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书基本信息 | |
| 图书名称 | 放养你的孩子——自由教育的72个法则 |
| 作者 | 黄志坚 李建勇 |
| 定价 | 25.00元 |
| 出版社 | 中国妇女出版社 |
| ISBN | 9787512700949 |
| 出版日期 | 2011-01-01 |
| 字数 | |
| 页码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16开 |
| 商品重量 | 0.381Kg |
| 内容简介 | |
| “放养”就是父母要适当放手。给孩子成长的自由空间,让孩子慢慢尝试该做的事情,然后自己决定去做什么、如何去做,并允许孩子做错事或不成功。 “放养”不是放任,更不是听之任之。父母大胆放手让孩子去体验、去探索世界,但不等于不给孩子任何规则作为参照物。 “放养”是对孩子的信任和尊重。孩子并不是父母想象的那么脆弱,不要用爱的名义束缚他,多给他一些空间和机会,他会做得更出色。 “放养”就是让孩子有勇气自己去闯。让孩子在课堂以外的广阔生活和社会中,锻炼自己的人格意志和化解危机的能力,即使困难来临。也能善于开动脑筋积极解决困难而不是扑到父母怀中寻求援助。 “放养”是父母在对孩子的未来负责任。孩子总有一天会离开父母的怀抱,早些放手,让孩子早些学会在这个世界上独自生存的本领,让孩子拥有敢打敢冲的冲劲和勇于承担的品质。 |
| 作者简介 | |
| 目录 | |
| 章 “放养有理”:培养孩子的八种能力 ◎给孩子一个方向,让他(她)自己去寻爱 ◎给孩子一些技能,让他(她)在社会上立足 ◎给孩子一些挫折,让他(她)自己去解决 ◎给孩子一些信心,让他(她)去雕刻自我 ◎给孩子一个空间,让他(她)自己去尝试 ◎给孩子一些方法,让他(她)自己去竞争 ◎给孩子一些忠告,让他(她)自己快乐成长 ◎给孩子一些自由,让他(她)自己去创造 第二章 情感教育:“放养”的孩子早知大爱 ◎学习对生命的敬畏 ◎让爱成为一种习惯 ◎“死亡教育”:对生命的珍重从还原真相开始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宽容是一种艺术 ◎给孩子真正的爱 ◎乐观是点亮生活的灯 ◎用热情拥抱世界 第三章 生存哲学:给孩子摸爬打滚的空间 ◎自立者刚,培养孩子的独立生存能力 ◎父母不能把所有问题都自己扛 ◎让孩子的“免疫系统”多见世面 ◎做自己的事,花自己的钱 ◎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 ◎让孩子“自食其果” ◎摸爬滚打也讲方法 ◎让孩子通过自卫赢得自尊 第四章 意志品质:“放”则无畏,迎难而上 ◎积极主动直面困境 ◎自信心能收获奇迹 ◎试错是通向成功的捷径 ◎有些困难其实是纸老虎 ◎让孩子拥有坚定的奋斗目标 ◎让孩子远离“蛋壳心理” ◎改变孩子的依赖心理 第五章 自我管理:张弛有度,做自己的主人 ◎让孩子学会安排和计划 ◎不要让孩子被负面情绪纠缠 ◎不要让孩子沉浸在物质享受中 ◎每个人只有个小时 ◎与他人对抗不是个性 ◎把孩子培养成千里马 第六章 社会准则:一位合格“社会人”的功课 ◎不要挑战法律的底线 ◎尊重每一个人 ◎每个人的肩上都挑着责任 ◎学会关心周围的人 ◎忠于心中的原则 ◎人要学着主动适应环境 第七章 智力培养:顺其自然,让孩子爱学习 ◎别把分数当成孩子的“命” ◎不辅导孩子做作业 ◎让孩子学会给自己立规矩 ◎不要盲目报兴趣班 ◎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绩 ◎教育孩子学习要讲究方法 ◎让孩子觉得学习是快乐的事 第八章 生理教育:爱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告诉孩子,你也曾青春似他 ◎别把孩子早恋太当回事 ◎引导孩子理性追星 ◎不要用身体做实验 ◎健康成长是要务 ◎女孩要学会保护自己 ◎爱一个不完美的自己 第九章 赏识教育:创造孩子的可持续发展 ◎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给孩子的想象力插上翅膀 ◎别阻碍他探索世界 ◎让孩子勤于动脑解决问题 ◎让孩子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世界 ◎保留孩子的发言权 ◎行万里路,走出自己的活法 第十章 放养规则:孩子不能践踏的“雷区” ◎安全规则须牢记 ◎绝不允许“偷针”的行为 ◎当孩子的撒谎成为一种惯性 ◎让孩子别为自己的过失找理由 ◎别把孩子当“糖”和“玻璃” ◎欲望何其多,怎能全满足 ◎坐享其成是一种耻辱 ◎让孩子学会尊重父母 |
| 编辑推荐 | |
| 文摘 | |
