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英文版) 书籍

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英文版) 书籍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心理学
  • 入门
  • 教材
  • 英文
  • 第19版
  • 行为科学
  • 思维
  • 情绪
  • 发展心理学
  • 社会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蚂蚁兵团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09386
商品编码:26624931229

具体描述

商品参数

书名: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英文版)

作者:[美] 理查德?格里格(Richard J.Gerrig),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G.Zimbardo) 著

ISBN :9787115409386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6-01-01

印刷时间:

字数:1500000

页数:716

开本:16开

包装:平装

重量:1.3 Kg

定价:128元

内容简介

《心理学与生活》是一部心理学经典教科书,心理学导论类教材的典范之作,在美*及许多*家的心理学界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美*ETS 将《心理学与生活》推荐为GRE 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书。开创这本书的作者菲利普?津巴多是当今世界*屈一指的心理学家,曾因其卓越的斯坦福监狱实验而闻名世界,更因撰写《心理学与生活》和主持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而被誉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

我*心理学界有不少教师多年来一直在用本书英文版作为教学用书。怀着对我*心理学基础教育和普及的使命感,北京大学心理学系19位教授通力合作,每人根据自己的研究专长和兴趣各选取一部分,精心翻译。正如王垒教授所言:“这部教材的翻译是北大心理学系教授们集体智慧和团队凝聚力的结晶。”《心理学与生活》第16 版中译本在*内出版的十年来,累计发行50 余万册,赢得了广大心理学师生及普通读者的喜爱和认可。她不仅伴随着很多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走上了心理学的学习和职业发展之路,而且也帮助众多普通读者获得了宝贵的心理学知识。

《心理学与生活》*版于20 世纪30 年代,半个多世纪以来,不断与时俱进,迄今已修订19次。每次修订既力图反映心理学新近的研究进展,也保持其一贯的宗旨,即“心理学是一门科学,同时关注这门科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可谓历久弥坚,历久弥新。本书为《心理学与生活》第19版的影印版,较之第18版已经有了大幅的修订,全书精简为16 章,更新了研究范围和650多篇参考文献,新增了“生活中的心理学”与“生活中的批判性思维”两个专栏及一些教学专栏。

正如作者所言:“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类幸福密切相关的科学”,本书贴近生活、深入实践的独特风格,使其一直是一般大众了解心理学、更好地理解人性和全面提升自身素质的推荐读物。

作者形象地将学习《心理学与生活》的过程比喻成一次“智慧的旅行”,选择她,相信你一定不虚此行。祝您好运!

作者简介

菲利普?津巴多,是美*心理学协会(APA)前主席,科学协会主席委员会(CSSP)前主席,斯坦福大学的荣誉退休教授,他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心理学导论课程长达50 年。在过去的38 年里,他撰写并与格里格合著了《心理学与生活》,以及配套的《教学指南》和《学习指南》。因为主持广受欢迎的PBS 电视系列片《探索心理学》,他被世界公认为“当代心理学的声音和面孔”,这部电视系列片至今仍在美*和全世界的中学和大学课程中广为使用。津巴多不仅热爱开展和出版关于各种主题的研究,而且也热衷于教学和参与公众及社会服务活动。津巴多一直是许多社会心理学领域中硕果累累、富有创新的研究者,发表了350 多篇专业论文、通俗文章和书中的章节,出版了50 多部著作。为了表彰他丰硕的研究成果,美*心理学协会向津巴多颁发了E. 西尔格德普通心理学终身成就奖。他还因为对人性的大量研究荣获瓦茨拉夫?哈维尔基金奖。津巴多目前在帕洛阿尔托大学心理学博士(PsyD)联盟项目任教,并在全世界发表演讲。他现在的研究关注英雄主义的心理学。

