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版 东晋门阀政治 经典图书 田余庆 9787301204351 北京大学出版H

北大版 东晋门阀政治 经典图书 田余庆 9787301204351 北京大学出版H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东晋
  • 门阀政治
  • 历史
  • 田余庆
  • 北大版
  • 经典
  • 学术
  • 中国历史
  • 政治史
  • 北京大学出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大学连锁书店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04351
商品编码:26507708060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书名:东晋门阀政治

定价:49.00元

作者:田余庆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301204351

字数:260000

页码:348

版次: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目录

释“王与马共天下”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
二 马越与王衍
三 马睿与王导 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
论郗鉴
——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
一 小 引
二 郗鉴的密谋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
(二)流民与流民帅
(三)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
三 郗鉴与王导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
四 郗鉴与京口经营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
(二)会稽——三昊的腹心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
五 余论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
三 庾、王江州之争
四 襄阳的经略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
(一)桓温先世的隐情
(二)桓温是桓范后裔
(三)桓范的郡望问题
(四)旁证
(五)小 结
二 桓彝事迹杂考
(一)中朝桓彝无令誉
(二)桓彝过江后跻身“八达”而又志在立功
(三)桓彝族单势孤
(四)桓氏家族不为时人所重
(五)小 结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
二 北府兵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
五 北方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性质问题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
一 小 引
二 “齄王”世家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
(一)主相相持的开端。太元九年至十四年(384—389)
(二)上下游的争夺——王忱与王恭。太元十四年至十七年(389—392)
(三)殷仲堪入荆与孝武帝得势。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392—396)
(四)孝武帝死后王恭、殷仲堪连兵叛乱——两藩与中枢之争。太元二十一年至隆安二年(396—398)
(五)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
五 小结
刘裕与孙恩
——门阀政治的“掘墓人”
一 晋末的北府兵
二 北府将乐安高氏
三 道术与政治
四 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
五 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
后 论
一 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
二 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
三 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
四 门阀政治和流民
五 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
六 门阀士族的文化面貌
七 门阀政治的暂时性和过渡性
改版题记

内容简介

《东晋门阀政治(精)》由田余庆所著,本书讲述的是从公元4世纪初年至5世纪初年的余年间,江左几家侨姓门阀士族与马氏皇权结合而运转的政治历史。虽不是全面的东晋政治史,但从东晋门阀士族的兴替和门阀政治的发展以至消亡,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研究,它以江左几家侨姓士族的兴衰为线索进行考察,但也不同于各个士族门户的个案研究。书中亦旁及军事、地理、文化、经济诸问题,却也只限于阐明门阀政治的需要。



《东晋门阀政治》 《东晋门阀政治》是一部在中国历史学界享有盛誉的学术专著,深入剖析了东晋时期政治权力格局的关键构成——门阀政治的形成、发展与衰落。本书以翔实的史料为依据,严谨的逻辑为支撑,勾勒出东晋士族阶层如何凭借其显赫的家世、雄厚的财力以及深厚的政治影响力,主导了近一个世纪的政坛风云。 东晋政权的建立,本身就带有鲜明的门阀色彩。西晋覆亡,北方士族衣冠南渡,带来了他们原有的政治资源和文化传统。这些南渡的士族,与江东本土的望族相结合,构成了东晋初期统治阶层的主体。本书细致地梳理了这一历史进程,揭示了士族在政权巩固、国家重建过程中扮演的核心角色。 作者田余庆先生以其深厚的学养,将东晋门阀政治置于整个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演变的宏大框架下进行考察。他着重探讨了门阀政治的内在运行机制:士族内部如何通过联姻、朋党等方式巩固其政治地位;士族与皇权之间的微妙关系如何演变,从最初的相互扶持到后期的权力博弈;以及士族在文化、经济领域所享有的特权如何进一步强化其政治优势。 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通过对史料的创造性解读,展现了东晋门阀政治的复杂性和多面性。作者着力分析了那些推动或阻碍门阀政治发展的关键人物和历史事件,例如顾恺之的艺术成就与其家族政治地位的关系,谢安在淝水之战中如何凭借士族的支持力挽狂澜,以及桓温、殷浩等政治强人与门阀之间的权力角逐。 更重要的是,本书深入探讨了门阀政治对中国历史走向的深远影响。它如何塑造了当时的社会结构,影响了人才选拔制度,又如何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社会阶层的流动和国家政治的进步。本书也触及了门阀政治的衰落及其历史必然性,探讨了东晋末年皇权复兴、寒门崛起的历史趋势。 《东晋门阀政治》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刻的洞察和严谨的学术态度,为读者呈现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东晋政治画卷。本书不仅是研究东晋历史的必读之作,更是理解中国封建社会政治权力运作规律的重要参考。其对门阀制度的深入剖析,对于理解中国古代政治史上的士族现象,以及中古时期社会结构的变迁,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本书以其精湛的史学功底和独特的见解,为中国古代史研究贡献了重要的学术成果。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初次翻开时,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庄重的封面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这段动荡却又充满文化魅力的时期抱有浓厚兴趣。市面上关于这一时期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够深入剖析其政治格局,特别是像东晋这样一个以门阀士族为核心的统治模式,并且具有学术高度的作品,却着实难寻。田余庆先生的名字,在史学界是响当当的。他的研究,以严谨著称,考据翔实,逻辑清晰,往往能拨开历史的迷雾,直指核心问题。读他的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者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你一步步走进历史的深处,感受那些宏大叙事背后,士族大姓如何以其家族力量,维系着一个朝代的运作,又如何在权力漩涡中,书写着自己的兴衰荣辱。书中不仅仅是关于政治制度的探讨,更是对那个时代人物命运、家族变迁、思想观念乃至社会风气的细致描摹。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对中国古代政治演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政治史的部分,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门阀政治”这个词,虽然有所耳闻,但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并被其严谨的标题和作者的声誉所吸引。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对东晋门阀政治的深刻剖析所震撼。作者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将那些复杂的家族权力斗争、士族与皇权的博弈,以及门阀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士族内部不同派系、不同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的描绘,那种为了维护家族利益而采取的策略,以及在这种策略背后所体现的人性与权谋,都让我感到非常着迷。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更是一种对历史深层逻辑的探索,让我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那种潜移默化的,并非一蹴而就的。我不是历史学专业出身,但对中国古代士族阶层的影响力一直感到好奇,尤其是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概念更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读过一些通史类书籍,对东晋门阀政治有所了解,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未能触及到最根本的脉络。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抽丝剥茧”。作者在梳理门阀制度的形成、发展以及衰落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一手史料,并且能够将复杂的政治斗争、家族利益纠葛,梳理得井井有条。他对于士族内部的权力分配、晋朝皇权与士族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士族如何在权力斗争中保持其地位,有着极为深刻的洞察。读到某些关于士族人物的描写时,我仿佛能看到他们身处那个时代的种种考量与抉择,他们的野心、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智慧,都跃然纸上。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更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它作为北大出版社的出版物,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学术分量。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尤其是那些在特定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例外”制度,如门阀政治,充满了好奇。翻开书页,便被作者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田余庆先生对于东晋门阀政治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政治运作的复杂性,以及士族阶层是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塑造了整个国家的政治格局。他对于士族内部的权力分配,以及士族与皇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都有着极为精辟的分析。我尤其欣赏他对史料的运用,那种将零散的史料串联起来,形成清晰、有力的论证过程,让人信服。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研究的成果,更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深度挖掘。

