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商品基本信息,请以下列介绍为准 | |
| 商品名称: | DIY自家酿酒术 |
| 作者: | Shiba 施爱儿 |
| 定价: | 38.0 |
| 出版社: | 中原农民出版社 |
| 出版日期: | 2016-07-01 |
| ISBN: | 9787554207024 |
| 印次: | |
| 版次: | 1 |
| 装帧: | 平装 |
| 开本: | 32开 |
| 内容简介 | |
内容: 一本书让你变身“酒专家”,掌握*有效、*好喝的酿造酒(啤酒、葡萄酒、水果酒等)、蒸馏酒(威士忌、白兰地、琴酒、兰姆酒、烧酒、柠檬酒、咖啡酒等)的制作方法,并带你去探寻各地的名庄、名酒! |
| 目录 | |
目录 序 /?2 序一 尽情感受酒的魅力,发掘自己喜爱的酒 /?2 序二 品酒与问酒的旅行入门书 /?4 序三 人、土地与葡萄酒 /?6 自序一 DIY自家酿酒术,可以让你无师自通? /?8 自序二 酒,带来幸福的记忆 /?10 ? 品酒懂酒说酒话 /?16 四季酿酒历 /?18 酿酒好食历/ 18 酵母菌诱发好风味/ 19 台湾酿酒好果趣/ 20 酒的魅力/ 22 酒的科学──与酵母菌对话/ 24 酵母菌的特性/ 24 酵母菌的功用/ 25 自己培养酵母菌/ 26 如何挑选谷物/ 27 葡萄酵母菌培养法/ 28 ? 自家酿酒术工具篇 /?30 自家酿酒术基础工具/ 32 啤酒/ 32 葡萄酒/ 34 自家酿酒术进阶工具/ 36 蒸馏酒(威士忌、白兰地等) / 36 ? 酿造酒实践篇 /?38 日本酒──清酒/ 40 从烧酎、泡盛到清酒/ 40 认识清酒的制造方式/ 42 从酒母到酒醪/ 44 体验日本清酒的奥妙/ 46 日本酒分类/ 48 台湾米的可行性/ 50 香米的可行性/ 51 酿制谷物酒真的需要曲菌吗/ 51 糖化谷物的方式──曲菌与制曲/ 52 清酒与米酒的差异/ 53 清酒酿酒术/ 54 ? 啤酒/ 58 啤酒的典故/ 58 Lager﹙低温发酵啤酒﹚ 和Ale﹙常温发酵啤酒﹚的差异/ 59 啤酒是否有风土问题/ 60 市售啤酒与自酿啤酒的差异/ 61 啤酒的活泼性与个性化风味/ 66 啤酒的保存期限/ 68 啤酒酿酒术/ 69 葡萄酒/ 76 风土影响风味/ 76 酿酒葡萄和食用葡萄/ 78 探索葡萄酒风味/ 81 ? 欧洲各国的葡萄酒类/ 83 改良葡萄酒的风土条件/ 86 通过酿制方式来提升风味/ 87 追寻葡萄酒的香气之谜/ 90 葡萄酒酿酒术 ????????/ 92 气泡酒酿酒术???????? / 98 水果酒/ 102 水果酒的称呼/ 102 常见的水果酿制酒/ 103 梅子酒心境/ 104 以发酵来酿制的梅子酒/ 105 梅子酒酿酒术/ 106 ? 蒸馏酒实践篇 /?110 威士忌/ 112 威士忌的/ 112 的威士忌/ 114 一般市售威士忌酿造流程/ 116 ?威士忌酿酒术/ 119 白兰地/ 122 白兰地的称呼/ 122 白兰地的/ 123 拿破仑白兰地/ 124 以白兰地佐餐/ 124 白兰地酿酒术/ 125 白色烈酒(琴酒、兰姆酒) / 130 气的白色烈酒──琴酒/ 130 烈的酒──伏特加/ 131 细说兰姆酒/ 132 自酿台湾的兰姆酒/ 133 兰姆酒酿酒术/ 134 烧酒/ 136 日本烧酎/ 136 烧酒酿酒术/ 137 香甜酒(橙皮酒、柠檬酒、咖啡酒) / 140 香甜酒(利口酒)的由来/ 140 香甜酒中极为普遍的橙皮酒/ 141 橙皮酒酿酒术/ 142 凉夏和暖冬的滋味──柠檬酒/ 145 酿造还是泡制呢/145 颇为出色的柠檬酒/ 146 柠檬酒酿酒术 / 147 苦酒──咖啡酒/ 151 咖啡樱桃的青椒风味/ 152 特殊发酵的咖啡酒/ 153 咖啡酒酿酒术/ 154 ? 无师自通的酿酒心法 /?156 调整酿酒风味/ 158 风味奥秘大公开/ 159 如何避开蒸馏陷阱/ 161 如何避开蒸馏时的爆炸风险/ 162 ? 酒庄&酒窖巡礼 /?164 台湾葡萄酒庄巡礼──石冈意大利白葡萄、彰化金玉湖酒庄&后里树生酒庄/ 166 上的波尔多葡萄酒专卖店/ 172 在夜景下品酒──香港酒展探访/ 177 日本表性的──三得利(Suntory)山崎蒸 |
| 编辑 | |
编辑: 俗话说:“酒是粮食精,此物*有情。”一句话道出了酿酒的两大关键。酒不仅是谷物、水果等的精华,而且凝聚着酿酒人的用心与感情。本书的两位作者正是满怀着对酒的热爱,将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方法无私奉献给大家。 |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得很有意思,色彩搭配大胆又不失复古感,让人一眼就能联想到家庭手工的温暖与质朴。我是在一个周末的下午,偶然在书店的角落里翻到它的,当时正值我对探索小众爱好产生浓厚兴趣的时期。拿到手里,它的纸张触感非常扎实,那种略微粗糙的质感,仿佛在暗示着里面记载的内容需要耐心和动手能力。我记得当时翻开第一页,看到目录的排版,就觉得作者对这个主题的理解非常系统化,从最基础的原料选择到发酵过程的控制,似乎都做了细致的梳理。