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书 名:英汉翻译教程新说
作 者:武峰 著
I S B N :9787301221334
出 版 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年5月
印刷时间:2013年5月1号
字 数:329000
页 数213:页
开 本:16开
包 装:平装
重 量:克
原 价:35元
目录
翻译方法概述Unit 1 StoriesUnit 2 HistoryUnit 3 GeographyUnit 4 EconomyUnit 5 CultureUnit 6 Literature(1)Unit 7 Literature(2)Unit 8 Popular ScienceUnit 9 LawUnit 10 Speeches
内容推荐
武峰编著的《英汉翻译教程新说》将《英汉翻译教程》中三十篇文章的所有句子的翻译和《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中的方法和技巧联系起来,将其中的一千多个句子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英汉翻译教程新说》可以认为是《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的续集,是将前者的方法和技巧进一步付诸于实践,理论与实践并重,结果与过程并存,使读者都能读懂每个句子,了解翻译的过程,并将这些翻译的方法和技巧运用在自己的实践中。
作者简介
武峰,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博上,毕业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美国布朗大学政治学系访问学者,拥有多年翻译课程的教学经验。在北京新东方学校数年的英语培训工作中,一直从事于人事部三级和二级口笔译、考研翻徉、专业八级翻译等课程的教学工作,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深受广人学员的喜爱。曾任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过《十二天突破英语讲法》和《十二天突破英汉翻译(笔译篇)》。在新东方在线主讲多门翻译课程,并在明日东方软件公司出版过《初、中、高级英语语法》啬像制品等。
.........
这本书的排版和印刷质量绝对是没得挑的,拿到手里就感觉很舒服,纸张的质感也很棒,不是那种廉价的覆膜纸,阅读起来眼睛很舒服,长时间看也不会觉得累。而且,书里的字体选择和字号大小都非常考究,看得出来编辑团队在这方面下了不少功夫。特别是那些例句和术语的标注,清晰明了,对比性很强,对于初学者来说,这样的视觉体验简直是福音。我之前买过一些翻译教材,不是印刷模糊就是排版混乱,看起来非常头疼,但这本完全没有这个问题,真正做到了赏心悦目,让人有拿起书本去学习的欲望。如果你对书籍的物理感受有要求,相信这本书绝对不会让你失望,它在细节之处体现了对读者的尊重。
评分我个人学习外语更偏爱那种能够迅速见效、看到明显进步的学习方法,而这套“十二天突破”系列的理念正好契合了我的需求。它将一个看似庞大复杂的学习目标,拆解成了每天可完成的小任务,这种模块化的设计非常适合时间紧张的上班族或者需要快速入门的学习者。我尝试着严格按照每天的进度来完成练习,到第几天的时候,确实能感觉到自己的思维模式在发生转变,不再是逐字逐句地硬译,而是开始形成整体的语流意识。虽然“突破”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它提供的这个结构化路径,确实帮助我系统地梳理了翻译的核心技能,避免了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的无效努力。
评分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达到了一个奇妙的平衡点,它不像某些学院派教材那样高高在上,堆砌晦涩难懂的术语,反而非常贴近实际翻译工作中的痛点。作者似乎深谙翻译学习者最容易卡壳的地方,比如文化差异的转换、特定行业术语的拿捏,甚至是语境的细微差别如何影响整体译文的风格。我尤其欣赏其中关于“信、达、雅”在现代翻译中的具体应用分析,不是简单地喊口号,而是通过大量鲜活的案例,手把手教你如何在保持“信”的基础上,灵活运用“达”的技巧,并追求语气的“雅”。这种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讲解方式,让复杂的翻译理论变得触手可及,极大地增强了我的翻译自信心。
评分这本书的作者在语言的驾驭能力上展现出了极高的水准,无论是在中文的阐述部分还是在引用的英文原句中,都透露着一种老道和精准。很多翻译教材的作者虽然懂理论,但在用自己的母语解释复杂概念时,反而显得啰嗦或不清晰,但这位编著者在中文的表达上,清晰、凝练、富有逻辑性,使得原本可能令人困惑的翻译原则,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我特别喜欢他用词的准确性,几乎没有出现模棱两可的表达,每一个术语的定义都非常到位,这对于建立一个扎实的理论基础至关重要。可以说,作者本人的语言功底,是这本书内容权威性的重要保障。
评分与其他市面上那些只侧重于讲解翻译技巧的书籍不同,这本书在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上做得非常出色。翻译的本质很多时候是文化的转译,如果对源语言国家的社会、历史、思维习惯一无所知,译文就容易显得生硬或产生歧义。这本书在讲解具体翻译难点时,总会穿插一些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点,比如某个表达背后的历史典故,或是某个习语在特定人群中的使用习惯。这种“知识点+应用”的结合方式,让学习过程充满了发现的乐趣,也让我意识到,要做好翻译,不光要精通语言,更要对世界文化抱有开放和好奇的心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