界经典科普读本
作者:(古希腊)欧几里得,译者:李彩菊
出版社:北京理工大学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68241847
字数:
页码:610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
商品重量:0.4kg
**卷 平面几何基础
di2卷 几何代数的基本原理
di3卷 与圆有关的平面几何
di4卷 与圆有关的直线图形的作法
di5卷 比例
di6卷 相似图形
di7卷 初等数论
di8卷 连比例
di9卷 数论的应用
**0卷 无理量
**1卷 简单立体几何
**2卷 立体几何中的比例问题
**3卷 正多面体
欧几里得,(约公元前330前275),古希腊很负盛名、很有影响的数学家之一,被称为“几何之父”。欧几里得流传至今的著作除《几何原本》外还有《已知数》、《圆形的分割》、《现象》、《光学》等。
读完关于数论部分的章节,我最大的感受是其跨越时代的超前性。那些关于素数分布的探讨,那些对整数性质的挖掘,其深度和广度远超我的想象,让人不禁好奇,在缺乏现代代数工具的情况下,古人是如何抵达这些结论的。书中的叙述风格极其古典,用词考究,没有丝毫现代数学的“功利性”——它不追求应用,只专注于真理本身的美感。我特别喜欢它在引入新概念时的那种仪式感,仿佛每一步都是在神圣的殿堂中进行的。这种纯粹性是现代许多交叉学科书籍中所不具备的。它让我意识到,早期的数学探索,更多的是一种哲学活动,是对宇宙和谐规律的摹写。当然,对于那些习惯于代数表示法(如使用$n$、$p$等符号)的读者,初读时可能会觉得追踪论证过程有些吃力,但一旦适应了这种基于几何描述的逻辑展开,那种由内而外散发的确定感是无与伦比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风格,也进一步强化了它的“原版”气质。它不是一本追求视觉享受的现代设计品,而是朴实无华,重点突出文本内容本身。对于那些追求“知识密度”而非“阅读体验”的硬核读者而言,这正是我们所需要的。在几何代数的讨论中,作者巧妙地将几何直观与代数运算进行了初步的结合,虽然方式与后世笛卡尔的坐标几何有所不同,但其内在的尝试精神是值得称颂的。我发现,它提供了一种理解问题思考路径的“慢镜头”,让我们得以细细品味思想是如何从直觉走向形式化的过程。这种对过程的尊重,使得阅读本身变成了一种沉思。如果将它视作一本工具书,它可能不太称职;但若将其视为理解西方理性思维源流的一把钥匙,它则价值连城。它迫使你放慢脚步,回到最基本的问题前,重新审视一切。
评分初捧此书,一股浓厚的学术气息扑面而来,它更像是一份珍贵的史料或一手文献的翻译,而非面向大众的普及读物。对于那些仅仅寻求快速掌握几何公式或代数技巧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会显得晦涩和枯燥。它要求读者具备相当的耐心和对抽象概念的接受能力。我发现自己常常需要对照着现代数学的术语来理解那些古老的表达方式,这本身就是一种挑战。书中对于立体几何部分的论述,尤其体现了古希腊人对空间想象力的极致运用,那种没有坐标系辅助的纯粹的几何直观,令人叹为观止。但同时,它也带来了阅读上的障碍,某些论证的跳跃性或者对某些基础概念的默认理解,对于习惯了现代数学符号系统的我们来说,需要花费额外的精力去弥补。总而言之,这是一部献给真正热爱数学史和渴望探究源头学者的作品,它要求你付出努力,但回报的则是对知识体系源头的深刻洞察。
评分这本关于古希腊数学原理的著作,其文字的古朴与思想的深邃交织在一起,让人仿佛穿越时空,亲身感受欧几里得时代的智慧光芒。书中对平面几何的阐述,绝非现代教材中那种直白、流程化的推导,而是充满了严谨的逻辑构建和对公理化体系的执着追求。每一个定义、每一个公设,都被赋予了极高的地位,作者耐心地引导读者理解,这些看似简单的起点是如何构建起整个几何王国的宏伟蓝图。我尤其欣赏它对于“求证”过程的细致描摹,那种步步为营、环环相扣的论证方式,即便在今天看来也熠熠生辉。阅读时,我不得不放慢速度,时常停下来在草稿纸上复现那些图形,体会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快速教会你解题技巧,而在于重塑你对“证明”本身的敬畏之心,明白数学的严密性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它像一位耐心的老者,缓缓讲述着世界最初的秩序是如何被理性之光照亮的。这种体验是极其宝贵的,它让我重新审视了数学教育中可能被忽略的基石部分。
评分相较于那些将数学原理进行简化和包装的现代科普读物,此书展现了一种近乎“冷峻”的学术态度。它毫不避讳其内容的艰深,也不刻意迎合读者的理解习惯。在阅读的某些部分,我体验到了一种与作者进行跨越千年对话的震撼感,仿佛在触摸人类理性发展史上最坚固的基石。特别是书中对于证明的结构性要求,体现了古希腊人对于逻辑自洽的极致追求,这对于任何从事严谨思考的人来说,都是一次极好的训练。它教会我的,与其说是几何知识本身,不如说是一种思考的范式——如何从最少的假设出发,推导出最丰富的结论。这种自下而上的构建方式,是理解科学体系复杂性的重要一课。这本书并非易读之物,但它所承载的历史分量和思维深度,使其成为案头必备的珍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