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
定价:28.00元
作者:王轶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9-11-01
ISBN:9787511800084
字数:215000
页码:303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大32开
商品重量:0.35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大陆的民法学研究自20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以来,经过两代民法学者的努力,蔚然已成规模:不仅协助立法机关初步建立起了中国大陆的民事立法体系,而且基本的民法概念和民法制度都已成为研究的对象,经过民法学者反复的梳理和讨论,完成了必要的知识准备,形成了初步的民法共识。我国迄今为止的民法学研究,在总体上呈现出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过分侧重制度性研究,并且在进行制度性研究的过程中过分依赖法律的逻辑分析方法,由此导致了以下两个典型的缺陷:个典型缺陷是“自说自话”;第二个典型缺陷是“自我封闭”。欲改变这一局面,民法学界必须要致力于建构以下两个学术平台:其一,民法学界应当致力于建构中国民法学内部的学术平台,即民法学者之问的学术平台。以这个学术平台为基础,民法学者对相关问题所进行的讨论,能够进行有效的交流和沟通,能够进行有效的批评和检证。其二,民法学界应该建构起民法学与民法学以外的其他法学学科,与法学以外的其他人文学科,与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进行良性沟通和交流的学术平台,即民法学者与其他学科学者之间的学术平台。
目录
作者介绍
王轶,1972年6月生、蒙古族、河南南阳人;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民商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出版有《物权变动论》等学术专著,在《中国社会科学》、《中国法学》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
文摘
序言
我最近在研究《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在一个庞大的知识迷宫里,作者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他用清晰的逻辑和精炼的语言,为我指明了方向。我特别欣赏书中对于民法基本原则的梳理,比如“善意取得”、“公平原则”等等,这些原则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作者通过大量的论述和举例,让我看到了这些原则在实际案件中的应用,以及它们是如何维护社会公平和秩序的。我一直在思考,作为一名未来的法律从业者,如何才能真正地理解和运用这些复杂的法律概念。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起点。我发现,它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开始学会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法律,去理解法律背后的社会需求和价值取向。这本书的论证方式也非常严谨,引用了很多经典的法学理论和判例,这让我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接触到最前沿的学术思想。
评分我最近正在研读《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这本书的阅读体验相当的独特。它不像一些入门级的教材那样,一开始就铺天盖地的罗列概念,而是从一个更加宏观的视角切入,探讨民法学的基本问题。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法源”和“法律解释”的论述,这对于理解法律的本质和应用至关重要。作者用一种非常细腻和富有洞察力的方式,分析了不同法律渊源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面对复杂案件时,如何进行恰当的法律解释。这让我意识到,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死板规则,而是一个需要智慧和技巧去驾驭的活的体系。书中穿插的案例分析也非常精彩,它并非简单地引用判决,而是引导读者去思考判决背后的逻辑和价值选择。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让我受益匪浅。我觉得,这本书不仅能帮助我掌握民法的知识,更能培养我独立思考和分析法律问题的能力,这对于我未来的学习和工作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评分我手里这本《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拿到手的时候就觉得分量十足,不仅仅是纸张的厚度,更是内容上的厚重感。作为一名非法律专业的学生,当初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听闻它的学术价值极高,能帮助理解民法学最核心的原理。读了之后,果然名不虚传。它不仅仅是知识的堆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蒙。作者在阐述每一个法条或者制度时,都会追溯其历史渊源和背后的立法精神,这一点对我来说非常重要。我常常在想,为什么法律会是这个样子?这本书就像一个解密器,让我看到了法律制度是如何在历史的长河中演变,又如何在社会发展中不断完善的。特别是关于“意思自治”原则的探讨,让我对合同自由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也意识到了在现实生活中,这种自由并非毫无边界。书中分析案例的视角也很有启发性,它不是简单地告诉你结果,而是引导你去分析导致结果的原因,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法律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我觉得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教授我“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我“为什么”和“怎么样”。
评分《民法原理与民法学方法》这本书,我才刚翻了几页,就被它厚重的学术气息给吸引住了。虽然我才刚刚接触民法领域,但这本著作的开篇就给我一种醍醐灌顶的感觉。它没有直接抛出枯燥的法律条文,而是从一个更宏观的视角,为我描绘了民法学的基本轮廓。作者似乎是一位非常有经验的导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理解民法背后的逻辑和价值。书中对“权利”和“义务”的界定,并非简单地罗列概念,而是深入剖析了它们在社会生活中的实际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正义”和“公平”在民法适用中的作用的探讨感到印象深刻,这让我在学习冰冷的法律条文时,多了一份人文关怀的温度。这本书的语言风格也很有特色,既有严谨的学术表述,又不乏一些通俗易懂的比喻,让像我这样的初学者也能感受到民法的魅力。我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智者在和我进行一场关于法治的深刻对话,让我对学习民法充满了期待。我猜想,随着阅读的深入,我一定能在这个领域打下坚实的基础,并且学会如何去思考和运用民法学的智慧。
评分这本书,简直就是一本民法学的“百科全书”!我才看了前几章,就已经被作者的博学和深度所折服。它不仅仅是罗列条文,更像是在为我搭建一个完整的民法知识体系。我对其中关于“人格权”部分的论述尤其感兴趣,它触及到了当下社会非常敏感且重要的话题,比如隐私权、名誉权等。作者通过对这些权利的详细阐述,让我认识到民法在保护个人尊严和自由方面所扮演的关键角色。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独特,既有法律文本的严谨性,又带有哲学思辨的深度,读起来让人不禁深思。我常常在想,法律条文背后的精神到底是什么?这本书似乎就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它不仅告诉我“法律规定了什么”,更重要的是让我理解“为什么法律会这样规定”。我感觉,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引导读者超越表面,去探寻民法学的深层逻辑和价值根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