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第五项修炼珍藏版 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践 圣吉 管理 书籍 |
| 作者: | (美)圣吉 |
| 译者: | 张成林 |
| 市场价: | 78元 |
| ISBN号: | 9787508616827 |
| 出版社: | 中信出版社 |
| 商品类型: | 图书 |
| 其他参考信息(以实物为准) | ||
| 装帧:平装 | 开本:16开 | 语种:中文 |
| 出版时间:2009-10-01 | 版次:1 | 页数:45 |
| 印刷时间:2012-12-01 | 印次:1 | 字数:425.00千字 |
| 温馨提示:出版时间超过3年的图书,因长时间储存可能会产生纸张缺陷,敬请谅解! | ||
| 主编推荐 | |
| 这本由DANG*当代的新管理大师彼得·圣吉撰写的著作,被誉为21世纪的管理圣经、20世纪屈指可数的几本管理经典、世界上影响很深远的管理书籍之一,并被《哈佛商业评论》评为过去75年拥有影响力的管理类图书,还荣获世界企业学会优SHOU*选荣誉的开拓者奖! 进入21世纪以来,优SHOU*选经济的迅猛发展,使得优SHOU*选企业管理趋势、管理理念也顺应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作为新世纪全新扩充修订版,本书其背后是15年来把原书理念付诸实践的经验和案例。圣吉明确指出,从长远来看,你的组织专享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15年前,许多《第五项修炼》的核心理念都曾显得很激进。但这些理念的许多应用方法,后来已经被融入到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也被整合到人们的管理实践中;本书对前一版进行了全面修订,新版书中的领导力案例故事揭示了这些经历。并增添了新的内容:实践中的反思,为企业、个人读者更准确理解近期新管理理念,对学习型组织进行了有效的反思,对建设学习型组织所面临的新疑惑提供了新的思维。 |
| 内容简介 | |
| 彼得·圣吉这次重新修订畅销经典《第五项修炼》,背后是15年来把原书理念付诸实践的经验和案例。圣吉明确指出,从长远来看,你的组织专享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就是比对手更好更快的学习能力。15年前,许多《第五项修炼》的核心理念都曾显得很激进。但这些理念的许多应用方法,后来已经被融入到人们观察世界的方式中,也被整合到人们的管理实践中;新版书中的领导力案例故事揭示了这些经历。 《第五项修炼》描述了公司如何通过采用学习型组织的战略和行动对策,来排除威胁组织效率和事业成功的“学习障碍”。在学习型组织中,新型的、扩展性的思考模式得到培育,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大家不断在学习如何开创自己真心向往的成就。 这本工商管理经典著作的增订扩充新版,包含了100多页新增内容,这些新内容是基于对几十家公司的实践者的访谈,这包括: BP、联合利华、英特尔、福特、惠普和沙特阿拉伯阿美石油公司,还包括其他类型的组织,如:波士顿社区组织罗卡、牛津乐施会和世界银行。新增内容里有一篇特别的新序言,描述了圣吉自原版书出版以来在学习型组织研究方面的成果,还增加了关于“推动力”(开始起步)、“战略与策略”、“领导的新工作”、“系统的公民”和“未来的前沿”等新章节。 |
| 作者简介 | |
| 彼得·圣吉博士(Dr.Peter M. Senge),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的不错教授讲师,靠前组织学习学会(SoL)和索奥中国(SoL China)的创始。除《第五项修炼》之外,他还与人合著了《第五项修炼实践篇》(1994)、《变革之舞》(1999)、《学习型学校》(Schools that Learn, 2000)、《体悟DANG*当下》(Presence, 2004),以及很近出版的《必要的革命》(The Necessary Revolution, 2008)等著作。圣吉被誉为很富创新精神的重量管理学和领导学思想大师之一。他早年毕业于斯坦福大学工程专业,并获得麻省理工社会系统模型硕士和管理学博士,现家居美国马萨诸塞州。 |
| 目录 | |
| 2009年全新修订版中文版序言 修订版序言 **部分 我们的行动如何创造现实…… 我们如何才能改变现实 **章 “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那我就能一只手撬动世界” 学习型组织的各项修炼 第五项修炼 心灵的转变 把理念落实到实践中去 第2章 你的组织有学习障碍吗? 障碍1. “我就是我的职位” 障碍2. “敌人在外部” 障碍3. 掌控的幻觉 障碍4. 执着于事件 障碍5. 煮蛙寓言 障碍6. 从经验中学习的错觉 障碍7. 管理团队的神话 学习障碍与修炼 第3章 是系统的囚徒,还是我们自己思想的囚徒? 零.售商 分销商 啤酒厂 啤酒游戏的启示 结构模式影响行为 重新界定你的影响范围:如何改善在啤酒游戏中的表现 学习障碍与我们的思考方式 第二部分 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基石 第4章 第五项修炼的法则 法则1.