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書名:金錢與好的生活
定價:65.00元
作者: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
齣版社:中信齣版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齣版日期:2016年8月1日
頁碼:284頁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ISBN:9787508662596
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Robert Skidelsky),英國華威大學政治經濟學榮譽教授。他的作品《凱恩斯傳》獲得瞭多個奬項,其中包括萊昂內爾·蓋爾伯奬和美國外交關係協會奬。1991年,他獲得終身貴族身份,1994年成為英國社會科學院院士。
愛德華·斯基德爾斯基(Edward Skidelsky),英國埃剋塞特大學哲學講師,他的作品有《恩斯特·卡西爾:zuihou的文化哲學傢》,並定期為《新政治傢》雜誌、《每日電訊報》、《展望》雜誌撰稿。
引言 // IX
第1章 凱恩斯的預測失敗瞭
凱恩斯的預測應驗瞭嗎 // 007
對平均數的誤讀 // 010
凱恩斯的預測為何會失準 // 017
第2章 失控的浮士德式交易
烏托邦:從理想到曆史 // 038
經濟學傢:從貪婪到自利 // 042
浮士德與魔鬼的賭局 // 051
資本主義真的會滅亡嗎 // 056
未兌現的承諾:從馬剋思到馬爾庫塞 // 062
第3章 財富的價值
古代歐洲和古代亞洲的金錢觀 // 081
美好生活的夢想黯然失色 // 091
第4章 幸福的幻影
幸福是什麼 // 107
幸福的悖論 // 113
幸福經濟學的兩個謬誤 // 118
第5章 增長的天花闆
信仰問題還是科學問題? // 143
環保主義的道德根源 // 151
人如何與大自然和諧相處 // 156
第6章 美好生活的7個基本元素
基本元素的清單 // 175
基本元素的實現 // 195
第7章 這個時代需要變革
道德碎片的影響力 // 216
給政府的政策建議 // 223
經濟前景的升級 // 244
緻謝 // 251
譯後記 // 255
1928年,凱恩斯對著一群劍橋大學本科生做瞭一場演講,主題為“我們後代的經濟前景”。凱恩斯知道這些學生對資本主義不抱幻想,他們傾嚮於把當時的蘇聯視為指路明燈。凱恩斯早就意識到,進步是一個“被弄髒的信念,被煤灰和火藥染成瞭黑色”,而且,共産主義的召喚如此誘人,它甚至被視為 “一個偉大宗教的zui初萌芽”。如果凱恩斯要引導他的聽眾遠離這個神明,他就需要說服他們相信資本主義也是一個烏托邦計劃,而且比共産主義更有效率,因為它是實現人類富足的weiyi有效方法。凱恩斯在劍橋大學的這場演講是他烏托邦式理想的shouci袒露。
兩年後,當凱恩斯為瞭發錶文章而修改他那次的演講稿時,大蕭條來襲,資本主義似乎在經濟和道德方麵均宣告破産,共産主義顯得更有吸引力。但是,凱恩斯巧妙地改寫瞭他要傳遞的信息,以適應新形勢。凱恩斯寫道:“我們正在遭受的痛苦不是老年風濕病造成的,而是快速變化導緻的生長疼痛,是從一個經濟周期到另一個經濟周期的調整之痛。”大蕭條至少部分是“技術性失業”的一個癥狀,也就是說,“失業源於我們尋找節省勞動力方法的速度,比我們為勞動力尋找新用途的速度更快”。技術性失業指嚮一個沒有工作的未來,但它是自願的,不是被迫的。
凱恩斯把經濟學邏輯用於預測。依據資本積纍和技術進步的曆史速度,凱恩斯指齣,如果資本設備持續以每年2%的速度增長,“技術效率”以每年1%的幅度提高,“100年後,先進國傢的生活標準將是今天的4~8倍”。這一預測使凱恩斯得齣瞭“驚人的結論”,即“假設沒有重大戰爭,人口沒有顯著增加,經濟問題也許就能得到解決,或者至少在100年之內有望找到解決辦法”。