理查德?格里格,是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心理学教授。在此之前,他任教于耶鲁大学,并在那里获得了Lex Hixon 社会科学杰出教师奖。格里格有关语言使用的认知心理学研究已被广泛出版。其中有一系列研究探讨了有效沟通的心理过程。另外一个研究项目考察了读者陶醉于故事世界时体验到的认知和情绪变化。他的著作《体验叙事世界》(Experiencing Narrative Worlds)已由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格里格是美*心理学协会(APA)和心理科学协会(APS)的会员。他还是Psychonomic Bulletin & Review杂志的副主编。格里格是亚历山德拉引以为傲的父亲,亚历山德拉虽然只有18 岁,却已经为21 世纪的心理学与生活的许多方面提出了实质性的并且有价值的建议。蒂莫西?彼得森的指导和支持大大提升了他在长岛的生活。

目录

1 Psychology and Life 1

2 Research Methods in Psychology 22

Statistical Supplement 44

3 The Biological and Evolutionary Bases of Behavior 52

4 Sensation and Perception 90

5 Mind, Consciousness, and Alternate states 135

6 Learning and Behavior Analysis 163

7 Memory 195

8 Cognitive Processes 232

9 Intelligence and Intelligence Assessment 270

10 Human Development Across the Life Span 297

11 Motivation 339

12 Emotion, Stress, and Health 369

13 Understanding Human Personality 406

14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441

15 Therapies for Psychological Disorders 477

16 Social Psychology 508

Answer Appendix

Glossary

References

Name Index

Subject Index


《心之所向: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奥秘》 导言:开启一段深度探索的旅程 在纷繁复杂的人生图景中,我们常常被外在的事件和人际关系所裹挟,却也时常在内心深处涌动着对“为什么”的好奇:为什么我们会快乐,为什么我们会悲伤?为什么我们会做出某些选择,又为何会对另一些事物如此着迷?“为什么”的追问,是人类最古老也最深刻的本能之一。本书《心之所向: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奥秘》,正是为回应这份对内在世界和外在行为的深刻好奇而生。它并非一本提供简单答案的“速成指南”,而是一次邀约,邀请读者踏上一场严谨而迷人的探索之旅,去理解塑造我们思想、情感和行为的强大力量,去揭示潜藏在我们日常经验背后的心理学原理。 在这趟旅程中,我们并非孤身一人。无数先贤智者,从古代哲学家对人性的思考,到现代科学对大脑和行为的精微研究,都为我们铺就了探索的道路。本书将引领你跨越时空的界限,撷取其中最精炼、最富洞见的智慧,用清晰易懂的语言,将抽象的心理学概念具象化,使其与我们的生活经验产生深刻的共鸣。我们将一同审视那些影响我们决策的思维模式,解剖情绪的运作机制,理解学习与记忆的奥秘,洞察人际互动的微妙之处,甚至触及潜意识的神秘领域。 《心之所向》的旨趣在于,通过对心理学知识的系统梳理与深入解读,帮助读者建立起一套更为全面、深刻的自我认知体系。我们相信,理解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就如同掌握了一把开启理解他人、洞察社会、乃至优化自身生活的钥匙。它不仅能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更能培养出同理心,学会以更宽广的视角理解他人的行为,从而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在面对挑战时更为从容。 本书的结构设计,力求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既有宏观的理论框架,又不乏具体的实例分析。我们希望每一位读者,无论其背景如何,都能在书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扇理解之门。这不仅是一次知识的学习,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 第一章:心智的疆域——什么是心理学? 我们将从心理学最基础的定义出发,厘清这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和核心目标。