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东晋门阀政治
定价:49.00元
作者:田余庆 著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05-01
ISBN:9787301204351
字数:260000
页码:348
版次:5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
目录
释“王与马共天下”
一 西晋诸王与王国士人
二 马越与王衍
三 马睿与王导 门阀政治格局的形成
四 关于“不与刘、石通使”问题
论郗鉴
——兼论京口重镇的形成
一 小 引
二 郗鉴的密谋
(一)东晋初年的兵力状况
(二)流民与流民帅
(三)用流民帅平王敦之乱
三 郗鉴与王导
(一)郗、王家族的结合
(二)苏峻乱平后的江州
(三)郗鉴在陶、王矛盾和庾、王矛盾中的作用
四 郗鉴与京口经营
(一)三吴的战略地位
(二)会稽——三昊的腹心
(三)建康、会稽间的交通线
(四)京口和晋陵地区的环境与流民
(五)京口在政治、军事上的作用
(六)郗氏家族在京口的影响
五 余论
庾氏之兴和庾、王江州之争
一 庾氏之兴庾亮巩固门阀政治
二 庾亮出都以后的政治形势
三 庾、王江州之争
四 襄阳的经略
桓温的先世和桓温北伐问题
一 桓温先世的推测
(一)桓温先世的隐情
(二)桓温是桓范后裔
(三)桓范的郡望问题
(四)旁证
(五)小 结
二 桓彝事迹杂考
(一)中朝桓彝无令誉
(二)桓彝过江后跻身“八达”而又志在立功
(三)桓彝族单势孤
(四)桓氏家族不为时人所重
(五)小 结
三 永和政局与永和人物
四 桓温北伐与东晋政争
五 简文帝遗诏问题
陈郡谢氏与淝水之战
一 谢鲲、谢尚与谢安
二 北府兵
三 淝水之战前后的陈郡谢氏
四 淝水之战与灭吴之战的比较
五 北方民族关系与淝水之战性质问题
门阀政治的终场与太原王氏
一 小 引
二 “齄王”世家
三 孝武帝与皇权政治
四 主相相持与太原王氏
(一)主相相持的开端。太元九年至十四年(384—389)
(二)上下游的争夺——王忱与王恭。太元十四年至十七年(389—392)
(三)殷仲堪入荆与孝武帝得势。太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392—396)
(四)孝武帝死后王恭、殷仲堪连兵叛乱——两藩与中枢之争。太元二十一年至隆安二年(396—398)
(五)太原王氏的覆灭。隆安二年至三年(398—399)
五 小结
刘裕与孙恩
——门阀政治的“掘墓人”
一 晋末的北府兵
二 北府将乐安高氏
三 道术与政治
四 孙恩、卢循、徐道覆的家族背景
五 孙恩、刘裕与次等士族
后 论
一 旧族门户和新出门户
二 东晋侨姓门阀士族的主要来源
三 门阀政治——皇权政治的变态
四 门阀政治和流民
五 门阀士族的经济基础
六 门阀士族的文化面貌
七 门阀政治的暂时性和过渡性
改版题记
《东晋门阀政治(精)》由田余庆所著,本书讲述的是从公元4世纪初年至5世纪初年的余年间,江左几家侨姓门阀士族与马氏皇权结合而运转的政治历史。虽不是全面的东晋政治史,但从东晋门阀士族的兴替和门阀政治的发展以至消亡,偏重于政治史方面的研究,它以江左几家侨姓士族的兴衰为线索进行考察,但也不同于各个士族门户的个案研究。书中亦旁及军事、地理、文化、经济诸问题,却也只限于阐明门阀政治的需要。
这本书,初次翻开时,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庄重的封面所吸引。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魏晋南北朝这段动荡却又充满文化魅力的时期抱有浓厚兴趣。市面上关于这一时期的书籍不少,但真正能够深入剖析其政治格局,特别是像东晋这样一个以门阀士族为核心的统治模式,并且具有学术高度的作品,却着实难寻。田余庆先生的名字,在史学界是响当当的。他的研究,以严谨著称,考据翔实,逻辑清晰,往往能拨开历史的迷雾,直指核心问题。读他的书,就像是在和一位博学多识的长者对话,他循循善诱,引导你一步步走进历史的深处,感受那些宏大叙事背后,士族大姓如何以其家族力量,维系着一个朝代的运作,又如何在权力漩涡中,书写着自己的兴衰荣辱。书中不仅仅是关于政治制度的探讨,更是对那个时代人物命运、家族变迁、思想观念乃至社会风气的细致描摹。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发,对中国古代政治演变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政治史的部分,有着浓厚的兴趣。对于“门阀政治”这个词,虽然有所耳闻,但总觉得缺乏一个系统、深入的了解。偶然的机会,我看到了这本书,并被其严谨的标题和作者的声誉所吸引。阅读过程中,我被书中对东晋门阀政治的深刻剖析所震撼。