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本书是当今世界很受推崇的自然教育家约瑟夫·克奈尔经典力作,堪称里程碑式的作品,引发了一场优选范围内的自然教育运动。本书自1979年出版以来,在不断地补充与修订过程中,伴随着约瑟夫·克奈尔的自然教育走过了十几个国家,被各国的环保组织以及广大读者,奉为“自然教育”,荣登美国“1890年以来出版的15部很有影响力的儿童自然读物”榜单,是2007年韩国环境部推荐的很好精选读物。这本书的叙事风格非常像一本散文集,带着浓厚的个人情感色彩,读起来丝毫没有枯燥的说教感。它通过一系列生动的个人故事,串联起了不同年龄段孩子与自然互动的精彩片段。其中有些场景,比如在雨后泥泞中徒步,或者仅仅是观察一只蜗牛的移动轨迹,都被描绘得极富诗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也想立刻放下手头的工作,拉着孩子冲向最近的一片绿地。它更像是一种情感上的唤醒,唤醒了我们这些成年人内心深处对野性的渴望和对简单的幸福的认知。这种对自然细节的极致捕捉和赞美,极大地提升了我对日常环境的审美层次,也让我更清晰地认识到,真正的教育源于体验,而非灌输。
评分这本关于自然教育的书,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它不仅仅是罗列了一些户外活动的清单,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与孩子建立一种深刻的、有意义的连接,而这种连接的基础,恰恰是共同探索自然世界。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他用生活化的语言描绘了许多在城市里也能实践的自然观察点,比如小区里的昆虫,或者公园里不同季节的树叶变化。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慢下来”的哲学,这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显得尤为珍贵。它提醒我们,教育孩子认识自然,不是为了完成任务,而是为了培养一种终身的观察力和敬畏心。读完后,我不再仅仅是带着孩子去“打卡”景点,而是开始真正地去留意身边的微小生命,并鼓励孩子提出他们自己的“为什么”。这种由内而外的转变,才是这本书最大的价值所在。那种捕捉光影、聆听风声的瞬间,远比任何昂贵的玩具都更能滋养孩子的心灵。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组织得极为巧妙,它没有固守传统的教育理论框架,而是围绕“时间”和“空间”这两个维度来展开对亲子自然教育的思考。对于如何利用有限的周末时间,进行最大化的户外效益,书中提供了非常具有操作性的时间管理建议,同时,对于如何将家附近的“后院”变成一个微型的自然实验室,也给出了很多富有创意的点子。它的深度在于,它不仅关注“做什么”,更关注“为什么做”。作者似乎总能在恰当的时机,插入一段对自然哲学或生态学原理的简短阐释,既不显得突兀,又能深化读者对自然活动背后意义的理解。这使得这本书既适合于刚开始接触自然教育的新手家长,也对有经验的教育者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我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文字力量是惊人的。它成功地将一种近乎原始的、对大地和生命的尊重,融入到每一个章节的论述中。它所倡导的,是一种去中心化的教育视角,即让孩子成为自然探索的主导者,而家长只是一个耐心的陪伴者和观察者。书中提到的一些关于“自然日记”的实践方法,非常具有启发性,它教会我如何引导孩子记录下那些转瞬即逝的感受和发现,而不是仅仅记录事实。更重要的是,这本书传递了一种强大的信念:自然本身就是最完整、最丰富、也是最公平的教室。它鼓励我们放下对完美户外的执念,接受每一次遭遇的意外和不完美,因为那些“失控”的瞬间,往往孕育着最深刻的学习与成长。这种对教育本质的回归,让我倍感踏实和鼓舞。
评分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像是被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悄悄耳语了许多实用的建议。它没有居高临下的说教,而是以一种近乎朋友的口吻,分享了许多关于如何激发孩子对户外的热情的心得。书中对于“风险管理”和“自由探索”之间的平衡拿捏得恰到好处,这对于常常因为安全问题而束手束脚的家长来说,无疑是一剂定心丸。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工具箱”的比喻,作者强调的不是物质工具的丰富,而是我们内心对于自然的好奇心和接纳不确定性的能力。那种鼓励孩子弄脏双手、甚至偶尔受伤,只要能换来一次深刻学习机会的勇气,非常鼓舞人心。它教会我,保护孩子不是将他们圈养起来,而是武装他们的感知力,让他们有能力去应对和欣赏这个广阔的世界。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