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书画名家全集《王铎书法集》
出版: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
ISBN:7-80526-549-6/J.376
装帧:铜版纸彩印精装
开本:16开
卷数:全2卷
定价:380.00元
王铎书法集
王铎 (1592~1652),明末清初书法家。字觉斯,号嵩樵,孟津(今属河南)人。工真、行、草书,笔力雄健,长于布局。行草宗二王,正书师钟繇,亦多自出胸臆,有《拟山园法帖》,诸体悉备,名重当代,学者宗之。博学好古,工诗文。其书法胸罗万斗而能自出胸臆 ,力矫时弊而能独标风骨,成就极高,与董其昌齐名,有“南董北王”之称。清末书画鉴赏家段春湖誉之为“神笔”。吴昌硕更是对其推崇备至,称其有明书法推。
王铎书法集
上卷目录
草书帖 ○○二
七律诗 ○○三
王维诗 ○○四
都下除夜 ○○五
临王羲之帖 ○○五
临王献之帖 ○○六
草书杜诗 ○○八
临兰亭序并律诗帖 ○一○
行书 ○二六
再芝园诗 ○二七
行草书 ○二七
临古帖 ○二八
临宋儋帖 ○四三
行书与大觉禅师等书札 ○四四
为泰器大词宗书诗 ○四六
五律诗 ○四六
郑谷华山作 ○四七
自书诗 ○四八
再游灵山诗 ○五○
临王羲之永嘉 、敬豫帖 ○五○
行书 ○五一
金山寺 ○五二
家中南涧作 ○五二
永城道中漫兴 ○五四
临阁帖 ○五四
行书 ○五五
临柳公权帖 ○五六
京北玄真庙作 ○五八
触意之二首 ○五九
香山寺作 ○六○
雒州香山作 ○六一
为心翁书诗 ○六一
五言律诗 ○六二
行书 ○六四
草书 ○七三
草书临帖 ○八一
行书诗 ○八一
草书 ○八二
琅华馆帖 ○九○
手启 ○九二
五律诗 一○二
突兀岩峦五律 一○二
论书 一○三
友人道祝融之胜诗 一○四
赠文吉大词坛 一○五
白云寺五律诗 一○五
游房山山寺诗 一○六
奉祝老先生寿诗 一○六
奉景翁诗 一○七
为蔷道兄书诗 一○八
赠子房公草书 一一○
五律诗五首 一一六
赠汤若望诗 一四三
草书诗翰 一七八
行草书诗 一八六
赠张抱一草书诗 一八八
五言律诗 一九○
黼臣丈文语 一九一
千秋馆学古帖 一九二
王维五言诗 二○四
望白雁潭作 二一四
行书 二一五
西湖无骇浪猛 二一五
三汊江野情 二一六
王铎书法集下卷目录
三潭诗 二一八
苏侍御颂 二二八
寄金陵天目僧 二四二
行草书 二四三
行书 二四三
临阁帖 二四四
行书文语 二五三
投语谷上人诗 二五四
临褚遂良帖 二六二
杜甫诗 二七○
杜陵秋兴诗 二七二
草书杜律 二七八
行草诗 二八○
自书石湖等五首诗 二八二
八言联 二九二
五律诗 二九三
春过长春寺诗 二九三
杂画 二九四
王屋山图 三○二
见花迟诗 三○四
秋日西山上等诗六首 三○六
节临虞世南贤兄帖 三一二
临柳公权辱问帖 三一二
临谢庄帖 三一三
五律 三一三
峨嵋山记游诗 三一四
七律诗 三一六
为宿松书诗 三一六
行书诗 三一七
嘉兴作诗 三一七
行书 三一八
至顿庄作 三一八
草书临帖 三一九
草书临帖 三一九
草书 三二○
行草诗 三三○
秋兴八首 三四二
五律诗 三六二
书画虽遣怀文语 三六四
行书 三六五
行书 三七六
同子功 、子肃观诗 三七六
临欧阳询帖 三七七
五律诗 三七七
临王献之帖 三七八
行书 三七八
临王献之敬祖 、鄱阳帖 三七九
临王羲之帖 三七九
为葆光张老翁书 三八○
诗画合璧 三八八
行书 四○六
五言律诗 四○六
七律 四○七
行草书 四一三
五律诗 四一三
奉龚孝升书 四一四
临阁帖 四一六
五言律诗 四三一
五律诗 四三一
容易语 四三二
行书 四三三
旧日山舍诗 四三三
行书文语 四三四
题画三道之一 四三四
长椿寺旧作 四三五
五言律诗 四三五
赞谢安书 四三六
咏陈路若山水 四三六
