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乾良、陈小忆编著的《中国茶疗》分成两篇:上篇总论,主要介绍茶文化的历史溯源、茶寿、茶的疗效、茶的药用史、茶的有效成分、茶疗的用法等;下篇各论,介绍与临床各科疾病有关茶疗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有兴趣于茶疗领域的科技人员与一般群众,本书都将是很有用处的读物。
林乾良 1932年生于福建福州。1955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留院任外科医师。近50年来,在中西医结合上成就恢宏,得部级奖1项,省市级奖多项。发表论文两百多篇,医学专著30多种。任全国主编者如中医专科统编教材《**学》以及《养生方集成》、《**成人教育系列教材》等。在国外出版者如《药对》[美]、《不老宝典》[日]、《长寿皇朝》[加]等。浙江中医学院教授、**教研室主任。曾任中国医史学会、中国药史学会理事;浙江医史学会主任委员、浙江中西医结合研究会副会长。 上世纪70年代末,由于对**、本草、养生、食疗等研究均及于茶学,遂立志深入探讨。1983年,以《茶叶药用之研究》及《茶史片甲》两文参加全国茶文化学术会议,并提“茶疗”构思。经数年努力,在发表数十篇论文之基础上,于1998年出版《中国茶疗》。曾两度赴日讲学。又因自幼喜翰墨好篆刻,老而弥笃,造诣较深。今为西泠印社社员、中国书协会员及中、美5家印社之名誉社长。近年又致力于以书法、篆刻创作茶文化,颇得海内外赞赏。
上篇 总 论
**章 茶文化的历史溯源
一、茶源
二、茶的考古
三、从荼论茶
四、陆羽与《茶经》
五、国饮——茶
六、茶文化三字歌
第二章 茶寿
一、米寿与茶寿
二、书画篆刻颂茶寿
第三章 茶疗
一、茶疗简介
二、茶为万病之药
三、茶疗的分类
四、保健茶
第四章 茶的药用史
一、本草论茶
二、茶疗简史
第五章 茶的疗效
一、茶的传统功效
二、茶的现代研究
第六章 茶的有效成分
一、生物碱类
二、多酚类
三、维生素类
四、矿物质
五、氨基酸与蛋白质
六、茶色素
七、其他成分
第七章 茶疗的用法
一、内服法
二、外用法
三、体外应用
第八章 茶疗制剂
一、茶疗的方剂
二、传统制剂
三、现代制剂
四、药膳与茶疗
五、红茶菌
第九章 茶疗注意事项
一、大瑜与小瑕
二、辨证用茶
下篇 各 论
**章 心血管疾病的茶疗
一、肥胖病的茶疗
二、高脂血症的茶疗
三、动脉粥样硬化的茶疗
四、冠心病的茶疗
五、高血压的茶疗
第二章 神经系统疾病的茶疗
一、有关提神的茶疗
二、神经衰弱的茶疗
三、头痛的茶疗
四、癫痫小发作的茶疗
第三章 消化系统疾病的茶疗
一、消化不良的茶疗
二、酒醉的茶疗
三、痢疾的茶疗
四、慢性肝炎与肝硬化的茶疗
第四章 呼吸系统疾病的茶疗
一、感冒的茶疗
二、咳喘的茶疗
三、肺痈的茶疗
四、咽喉炎的茶疗
五、鼻渊的茶疗
第五章 泌尿系统疾病的茶疗
第六章 妇产科疾病的茶疗
第七章 眼科疾病的茶疗
第八章 龋齿的茶疗
第九章 癌症的茶疗
第十章 糖尿病的茶疗
第十一章 清热解毒茶疗法
一、解暑止渴茶疗法
二、抑菌消炎茶疗法
三、有关解毒的茶疗
第十二章 抗衰老养生茶疗法
一、抗衰老的茶疗法
二、益气疗饥的茶疗法
三、抗辐射的茶疗法
四、补血升白的茶疗法
第十三章 有关美容美发茶疗法
一、美容的茶疗
二、美发的茶疗
主要参考文献
这本书带给我最大的触动,或许是它对“治未病”理念的深刻诠释。它让我意识到,最好的医疗,是预防疾病的发生,而茶疗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绝佳途径。书中对茶在不同脏腑保养中的作用进行了系统梳理,比如如何通过日常饮茶来保养肝脏、脾胃等重要器官,这些内容对于注重长期健康规划的人来说,是无价的财富。它不是急救手册,而是长期的生活规划指南。我已将书中提到的一些茶饮配方分享给了家人和朋友,大家普遍反映受益匪浅,因为它传达的理念非常积极正面——健康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由日复一日、点滴积累的良好生活习惯铸就而成。这本书无疑是茶疗爱好者书架上不可或缺的镇店之宝。
评分从排版和装帧设计上来看,这本书也体现了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用纸的质感很好,墨色清晰,阅读起来非常舒适,长时间阅读也不会产生视觉疲劳。更重要的是,它在保持专业性的同时,保持了极高的可读性。作者在行文中穿插了一些历史典故和茶道小故事,使得原本可能略显枯燥的药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起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对于几位古代名医与茶疗的故事描述,这不仅丰富了知识,更增添了一种人文情怀。这本书让我体会到,中医养生其实是一种充满诗意的生活哲学,它要求我们慢下来,去体会身体的需求,去尊重自然的时令变化。这对于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现代人来说,无疑是一种宝贵的提醒和调适。
评分坦白讲,我原本对这类“养生秘籍”持保留态度,总觉得夸大其词的成分居多。然而,这本书的论述逻辑严密,每一条建议都有理有据,引用了大量的经典医籍作为支撑,这极大地增强了它的可信度。它并非鼓励读者盲目尝试,而是反复强调个体差异性,提醒读者在自行调理前,最好还是咨询专业人士的意见,这种严谨的科学态度让人感到非常安心。它教导我们的是一种辨证施治的思维模式,而不是僵化的食谱。通过对不同体质的区分,我开始真正理解“千人千方”的道理,认识到自己的身体究竟需要什么,而不是人云亦云地跟随潮流。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健康教育。
评分我得说,这本书的结构安排非常巧妙,它并没有陷入堆砌晦涩难懂的中医药理的泥潭,而是采用了非常贴近现代人生活场景的叙事方式。比如,针对现代人普遍存在的“亚健康”状态,书中提供了许多即时可见的解决方案,比如工作压力大时该选哪种茶饮,或是季节更替时如何通过茶饮来预防感冒。这种实用性是我最为欣赏的一点。我尝试了书里推荐的几款针对性茶方,发现效果立竿见影,比如针对失眠的那款,我坚持饮用后,睡眠质量确实有了明显的改善,不再是那种空洞的理论说教。这本书的价值就在于,它成功地架设了一座传统智慧与现代生活之间的桥梁,让“食疗”不再是老祖宗的专利,而是我们触手可及的健康法宝。
评分这本关于茶疗的著作,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严谨的科学态度,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作者显然不仅仅是将饮茶视为一种日常习惯,更是将其视为一门博大精深的学问。书中对不同茶类的性味、归经的阐述,细致入微,仿佛能透过文字感受到茶叶在舌尖上留下的微妙变化和药用价值。特别是对那些常见却常被忽视的药材与茶的结合方式的介绍,让人茅塞顿开,原来我们身边随处可见的草本植物,竟蕴含着如此强大的调理身心的力量。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学习传统医学的热情。我以前总觉得养生离我很远,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通过简单的日常饮品调整身体状态,是完全可以实现的,而且过程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温和的导师,引导我重新审视对待食物和健康的方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