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医学免疫学 曹雪涛 第六版6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定价:56.00元
作者:曹雪涛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03-01
ISBN:9787117171014
字数:413000
页码:
版次:5
装帧:平装
开本:12k
商品重量:0.499kg
编辑推荐
医学免疫学(第六版/本科临床/十二五规划)配套教材:医学免疫学教学大纲和习题集 点击进入购买
内容提要
免疫学是生物医学领域中一门基础性、前沿性的学科。“医学免疫学”作为一门支柱性的基础医学课程,具有理论体系完整,技术应用广而且实用性大,与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以及生命科学等多学科广泛交叉渗透并形成多个分支学科的特点。从历史的角度看,医学免疫学的理论与实践为人类疾病诊断与防治做出了巨大贡献。例如,疫苗的广泛应用使得人类有力地控制和抗御了传染性疾病的危害,抗体特别是单克隆抗体的问世与应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疑难疾病的诊断与重大疾病包括癌症、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从当代的角度看,众多医学难题的破解与免疫学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人类对于免疫系统本身以及免疫应答、免疫耐受物质基础与理论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越来越发现机体免疫功能正常与否在人类健康的维护、重大疾病发生发展机制研究与防治措施制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未来的角度看,医学免疫学重大挑战性科学问题的不断突破与新型实用免疫学技术的不断涌现,除了带动免疫学学科本身迅猛发展之外,必将为后基因组时代、个体化医疗时代的人类健康服务与疾病救治提供更大的理论指导与技术支撑。简而言之,基于医学免疫学在生物医学领域中的重要性及其学科本身迅猛发展的现状,同时考虑到近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医学教育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为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口腔医学类等专业五年制本科生在原第5版教材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根据本科生特点编写一本简明扼要、内容更新的医学免疫学教材是很有必要的。
目录
作者介绍
曹雪涛,男,1964年7月生于山东省济南市,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医学免疫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任中国免疫学会理事长、亚太地区免疫学联盟主席、国际免疫学联盟IUIS委员会委员、国家“863”计划医药生物技术领域专家、“973”免疫学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务院学位评议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基础医学组召集人。任《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主编、CellMol Immunol共同主编,Annu Rev Immunol、Sci Transl Med、J Immunol等杂志编委。
从事天然免疫识别与免疫调节的基础研究、疾病的免疫治疗与基因治疗的应用研究。以通讯作者在Cell、NatImrrmnol、Immunity、Cancer Cell、Exp Med、PNAS、Blood、JImmunol、CancerRes、BiolChem等SCI收录的国外杂志发表论文212篇。与外学者合作在NatMed、PNAS等发表SCI论文30余篇。论文被SCI他引4000余次。主编和共同主编专著5部,参编11部。获得国家发明16项。培养的10名博士生撰写的论文人选“全国博士学位论文”。
熊思东,男,1962年10月生于江西。现任苏州大学副校长、苏州大学生物医学研究院院长、苏州大学研究生院院长、复旦大学免疫生物学研究所所长、江苏省感染与免疫重点实验室主任。从事免疫学及微生物学教学与研究近30年。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曾获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上海市银蛇奖一等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香港求是杰出青年学者奖、全国中青年医学科技之星,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姚智,男,1962年1月生于天津市。现任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免疫学系系主任。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中国免疫学会常务理事,中华微生物学与免疫学会主任委员,《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副总编,《中国检验医学杂志》(中英文版)主编等。
从事教学工作至今29年。主要研究方向为免疫微环境与疾病,先后承担国家“973”、“863”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of Immunology、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MolecularCell等学术期刊上,共发表SCI学术论文120余篇。指导博士研究生51名。