今天的问题来自昨天的“解决方法” 法则2.你越使劲推,系统反弹力越大 法则3.情况变糟之前会先变好 法则4.SHOU*选则容易的办法往往会无功而返 法则5.疗法可能比疾病更糟糕 法则6.快就是慢 法则7.因和果在时空中并不紧密相连 法则8.微小的变革可能产生很大的成果——但*有效的杠杆常常*不易发现 法则9.鱼和熊掌可以兼得——但不是马上 法则10.把大象切成两半得不到两头小象 法则11.不去责怪 第5章 心灵的转变 重新看世界 观察因果循环 正负反馈和延迟:系统思考的积木块 正反馈:发现微小变化是如何能增长的 负反馈:发现稳定因素和抵制的来源 延迟:事情会发生的……等时间一到 第6章 自然的模板:识别支配事件的模式 基本模式1:增长极限 基本模式2:转移负担 第7章 自我局限或自我持续的增长 DANG*当我们制造自己的“市场局限”时 见森林,也见树木 第三部分 各项核心修炼:建设学习型组织 第8章 自我超YUE 学习型组织的精神 超YUE和精通 “我们为什么需要它” 抵制 自我超YUE的修炼 自我超YUE与第五项修炼 在组织中培养自我超YUE 第9章 心智模式 *好的想法为什么会失败? 孵化新的商业世界观 在实践中进行心智模式的修炼 把学习实践制度化 工具和技能 心智模式的修炼 协调一致很要紧吗? 心智模式和第五项修炼 **0章 共同愿景 共同的关怀 共同愿景为什么关系重大? 建立共同愿景的修炼 愿景的推广:加入、投入和顺从 共同愿景与第五项修炼 **1章 团队学习 团队的智慧潜力 团队学习的修炼 学会如何“演练” 团队学习与第五项修炼 第四部分 实践中的反思 **2章 基础 建立深度交流的反思型文化 人的成长 把组织看成生命系统 **3章 推动力 不同的变革方式 建设适应性组织 业绩与幸福感 **4章 战略与策略 用战略眼光思考和行动 策略1.学习与工作的结合 策略2.从现有条件和人力出发 策略3.学会双向交流的文化能力 策略4.建立演练场 策略5.与核心业务联系起来 策略6.建设学习型社区 策略7.与“对手”协作 策略8.开发学习型基础设施 名谓何? **5章 领导的新工作 领导作为设计师 领导作为老师 领导作为受托人 **6章 系统的公民 看清系统 我们就是系统,要如是生活 面向21世纪的教育 **7章 未来的前沿 发现并运用自然的模式 下一代领导者 三个开放 第五部分 尾声 **8章 不可分割的整体 附录1:各项学习修炼 附录2:系统基本模式 附录3:U-型过程 注释 1990年英文版致谢 2006年英文增订版致谢 译后记:学习型组织不是“学习型组织” |
| 媒体评论 | |
| 《第五项修炼》是过去75年来很有影响力的管理学著作之一。 ——《哈佛商业评论》 圣吉的这本著作已经是一本不折不扣的管理学经典。 ——《波士顿环球报》 流行的管理体系很摧残人……教育界、工商界和政府机构的管理层的任务,应该是使系统很优化……彼得?圣吉的著作《第五项修炼》是帮助开始这项工作的好书,它让我学到了许多东西。 ——爱德华·戴明博士,全面质量管理运动(TQM)的先驱 |
| 精彩内容 | |
| 靠前章 “给我一根足够长的杠杆…… 我就能用一只手撬动世界” 从很小的时候起,我们接受的教育就是如何拆解问题、如何拆分世界。这样做显然会使复杂的任务和课题变得更容易些,但是,我们却在无形中为此付出了巨大代价。我们丧失了对更大的整体的内在领悟能力,再也看不清我们采取的行动所带来的各种后果。而DANG*当我们试图“考虑大局”的时候,我们总要在脑子里重新组装那些拆分出来的部件,给它们编组列单。然而,正如物理学家大卫·博姆(David Bohm)所说,这种做法是徒劳无益的—就好比试图通过重新拼起来的碎镜子来观察真实的映像。所以在一段时间之后,我们便干脆接近放弃了对整体的关注。 本书中所描述的工具和理念就是为了破除这种幻象,即认为世界创生于分立的、互不相干的力量的幻象。一旦放弃了这个幻象,就是另外一番天地:我们便能建设“学习型组织”—那里,人们为了创造自己真心渴望的成绩而持续拓展能力;那里,各种开阔的新思想得到培育;那里,集体的热望得到释放;那里的人们不断地学习如何共同学习。 由于世界的联系变得更加紧密,商业活动更加复杂多变,因而工作就必须更加“富有学习性”。在过去 ...... |
作为一个长期在企业管理一线摸爬滚打的人,我深感组织变革的艰难与重要。而《第五项修炼》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理解和推动这种变革。书中关于“系统思考”的部分,彻底颠覆了我过去那种线性和孤立地看待问题的习惯。作者强调,组织中的问题往往是相互关联的,一个看似局部的调整,可能会在其他地方引发意想不到的连锁反应。这种“整体观”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过去一些失败的改革,原来是因为我只看到了树木,而忽略了森林。书中提出的“系统图”工具,虽然需要一些练习才能熟练掌握,但一旦用起来,就能非常直观地展现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从而帮助我们找到问题的根源,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尤其是在处理跨部门协作、流程优化等方面,系统思考的价值尤为凸显。