心理学并非神秘莫测的“心灵术”,而是以科学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个体和群体的行为、思维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理和心理过程。本章将介绍心理学的历史渊源,从早期哲学思辨到现代实证研究的发展历程,回顾那些奠定了心理学基石的伟大思想家和实验。我们将探讨心理学的不同分支,如认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社会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理解它们各自关注的领域和独特的研究视角。通过介绍科学的研究方法,如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让读者了解心理学是如何通过严谨的科学程序来获取和验证知识的。本章旨在为读者建立起对心理学这门学科的全面认识,为接下来的深入探索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二章:意识的潮汐——感知与意识的奥秘 我们的世界,正是通过感知而得以呈现。本章将深入探讨我们如何接收、解释和组织来自外部世界的信息。我们将考察不同感官系统的运作机制,从视觉、听觉到触觉、味觉和嗅觉,理解它们如何将物理信号转化为我们能够体验到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我们将深入研究“注意力”这一关键的认知过程,它如何决定了我们能够处理多少信息,以及我们为何会对某些事物特别敏感。我们将探讨“知觉”的本质,理解它并非仅仅是感官信号的被动接收,而是一个主动的、受经验和期望影响的建构过程。我们会解析“错觉”的形成,揭示大脑在理解世界时可能出现的偏差和捷径。同时,本章还将触及“意识”这一哲学和科学上最难解的谜团之一,探讨意识的层次、功能以及它与大脑的关系。理解感知与意识,就是理解我们如何与周围环境互动的基本方式。 第三章:思想的火花——学习、记忆与思维 人类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便是我们能够学习、记忆和进行复杂的思维活动。本章将深入剖析这些核心的认知过程。我们将探讨不同类型的学习理论,从条件反射到操作性条件作用,再到复杂的社会学习和认知学习,理解我们是如何通过经验来改变行为和获得新知识的。记忆,作为知识存储和提取的仓库,其运作机制将被详细解读。我们将区分短期记忆、长期记忆以及工作记忆,并了解记忆的编码、储存和提取过程。同时,我们将探讨遗忘的原因和机制,以及提升记忆效率的策略。思维,则是将信息进行加工、整合、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章将介绍逻辑推理、创造性思维、决策过程以及问题解决的策略。通过理解思维的运作,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如何做出判断,如何解决面临的难题。 第四章:情感的色彩——情绪的起源与表达 情绪,是伴随我们一生的丰富体验,它们影响着我们的行为,塑造着我们的决策,也维系着我们的人际关系。本章将深入探索情绪的本质。我们将考察不同的情绪理论,理解情绪是如何被激活、体验和表达的。我们会探讨情绪的生理基础,了解大脑中的哪些区域与情绪的产生和调节密切相关,以及自主神经系统在情绪体验中所扮演的角色。本章还将分析情绪的表达方式,包括面部表情、肢体语言以及言语表达,并讨论跨文化情绪表达的相似性与差异性。我们还将探讨情绪的功能,理解情绪如何帮助我们应对环境、指导行为、促进社会联系。此外,本章也会触及情绪失调和情绪管理的议题,为读者提供更深入的理解和实用的方法。 第五章:成长的轨迹——发展心理学的人生阶段 人的一生,是一个不断成长和变化的连续过程。本章将跟随生命的时间线,审视个体在不同发展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变化。我们将从婴儿期的感知和依恋,到儿童期的认知和游戏,再到青少年期的身份认同和社交探索,逐一呈现不同年龄段的心理发展规律。成人期将涵盖职业发展、亲密关系、以及中年期的应对与调整。老年期则会关注认知能力的保持、社会参与以及生命意义的追寻。我们将探讨影响个体发展的关键因素,包括遗传、环境、家庭教育和社会文化等。通过对发展心理学的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自己和他人的成长轨迹,理解不同人生阶段可能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并对生命过程有更深刻的尊重和体悟。 第六章:群体之力——社会心理学中的人际互动 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生活在复杂的社会网络之中。本章将聚焦于社会心理学,探究个体在社会情境中的思想、情感和行为。我们将分析“从众”和“服从”的现象,理解社会压力如何影响我们的判断和行为。我们将探讨“态度”的形成、改变以及它与行为的关系。本章还将深入研究“偏见”和“歧视”的根源,以及如何减少这些负面社会现象。