凱恩斯的意思是,人類隻需要用目前工作投入的一部分就能滿足其全部的物質需求,每天zui多工作3個小時即可“滿足我們的本性之惡”。由此,剩餘的大量時間可能會使人齣現如“貴婦”般因空虛而導緻的那種“精神崩潰”。但是,凱恩斯並不希望如此。相反,他期待這樣一個時刻的到來:現在隻限於藝術傢和自由自在之人的自發、愉快的生活態度,能擴散至整個社會。該文章混雜著亞裏士多德和《新約全書》的內容,以令人贊嘆的辭藻將文章推嚮瞭高潮。
在我看來,我們可以自由地迴歸宗教和傳統道德中某些確定無疑的原則,比如,貪婪是一種惡習,強索高利貸是一種輕罪,愛財令人嫌惡,那些真誠地走美德和智慧之路的人zui不需要為明日擔憂,等等。我們應再次重視目的而不是手段,更偏好美德而不是效用。我們將尊敬那些教我們如何閤乎道德地充分利用時間的人,尊重那些能夠從物品、野百閤中直接享受到樂趣的可愛之人,他們不必辛苦勞作,也不用紡紗。
凱恩斯的朋友、哲學傢弗蘭剋·拉姆齊,用一個詞來形容這種天堂般的狀態—“樂土”。
因此,資本主義是一種努力奮鬥和賺錢的生活狀態,是一個過渡階段,是達到目的的一種手段,這個目的就是美好生活。這是怎樣的一種生活呢?凱恩斯是劍橋哲學傢喬治·摩爾的學生,摩爾在其著作《倫理學原理》(Principia Ethica)中寫道:“到目前為止,我們所知或所能想象的zui有價值的事情,莫過於某些確定的意識狀態,它們大緻可以錶述為人類享受美好事物的愉悅體驗。”他繼續寫道:“為瞭讓它們在某個時點盡可能地充裕,任何人都有理由承擔起公共或個人職責……是它們……構成瞭人類理性行為的zui終結果和社會進步的weiyi標準。”
凱恩斯後來說,這始終是他“內心深處的信仰”。作為一名經濟學傢和思考者,凱恩斯的大部分人生是在資本主義 “水深火熱”的shijie裏度過的,但他也總能騰齣時間去追逐藝術、愛和知識。凱恩斯的性格具有兩麵性—目的性和衝動性,那篇題為“我們後代的經濟前景”的文章就是他通過將自己性格的兩麵性分彆投射到現在和未來,以達到調和狀態所做的一次嘗試。
這篇文章在當時幾乎被漠視,因為它對於嚴肅的討論來說無異於幻想。實際上,它是凱恩斯為時局所寫的一篇短文章。文章的內容和論點僅包含在不到12頁紙中,而且觀點比較零散,說明也不充分。他的一名學生寫道:“凱恩斯當時的處境是zuihaode,也是zui糟的。處境糟是因為他的某些社會和政治理論經不起細細推敲,隻要消費是顯而易見的和充滿競爭性的,社會就不可能缺少新需求……處境好是因為他展示齣徘徊、探究、直覺和刺激性的思維。”
但是,即使這篇文章中充斥著未來主義,它仍然涉及凱恩斯的主要關注點—持續的大規模失業。文章為凱恩斯一鳴驚人的經濟政策革命提供瞭“理想”的動力,他的經濟政策是:持續的充分就業不受經濟下滑的乾擾,這是通往那篇文章所描繪的烏托邦的zui快路徑。凱恩斯想要確保資本主義製度全速運轉,以加速它終結之日的到來。
。。。。。。
我最近在閱讀一些關於個人成長和生活哲學的書籍,希望能找到一些能夠指導我如何平衡工作與生活,如何在物質追求和精神滿足之間找到平衡點的方法。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的簡介,立刻被它吸引瞭。我一直覺得,金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它究竟在“好的生活”中扮演著怎樣的角色,卻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我好奇作者是如何界定“好的生活”的,以及在這個過程中,金錢是扮演著促進者、限製者,還是僅僅是工具?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新鮮的觀點,幫助我打破固有的思維模式,去探索一種更符閤人性需求的生活方式。我期待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獲得啓發,更清晰地認識到自己內心真正渴望的是什麼,以及如何利用金錢來實現這些目標,而不是被金錢所裹挾。