它教会我们去理解“隐藏的结构”和“动态平衡”,从而设计出更具可持续性的解决方案。我迫不及待地想将这些理念运用到实际工作中,期待看到组织能够因此产生积极的改变。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深刻而实用的方法论,帮助我们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中越来越复杂的挑战。作者提出的“第五项修炼”——“系统思考”,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更是一种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方法论。它帮助我看到了事物之间错综复杂的联系,理解了“无形的力量”是如何在组织和系统中起作用的。书中对“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队学习”等其他四项修炼的阐述,也都是建立在系统思考的基础之上,它们相互支撑,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学习型组织的蓝图。我尤其欣赏作者在理论阐述中,穿插了大量的实际案例和应用方法,使得这本书既有深度,又不失可操作性。它不仅仅是一本理论著作,更是一本可以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我期待将书中的理念和方法应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去实践这种“艺术与实践”的结合,去构建一个更具韧性和活力的“学习型组织”。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尤其是关于如何在现代企业环境中持续学习和适应。作者深入剖析了“心智模式”在组织学习中的关键作用,这一点非常打动我。我们常常被固有的思维定势所束缚,即使面对新的信息和挑战,也倾向于用旧有的方式去解读和应对,这极大地阻碍了个人和组织的成长。书中提出的“反思性对话”和“探询式对话”等方法,为打破僵局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路径。我尤其喜欢作者关于“假设”的论述,认识到我们许多时候的决策和行为都建立在未经检验的假设之上,而对这些假设进行深入的探究,是实现认知突破的第一步。书中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生动,让我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思考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如何能够更主动地去觉察和调整自己的心智模式,从而更好地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学习”的理解不再仅仅停留在知识的获取,而是上升到了对自身思维方式的深刻反思和重塑。这是一种更深层次、更具变革性的学习,也是走向卓越的必经之路。
评分在我看来,这本书最难能可贵之处在于其对“团队学习”的深入探讨。传统的企业管理往往将重心放在个人能力的提升,而这本书则强调了团队共同学习的力量。作者提出的“超越个人智力”的概念,让我意识到,一个高效的团队,其整体的智慧和创造力远大于个体成员简单相加的总和。书中关于“知识共享”、“信息透明”以及“冲突建设性解决”的讨论,都围绕着如何营造一个让团队成员敢于表达、乐于分享、善于合作的学习型氛围。我曾在一个缺乏有效沟通的团队中工作,那种压抑和低效至今让我心有余悸。而这本书所描绘的,一个开放、信任、相互尊重的团队环境,让我看到了组织协同的巨大潜力。它不仅教授我们如何去“学习”,更教会我们如何与他人一起“学习”,如何通过协作将个人的优势转化为团队的整体优势,从而共同应对挑战,实现更高的目标。
评分这不仅仅是一本管理学的书籍,更是一本关于如何成为一个更优秀、更具洞察力的人的指南。作者对“愿景”的阐述,让我深刻体会到清晰、共享的愿景对于一个组织乃至个人发展的重要性。一个没有共同目标的团队,就像一群各自为政的散兵游勇,很难形成合力。书中强调的“由衷的愿景”(personal vision)与“共同的愿景”(shared vision)的结合,更是点睛之笔。它告诉我,真正的组织学习和成长,源于个体内心深处对未来的渴望,以及大家为了这个共同梦想而凝聚在一起的强大力量。我回想起自己过去的一些经历,那些最成功、最令人振奋的时刻,往往都是在一个充满激情和共同目标的环境中实现的。如何激发和培养这种愿景,如何让它深入人心,成为驱动前行的内在动力,是值得我们每个人深入思考和实践的。这本书给了我很多关于如何构建和传播愿景的思路,让我对未来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方向和更坚定的信念。
评分收到,刚开始读
评分收到,刚开始读
评分收到,刚开始读
评分收到,刚开始读
评分收到,刚开始读
评分收到,刚开始读
评分收到,刚开始读
评分收到,刚开始读
评分收到,刚开始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