文摘
序言
说实话,我当初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考试需要,也没抱太大期望,觉得医学教科书通常都比较枯燥。但打开第一页,我就被这本书的严谨和系统性所折服。曹雪涛教授在编写这本书时,无疑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将庞杂的免疫学知识梳理得井井有条。从免疫系统的基本构成,到复杂的免疫应答过程,再到免疫学在疾病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层层递进,逻辑清晰。每一章节的论述都详略得当,既有宏观的知识体系,又不乏微观的细节解析。尤其是在讲解一些关键的免疫分子和细胞互作时,书中配以大量的图表和插画,这些视觉化的辅助信息,极大地降低了理解难度,让抽象的概念变得具体可感。我还特别喜欢书中穿插的一些临床病例分析,这些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免疫学在临床实践中的重要性。总的来说,这是一本非常扎实的教科书,不仅适合作为学习的工具,也能够作为一本参考书,随时查阅,相信它能为许多医学学子打下坚实的免疫学基础。
评分坦白讲,我是一名临床医生,平时工作繁忙,很少有时间能静下心来系统学习某一个学科。但《医学免疫学》第六版这本书,却让我放下了手中的其他事情,沉浸其中。不得不说,曹雪涛教授的这本著作,在保持学术严谨性的同时,更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和前沿性。书中关于免疫调控网络、免疫耐受机制的阐述,让我对自身免疫疾病的发病机制有了更深的理解,这对于我日常工作中遇到的复杂病例,提供了新的诊疗思路。特别是关于肿瘤免疫治疗的章节,内容非常前沿,涵盖了免疫检查点抑制剂、CAR-T细胞疗法等最新的研究成果和临床应用。这对于我来说,无疑是及时雨,让我能够跟上学科发展的步伐,为患者提供更先进的治疗方案。书中的语言也相对通俗易懂,虽然涉及很多专业术语,但作者总是能通过恰当的比喻和生动的描述,将复杂的概念讲解清楚。我觉得这本书不仅适合学生,对于临床医生来说,也是一本非常有价值的进修读物。
评分我是一名对生物医学领域充满好奇的爱好者,虽然不是医学专业出身,但一直很想了解人体内那个精密的“防御系统”是如何工作的。在朋友的推荐下,我入手了这本《医学免疫学》。刚开始还有点担心内容会过于专业,难以理解,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曹雪涛教授用一种非常清晰易懂的语言,为我打开了免疫学的大门。他从最基础的免疫细胞,比如巨噬细胞、T细胞、B细胞开始介绍,然后逐步讲解它们是如何协同作战,抵御病毒、细菌等病原体的入侵。书中还有很多关于疫苗接种、过敏反应、器官移植排斥等方面的阐述,这些都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让我读起来倍感亲切。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免疫系统的“双刃剑”特性也有深入的探讨,比如在抵御外敌的同时,免疫系统失调又可能引发各种自身免疫疾病。这种辩证的视角,让我对免疫系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这本书不仅增长了我的知识,更点燃了我对生命科学探索的热情。
评分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就被它厚实的体积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翻开一看,果然名不虚传。这本书的编写团队实力雄厚,曹雪涛教授作为主编,汇集了众多免疫学领域的专家学者。因此,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全面,几乎涵盖了医学免疫学的全部重要内容。从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发育,到各类免疫分子的功能,再到复杂的免疫应答模式,都讲解得十分到位。我觉得这本书最出色的地方在于,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注重对免疫学基本原理的深入探讨。作者会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免疫系统要这样工作?在面对不同的威胁时,它是如何做出反应的?这种思考式的教学方法,让我能够真正理解免疫学的精髓,而不是死记硬背。而且,书中还列举了大量的参考文献,方便读者进一步查阅相关的原始文献。对于希望深入研究免疫学,或者对免疫学有更高层次追求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个极好的选择。
评分这本《医学免疫学》真的彻底颠覆了我对这门学科的刻板印象!以前觉得免疫学就是一堆复杂的细胞名称和信号通路,枯燥乏味得像在啃字典。但这本书不一样,曹雪涛教授的讲解方式,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序渐进地引领你进入免疫世界的奇妙殿堂。他没有上来就抛出一堆深奥的概念,而是从最基础的免疫细胞功能讲起,比如吞噬细胞如何“吞”掉外来入侵者,淋巴细胞又是如何“辨识”和“记忆”的。那些原本枯燥的分子机制,在作者的笔下变得生动形象,仿佛我能看到T细胞和B细胞在体内上演着一场场精彩的“谍战大戏”。而且,书中对各种免疫疾病的阐述也十分透彻,比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以及肿瘤免疫的最新进展,都给了我很多启发。读完之后,我不再对免疫学感到畏惧,反而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甚至开始主动去查阅相关的文献,希望能够深入了解更多。这本书绝对是想要系统学习免疫学的同学,或是对免疫学有浓厚兴趣的读者不容错过的佳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