评分

初次接触这本书,我带着一种探究的心理,因为“门阀政治”这个概念,总让我联想到一种高度集中但又充满家族私利的政治形态,与我们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似乎格格不入。但通过阅读,我发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田余庆先生笔下的东晋门阀政治,展现的是一种更为复杂和动态的权力博弈。他不仅仅是对制度的描述,更是对制度运行背后的人性、权力逻辑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我尤其欣赏他在分析士族与皇权关系时的细致入微,他揭示了双方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在一种微妙的制衡中不断演变,士族既是皇权的支撑,有时又是皇权的制约。书中对于士族内部各大家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他们在维护自身利益时所采取的策略,都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看到了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门阀政治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评分

捧读此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置身于那个士族主导的东晋王朝。之前我对中国古代史的认知,多少有些碎片化,但这本书,将东晋门阀政治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梳理。作者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考证,勾勒出了那个时代政治格局的脉络,尤其是士族大姓如何通过家族的力量,影响甚至掌控朝廷的运作。书中对于不同士族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联盟与瓦解,以及他们如何与皇权进行博弈,都有着极为精彩的论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士族政治时,那种不回避复杂性、不流于简单的道德评判的学术态度。他让我们看到,门阀政治并非是单一的黑暗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维系社会秩序、抵御外侮的角色。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学术深度,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独特视角。

评分

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对“门阀政治”这个词汇一直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它既代表着一种历史的独特现象,也暗示着一种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政治运作模式。田余庆先生的书,让我得以窥探到这一历史现实的真实面貌。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抽丝剥茧般地揭示了东晋时期门阀士族的权力结构、运作机制以及他们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核心地位。我尤其被书中对士族内部利益的分析所吸引,那种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以及士族成员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都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解析历史,他让我们看到,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门阀政治是如何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又如何在内部矛盾中不断演变。这本书对我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评分

在我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东晋的印象,更多停留在一些文学作品和通俗历史读物的描绘上,感觉那个时代虽然有着璀璨的文化,但政治上似乎并不那么“精彩”。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田余庆先生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展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东晋政治图景——一个以门阀士族为核心,充满着权力斗争、家族利益博弈的政治舞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士族内部权力运作的细致描绘,那种家族之间的联盟与对抗,以及士族成员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都让我感到极为震撼。作者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事件,更是在解析历史背后的逻辑,让我看到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门阀政治是如何成为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力量,也看到了它潜藏的危机。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理解,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

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之前对东晋的印象,更多停留在“偏安一隅”、“王谢堂前燕”这样比较浅显的层面。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东晋背后,那个由庞大士族支撑起来的政治体系。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将各个士族家族的兴衰、他们的政治影响力、以及他们与朝廷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门阀制度如何形成、演变,以及最终走向衰落的论述。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历史规律的探索。读到书中对于一些关键人物,例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评价时,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客观与深刻,他不仅仅看到他们的功绩,更看到了他们行为背后的时代局限和个人动机。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东晋这个时期,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

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更是一次关于权力运行规律的深刻解读。我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那些非主流但又极其重要的历史现象,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东晋的门阀政治,正是这样一个课题。田余庆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将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剖析。我被书中对士族阶层如何通过血缘、地缘、姻亲关系,构建起庞大的权力网络所吸引。他对于士族与皇权之间那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平衡是如何被打破或重建的,都有着极其精彩的论述。读这本书,让我不再将东晋的政治简单地理解为“士族专权”,而是看到了其中更为复杂、多层次的权力博弈。它让我明白,理解一个时代的政治,必须深入到其最核心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关系之中。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