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書是一本有充分科學研究支撐的防癌抗癌指南。在癌癥成為*主要的緻死原因之一、平均每6人就有1人死於癌癥(見世界衛生組織官網)的當下,人們可以在日常生活中做些什麼,來降低患癌的可能?對於癌癥患者而言,在接受常規癌癥治療手段(如手術、放射療法、化學療法)的同時,還能在生活中做些什麼,來鞏固治療效果,防治癌癥擴散?
作者大衛·塞爾旺-施萊伯博士既是癌癥患者,更是一位有優異科研背景和深厚人文關懷的醫生。他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臨床教授,該校整閤醫療中心的聯閤創始人,擁有醫學博士及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因其在精神病學領域取得的成就,他贏得瞭2002年賓夕法尼亞州精神病學協會總統奬。
在本書中,他綜閤前沿的科研成果,融閤十餘年的抗癌經驗,寫就此書,試圖為健康人預防癌癥、癌癥患者鞏固抗癌效果提供幫助。書中所闡述的一些自然的保健方法,有助於預防癌癥、防止癌擴散或增強癌癥治療的效果,可用做預防癌癥的生活指南、常規癌癥治療手段的補充。
同時,因其兼具飽含哲思的個人迴憶,與作者身為精神科醫生為癌癥患者提供心理關懷的經曆,又是一本為癌友點燃信心和鬥誌、提供安慰和紓解的陪伴之書。
如書中所言:並非每個人都會患癌,但癌細胞存在於每個人體內。抵禦癌癥,需要我們改善生活方式,在日常的飲食、鍛煉、情緒與環境中有所行動;需要我們彼此關懷,為癌友提供支持與慰藉。預防和抵禦癌癥,是每個人的戰爭。 作者簡介大衛·塞爾旺-施萊伯醫生是匹茲堡大學醫學院精神科臨床教授,該校整閤醫療中心的聯閤創始人,擁有醫學博士及認知神經科學博士學位。因其在精神病學所取得的成就,他贏得瞭2002年賓夕法尼亞州精神病學協會總統奬。他是“無國界醫生”(於1999年獲諾貝爾和平奬)在美國分支機構的創始人之一,並於1991年作為誌願者前往伊拉剋。
31歲時,享有優越的學術成就與前景,身為壁球隊隊長、自認“身體非常健康”的施萊伯醫生意外檢測齣核桃大小的腦部腫瘤,從此開始瞭與癌癥爭奪生命主動權的戰役,並在此後充實而富有意義地生活瞭18年。 目 錄醫生的話 i
題記
前言 001
第二版引言 005
引言 013
*章 一個故事 019
第二章 逃生統計學 029
第三章 危險和機遇 041
第四章 癌癥的弱點 055
第五章 說齣來 087
第六章 抗癌環境 095
第七章 一次復發的教訓 143
第八章 抗癌食物 151
第九章 抗癌之心 207
第十章 驅除恐懼 257
第十一章 抗癌身體密碼 273
第十二章 學會改變 291
第十三章 結論 301
這本書帶給我的震撼,在於它顛覆瞭我之前對“癌癥”這個概念的許多固有認知。我一直以來,都將癌癥視為一種突如其來的、無法預知的災難,覺得它就像是命運的安排,我們除瞭被動接受,彆無他法。但這本書的視角卻完全不同,它強調瞭“每個人的戰爭”這一概念,將癌癥的發生與我們長期的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甚至是我們內在的心理狀態聯係起來。這讓我第一次意識到,原來我們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影響甚至預防這場“戰爭”的進程的。書中對於一些常見的緻癌因素的剖析,比如加工食品中的添加劑、環境汙染的潛在危害,以及長期的精神壓力對免疫係統的影響,都讓我感到警醒。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往的生活方式,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習慣,是否也在悄悄地為疾病埋下伏筆。這本書並非在製造恐慌,而是在喚醒我們作為個體的主動性,讓我們認識到,健康掌握在自己手中的力量,遠比我們想象的要大。它鼓勵我們去學習、去改變,去為自己的健康負責,這種賦能的感覺,讓我覺得非常有價值。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它不僅僅是一本關於癌癥的書,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更好地活著”的書。作者用一種非常溫和且充滿智慧的筆觸,引導讀者去審視自己的生活,去關注那些被我們忽略的細節。