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籍名称 《茶席摆设与茶道插花》 书籍定价 136元 正文语言 中文 印刷颜色 彩色 出版时间 2018年1月 国际书号 9787559413291/13307 编辑作者 茶阅世界﹒ 素茗堂 出版单位 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基本规格 平装 小16开 1.0公斤376页 书籍尺寸 宽17厘米 高21厘米 厚2.0厘米 | |
详 细 目 录 请 见 详 情 页 的 末 尾
《茶席摆设》根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划分,收录了约100多个方案的茶席设计,每个方案
里面含括茶类、茶器以及设计特点等文字,方便读者在进行茶室装点、品尝茶水的同时,选择合适的
茶器和茶具,并由此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提升大众的艺术品位。
《茶道插花》的内容含括茶花的特点和美学特征、茶道插花的基本原则、花材和花器的选择等,并根
据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进行划分,收录了100多个茶席插花的作品,每个作品里面含括花材、花
器以及设计特点等文字,方便读者在进行茶室装点、品尝茶水的同时,选择合适的器具,并由此美化
我们的生活空间,提升大众的艺术品位。
请继续往下浏览,有本书的内页图供您参考!
坦白说,我原本以为这会是一本比较枯燥的行业参考书,但实际阅读体验出乎意料地流畅且富有启发性。它的图文排版非常讲究,很多设计案例都配有详细的平面图和立面分解图,这对于理解复杂的设计逻辑非常有帮助。最让我惊喜的是,它没有将“茶社会所”视为一个高高在上的奢华场所,而是提供了许多适用于小型茶室乃至家庭茶室的精致布局建议。比如,如何利用移动隔断来划分空间,既保证了私密性,又不会显得局促。这种务实的态度,使得书中的知识具有极强的普适性。它教会我的不是复制某个模板,而是掌握一套设计思维框架——即如何将“茶”的核心精神,通过光影、材质和布局,转化为可感知的实体空间。读完之后,我感觉对如何提升自己家的待客空间也有了全新的思路,可以说是一本物超所值的精神食粮兼设计宝典。
评分作为一名室内设计师,我对这种专注于特定功能空间设计的书籍一直保持着极高的关注度。这套关于茶艺馆、茶楼会所的设计指南,可以说是填补了我专业书架上的一个重要空白。很多商业空间设计书籍过于追求“现代感”或“奢华感”,却忽略了茶空间最核心的“静谧”和“人文气息”。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从茶道的精神内核出发去构建空间结构。例如,它深入探讨了“动线设计”在茶会中的应用,即如何设计动线来引导客人的感官体验,从进入空间到落座品茗,每一步都应是流畅且充满期待的。书中展示的案例,无论是在材质的选择上——偏爱温润的木材、粗粝的陶土,还是在灯光的处理上——强调柔和的漫反射,都精准地把握了“雅”的尺度。它不是教你如何堆砌昂贵的材料,而是教你如何用最恰当的设计语言,为茶事活动提供一个“有灵魂”的背景。对于我这种追求细节和意境的从业者来说,参考价值极高。
评分这套书简直是茶道爱好者的福音,特别是对于那些热衷于营造完美茶席氛围的人来说。我最近刚开始接触茶艺,感觉很多书都侧重于茶的冲泡技巧和茶叶知识,但真正能把“境”做出来的实操指南却少之又少。这套书的厉害之处就在于,它不只是教你怎么泡茶,更重要的是教你怎么“安放”这门艺术。光是看图册部分,我已经学到了不少关于空间布局的心得。比如,如何根据茶室的大小来选择合适的桌椅高度,怎样利用自然光线来烘托茶器的质感,这些细节的讲解非常到位。我记得有一章专门讲了不同季节茶席的色彩搭配,比如春季的清新嫩绿和冬季的沉稳古朴,这种细致入微的指导,让我对未来自己布置茶室充满了信心。它不是那种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非常注重实操性和美学落地。我尤其欣赏它对“留白”的阐述,那种东方哲学中对虚实的把握,通过书中的案例得以完美体现。买了它,感觉我的茶道修行一下子从“技术层面”提升到了“审美层面”。
评分我必须承认,我最初是被“茶道插花”这个主题吸引的。在很多传统茶道书籍中,插花往往是点缀,草草带过,但在这里,它被提升到了与茶汤、茶器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本书的插花部分简直就是一本精美的艺术图鉴。它详细解析了不同花材在茶席中的象征意义和最佳处理方式。比如,如何挑选那些“有气韵”的枝条,而不是仅仅是漂亮的鲜花。我过去插花总是喜欢堆砌很多花朵,显得热闹但缺乏意境,这本书引导我去思考“一花一世界”的禅意。作者似乎非常懂得东方美学中的“不完美之美”,很多插花案例都采用了看似随意却极具张力的构图。对于茶楼会所的经营者来说,这本书提供的不仅仅是美化方案,更是一种提升品牌格调的实用工具。每一个茶席的设计都仿佛在讲述一个故事,这种叙事性的美感,是任何普通装饰画都无法比拟的。我已经迫不及待想去花市淘一些书里推荐的特色花材回来尝试实践了。
评分我更偏爱这套书里关于“氛围营造”的论述,这已经超越了单纯的“摆设”范畴,触及到了心理学层面。开篇几章对“场域精神”的探讨非常精彩,它阐释了为什么有些茶空间让人坐下就不想离开,而有些则让人感到拘谨。书中提到,成功的茶社会所设计,是让使用者在不经意间感受到被尊重和被引导。例如,它分析了坐姿、茶具的放置角度与人际交流的影响。在茶社会所的公共区域设计上,作者没有采取一刀切的模式,而是提供了多种基于不同茶类和茶会规模的灵活方案。读到这里,我深深体会到,设计一个茶空间,如同为一场重要的对话选择一个合适的“舞台”。它不仅仅是视觉上的美观,更是对参与者情感和精神状态的精心呵护。这种深度,让这本书区别于市面上那些浮于表面的“装修指南”,更像是一本关于“空间哲学”的入门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