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書特色
1《新知識圖書館》選題包羅自然與環境?科學與技術?人類與社會?藝術與文化四大類:為孩子做ZUI深入、多面向的介紹。書中內容涵蓋了宇宙發生、地球生態至人類活動等全方位探索,是孩子成長時期不可或缺的知識良伴。
2海峽兩岸100餘位專家、學者共同撰文、審訂,知識內容精準無誤:每一個名詞、每一段文字、每一張圖片皆小心謹慎仔細審察,務求達到確實精準無誤。百餘位學者、專家齊力共同為提供下一代ZUI豐富的知識竭盡心力。
3精實?精美?精確的圖片,把環宇景象盡情收攬見孩子的腦中:《新知識圖書館》為了讓孩子更確實了解書中所介紹知識的意義,配合內文《新知識圖書館》呈現了ZUI真實、ZUI生動的圖像。
4感知、理解、運用三大學習領域,讓孩子學習不中斷:《新知識圖書館》每冊書中皆分為感知、理解、運用三大學習領域。兼顧孩子每個時期學習吸收能力,循序漸進的逐漸增加學習內容,讓知識獲得ZUI輕鬆。
5勾引孩子好奇心的《新知識圖書館》「感知篇」藉由精彩而壯觀的大跨面圖像,及活潑有趣的文字說明,讓孩子對本冊所要介紹的知識有一全面的、概括的了解,並吸引他想要深入探討的興趣,是帶領孩子跨進知識大門的第一步。
6好玩活潑的《新知識圖書館》「運用篇」將感知篇、理解篇中所學到的知識,實際運用於生活之中,並告訴孩子目前世界上的*相關訊息,不僅讓孩子大開眼界,並從中體會到知識運用於生活的範例。
7深刻認知的《新知識圖書館》「理解篇」每一個跨頁,討論一項主題,加強孩子對知識的理解,累積對知識認知的厚度。《新知識圖書館》套書所要介紹的知識,在該篇中做ZUI完整的解釋。內文的文字撰寫,與名詞運用均十分淺顯易懂所提供的知識也明白清楚,不但能讓孩子充分了解知識的完整性,並讓孩子確實掌握每一項知識的原理。
8書籍內容配合學校教學:《新知識圖書館》分為人文、科學、宇宙、生物???等不同主題,每次閱讀都是一個驚喜,份量剛剛好,是陪伴孩子成長的*課外讀物。
9《新知識圖書館》以*電腦功能輔助,讓版面設計視覺立體化、活潑化:採用*電腦排版功能製作,以電腦腳本手法鋪陳畫面,讓版面呈現QIAN所未有的立體感,ZUI能抓住孩子活潑、好動、不易安靜的心靈。
全書內容
《新知識圖書館》自然與環境50冊
1宇宙的奧秘 2太陽系 3地球的誕生 4古代生物
5化石 6恐龍時代 7火山和地震 8氣象萬千
9水的世界 10岩石和礦物 11自然奇觀 12分類和演化
13微小生物的世界 14雨林生態 15海岸生態 16高山和極地生態
17草原和沙漠生態 18海洋生物 19小水池裡的世界 20擬態和保護色
21寄生、附生和共生 22發光生電的生物 23真菌天地 24根、莖和葉
25花、果和種子 26植物的繁殖 27植物的運動 28藻類的世界
29蕨類天地 30植物奇觀 31有毒動物 32軟體動物
33形形色色的魚 34昆蟲的巢 35蜜蜂和螞蟻 36蝴蝶和蛾
37形形色色的鳥 38鳥類的築巢 39動物的移棲 40兩生動物
41爬行動物 42有袋動物 43水棲哺乳動物 44猿和猴
45澳洲動物 46非洲動物 47動物奇觀 48中國珍稀動物
49世界真稀動物 50自然保護
《新知識圖書館》科學與技術30冊
51太空探測 52海洋開發 53能源世界 54氣象預測
55聲和波 56光和色 57電和磁 58新材料
59輪的天地 60機械文明 61船的世界 62飛行世紀
63電腦 64自動化 65現代通訊 66雷射
67新武器大觀 68火箭和人造衛星 69現代建築技術 70綠色革命
71食品科技 72生物工程 73顯微科技 74人體的奧秘
75癌症和醫療 76中國的科技發明 77中國著名科學家 78世界著名科學家
79能源世界 80未來世界
最近看完了一本硬核科幻小说,背景设定在一个基于量子纠缠构建的星际联邦内部,那种想象力的广度和深度,简直让人目眩神迷。它不像很多科幻作品那样专注于太空战争或外星人入侵,而是把焦点放在了“意识上传”和“身份认同”的哲学困境上。小说中的技术细节描述得极其逼真,作者显然是下了苦功去研究理论物理学的最新进展,但奇怪的是,尽管术语晦涩,阅读体验却异常流畅,因为所有的科学概念都巧妙地融入了角色的情感冲突之中。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备份人格”与“原初自我”之间界限模糊的探讨。如果你的意识可以被完美复制,那么哪个才是“你”?这种深刻的自我拷问,让这本书远远超越了一般的娱乐作品。每次读到主角进行一次跨越光年的“思维跃迁”时,那种时空错乱感和对存在的终极追问,都让人感到一种智力上的兴奋和满足。
