丛书名: 淳化阁帖全集
册数:10
定价:156.7元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内容简介
第一卷,共收录先秦至唐19位帝王的书法,其中包括:汉章帝刘坦《辰宿帖》、晋武帝司马炎《省启帖》、西晋宣帝司马赘《阿史帖》、东晋元帝司马春《安军帖》《中秋帖》等。
第二卷,收录历代名臣的书法,其中包括:汉张芝《冠军帖》、后汉崔媛《贤女帖》、吴青州刺史皇象《文武帖》、晋承相张华《得书帖》等。
第三卷,收录历代名臣的书法,其中包括:晋王凝之《八月帖》、晋车骑将军庾翼《故吏帖》、晋征西司马素靖《七月帖》、晋侍中杜预《十一月帖》等。其中王凝之、王涣之、王徽之、王操之为『书圣』王羲之之子,均为朝廷命官。他们在书法领域都有很高的造诣。
第四卷,收录历代名臣的书法,其中包括:梁尚书王筠《至节帖》、梁特进沈约《今年帖》、梁交州刺史阮研《道增帖》梁征南将军萧确《孝经帖》等。《淳化阁帖(4):历代名臣法帖》收录了大量唐代名家的作品,其中以欧、虞、褚、薛初唐四家以及柳公权的作品对后世的影响大。
第五卷,收录苍颉至唐张旭等十五人,又无名氏法帖六通,共计二十三帖,其中包括:苍领《戊己帖》、夏禹《出令帖》、鲁司寇孔丘《延陵帖》、史箱《纸州帖》等。
第六卷,收录了王羲之《又不能帖》、《疾不退帖》、《儿女帖》、《彼土帖》、《谯周帖》、《夫人帖》、《蔡家帖》等作品,供读者欣赏、临摹。
第七卷,收录了王羲之《秋月帖》、《桓公帖》、《谢光禄帖》、《离不帖》、《清晏帖》、《朱处仁帖》、《吾服食帖》、《爱为帖》、《盐井帖》、《七十帖》等作品。供读者欣赏、临摹。
第八卷,收录了王羲之《雨快帖》、《长史帖》、《得凉帖》、《此郡帖》、《黄甘帖》、《尊夫人帖》、《日五期帖》四行、《先生帖》等作品。供读者欣赏、临摹。
第九卷,收录了王献之《相过帖》、《诸舍帖)》、《永嘉帖》、《鹅还帖》、《诸女帖》、《余杭帖》、《节过帖》、《愿余帖》、《夏节帖》、《思恋无往帖》等作品。
第十卷,收录了王献之《知铁石帖》、《玄度何来帖》、《铁石帖》等作品。供读者欣赏、临摹。
内容提要
《淳化阁帖》是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所谓法帖,就是将古代著名书法家的墨迹经双钩描摹后,刻在石板或木板上,再拓印装订成帖。《淳化阁帖》共10卷
《淳 化阁帖》全名《穴淳化秘阁法帖》,亦称《宫帖》,简称《阁帖》,为丛刊帖始祖,于北宋淳化年间刻于“秘阁”,是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元 赵孟兆页《松雪斋文集·阁帖跋》曰:“宋太宗..淳化中,诏翰林侍书王著,以所购书,由三代至唐,厘为十卷,摹刻秘阁。赐宗室、大臣人一本,遇大臣进二府辄 墨本赐焉。后乃止不赐,故世尤贵之。”宋代记录此帖为木版刻,初拓用“澄心堂纸”、“李廷珪墨”,但未见此种拓本流传。该帖由于王著识鉴不精,致使法帖真 伪杂糅,错乱失序。然因其“镌集尤为美富”,摹勒逼真,使得自秦汉至隋唐一千多年的先人书法四百二十篇赖以流传。用元代赵孟兆页的话来说,“书法之不丧,此 帖之泽也”。可以说,自它之后的历代书帖刻本,都是在其基础上增删而成、流传至今的。因而《淳化阁帖》有“法帖之祖”之誉,对后世影响深远。
说实话,我对书法帖子的要求很高,很多市面上的所谓“大全集”往往是东拼西凑,重点不突出,看得人眼花缭乱,学到的反倒是皮毛。但这一套《淳化阁帖全集》则完全不同,它在系统性和权威性上做到了极高的水准。我尤其欣赏它对于历代名家精选的这种独到眼光,不只是堆砌数量,更注重质量和代表性。比如,在对比学习不同朝代的楷书风格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从魏晋的古朴自然过渡到唐代的规范严谨,再到宋代的意趣横生,这种递进关系在这套帖子里被展现得淋漓尽致。这对于我构建自己对书法史的认知框架帮助极大。而且,细节之处见真章,他们对一些难辨的笔画和结构都做了细致的标注或注释,不像我以前买的某些版本,一遇到枯笔飞白或者细微的转折就完全看不清了。这套书简直就像是一位无声的、极其博学的老师在旁边指导,让我在临习过程中少走了不少弯路,真正体会到“法度”与“性情”的完美结合,非常物超所值。
