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经济学奖4套装 助推+错误的行为+赢者的诅咒+行为金融
作 者: (美)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美)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 著;刘宁 译 著作 等 定 价: 251.8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等 出版日期: 2015年04月01日 页 数: 282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508650425 《"错误"的行为》
"继《思考,快与慢》之后行为经济学领域的集大成之作,行为经济学关于世界的思考,从个人到商业和社会
《经济学人》2015年度好书
入围《金融时报》/麦肯锡2015年度*佳商业图书奖
丹尼尔?卡尼曼 & 罗伯特?席勒 & 尔科姆?格拉德威尔&霍华德?思联袂推荐:一本“即使被关在电梯里也会忍不住继续读下去的书”
2015年6月英文版上市,迅速跻身美国网站、《纽约时报》畅销书排行榜,并蝉联多周。到201......
内容简介
《"错误"的行为》
准备好改变你对经济学的看法了吗?
纵观理查德?泰勒的职业生涯,我们发现他的研究始终围绕着一个激进的观点开展: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人,即拥有可预测行为且容易犯错的个体。在理查德?泰勒所租的《错误的行为(精)》一书中,泰勒讲述了他将经济学从高高在上的“象牙塔”中带回现实的艰难之旅,其中的故事引人入胜,并且不乏诙谐幽默,有效改变了我们对经济学、对自己以及对整个世界的看法。
传统经济学的假设前提是,理性的经济人是经济活动的主体。研究伊始,泰勒就意识到人类与《星际迷航》中斯波那样不懂情感的理性人不同。不管是购买闹钟、转售篮球门票,还是申请抵押贷款,我们都会存在某种偏见,所做出的决定与经济学家假设的标准理性模型相去甚远。换句话说,我们的行为并不理性,甚至在传统经济学家看来是“错误”的。更重要的是,这种“错误”的行为会导致严重的后果。起初,经济学家并不屑于研究人们......
(美)理查德·泰勒(Richard Thaler),(美)卡斯·桑斯坦(Cass Sunstein) 著;刘宁 译 著作 等
《"错误"的行为》
理查德?泰勒(Richard H. Thaler),2017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1945年生,1974年毕业于罗切斯特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他现在执教于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是专享出过6位诺奖得主的商学院,着重理论研究、案例与实操课程),任金融和行为科学教授,同时在美国国民经济研究局(NBER)主持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工作。
泰勒教授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社会心理学、行为经济学等交叉学科,属于“经济学帝国主义”的开疆拓荒者,被认为是现代行为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领域的先锋经济学家,在储蓄和投资行为研究的造诣也很深。
《"错误"的行为》
"我刚当老师的时候教过微观经济学这门课,当时班上的学生对我都很不满,原因其实并不在于我上课所讲的内容,而是一次期中考试。
我设计了一次考试,意在将班上的同学分为三个组:靠前组是熟练掌握了这门课程的优等生;第二组是掌握了基本概念的中等生;第三组是没有理解课程内容的后进生。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考试中必须设计一些只有优等生才能答对的问题,也就是说考试会很难。结果,考试分数的差异很大,我的目的达到了,但是学生们却很愤怒,因为总分为100 分的考试,全班的平均分却只有72 分。
学生的反应其实很奇怪,因为他们很终的考试成绩是以A、B、C、D划分的,学校一般会将平均分作为等级B或B+的划分依据,所以......