评分我最近迷上了一本关于爵士乐即兴演奏理论的入门教材,简直是打开了我耳朵里的一扇新窗户。这本书的结构非常实用,它不是从枯燥的和声学开始讲起,而是直接用具体的乐句和案例来解释“如何思考音乐”。作者非常强调“倾听”的重要性,认为即兴演奏的本质是与乐队其他成员进行一场实时的、非语言的对话。书中详细拆解了比波普(Bebop)时代大师们的标志性乐句,分析了他们是如何在既定的和弦进行上,创造出既符合逻辑又充满惊喜的旋律线条的。我尝试着跟着书中的练习曲进行简单的模仿,虽然我的乐器技术还很粗糙,但第一次理解了为什么同样是C大调,不同乐手弹奏出的感觉会天差地别。这本书成功地将原本看起来高深莫测的艺术形式,变得可操作、可学习,充满了活力和即时创造的魅力,让人感觉音乐的表达空间比想象中要辽阔得多。
评分我最近沉浸在一本现代极简主义设计哲学的专著里,跟微观世界那种繁复的细节完全是两种体验。这本书的文字本身就贯彻了它所推崇的理念——简洁、有力、直击核心。作者用非常克制的语言,探讨了“少即是多”在当代生活、建筑乃至人际关系中的实际应用。我印象最深的是其中关于“数字极简”的一章,它不是简单地劝人少用手机,而是深入剖析了信息过载如何稀释我们对真正重要事物的注意力。它挑战了许多根深蒂固的消费观念,比如,真正的“品质”并非意味着昂贵或复杂,而是意味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功能性和纯粹性。这本书读起来很“干净”,没有多余的修饰,像一把锋利的刻刀,帮你去除生活中的冗余物。它促使我去重新审视我周围的物品和信息流,思考什么才是真正为我的生活“服务”的。这种对形式与功能关系的深入思考,为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清爽的生活视角,完全是精神层面的“断舍离”。
评分近期读完了一本关于中世纪炼金术士的精神世界的研究报告,其关注点在于那些“寻求贤者之石”的实践者们,其内部的心理驱动和符号学意义,而非单纯的化学实验。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将炼金术视为一种早期的心理学探索,是人类面对无序世界时,试图通过象征性转化来获得内在秩序的一种尝试。报告中引用了大量的拉丁文手稿和晦涩的图谱,作者以一种近乎人类学家的细致,去解码那些“水星”、“硫磺”和“盐”所代表的深层精神隐喻。我特别着迷于他们那种近乎宗教般的虔诚和对“大工作”(Magnum Opus)的执着追求,这群人在物质世界中寻找永恒的象征,体现了人类对超越性的永恒渴望。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想,这些看似荒谬的实验背后,其实隐藏着人类心智结构中最古老、最深层的运作模式,这比单纯的科学史有趣得多,因为它触及了人类意识形态演变的隐秘角落。
评分这本《[A105] 新知識圖書館叢書 自然與環境113 微小生物的世界》的封面设计得挺吸引人的,色彩搭配得很有活力,看得出出版方在包装上下了心思。不过,我这次主要想聊聊我最近读的另一本书,它完全是另一个方向的——关于古代文明的兴衰史。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宏大,作者似乎对历史的脉络有着极深的洞察力,他不像有些历史书那样堆砌枯燥的年代和人名,而是专注于挖掘驱动文明更迭背后的深层社会、经济和地理因素。比如,书中对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的河道管理如何塑造了其早期社会结构,有着非常细腻的分析。我特别喜欢它对“偶然性”在历史进程中作用的探讨,有些重大的历史转折点,仅仅因为一个关键人物的健康状况或一次意外的降雨,就完全改变了走向。阅读过程中,我仿佛穿越回了那些遥远的时代,亲眼目睹了城邦的建立与陨落。那种史诗般的厚重感,让人在合上书本后,依然对人类文明的复杂性感到深深的敬畏。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毋庸置疑,但更难能可贵的是它把冰冷的史实,转化成了一部引人入胜的人类史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