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參數
書 名:精選係列.精選英漢漢英詞典(第4版)(大字本)
作 者:(英)曼瑟 主編,硃*,王良碧,任永長 編譯
I S B N :9787100082815
齣 版 社:商務印書館
齣版時間:1986年6月 第4版
印刷時間:2011-11-1 第1次
字 數: 字
頁 數: 633頁
開 本: 32開
包 裝: 平裝
* 價: 65.00元
內容推薦
《精選英漢漢英詞典(第4版)(大字本)》此第四版承襲以往各版讀、寫、說並重的*則,對內容作瞭必要的修訂與增補,所收新詞新義包含科學技術方麵的發展,尤其是信息科技和電信領域,同時也體現齣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生活等各方麵的變化,以滿足當今英語和漢語學習者的實際需要。收錄詞語90000條、翻譯130,000條,增收新詞數百條,覆蓋各個領域,新增日常用語及書信範例等附錄,方便實用,漢英部分附部首檢字錶,便於查找所需條目,詞目和釋義標注繁體漢字以供參考。
目錄
前言
英漢詞典
用法說明
發音簡錶
拼寫法
詞典正文
漢英詞典
用法說明
部首檢字錶
詞典正文
附錄
這本書的排版簡直是災難,看著眼睛疼。我本來指望它能幫我搞定一些復雜的專業詞匯,結果呢?頁麵布局混亂得一塌糊塗,字體大小一會兒大一會兒小,根本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好不容易找到一個詞,周邊的例句和解釋擠在一起,密密麻麻的,看得我直犯暈。尤其是在需要快速查閱的時候,這種設計簡直是效率殺手。而且,紙張的質量也令人失望,那種廉價的印刷感,翻頁的時候都有種快要撕裂的錯覺。作為一個常年需要依賴工具書的深度學習者,我需要的是清晰、直觀、耐用的工具,而不是這種讓人在學習過程中增加額外負擔的“藝術品”。我甚至懷疑,設計者在排版的時候是不是根本沒有考慮過實際的使用體驗,完全是把內容一股腦地塞進去,草草瞭事。對比我以前用過的其他幾本詞典,這本書在用戶友好性上簡直是全麵潰敗,這讓我對它的內容質量也産生瞭深深的懷疑,盡管我還沒來得及深入研究那些理論知識。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雖然看起來很厚重,但實用性設計上卻存在一些硬傷,使得它的“便攜性”和“耐用性”都打瞭摺扣。我經常需要攜帶它去圖書館或者咖啡館學習,但它的尺寸和重量,即便是平放使用,也占據瞭桌麵上太多的空間,給學習環境帶來瞭不必要的壓迫感。更重要的是,書脊的處理方式非常僵硬,當你試圖將它完全攤開到某一頁時,書脊處的內容總是會被壓得很深,甚至有些接近中縫的文字根本無法看清,強行掰開又怕損傷書本。對於一本需要經常查閱到頁碼的工具書而言,這種“半開”的設計簡直是反人類。我更喜歡那種可以完全平鋪的騎馬釘或膠裝方式,這樣在做筆記和對比查閱時能更加流暢。總而言之,這本書在從設計到生産的各個環節,都透露齣一種對“工具屬性”的漠視,它更像是一件擺設,而不是一個高效的輔助學習工具。
評分售後服務和版本更新的問題,簡直讓人感到被愚弄。我購買的是聲稱的“第四版”,但在查閱一些近期發生的國際事件相關的術語時,發現其解釋明顯滯後。更令人氣憤的是,對於一個標榜“商務印書館”和“牛津大學齣版社”這種權威機構聯閤齣品的詞典,其後續的勘誤和電子資源支持顯得極其薄弱。我嘗試去官方網站尋找是否有配套的APP或在綫查詢服務來彌補紙質版內容更新慢的缺陷,結果發現相關鏈接要麼失效,要麼根本找不到任何有價值的增值服務。這讓我不禁懷疑,這本詞典是不是僅僅是藉用瞭這些大牌的名頭,而實際的維護和推廣完全不到位。對於這種動輒花費數百元購入的工具書,消費者理應期待一個持續完善和支持的生態係統,而不是買完就扔在一邊的“一次性産品”。這種對消費者投入的不尊重,極大地削弱瞭我對這個品牌的信任感。
評分這本詞典的收錄範圍實在讓人摸不著頭腦,定位極其模糊。你說它是麵嚮初學者的吧,裏麵又夾雜著大量晦澀難懂的學術術語,解釋得也相當高深,新手根本無法理解;你說它是給專業人士準備的吧,基礎詞匯的解釋又顯得過於冗餘和淺顯,簡直是在浪費時間。我試圖用它來做一些日常的商務翻譯工作,結果發現,很多當前流行的網絡用語和新興行業詞匯,它完全沒有收錄,就像時間停在瞭十年前。這種跟不上時代步伐的詞典,在瞬息萬變的語言環境中,實用價值大打摺扣。每次查到一個關鍵點,都得轉頭去網上搜索最新的語境和用法,這完全違背瞭我購買紙質詞典的初衷——追求權威、全麵和即時性。對於需要精準捕捉時代脈搏的譯者來說,這本“老古董”更像是一個美麗的收藏品,而不是實用的工作夥伴。我期待的是一個能與時俱進的語言參謀,而不是一個固步自封的知識倉庫。
評分關於翻譯的精準度,這本書的錶現隻能說是中規中矩,甚至在某些關鍵的語境辨析上錶現平庸。很多時候,我發現它給齣的英譯漢或漢譯英的對應詞,雖然在字麵上說得過去,但卻完全丟失瞭原文中微妙的情感色彩和文化內涵。比如,一個在特定語境下帶有強烈諷刺意味的詞匯,它可能隻會給齣一個最中性、最直白的解釋,使得譯文顯得乾癟乏味,甚至在某些關鍵的交際場閤可能導緻嚴重的誤解。我尤其關注它對那些多義詞的處理,優秀的詞典應該詳細區分不同語境下的細微差彆,並提供豐富的例句來佐證。然而,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過於草率,往往將幾種截然不同的含義並列,卻缺乏足夠的辨識度指導。這對於追求高水平、地道錶達的讀者來說,無疑是一種極大的睏擾。翻譯的藝術在於傳神,而這本詞典似乎更專注於“傳形”,實在令人遺憾。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