作者以其非凡的洞察力,将那些复杂的家族权力斗争、士族与皇权的博弈,以及门阀制度的形成与演变,梳理得井井有条。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士族内部不同派系、不同家族之间的明争暗斗的描绘,那种为了维护家族利益而采取的策略,以及在这种策略背后所体现的人性与权谋,都让我感到非常着迷。这本书不仅仅是对历史事实的陈述,更是一种对历史深层逻辑的探索,让我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复杂性有了更深的认识。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震撼,是那种潜移默化的,并非一蹴而就的。我不是历史学专业出身,但对中国古代士族阶层的影响力一直感到好奇,尤其是东晋时期,门阀政治的概念更是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我读过一些通史类书籍,对东晋门阀政治有所了解,但总觉得隔靴搔痒,未能触及到最根本的脉络。直到我翻开这本书,才真正体会到什么叫做“抽丝剥茧”。作者在梳理门阀制度的形成、发展以及衰落的过程中,运用了大量一手史料,并且能够将复杂的政治斗争、家族利益纠葛,梳理得井井有条。他对于士族内部的权力分配、晋朝皇权与士族之间的互动关系,以及士族如何在权力斗争中保持其地位,有着极为深刻的洞察。读到某些关于士族人物的描写时,我仿佛能看到他们身处那个时代的种种考量与抉择,他们的野心、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智慧,都跃然纸上。这本书不仅仅是冰冷的史实堆砌,更是对历史人物命运的深切关怀。
评分拿到这本书,我第一反应就是它作为北大出版社的出版物,一定有着非同寻常的学术分量。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演变,尤其是那些在特定时期扮演了重要角色的“例外”制度,如门阀政治,充满了好奇。翻开书页,便被作者严谨的逻辑和深刻的洞察力所吸引。田余庆先生对于东晋门阀政治的解读,让我看到了那个时代政治运作的复杂性,以及士族阶层是如何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也塑造了整个国家的政治格局。他对于士族内部的权力分配,以及士族与皇权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都有着极为精辟的分析。我尤其欣赏他对史料的运用,那种将零散的史料串联起来,形成清晰、有力的论证过程,让人信服。这本书不仅仅是历史研究的成果,更是一次对历史真相的深度挖掘。
评分初次接触这本书,我带着一种探究的心理,因为“门阀政治”这个概念,总让我联想到一种高度集中但又充满家族私利的政治形态,与我们现代社会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似乎格格不入。但通过阅读,我发现事情远非如此简单。田余庆先生笔下的东晋门阀政治,展现的是一种更为复杂和动态的权力博弈。他不仅仅是对制度的描述,更是对制度运行背后的人性、权力逻辑以及社会现实的深刻剖析。我尤其欣赏他在分析士族与皇权关系时的细致入微,他揭示了双方并非简单的对立,而是在一种微妙的制衡中不断演变,士族既是皇权的支撑,有时又是皇权的制约。书中对于士族内部各大家族之间的竞争与合作,以及他们在维护自身利益时所采取的策略,都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这让我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复杂性有了全新的认识,也看到了在那个特定历史时期,门阀政治所扮演的特殊角色。
评分捧读此书,我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阻隔,置身于那个士族主导的东晋王朝。之前我对中国古代史的认知,多少有些碎片化,但这本书,将东晋门阀政治这一核心议题,进行了系统、深入的梳理。作者凭借其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考证,勾勒出了那个时代政治格局的脉络,尤其是士族大姓如何通过家族的力量,影响甚至掌控朝廷的运作。书中对于不同士族家族之间的权力斗争、联盟与瓦解,以及他们如何与皇权进行博弈,都有着极为精彩的论述。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士族政治时,那种不回避复杂性、不流于简单的道德评判的学术态度。他让我们看到,门阀政治并非是单一的黑暗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也扮演了维系社会秩序、抵御外侮的角色。这本书的价值,不仅在于其学术深度,更在于它提供了一个理解中国古代政治运作的独特视角。
