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养育未来 婴幼儿早期发展活动指南2(13~24月龄)
:23.00元
作者:“养育未来”项目编写组
出版社: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6-01
ISBN:9787547835227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养育未来”项目是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研究项目,该项目结合美国斯坦福大学科研成果及中国本土实地项目研究,针对6~36月儿童早期发展编制了简单易行的亲子活动课程。
全书按儿童月龄编写,每月提供两组活动,分别从语言、运动、认知和社会情感能力四个方面循环展开。每节课程活动材料、活动目标及活动方法罗列清晰,操作简便,特别推荐给婴幼儿父母、看护人及婴幼儿发展引导员等相关从业人员。
内容提要
本套活动指南参考国际经验设计,是适合我国6~36 月龄婴幼儿早期发展的亲子活动课程。本书是其中第二本,促进13~24 月龄婴幼儿从语言能力、运动能力、认知能力、社会情感能力四方面实现发展潜能。每页一个活动单元,针对其中一项能力展开,活动材料、活动目标及活动方法罗列清晰,操作简便,所有用具都是日常的玩具和图画书。每月提供A、B 两组方案,使用者可根据婴幼儿的实际情况选取合适月龄起点后,以每天活动一小时的方式,实践A1~B4 共8 个单元的活动,按月螺旋上升式促进儿童潜能发展。
本套活动指南特别推荐给“婴幼儿发展引导员”及相关职业的人士作为实践参考。同时,希望社会各界力量关注并通过提供科学而系统的儿童早期发展指导,共同创造贫困地区儿童潜能发展的机会,促进人口素质提升,为中国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而努力。本套活动指南对于经济发达地区已经开展儿童早期教育行动的相关机构及广大家长,也将是非常有价值的亲子活动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养育未来”项目编写组,由中国科学院农业政策研究中心、美国斯坦福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北京大学现代农学院、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实验经济研究所和国家卫生计生委干部培训中心的专家组成。
文摘
序言
这本书在组织材料的方式上,体现了一种极为人性化的设计哲学。它不是将所有的知识点堆砌在一起,而是采用了非常灵活的模块化结构。我记得有一次,我正为孩子的语言爆发期做准备,却突然发现他对精细动作的兴趣大增,我立刻就能在书中找到专门针对这个“突发状况”的章节,快速定位到适合他当前兴趣点的内容,而不会被其他不相关的部分干扰。更值得称道的是,它没有预设一个“完美”的育儿进度表。它清楚地标明了不同能力的发展区间,比如“可能在15个月出现,也可能在22个月才展现”,这种“区间化”的描述,极大地缓解了那些喜欢拿自家孩子和标准时间线做对比的父母的焦虑。它更像是一个工具箱,里面的工具可以根据你孩子的个性、家庭的环境,甚至是当天的心情来自由组合使用,而不是一套僵硬的、必须严格遵循的流水线作业指南。这种高度的适应性和实用性,让我觉得它更像是陪伴孩子成长的“私人顾问”,而不是一本高高在上的教科书。
评分我是一个对“科学性”有极高要求的家长,过去读过不少关于儿童心理学和发展里程碑的专业著作,但往往因为语言过于学术化,导致在实际操作中难以灵活运用。这本书的精妙之处就在于,它似乎找到了连接“理论深度”与“日常实践”之间的完美桥梁。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这个月龄的孩子应该会走”、“那个月龄的孩子应该能说出几个词”,而是非常细致地描绘了这些能力是如何在日常互动中自然萌芽和强化的。比如,它对“假装游戏”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的探讨,就提供了一系列简单到令人拍案叫绝的游戏点子,这些点子只需要家里的旧毛巾、纸箱,就能立刻在客厅里上演,极大地丰富了我与孩子互动的质量。我感受到的不是被“灌输”知识,而是在一个更宏大的框架下,我的日常观察和直觉得到了科学的印证和提升。这种感觉非常奇妙,它没有削弱家长的自主性,反而是赋能了家长,让我们能更自信地去解读孩子发出的每一个信号,而不是焦虑于“别人家的孩子是不是比我做得更好”。它更像是一个高明的教练,在你熟悉的原有场地,指导你如何用更有效率的动作去完成训练。
评分与其他侧重于“技能速成”的育儿书不同,这本书流露出一种深深的对“过程”的尊重和欣赏。在13到24个月这个阶段,说实话,孩子的脾气开始显现,界限感也在建立,家长的“控制欲”和孩子“自主性”的冲突是常态。我发现这本书并没有用大篇幅去教我们如何“管教”或“驯服”孩子,而是花了大量篇幅去解释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某些“令人抓狂”的行为。它将这些看似是“问题”的行为,重新包装成了孩子在探索世界、构建自我身份过程中的必然阶段。这种视角上的转换是革命性的。我不再急于用零食或者屏幕时间来“平息”一场哭闹,而是开始尝试去理解那场“哭闹”背后隐藏的需求——是饿了、累了,还是只是想自己决定穿哪件衣服?这种理解上的深化,极大地降低了我自身的挫败感,也让家庭氛围变得更加平和。它引导我们看到,这段时间真正的目标不是“学会多少本领”,而是建立起稳定、有安全感的依恋关系,为未来更复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心理基础。这种慢下来的智慧,在当今快节奏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从装帧和细节来看,这本书的制作水准绝对是顶级的,这本身就传递了一个信息:作者和出版方对“早期教育”这个主题给予了极高的重视。纸张的质感非常适合经常翻阅,而且耐脏,对于有宝宝的家庭来说,这一点非常实际。我尤其喜欢那些穿插在正文中的“小贴士”或“家长反思”的小方框,它们通常用更粗的字体或不同的背景色标注出来,往往是那些一语中的、能瞬间击中痛点的观察。例如,关于如何引导孩子进行“物品的交换”而不是“强行拿走”,那个小小的提示就帮我避免了无数次本可以升级成大冲突的拉锯战。这本书没有使用那种故作高深的“育儿术语”,而是完全站在一个共同成长者的角度来叙述,语言流畅、亲切,读起来毫无压力,甚至在某些段落,我感觉像是在与一位有智慧的同伴聊天。它不仅仅是一本指导书,更像是一份鼓励,告诉每一位家长,你的努力被看见了,你的困惑是被理解的,并且,你和你的宝宝正在做一件非常了不起的事情。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让人眼前一亮,那种柔和的色调和充满童趣的插画,一下子就能抓住为人父母的心。我是在给孩子找一些系统性的、能真正落到实处的早教资料时偶然发现它的。坦白说,市面上这类书籍汗牛充栋,很多都是空泛的口号或者一些我早就从育儿论坛上了解到的基础知识,读起来让人提不起精神。然而,这本的排版和视觉呈现却透露出一种专业和用心,让人感觉这不是一本随便拼凑的读物,而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光是翻阅它的目录和章节标题,就能感受到作者在规划内容时所下的功夫,他们似乎真的深入了解了13到24个月这个阶段宝宝身心发展的细微变化和家长们在日常生活中会遇到的真实困惑。我尤其欣赏那种清晰的结构感,知道该如何循序渐进地引导家长,而不是一上来就抛出那些让人望而却步的理论高墙。那种仿佛有一位经验丰富、知识渊博的育儿专家在你身边轻声细语地指导,却又不会过度干预的舒适感,是很多其他书籍难以企及的。它的视觉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安抚,让我在面对育儿的种种不确定性时,内心多了一份踏实和期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