評分我拿到這本書時,就被它“羅伯特·斯基德爾斯基著”這個名字深深吸引瞭。他的《經濟學的終結》給我留下瞭極其深刻的印象,那種對學科的反思和對現實的洞察力,至今讓我迴味無窮。因此,當看到他關於“金錢與好的生活”的新作,幾乎沒有猶豫就入手瞭。我非常好奇,這位在經濟學界有著如此深厚造詣的學者,將如何剖析金錢與生活品質之間的關係。是會從宏觀經濟政策的角度,還是會深入到微觀個體的感受?我尤其期待他能探討在當前社會,物質主義泛濫的背景下,我們如何纔能真正擺脫金錢的奴役,實現精神層麵的豐盈。這本書是否會提供一些切實可行的方法,幫助我們重新審視自己與金錢的關係,從而構建一個更健康、更可持續的“好的生活”?我對書中可能齣現的那些深刻的洞見和獨到的見解,充滿瞭無限的期待。
評分這本書的標題——“金錢與好的生活”,聽起來就充滿瞭哲學和人文關懷的色彩,這正是當前許多經濟讀物所缺乏的。我一直覺得,經濟學不應該僅僅是關於效率和增長的冰冷計算,更應該迴歸到人本身,關注人的福祉和幸福。這本書能否做到這一點,是我最關心的。我希望它能探討的是,除瞭物質財富的積纍,還有哪些因素構成瞭一個“好的生活”。是時間自由?是健康的身心?是和諧的人際關係?是個人價值的實現?亦或是對社會的貢獻?我期待作者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思考,幫助我們跳齣“越多越好”的迷思,找到屬於自己的、真正有意義的生活坐標。讀這本書,我希望能獲得一種更廣闊的視野,去理解金錢在我們生命中的真正位置,而不是被它牽著鼻子走。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瞭我,低飽和度的色彩搭配上簡潔的字體,營造齣一種沉靜而引人深思的氛圍。拿到手裏,紙張的質感也相當不錯,印刷清晰,裝訂牢固,這些細節都讓我對閱讀體驗充滿期待。我一直對經濟學領域有著濃厚的興趣,尤其是一些能夠跳齣枯燥數據,深入探討經濟學與人類生活之間復雜關係的讀物。市麵上同類書籍不少,但很多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流於錶麵,真正能打動人心、引人反思的卻不多。這次選擇這本書,很大程度上是看中瞭作者的名氣和“好的生活”這個引人遐想的主題。我期待它能提供一些新穎的視角,幫助我理解金錢在構建一個真正充實、有意義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不僅僅是物質的積纍,更關乎精神的富足和價值的實現。我希望它能像一位智者,在我迷茫時提供指引,在我睏惑時點亮思維。
評分我是一名對經濟學有濃厚興趣的普通讀者,平日裏也會關注一些社會熱點和經濟趨勢。這次選擇這本書,完全是被它“金錢與好的生活”這個主題所吸引。我一直覺得,經濟學的討論不應該僅僅停留在抽象的理論層麵,更應該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希望這本書能夠提供一種全新的視角,來審視金錢在我們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它是否能幫助我們理解,為什麼有些人擁有很多財富,卻依然感到不快樂?而另一些人,即使財富不多,也能過上充實而有意義的生活?我期待這本書能夠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見,幫助我們思考如何纔能在追求經濟發展的同時,不犧牲掉我們對“好的生活”的嚮往。我希望它能夠成為一本能夠啓發思考、引人深省的讀物。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