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1991年在美国**次出版以来,二十多年的 时间,本书已成为全世界佛学爱好者的**书和入门 书。 一行禅师沉稳迷人地讲述了佛陀释迦牟尼从出生 、成长、出家、修行、得道、弘法,直至灭寂的完整 一生。 世人似乎是从本书中**次发现,佛陀从来不是 神,而是一个人。他没有任何神通,和我们一样会困 惑和痛苦,他也有家人,有妻子和儿子,只是他离开 了他们,独自走上了修行成佛,拯救众生的道路。 一行禅师编著的《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大的 佛陀传记)》的佛陀不仅伟大、慈悲,而且真实可爱 ;你看到的正是2500年前的佛陀本人,看到他和大家 一起坐在地上吃饭,他吃饭的威仪令人着迷,他吃完 饭,和别人一样自己收拾好餐具,放好,一举一动间 ,散发着佛法的灵性光芒。 娓娓道来的佛陀生平故事,融汇着佛法的精深奥 妙;无论你有没有佛学根基,阅读本书,都是一次充 满喜乐和感动,受益匪浅的修行。 《佛陀传(全世界影响力*大的佛陀传记)》原 名《故道白云》,为了使*多读者能够了解这部伟大 的著作,我们在再版时使用了*加简单和直白的名字 :《佛陀传》。
一行禅师 当今世上*有影响力的禅宗僧人,被誉为当世**大德。 1926年生于越南,16岁出家。 1960年代,得到普林斯顿大学支持,赴美国学习,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讲授佛法。一生传播贴近普通人的“生活佛法”,传递正念生活之道,同时宣扬非暴力的和平理念。 1967年,一行禅师被黑人民权**马丁·路德·金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候选人。 1973年,越南政府取消他的护照,拒*让他回到越南,一行禅师流亡到法国。 1982年,一行禅师在法国南部建立“梅村”禅修道场,近30年来,在欧洲和北美也建立了许多“正念静修中心”,为佛教界人士、普通人和许多孩子提供了大量的帮助,其著作也已被翻译成四十多个**的文字,使佛教在西方世界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一行禅师还是一位**的诗人和作家,本书是他*受推崇的代表作。
作者序 佛教在人间
译者序 你可与佛陀近距离接触
上 篇
1.牧童跟随佛陀,踏上修行之路
2.佛陀讲《看顾水牛经》
3.当牧童初次遇上佛陀
4.受伤的天鹅
5.饿晕后,佛陀放弃了苦行
6.当年佛陀出生时……
7.少年时的佛陀
8.遇见未来的妻子——耶输陀罗
9.佛陀结婚了
10.生、老、病、死,一生都要面对
11.佛陀有了自己的儿子
12.为了寻找大道,只能不告而别
13.开始独自修行
14.生命无常,疾病、死亡总让人措手不及、追悔莫及
15.放弃苦修,放弃避世,回归自己
16.那一晚,耶输陀罗睡着了吗?
17.佛陀**开悟了
18.苦痛消失了,一切都不同了
19.对橘子的专注,是一种修行
20.你和我,或许曾存在于一个生命体之中
21.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法门
22.初转
23.痛苦,是因为在用错误的方式生活
24.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25.回归当下这一刻,你才会觉醒
26.万法因缘生,万法因缘灭
27.世法燃烧
28.佛陀僧团
29.十大弟子:舍利弗、目犍连……
中 篇
30.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
31.我会在春天回去
32.谣言,迟早会自动止息
33.**不会褪灭的美,是慈悲与解脱
34.重聚:佛陀回家了
35.佛陀说教四圣谛:苦、集、灭、道
36.有了解和爱,一切都能成就
37.“我的家庭是众生,我的家乡是大地,我的身份是僧人。”
38.不同的阶级,皆可加入僧团
39.“佛陀”,是觉悟者的意思
40.以黄金铺满地
41.爱里生苦
42.慈悲之爱,是没有执著与分别心
43.每个人的眼泪都是咸的
44.父王安详离世
45.女子也可受戒出家
46.僧团分裂了
47.导致平和、喜悦和解脱,才是正法
48.制定七灭诤,调停内部纠纷
49.向大地学习,向水学习
50.因为僧众们不停地犯错,才有了戒律
51.放开心怀,保护所有众生
52.功德田
53.终止内心的暴力
54.佛陀遭到诬陷
55.每个人都有觉醒的潜能
下 篇
56.观呼吸
57.木筏不是彼岸
58.一把珍贵的泥土
59.听到讥讽、批评,不愤怒;听到称赞、欣赏,不享受
60.一个人牵挂越多,痛苦就越多
61.狮子吼
62.舍利弗之吼
63.过着虚伪的生活,是由内而外的腐烂
64.生死轮转,不要害怕
65.空的碗里,满是空气
66.生、老、病、死,犹如四座山
67.佛法如大海
68.三法印,三解脱门
69.佛陀死后会到哪里去?
