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雜病源流犀燭
定價:49.00元
作者:(清)瀋金鰲
齣版社:人民衛生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6-07-01
ISBN:9787117077002
字數:
頁碼:1081
版次:1
裝幀:
開本:32開
商品重量:
編輯推薦
本書對92種中醫病證,從源到流,探其由來,審其變遷,明其證治,是一部係統探析中醫證治源流的專書。對中醫臨床具有重大意義,是學習中醫的必讀之書。
內容提要
《雜病源流犀燭》30捲,清·瀋金鰲撰於乾隆三十六年(1773),係叢書《瀋氏尊生書》之重要組成部分。全書共30捲,以介紹雜病為主,包括髒腑門、奇經八脈門、六淫門、內傷外感門、麵部門以及身形門,共6門。每門又分若乾病證,每病證之下必著源流一篇,著重祥述病之原委,審其變遷,考其源流,條理分明;而後依據病之形證,明其主治,因病用方,末附導引之術。使理法方藥渾然一體,甚為契閤。
全書既博采曆代前賢名論精萃,又結閤作者豐富的臨證經驗,可謂理論與實踐二者兼備之醫學專著。不僅對後世影響深遠,也是當今中醫臨床工作者頗為實用的必讀參考書之一。
本次齣版是以乾隆甲午刻本為底本進行整理,為便於讀者學習,撰寫瞭導讀,書後附有方劑索引,以便檢索。
目錄
捲1上 脈象統類
捲1下 諸脈主病詩
捲一 髒腑門
肺病源流
咳嗽哮喘源流
捲二
諸氣源流
疹子源流
捲三
大腸病源流
腸鳴源流
脫肛源流
胃病源流
霍亂源流
諸痿源流
捲四
脾病源流
嘔吐噦源流
噎塞反胃關格源流
泄瀉源流
捲五
腫脹源流
捲六
心病源流
怔忡源流
驚悸悲恐喜怒憂思源流
煩躁健忘源流
不寐多寐源流
捲七
癲狂源流
諸汗源流
小腸病源流
膀胱病源流
小便閉癃源流
捲八
腎病源流
虛損癆瘵源流
捲九
遺泄源流
五淋二濁源流
諸厥源流
諸癇源流
大便秘結源流
捲十
心包絡病源流
三焦病源流
膽病源流
肝病源流
捲十一 奇經八脈門
衝脈病源流
任脈病源流
七疝源流
督脈病源流
帶脈病源流
陽維陰維脈病源流
陽蹺陰蹺脈病源流
捲十二 六淫門
風病源流
感冒源流
中風源流
捲十三
諸痹源流
麻木源流
破傷風源流
捲十四
寒病源流
積聚瘢瘕痃癖痞源流
捲十五
暑病源流
瘧疾源流
痢疾源流
捲十六
濕病源流
痰飲源流
諸疸源流
捲十七
燥病源流
三消源流
火病源流
諸血源流
噯氣嘈雜吞酸惡心源流
呃逆源流
捲十八 內傷外感門
內傷外感源流
傷食不能食源流
諸鬱源流
色欲傷源流-
捲十九
春溫病源流
夏熱病源流
濕溫證源流
陽毒陰毒源流
捲二十
瘟疫源流
邪祟病源流
捲二十一
痧脹源流
捲二十二 麵部門
麵部病源流
目病源流
捲二十三
耳病源流
鼻病源流
口齒唇舌病源流
捲二十四
咽喉音聲病源流
捲二十五 身形門
身形病源流
筋骨皮肉毛發病源流
頭痛源流
捲二十六
肩牖肘臂腕手病源流
頸項病源流
腋勝脅肋瘡瘍源流
捲二十七
胸膈脊背乳病源流
腰臍病源流
捲二十八
腹少腹病源流
前陰後陰病源流
捲二十九
腿股膝臏踝足病源流
捲三十
跌撲閃挫源流
金瘡杖傷夾傷源流
方劑索引
作者介紹
文摘
序言
暫時沒有目錄,請見諒!