我特别留意了一下关于“微生物学基础”那一章的标题,它没有用那种晦涩难懂的学术术语,而是用了一种非常接地气的方式来描述,这让我这个对科学背景了解不深的读者感到很亲切。全书的插图和图表都非常清晰,即便是复杂的化学反应过程,也能被图示得一目了然,这点对于我这种更依赖视觉学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大加分项。这本书的整体气场是那种鼓励实践、不畏失败的,读起来让人感觉“这事儿似乎没那么难”,激发了我立刻动手尝试的冲动,而不是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它更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老匠人,坐在你身边,耐心地拆解每一步操作的奥秘,而不是一个冰冷的教科书。
评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非常流畅,得益于作者在语言组织上的那种行云流水般的魔力。它巧妙地将看似枯燥的实验数据和具体的实践步骤编织在一起,读起来让人爱不释手。我尤其喜欢它在“跨界融合与创新”章节里的讨论,作者并没有将酿酒视为一个封闭的系统,而是鼓励读者去探索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酿造理念,比如如何将亚洲的发酵智慧融入传统的西方技法中。这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创意实践的大门。书中还配有一套详尽的“实验日志模板”,这个模板设计得极其人性化,它不仅留出了记录温度、比重等关键数据的空间,还预留了“主观感受”和“改进思路”的空白区域,引导读者形成一种持续迭代的学习习惯。这本书的价值,不在于它能让你立刻酿出完美的酒,而在于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可自我完善的思维框架和实践工具,让你在未来的每一步尝试中,都能有所依循,有所启发,真正成为一个独立思考的酿造者。
评分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把握得相当到位,它不像那种平铺直叙的指南,而是更像一个关于“从零到有”的冒险故事。作者在开篇部分,用了相当大的篇幅来描绘早期的酿造历史和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这部分内容非常引人入胜,让我对这项古老技艺产生了更深层次的敬意。当我读到关于“水质对风味的影响”那一段时,我简直被震撼了,原来我们日常生活中最不被注意的元素,竟然能对最终的风味产生如此巨大的、决定性的作用。作者甚至列举了好几种不同矿物质含量的水样本测试结果对比,数据详实得令人信服。而且,作者的语言风格极其幽默,不时穿插一些行业内的“小道消息”或者早年失败的“血泪史”,让整个阅读过程充满了乐趣,完全没有一般技术书籍的枯燥感。书中关于“设备自制与维护”的部分也特别实用,它考虑到了一般家庭用户的经济条件,提供了大量利用常见家居用品进行简易改造的方案,而不是一味鼓吹购买昂贵进口设备。这体现了作者的良心和对普通爱好者的体恤,读完后感觉自己已经具备了初步的“作坊”精神。
评分我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买的这本,坦白说,我最初是带着怀疑态度的,因为市面上关于“速成”和“偏方”的书籍太多了。然而,这本书从一开始就明确表示了对“慢工出细活”的推崇,它强调的是对原料特性的尊重和对自然规律的顺从。最让我感到惊喜的是,它在关于“原料采购”的部分,花费了巨大的篇幅去探讨不同产地、不同批次的原料之间的细微差别,甚至深入到对特定酵母菌株的生物学特性都有详细介绍。这已经超出了普通入门指南的范畴,更像是一本专业领域的深度参考手册。书中有一部分是关于“陈酿与后期处理”的探讨,它详细分析了不同容器材料(如橡木桶、不锈钢、陶罐)对酒液风味演变的长期影响,提供了不同时间跨度下的风味预测模型。这种宏观的视野和对时间维度的掌控力,让我对这项技艺有了全新的认识——它远比我想象的要复杂和深邃,这本书成功地架起了从爱好者到准专家的桥梁。
评分这本书的结构划分简直是教科书级别的示范,它清晰地将整个酿造过程解构为几个主要模块,每个模块内部又按照时间顺序和操作难度进行了细致的层级划分。我尤其欣赏它在“风险管理与故障排除”这一章的处理方式。它没有回避酿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各种“灾难性”错误,比如杂菌感染、发酵停滞等等,而是用非常冷静和科学的态度,列出了每一种情况的识别特征、根本原因分析和对应的补救措施。这种直面问题的态度,极大地增强了我作为初学者的信心,因为我知道,即便是出现问题,也有一个可靠的参考手册可以求助,而不是只能在网络上盲目搜寻零散的信息。书中的“风味轮廓解析”部分也是一大亮点,它用一种接近品酒师的方式,教会读者如何系统地描述和记录自己酿造物的口感特征,这不仅仅是技术指导,更是一种审美培养。从这本书里我学到的不只是如何“做”出酒,更是如何去“品尝”和“理解”它,这种全方位的熏陶,远超我的预期。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