70.**这世间的生死
71.僧团**分裂了……
72.默默反抗
73.有人要暗杀佛陀
74.三百多名离开的比丘,又回来了
75.真正的快乐,来源于自在与自由
76.佛陀也会变老
77.生死如幻象,不要停下脚步
78.过去、现在、未来,没有人可以**佛陀的智慧
79.别再依赖他人和他物
80.佛陀入灭
81.故道白云——佛陀见过的白云,仍在天空;佛陀走过的路,仍在我们的脚下
最让我感到震撼的是,这本书在刻画“放下”的力量时所展现出的深度。它将“无常”和“空性”这些看似抽象的佛学概念,通过一个个具体的人生片段巧妙地串联起来,让它们变得可感知、可理解。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次的放手,都不是软弱的逃避,而是为了容纳更广阔的真实所做的勇敢抉择。我合上书本时,感到心胸前所未有的开阔,那种被世俗纷扰束缚的感觉似乎得到了极大的释放。这本传记的价值在于,它不仅讲述了一个“如何成为佛陀”的故事,更提供了一份关于“如何更好地活在当下”的实用指南,其普适性和指导意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历史传记范畴。
评分这本传记的叙述方式,宛如一幅徐徐展开的古老画卷,将读者轻轻地牵引到那个遥远的时代。作者的笔触细腻而深邃,仿佛能洞察主人公内心的每一个微小波动,将一个凡人的成长轨迹,描绘得既有血有肉,又充满了一种超越世俗的智慧光芒。阅读的过程中,我几次停下来,默默地感受着文字间流淌出的那种宁静与力量。它不仅仅是记录一个伟大人物的生平事迹,更像是在引导我们进行一场深刻的自我审视。那些关于离苦得乐的追寻,关于慈悲与智慧的实践,都以一种极其自然、不带说教的姿态呈现出来,让人在不知不觉中被那种深沉的洞察力所感染。那种对生命本质的探究,即便在今日喧嚣的尘世中,依然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书中的场景描绘极为生动,仿佛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古老香料味,看到菩提树下那片刻的顿悟。
评分我必须承认,一开始我对这类题材抱持着一种敬畏而略带疏离的态度,总觉得那份“伟大”是难以企及的。然而,这本书的叙事结构非常巧妙,它没有将主人公塑造成一个遥不可及的神祇,而是着重描绘了他在修行路上的挣扎、疑惑乃至挫败。这种真实感,极大地拉近了人物与现代读者的距离。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处理关键转折点时的克制与精准,没有过分渲染戏剧性,反而让那些巨大的精神飞跃显得水到渠成,充满了内在的必然性。比如,当他舍弃一切、步入林中求道的那一刻,文字的重量感被处理得恰到好处,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那份决心却重逾千钧。这种对“人”的困境与超越的深刻理解,让整本书的基调既庄严又亲切,像是一位智者在耳边低语,而非高高在上的教诲。
评分这本书的史料考据工作,从字里行间都能感受到其严谨与扎实,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到阅读的流畅性。它成功地将繁复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融入到人物的命运之中,让读者清晰地理解到,这份觉悟的产生,是多么需要顺应和超越那个特定时代的局限。作者对不同文化交流的描绘也相当精彩,展现了思想的传播并非坦途,而是经历了无数次的碰撞、误解与融合。我发现自己不仅在跟随主角的脚步,更是在回顾人类精神文明发展的一个重要侧面。那些地理上的迁徙、思想上的争鸣,都被赋予了鲜活的生命力。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精神食粮,更是一种宏大的历史视野,让人对知识的积累与传承产生由衷的敬意。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极其典雅而富有韵律感的,读起来有一种古典诗歌般的节奏感。虽然内容厚重,但作者的叙述却如同溪水潺潺,绝不滞涩。尤其在描述一些禅定或内观的体验时,作者采用了非常富有象征意义的表达方式,这极大地考验了读者的理解能力,但也因此带来了极大的回味空间。我常常需要放慢速度,反复品味那些精妙的比喻,去捕捉那些超越文字的意境。这本书仿佛在提醒我们,真正的洞察力,往往存在于语言的边缘,需要读者自己用心去“翻译”和“感受”。它提供了一种阅读的体验,不仅仅是用眼睛看字,更像是用灵魂去聆听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非常耐人寻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