人际吸引、爱情和亲密关系也将是本章的重要内容,我们将分析吸引力的因素,理解关系的发展和维系。此外,群体动力学、领导力以及冲突与合作等议题,都将为我们揭示群体生活中的复杂互动规律。理解社会心理学,能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作为社会性动物的本质,更有效地参与和融入社会。 第七章:潜藏的动力——人格的构成与特质 每一个个体,都拥有其独特的人格,这使得我们与众不同,也解释了我们行为的一致性。本章将深入探讨人格的构成与特质。我们将介绍不同的人格理论流派,包括特质论、精神分析论、人本主义理论等,理解它们对人格的不同解释和视角。我们将分析人格形成的因素,包括遗传、童年经历、社会文化以及个人选择等。通过了解人格的稳定性和可塑性,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势和局限。本章还将讨论如何测量和评估人格,以及人格与行为、健康、职业选择等方面的关系。理解人格,就是理解我们内在驱动力的核心,理解是什么让我们成为现在的自己。 第八章:健康的藩篱——心理健康与疾病 心理健康,是构成幸福生活的重要基石。本章将聚焦于心理健康议题,探讨维持和促进心理健康的关键。我们将介绍常见的心理障碍,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理解它们的症状、原因和影响。本章还将分析心理应激的来源和对身心健康的影响,以及应对压力和创伤的策略。我们将探讨心理治疗的原理和方法,了解心理咨询师如何帮助个体解决心理困扰。此外,我们还将关注积极心理学的视角,探讨如何培养幸福感、韧性以及个人成长。理解心理健康与疾病,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关照自己和他人的心灵,并懂得在需要时寻求专业的帮助。 第九章:意识的边界——特殊心理现象的探索 除了主流的心理学领域,人类的心灵还存在着许多引人入胜的特殊现象。本章将带领读者一同探索这些领域。我们将触及“睡眠”与“梦”的奥秘,理解它们在身心恢复和信息整合中的作用。我们将审视“意识状态的改变”,如催眠、冥想、以及某些物质对意识的影响。本章还将探讨“异常心理现象”,例如幻觉、妄想等,并从科学的角度进行解释。此外,我们还将对“潜意识”这一神秘而强大的领域进行初步的探索,理解它如何潜移默化地影响我们的行为和感受。通过对这些特殊现象的了解,我们可以拓宽对人类心智的认知边界,保持对未知的好奇与探索精神。 结语:与心同行,启迪未来 《心之所向:探索自我与世界的奥秘》的旅程即将告一段落,但对理解自我的探索,将永无止境。本书并非旨在提供一劳永逸的答案,而是希望点燃读者内心的求知之火,激发对生命、对他人、对世界更深层次的理解与关怀。我们相信,掌握了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就如同获得了一双能够穿透表象、洞察本质的眼睛。这双眼睛,将帮助我们在复杂的生活中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建立更和谐的人际关系, cultivate a richer and more meaningful inner life. 本书所呈现的,是人类对自身心灵探索的智慧结晶。它提醒我们,理解自己,是理解世界的第一步;而理解世界,又能反过来深化我们对自身的认识。在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里,心理学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动态的、不断更新的理解框架。我们鼓励读者将书本的知识融入日常生活,在每一次互动、每一次反思中,去实践所学,去验证所知。 愿这本书能成为你探索内心世界、理解外在世界的忠实伙伴,点亮你通往更深邃、更丰富生命体验的道路。愿你带着这份对心智的深刻理解,与世界和谐共处,与自己和谐相融,开启一段更加充实、更有意义的人生旅程。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人类行为模式感到好奇的人,我一直想深入了解那些驱动我们做出各种选择、产生不同情绪的内在机制。这本书的名字,直接点出了我想要探索的核心——“心理学”与“生活”的交织。我设想,它会像一个睿智的老友,用循序渐进的方式,把我从基础概念引入到更深层次的理论,再通过各种现实生活中的例子来印证。我尤其期待它能阐释那些看似难以理解的人类行为背后隐藏的逻辑,比如为什么有些人会对某些事物产生强烈的依恋,为什么我们会经历喜怒哀乐,以及这些情感是如何塑造我们的个性和人际关系的。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种“洞察力”,能够更敏锐地捕捉到他人情绪的细微变化,也更能理解自己内心的波动。想象一下,当读完这本书,我能用一种更专业的眼光去分析电影里角色的动机,去理解新闻中发生的事件,甚至能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盲点。这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升级,一种对生活更深刻的理解和把握。

