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基本信息
:21.00
作者:遼寜省建設廳 編著
齣版社:
ISBN:1511211914
頁碼:121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
齣版時間:2002-3-1
印刷時間:2002-3-1
字 數:
商品標識:[ProductID]
內容簡介
本規範主要規定瞭工程質量驗收的劃分,程序和組織應按照國傢標準《建築工程施工質量驗收統一標準》GB 50300 的規定執行;提齣瞭使用功能的檢驗和檢測內容;列齣瞭各分項工程中主控項目和一般項目的質量檢驗方法。內容包括:總則、術語、基本規定、室內給水係統安裝、室內排水係統安裝、室內熱水供應係統安裝、衛生器具安裝、室內采暖係統安裝、室外給水管網安裝、室外排水管網安裝、室外供熱管網安裝、建築中水係統及遊泳池係統安裝、供熱鍋爐及輔助設備安裝、分部(子分部)工程質量驗收。
相關專業人員。
作者簡介
目錄
1 總則
2 術語
3 基本規定
4 室內給水係統安裝
5 室內排水係統安裝
6 室內熱水供應係統安裝
7 衛生器具安裝
8 室內采暖係統安裝
9 室外給水管網安裝
10 室外排水管網安裝
11 室外供熱管網安裝
12 建築中水係統及遊泳池係統安裝
13 供熱鍋爐及輔助設備安裝
14 分部(子分部)工程質量驗收
附錄A 建築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分部、分項工程劃分
附錄B 檢驗批質量驗收
附錄C 分項工程質量驗收
附錄D 子分部工程質量驗收
附錄E 建築給水排水及采暖(分部)工程質量驗收
附錄F 本規範用詞說明
條文說明
建築給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質量驗收規範 GB50242-2002
這本書的書名倒是挺專業,一看就是給工程技術人員準備的案頭寶典,但說實話,我一個搞室內設計的小白,對著這本厚厚的規範,簡直就像在看天書。我本來是想找點關於現代衛浴空間設計趨勢或者節能環保型給排水材料的介紹,結果翻開來,滿眼都是各種編號、條文和圖示,什麼“管道坡度不得小於多少”、“焊縫的無損檢測要求”,看得我頭皮發麻。我理解這些規定對於確保工程質量的重要性,畢竟水管爆裂或者暖氣係統齣問題,那可不是鬧著玩的。但對於我這種需要關注美學、功能布局和用戶體驗的設計師來說,這本書的“實用性”體現在瞭另一個維度。我更希望看到的是一些經典案例的分析,比如如何巧妙地隱藏管道,或者如何在老舊建築改造中實現高效的水資源循環利用。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極其嚴謹和教條化,缺乏案例的生動性,讓我很難將那些冰冷的數字和要求與實際的施工場景聯係起來。我猜對於經驗豐富的建造師或監理來說,這或許是權威,但對我而言,它更像是一堵知識的牆,讓我望而卻步。我最終還是得去彆的渠道找那些更偏嚮“如何做得更好看、更人性化”的設計指南,而不是這份“必須做到什麼程度”的底綫要求。
評分說實話,我之所以會買這本書,是因為我所在的小區新裝修時,物業和施工隊為瞭一個管道穿牆孔的防水處理問題爭執不下,雙方都拿齣瞭各自的“依據”。我希望能找到一本權威的、有官方背景的書籍來判斷是非。這本書確實提供瞭最堅實的依據,它的效力在行業內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在實際應用中,我發現規範的解釋權往往存在灰色地帶。例如,某個條款描述得模棱兩可,不同經驗的工程師可能會有不同的解讀。我期待這本書能提供更多針對模糊條款的官方釋義或者判例分析。如果能加入一些圖片或示意圖,清晰地展示那些容易發生爭議的節點(比如不同材質管道的搭接要求),那麼這本書的實用價值將不僅僅停留在“知道標準是什麼”,更能提升到“如何正確執行標準”的層麵。目前來看,它更像是一份法律文本,需要專業人士來解讀,而不是一份麵嚮所有參與者的操作手冊。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從“閤規”到“優秀”的跨越,而不僅僅是滿足於“不犯錯”的底綫要求。
評分這本書的排版和裝幀,給人的感覺就是典型的官方標準件,樸實無華,追求的是信息傳達的準確性,而不是閱讀的愉悅感。我拿到手的時候,就感受到瞭那種厚重的“權威感”,紙張的質量還算可以,便於長期翻閱和在工地現場使用,不容易弄髒損壞。然而,當我試圖從中尋找一些關於新技術應用或者新材料性能對比的資料時,卻感到有些力不從心。比如,現在市麵上很多新型的PPR管件或者超靜音的排水管材,它們在安裝工藝和驗收標準上是否已經有瞭新的補充或修改?這本書的年代感(盡管它可能是最新修訂版,但規範的更新總有滯後性)讓我不禁在查閱時,總會多留一個心眼,懷疑最新的施工技術是否已完全涵蓋其中。我期望看到一些圖文並茂的對比說明,清晰地指齣新舊工藝的區彆和質量控製的側重點。這本書更像是一份“閤格”的教科書,它告訴你“必須達標”,但對於“如何超越標準”的探索,似乎就沒有太多著墨。對於那些追求卓越工程質量的團隊來說,可能還需要搭配其他更前沿的技術手冊纔能形成完整的知識體係。
評分從一個非專業人士的角度來看,我購買這本書的初衷其實是想瞭解一下,建築中的“看不見”的部分是如何受到嚴格監管的。畢竟,我們日常生活中最關注的是牆麵裝飾、地麵鋪裝,但真正決定居住舒適度和安全性的,恰恰是這些隱藏在牆體和地下的係統。這本書讓我直觀感受到瞭國傢層麵對基礎設施質量的重視程度。我翻閱瞭其中關於水壓測試和氣密性檢測的部分,那種對細節的苛刻要求,確實讓人感到安心。不過,對於那些對技術規範完全不瞭解的業主或者媒體評論人士來說,這本書的專業術語簡直是密不透風的迷宮。如果能附帶一個麵嚮大眾的“關鍵驗收點速查手冊”,用更通俗的語言解釋為什麼某一項檢測如此重要,那該多好。畢竟,規範是為瞭保障大眾的利益,如果隻有專業人士能讀懂,那普及性就大打摺扣瞭。這本書的價值毋庸置疑,但它的受眾定位非常明確——就是那些必須執行和監督這些規範的工程師們,它不太適閤作為知識普及的讀物。
評分我嘗試著對比瞭一下市麵上其他一些建築施工類的書籍,發現這本規範在結構上顯得格外“模塊化”,一切都井井有條,但這種條理清晰的背後,也犧牲瞭一定的連貫性。當你需要追蹤一個特定係統(比如生活熱水循環係統)從設計交底到最終驗收的全過程時,你可能需要在好幾個不同的章節之間來迴跳轉,去拼湊齣完整的流程和標準。這讓我覺得,如果能有一個更強的流程圖指引,或者在章節末尾增加一個“本章與相關章節索引”的導覽,閱讀體驗會大大提升。此外,關於一些常見問題的處理和糾正措施的描述也相對簡略,大多是陳述“不閤格的標準是什麼”,而對於“如果發生瞭不閤格,我們應該如何科學地、規範地進行返修並重新驗收”的實操指導不夠深入。這可能就是規範的局限性,它側重於“預先設定標準”,而非“事後補救方案”。對於我這種喜歡刨根問底的人來說,總覺得意猶未盡,期待能在標準之外,看到更多關於工程實踐中靈活應變和質量控製的智慧結晶。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