评分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套书给我的感受,那就是“沉浸式体验”。我是一个极其注重阅读和使用体验的人,一本好的书,应该是让你忘记外界干扰,完全融入到它所构建的世界里去。这套《淳化阁帖全集》做到了这一点。我不是在“看”字帖,我是在和千年前的巨匠们进行跨越时空的对话。王羲之那些看似信手拈来的洒脱,其实背后蕴含着惊人的控制力,我对着那些精选的楷书碑帖反复摩挲,不仅是字体的结构在脑海中固化,更是一种心性的磨砺。它让我明白,书法的美,不仅仅在于线条的粗细,更在于内在精气神的表达。这套书的编排逻辑清晰,没有多余的废话或花哨的设计,完全聚焦于核心内容——让学习者能够最大限度地接近古代的经典原貌,去体悟中华文化最精妙的艺术表达之一。对于追求高标准、想在书法上有所突破的人来说,这套书是绝对不可或缺的基石。
评分从一个纯粹的鉴赏者的角度来看,这套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字帖”范畴,它更像是一部浓缩的中国书法艺术史的活化石。每一册拿在手里,都像是在触摸历史的脉搏。我对古代帝王留下的墨迹一直怀有近乎朝圣般的热情,想象着他们的笔锋下流淌的是江山社稷的重量与文人士大夫的气度。这套全集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将这种“权力与艺术”交织的独特美学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常常会花很长时间去对着那些被认为是“神品”的篇章揣摩,不仅仅是学习笔画的起收,更是在体会那种“笔意”——那种不怒自威,却又含蓄内敛的东方神韵。相较于那些只侧重于某一时期或某一书体的单本字帖,这套巨著的宏大视野让我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维度去审视和比较,从而更好地找到自己最适合、最能产生共鸣的书写路径。这不仅仅是练习工具,更是一套极佳的艺术理论参考书。
评分这套《淳化阁帖全集》确实让人眼前一亮,光是这名字听着就透着一股庄重和历史的厚重感。我最近一直在琢磨如何提高自己的楷书功力,尤其是对晋唐时期大家们的笔法意境十分向往。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从我翻开第一册开始就给人一种非常专业的学术气息,纸张的选择也相当考究,油墨印制清晰锐利,能最大限度地还原原作的笔触细节,这对我们这些想深入临摹的人来说太重要了。王羲之和王献之的字,简直就是书法界的“定海神针”,他们的作品里那种气韵生动、法度森严的平衡感,是后世多少人梦寐以求的。我特别留意了它对帖中原碑刻的考证和收录的完整性,感觉编辑团队在这方面下了大功夫,不像有些市面上的翻刻本,细节处理得模糊不清,让人抓不住精髓。特别是那些被反复强调的“帝王手迹”部分,光是想象着这些历史人物曾经挥毫泼墨的场景,就足以让人心潮澎湃,对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能将如此浩瀚的中华书法瑰宝汇集成册,实属不易,对于任何一位严肃的书法学习者或爱好者来说,这都是一套值得长期供奉和研习的“宝典”。
评分作为常年与各种版本的古帖打交道的“老书虫”,我必须坦诚地说,我以前买过好几套声称是“大全集”的东西,但最终都因为印刷质量或者收录的残缺性而被我束之高阁。直到我入手了这套《淳化阁帖全集》,我才真正感受到什么叫做“心满意足”。这次的体验是颠覆性的。我最看重的是它在临摹指导性上的表现。比如,他们对“提按顿挫”的力度变化,在不同的墨迹浓度下是如何体现的,这套书做得极其到位。尤其是在处理王献之那些洒脱中带着克制的行书时,细微的笔锋变化直接决定了整体气息的成败。这套书在某些关键的转折处,使用了非常高清晰度的放大处理,让我能清楚地看到笔尖如何提离纸面,如何蓄力再入,这对于突破我个人在练习中遇到的“死笔”问题简直是醍醐灌顶。从艺术的严谨性到学习的实用性,它达到了一个近乎完美的平衡点,是那种可以陪伴我一生、不断挖掘出新东西的经典藏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