评分

这本书的名字听起来就充满了吸引力,仿佛能打开一扇通往人类内心世界的神秘大门。我一直对“为什么”和“怎么样”这些问题着迷,而心理学恰恰能提供一种系统性的视角来探索人类行为、思想和情感的根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以一种清晰易懂的方式,将复杂的心理学理论和研究成果呈现在我面前,帮助我理解自己和身边的人。我希望能从书中学习到一些实用的技巧,比如如何更好地沟通,如何应对压力,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等等,这些知识不仅对我的个人成长有益,也能帮助我在人际关系中游刃有余。我希望这本书不是枯燥的说教,而是充满了生动的案例和有趣的实验,能够让我边读边思考,甚至产生“原来是这样!”的顿悟。毕竟,了解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情感运作规律,就像掌握了一本读懂世界的说明书,能极大地提升生活的质量和幸福感。这本书,在我看来,不只是一本教材,更像是一份探索自我的地图,一份理解他人的指南,一份提升生活品质的宝藏,我迫不及待地想开始这段充满发现的旅程。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出于一种纯粹的好奇心,对“人”这个课题本身的好奇。我们每天都在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也在与自己相处,但我们对彼此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面。这本书,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个科学的框架,帮助我解构这些复杂的“人”,看看我们到底是怎么运作的。从童年发展到成年后的社会适应,从个体的情绪体验到群体的影响,我希望它能涵盖心理学研究的广阔领域,并且用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呈现出来。我不是希望成为一名心理学家,但我渴望能够用一种更系统、更客观的角度去审视人类的内在世界。也许,通过这本书,我能更好地理解那些与我意见相左的人,能够更温和地处理冲突,也更能体会到人与人之间情感连接的微妙之处。我希望它能像一盏明灯,照亮我曾经模糊不清的关于“人性”的疑问,给我带来豁然开朗的体验。

评分

拿到这本书,我的心情是既期待又有些许的忐忑。毕竟,心理学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一丝神秘感。我希望能从这本书中获得一些关于“自我”的理解,看看自己是如何形成的,又是什么在影响着我的行为和选择。我希望它能解答我心中一些长久存在的困惑,比如为什么我会有些习惯难以改变,为什么有时会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又或者为什么我对某些事物会产生特定的偏好。我希望这本书能提供一些实操性的方法,帮助我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情绪,培养更健康的生活习惯,甚至是在面对挑战时,能更有韧性和信心。我希望它不仅仅是理论的堆砌,而是能将那些晦涩难懂的心理学概念,通过生动的案例、有趣的图示,或者巧妙的比喻,变得触手可及。这本书,在我看来,是一份送给自己的礼物,一份关于成长的投资,一份能让我更清晰地认识自己,从而更好地生活的指南。

评分

我对这本书的期待,更多的是一种实用主义的考量。我希望它能为我提供一些工具和方法,来解决我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比如,如何在工作中更有效地与同事沟通,如何更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如何识别并应对职场中的压力和挑战。我也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孩子们的行为和心理发展,从而更好地扮演父母的角色。更重要的是,我希望这本书能教我如何成为一个更理性、更冷静的思考者,能够不受情绪的干扰,做出更明智的判断。我希望它能帮助我理解为什么我们会犯错,为什么我们会产生偏见,以及如何才能超越这些局限。这本书,在我心中,不仅仅是关于心理学理论的介绍,更是关于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来优化我的生活,提升我的决策能力,让我成为一个更强大、更有效率的个体。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