| 序言 | |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触动在于其哲学层面的深度,它不仅仅是一本“育儿手册”,更是一部关于“如何看待人与成长”的哲学小册子。作者对于“童年”本身的价值的尊重,体现在每一个字里行间。他似乎在提醒我们,每一个孩子都有其内在的时间表和发展节奏,父母的首要任务是成为环境的守护者和机会的提供者,而非进度的催促者。我特别喜欢书中那种隐约流露出的幽默感和克制,它不煽情,也不夸张,只是用一种非常冷静且充满洞察力的笔触,描绘出孩子成长的真实图景。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内敛但力量十足的,它不使用华丽的辞藻,但每一个判断都建立在扎实的观察之上,让人不得不信服。阅读结束时,我感到内心获得了一种久违的平静和笃定,仿佛教育这场长跑中,我找到了一个更可持续、更人性化的配速。它成功地将教育的重心,从“教育者如何管理”转移到了“学习者如何自主发展”上来,这是一个巨大的思想转变。
评分说实话,我抱着一种审慎甚至略带怀疑的态度开始阅读这本书的,因为市面上关于“放养”和“自由教育”的书籍实在太多了,很多都流于表面,要么过于理想化,要么干脆就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简单反动。然而,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很快就打消了我的疑虑。它没有停留在空泛地赞美“自由”,而是深入剖析了这种自由背后的心理学基础和长期发展影响。我特别欣赏其中关于“内在动机培养”的章节,作者详尽地阐述了如何通过巧妙的提问和环境创设,激发孩子自发学习和探索的动力,而不是一味地依靠外部奖励或惩罚来驱动。这让我意识到,我们过去很多看似是“爱”的行为,其实可能无意中扼杀了孩子自我驱动的火花。文字的组织上,我注意到作者大量运用了排比和对比的手法,使得论点更加鲜明有力,读起来很有节奏感,绝不像某些学术著作那样枯燥乏味。这本书更像是一部行动指南,它的目标不是让你盲目照搬,而是让你真正理解“放养”背后的智慧内核,从而构建出最适合自己家庭的教育路径。
评分这本教育类的读物,从排版细节上就能看出作者和出版方对读者的尊重。字号适中,行距宽松,使得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更让我感到惊喜的是,书中穿插了一些简短的、几乎像是随笔性质的“教育箴言”,这些小段落常常一针见血,为我提供了一种快速调整心态的锚点。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这本书的整体氛围,我会选择“赋能”(Empowering)。它没有贩卖焦虑,反而像一股清流,让人感受到教育孩子原来可以是一件充满信任和探索乐趣的事情。我个人尤其关注书中关于“失败教育学”的论述,作者巧妙地将“犯错”重新定义为“高价值的学习机会”,这对于我们这些总是习惯性地替孩子排除万难的父母来说,是极其重要的观念重塑。书中对于如何处理孩子情绪爆发的技巧描述得十分细腻,不是简单地说“要接纳”,而是给出了具体的对话脚本和观察要点,这种实操性极强的内容,无疑是给焦躁的父母们递上了一剂良方。
评分从结构上看,这本书的逻辑层次感非常清晰,它不是简单地罗列“要做什么”和“不要做什么”,而是构建了一个完整的教育生态系统。开篇奠定了基调后,后面章节的展开就像是为这个基调添砖加瓦,层层递进,逻辑闭环做得很好。我个人对其中关于“培养社交情商与独立解决冲突能力”的论述印象深刻。作者强调,真正的自由教育绝不意味着放任孩子在社交场合为所欲为,而是教导他们理解人际互动中的复杂性和弹性,并赋予他们主动去修补和沟通的能力。这种对“社会化”过程的重视,避免了“自由教育”走向“野蛮生长”的误区。阅读过程中,我发现自己的阅读速度在不同章节会有明显变化:在概念阐述部分,我读得比较慢,需要消化吸收;而在案例分析部分,我读得飞快,仿佛身临其境地参与了情景模拟。这表明作者在内容组织上非常懂得调动读者的注意力,保证了阅读的参与感和代入感,使得理论知识能够有效转化为生活中的观察视角。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相当别致,封面色彩搭配得很有活力,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一种轻松和开放的气息,很符合书名所传达的理念。初次翻阅时,我立刻被它那种鼓励独立思考的基调所吸引。内容编排上,似乎是按照一个循序渐进的逻辑展开,从宏观的教育理念过渡到具体的实践操作,中间穿插了不少生动的案例和引人深思的提问。作者的文字功力深厚,行文流畅自然,即使是探讨一些比较深刻的教育哲学问题,也处理得通俗易懂,没有那种高高在上的说教感。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停下来,对照自己过往的一些教育经验进行反思,很多原本模棱两可的想法,在书中的阐述下变得清晰起来。比如,书中对于“规则的建立与边界的设定”这一部分的处理,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平衡的视角,既强调了自由的重要性,也没有忽视必要的约束和引导,这对于追求“既要自由又要负责”的现代父母来说,无疑提供了极具价值的参考框架。整体来看,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愉悦且富有启发性的,它像一位经验丰富的朋友,在你迷茫时适时地给予方向性的指引。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