從學術價值的角度來看,這套書絕非曇花一現的流行讀物,它的學術地位是毋庸置疑的。它不僅僅是對前人經驗的簡單總結,更像是對整個中醫雜病學理論體係進行瞭一次深刻的“內觀”和“重構”。書中對於某些傳統理論的重新審視,特彆是對一些經典方劑的加減變化與適應癥辨析,體現齣一種敢於質疑和創新的精神,但這種創新又是建立在對經典無比尊崇的基礎上的。閱讀完後,我感覺自己的中醫學理論根基得到瞭極大的夯實,對“辨證論治”四個字的理解也上升到瞭一個新的維度。它提供的不是零散的知識點,而是一套完整的、可用於指導終身實踐的學術框架,是中醫臨床工作者書架上不可或缺的“壓艙石”。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令人眼前一亮,那種沉穩又不失典雅的氣質,拿在手裏就感覺分量十足。封麵采用的紙張質感非常高級,摸上去有種溫潤的觸感,一看就是經過精心挑選的。油墨印刷的清晰度和色彩的還原度也相當到位,即便是細小的文字和圖錶,也看得一清二楚,這對於需要反復研讀的專業書籍來說,簡直是太重要瞭。裝訂的處理也非常考究,翻閱時書頁不會輕易鬆脫,看得齣齣版社在製作工藝上是下瞭大功夫的,絕對屬於可以長期珍藏的版本。整體來看,它不僅僅是一本工具書,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藝術品,讓人在閱讀之前就已經心生敬意,對手中的知識也更加珍惜。那種撲麵而來的專業感和曆史厚重感,是很多現代齣版物所缺乏的,這套書做到瞭極緻。
評分初次翻閱,我就被作者那極其嚴謹的論述風格所摺服。他似乎對每一個病癥的來龍去脈都進行瞭地毯式的搜尋和梳理,絕不放過任何一個可疑的疑點。行文邏輯清晰得如同高明的棋手布局,每一步推導都建立在堅實的基礎之上,層層遞進,讓人在跟隨思緒的過程中,幾乎沒有産生“為什麼”的疑問。特彆是對於那些曆史悠久、記載繁雜的病證,作者的處理方式極為高明——既尊重瞭古籍的原文精神,又結閤瞭現代的臨床觀察,做到瞭古為今用,既有“犀燭”的洞察力,又不失“源流”的追溯性。閱讀體驗非常流暢,即便麵對復雜的理論體係,也能被作者引導著,逐步構建起清晰的知識框架,可以說是條理性和深度兼備的上乘之作。
評分這本書的檢索係統設計得非常人性化,這一點在實際使用中體現齣瞭巨大的優勢。要知道,臨床工作節奏快,麵對病人時不可能慢條斯理地去翻閱厚厚的篇幅。然而,這本書的索引和目錄編製得非常精細,即便是查找某個不常見的次要證候,也能迅速定位到相關的核心章節。更彆提那些關鍵術語的注釋和對比,非常到位,避免瞭因術語理解偏差而導緻的誤判。我有時會特意去查找一些容易混淆的病癥對比,發現作者在區分這些“毫厘之差”時,所使用的對比標準和描述層次都拿捏得恰到好處,這使得它在作為案頭工具書時,效率極高,真正做到瞭“急用時能找到,精研時有深度”。
評分我特彆喜歡這本書在案例引用上的處理手法。它並沒有簡單地堆砌那些“驗案集錦”,而是非常巧妙地將曆史上的經典醫案,與現代一些常見病理進行對比分析。這種跨越時空的對話,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臨床視野。你會發現,很多看似是新齣現的疑難雜癥,其實在古代的醫案中早有端倪,隻是病名或錶達方式有所不同。作者並沒有直接給齣“標準答案”,而是提供瞭一套完整的分析工具和思維模型,讓你自己去辨析病機所在。這種“授人以漁”的教育方式,對於正在形成自己臨床思路的年輕醫生來說,價值無可估量。它不是讓你死記硬背公式,而是訓練你像一位老中醫那樣去“看病”,去體會疾病變化的微妙之處。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