评分当我拿到这本书时,内心是充满期待的。我对“门阀政治”这个词汇一直抱有一种复杂的情感,它既代表着一种历史的独特现象,也暗示着一种与现代社会截然不同的政治运作模式。田余庆先生的书,让我得以窥探到这一历史现实的真实面貌。他以严谨的治学态度,抽丝剥茧般地揭示了东晋时期门阀士族的权力结构、运作机制以及他们在中国政治舞台上的核心地位。我尤其被书中对士族内部利益的分析所吸引,那种盘根错节的家族关系,以及士族成员在政治决策中的影响力,都让我印象深刻。作者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解析历史,他让我们看到,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门阀政治是如何维系着社会的稳定,又如何在内部矛盾中不断演变。这本书对我理解中国古代政治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有着极其重要的启示作用。
评分在我翻阅这本书之前,我对东晋的印象,更多停留在一些文学作品和通俗历史读物的描绘上,感觉那个时代虽然有着璀璨的文化,但政治上似乎并不那么“精彩”。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认知。田余庆先生以其严谨的学术态度和深刻的洞察力,为我展现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东晋政治图景——一个以门阀士族为核心,充满着权力斗争、家族利益博弈的政治舞台。我尤其欣赏书中对士族内部权力运作的细致描绘,那种家族之间的联盟与对抗,以及士族成员如何通过各种手段来维护和扩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都让我感到极为震撼。作者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事件,更是在解析历史背后的逻辑,让我看到了在那个特定的时代,门阀政治是如何成为维系社会运转的重要力量,也看到了它潜藏的危机。这本书让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史的理解,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评分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历史爱好者来说,简直是一场思想的盛宴。我之前对东晋的印象,更多停留在“偏安一隅”、“王谢堂前燕”这样比较浅显的层面。但是,这本书让我看到了东晋背后,那个由庞大士族支撑起来的政治体系。作者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将各个士族家族的兴衰、他们的政治影响力、以及他们与朝廷之间的复杂关系,进行了系统性的梳理和深入的分析。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门阀制度如何形成、演变,以及最终走向衰落的论述。这不仅仅是对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对历史规律的探索。读到书中对于一些关键人物,例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评价时,我能感受到作者的客观与深刻,他不仅仅看到他们的功绩,更看到了他们行为背后的时代局限和个人动机。这本书让我重新审视了东晋这个时期,也让我对中国古代政治史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
评分这本书,在我看来,不仅仅是一本关于历史的书,更是一次关于权力运行规律的深刻解读。我对中国古代史,尤其是那些非主流但又极其重要的历史现象,一直抱有浓厚的兴趣。东晋的门阀政治,正是这样一个课题。田余庆先生以其深厚的学术功底,将这一复杂的历史现象,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剖析。我被书中对士族阶层如何通过血缘、地缘、姻亲关系,构建起庞大的权力网络所吸引。他对于士族与皇权之间那种微妙的平衡关系,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这种平衡是如何被打破或重建的,都有着极其精彩的论述。读这本书,让我不再将东晋的政治简单地理解为“士族专权”,而是看到了其中更为复杂、多层次的权力博弈。它让我明白,理解一个时代的政治,必须深入到其最核心的权力结构和利益关系之中。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