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微小的改變,巨大的影響”這一章節,它列舉瞭許多看起來不起眼的生活習慣,比如每天喝足夠的水、保證充足的睡眠、保持積極的心態,這些看似簡單的建議,卻被作者賦予瞭深刻的意義,並用科學的原理來解釋它們如何能夠幫助我們的身體更好地運作,從而增強抵抗力。這本書沒有給我灌輸復雜的醫學術語,也沒有給我設定苛刻的生活標準,而是提供瞭一種更加人性化、更加貼近生活的健康哲學。它讓我明白,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個日積月纍、循序漸進的過程。通過這本書,我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每一餐,每一次呼吸,每一次情緒的波動,並嘗試著做齣一些積極的調整。它讓我覺得,對抗疾病,或許就是從善待自己,從點滴做起。
評分我曾經嘗試過閱讀一些關於癌癥預防的書籍,但很多都過於專業,讓我望而卻步。而《每個人的戰爭:抵禦癌癥的有效生活方式》這本書,則完全不同。它的語言風格非常平實易懂,即使是對醫學知識瞭解不多的讀者,也能輕鬆理解。我最欣賞的是,作者在書中沒有簡單地羅列“不能做什麼”,而是著重強調“可以做什麼”,並且這些“可以做”的內容,都圍繞著“生活方式”展開。這意味著,這本書提供的是一套積極主動的應對策略,而不是一種被動的戒斷。例如,書中關於如何選擇健康的食物,如何通過適度的運動來增強身體機能,甚至是如何通過一些放鬆的技巧來管理壓力,都提供瞭非常具體且可操作的指導。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情緒與健康”的論述,它讓我意識到,負麵情緒的長期纍積,對身體的影響遠不止於心理層麵。這本書讓我覺得,它是在邀請我加入一場對自己身體的“積極保衛戰”,並且在這個過程中,我能夠獲得更多的健康知識和生活智慧,成為自己健康的主導者,而不是被疾病所左右。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非常吸引人,那種沉靜而有力的色彩搭配,加上“每個人的戰爭”這個略帶戲劇性的標題,立刻就勾起瞭我的好奇心。我一直覺得癌癥離我們很遙遠,直到身邊有親友被確診,纔開始意識到這場疾病的嚴峻性,以及它對個體和傢庭帶來的巨大衝擊。所以,當我看到這本書的書名時,就有一種想要深入瞭解的衝動,想知道這本書究竟會提供怎樣一種“有效的生活方式”來麵對如此強大的敵人。我期待它能夠給我一些切實可行的建議,不僅僅是泛泛而談的道理,而是能夠融入日常生活的具體行動,比如飲食上的調整、運動的習慣,甚至是心理上的調適。畢竟,“抵禦”這個詞本身就充滿瞭力量,暗示著我們並非隻能坐以待斃,而是有主動齣擊的可能。這本書給我傳遞的第一印象,是一種積極應對的態度,讓我覺得即使麵對看似無法戰勝的對手,我們依然有努力的空間和希望。我希望這本書能夠點亮我心中的那盞燈,讓我能夠以更從容、更積極的心態去麵對健康上的挑戰,或者幫助身邊的人更好地理解和支持他們。
評分我特彆喜歡這本書中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方式,它不像一些醫學科普書籍那樣枯燥乏味,而是充滿瞭人情味和故事性。作者在講述每一個健康理念的時候,都穿插瞭許多真實的案例,有患者的經曆,也有醫生的觀察,還有一些關於疾病起源和發展演變的曆史片段。這些故事讓冰冷的醫學知識變得鮮活起來,也更容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我感覺自己不是在被動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和作者一起探索,一起思考。特彆是書中關於“生活方式”的解讀,我覺得非常到位。它不僅僅強調瞭飲食和運動,更深入地探討瞭情緒、睡眠、社交關係等對我們身體健康的潛在影響。我一直以為健康生活就是少吃油炸食品,多做運動,但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原來我們內心的平靜,與外界的和諧相處,以及充足的休息,同樣是抵禦疾病不可或缺的武器。這種全方位的關照,讓我覺得它不是在教你如何“戰勝”癌癥,而是在幫助你建立一種更健康、更有韌性的生命狀態,從而在麵對各種健康威脅時,都能有更強的抵抗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