入手这本《王铎书法全集 行书草书技法精选作品集》,首先被它那精美的装帧所吸引。铜版纸的质感,加上全彩印刷,使得书中的每一幅作品都显得格外鲜活和立体。要知道,王铎的行草,其气韵之生动,笔墨之浓淡干湿,是需要上乘的印刷技术才能勉强捕捉的。我个人尤其欣赏的是它对细节的处理,比如那些飞白处的枯笔和渴笔,在别的版本里往往模糊不清,而这套书里,你几乎能感受到他运笔时的微妙变化。虽然我更偏爱王铎雄浑的楷书,但通过这些精选的行草作品,我得以窥见他在情感奔放之时,如何驾驭笔锋的游走与提按。那些线条的韧劲和墨色的变化,简直就是一堂活生生的用笔之道教学课。每一页都值得细细摩挲,不是简单地看字,而是去体会他如何将内心的波澜化为纸上的墨痕。对于想深入研究王铎书风的同好来说,这套书无疑是极具收藏价值的工具书,其工艺水平完全对得起“全集”的名头。
评分说实话,我最初对这种“全集精选”的模式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少了点系统的连贯性。但当我真正翻阅这套书时,我的看法彻底改变了。它挑选的作品角度非常刁钻,不像市面上那些堆砌作品的图册,而是真正做到了“技法精选”。每一部分似乎都围绕着某个特定的技法点展开,比如对“涨墨”的极致运用,或者是在行笔过程中如何做到“险中求正”。对我这个长期在临帖中遇到瓶颈的书友来说,这简直是醍醐灌顶。我甚至发现,一些我过去认为的“败笔”或“失控”,在这套书的解读下,反而成了他高超控笔能力的体现。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范本,而是像一位高明的老师,用作品本身来为你划出重点。这种精选的深度和层次感,使得原本厚重的王铎书法变得易于吸收和理解,对于我们这些试图在古人笔下找到自己方向的学习者而言,太重要了。
评分我一直认为,评价一本书法图集,不能只看它的印刷质量有多华丽,而要看它是否能引导读者真正进入书家的精神世界。这套《王铎书法全集 行书草书技法精选作品集》恰恰在这方面做到了内外交修。行书和草书的精选搭配,使得我们能清晰地看到王铎如何从行云流水般的草书中抽取出那种蕴含力量的结构,又如何在流畅的行书中融入草法的奔放。不同于那种只展示成熟期的作品的图册,这里的选本似乎更侧重于展示他“如何形成”技法的过渡期作品。通过对比,我感觉自己不再是被动地去“看”他的字,而是主动地去“分析”他的结构布局和笔势的蓄力。这种系统性的、以技法为导向的选编,对于想要打通“古人书写思维”的书法爱好者,提供了极佳的参照系和路径图。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设计,尤其是那硬挺的精装和铜版纸的选用,无疑提升了阅读体验,但更让我赞叹的是它对古代书法的“再现”能力。很多古代碑帖的影印本,由于纸张或制版工艺的限制,总会丢失墨韵的层次感。王铎的草书,其妙处恰恰在于墨色的枯润变化,有如瀑布倾泻,也有如烟雨迷蒙。这套彩印版在这一点上做得非常出色,干笔扫过留下的飞白,那种涩滞感和笔锋的力度,被表现得淋漓尽致。我过去尝试模仿他时,总觉得自己的线条过于均匀或单调,但对照这本书,我才明白问题出在对“渴笔”的理解上。它不是简单地少墨,而是用笔的提顿与速度共同作用的结果。这套书的出版,可以说是对这位明末清初大家书写状态的一种现代的、高精度的“复刻”,对于追求神韵的书法爱好者来说,是不可多得的宝物。
评分从一个长期与中国传统艺术打交道的读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远超其作为一本“字帖”的范畴,它更像是一部结合了研究价值和鉴赏美学的出版物。精装的厚重感,沉稳大气,非常符合王铎作品那种“欹侧大势”的风格特征。更值得称赞的是,它对“中国书画名家全集”这个系列的定位拿捏得非常准确,既有学术的严谨性——精选并非随意拼凑——又有市场所期待的视觉震撼力,铜版纸的全彩印刷功不可没。对于那些希望在传统笔墨体系中找到新的表达出口的当代书家而言,王铎的草书往往是绕不开的高峰。这套书提供的视角,是立体且多维的,它不仅展示了笔墨的外形,更通过高清晰度的再现,让学习者能更贴近地感知到那位“颠狂自古不容”的大师在案牍间的呼吸与心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