最近,我对“助推”和“行为经济学”这些概念越来越感兴趣,感觉它们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理解人类决策和行为模式的另一扇门。我发现,很多时候我们并非完全按照自己设想的那样在行动,而是被周围的环境、信息传递的方式,甚至是一些不经意间的小细节所左右。就像有些书籍会巧妙地设计排版和封面,让你不自觉地想翻阅一样,在生活中,从超市的商品陈列,到政府的公共政策,都可能隐藏着“助推”的力量。而《错误的行为》这样的书籍,则为我们剖析了这些“助推”背后的人类心理机制。我开始尝试去观察和分析,在不同的情境下,自己和他人是如何做出选择的,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因素,究竟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这种观察的过程本身就充满了乐趣,也让我对生活有了更深刻的体悟。我甚至开始反思,如何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些原理,去优化自己的生活环境,引导自己和身边的人做出更健康、更明智的选择,而又不会剥夺大家的自由意志。这是一种非常有趣的探索,也让我对未来的学习和实践充满了期待。
评分最近读了《助推:改进决策,改善生活》,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原来“助推”这个概念如此贴切又充满智慧。作者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比如如何设计一个更吸引人选择健康食物的餐厅布局,或者如何通过简单的信息提醒来鼓励人们按时还贷,让我深刻理解到,微小的环境改变或者行为提示,可以在不剥夺自由选择权的前提下,有效地引导人们做出更好的决策。书里提到的“选择架构师”这个角色,让我觉得既熟悉又新颖,我们每天都在被各种“助推”影响,而这本书则把这些“助推”背后的逻辑和方法一一揭示出来。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默认选项”的讨论,很多时候我们不做选择,或者遵循默认选项,而这背后往往隐藏着巨大的影响力。这本书读起来一点也不枯燥,充满了趣味性和启发性,让我开始审视自己生活中的各种决策,并且尝试运用“助推”的原理来改善自己的习惯和选择。对于想要在个人生活、工作甚至社会管理方面找到更有效方法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它提供的视角非常独特,并且切实可行。
评分《行为金融学新进展》这本书,让我对金融市场和投资行为的理解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原本以为金融市场是冰冷理性的,但这本书却揭示了其中蕴藏的复杂人性。作者深入剖析了投资者情绪、认知偏差如何影响资产价格的波动,并且提出了许多改进模型和投资策略。我尤其对“情绪化交易”和“羊群效应”的讨论印象深刻,书中通过大量案例,证明了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投资者,也难以完全摆脱这些心理因素的影响。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更重要的是探讨了如何将行为金融学的洞见应用于实际投资。我学习到了如何识别和规避一些常见的投资陷阱,以及如何利用市场中的非理性行为来寻找投资机会。对于任何对金融市场感兴趣,或者希望提升自己投资能力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本极具参考价值的读物。它填补了我之前在理解金融市场中“人性”这一维度上的空白,让我对未来的投资之路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赢者的诅咒》这本书,给我的感觉就像是参加了一场精彩绝伦的头脑风暴,充满了博弈的智慧和对市场运作的深刻洞察。我一直以为在拍卖中,出价最高的人自然就是最划算的,但这本书却揭示了一个颠覆性的概念——“赢者的诅咒”。也就是说,在某些情况下,赢得拍卖的人反而可能因为出价过高而蒙受损失。作者通过对各种拍卖形式的分析,从传统的密封投标到英式拍卖,让我看到了其中蕴含的复杂信息不对称和心理博弈。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纳什均衡”的讨论,虽然听起来有些学术,但作者用非常易懂的方式将其解释清楚,并且与实际的拍卖情境相结合,让人能够更好地理解不同策略下的收益。读这本书,让我对参与竞标、投资甚至日常的讨价还价都有了全新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关于经济学,更是关于如何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做出最优决策的哲学。每一次翻开这本书,都能从中汲取到新的思考,对于想要在商业竞争和谈判中占据优势的人来说,这本书绝对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错误的行为》这本书,简直就是颠覆了我对人类理性决策的认知。我一直以为人是理性的,会根据利益最大化来做选择,但这本书用无数有趣的实验和案例,证明了我们常常会做出一些“非理性”但却极具规律性的行为。比如“损失厌恶”,为什么我们对失去100块的痛苦,远大于得到100块的快乐?书中对“禀赋效应”、“锚定效应”、“框架效应”等等概念的解释,让我恍然大悟,原来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理性”,不过是一种被刻板印象所固化的理解。我尤其印象深刻的是关于“心理账户”的讨论,为什么我们会把辛苦赚来的钱和意外之财分开,甚至花钱的方式都不同?这简直就是对我们日常消费心理的精准刻画。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经常会感到“啊,原来是这样!”的惊喜,它让我对自己和他人的行为有了更深的理解,也让我更加警惕那些潜藏在日常决策中的“陷阱”。这本书读起来就像在和一个充满智慧的朋友聊天,他用生动幽默的语言,揭示了人类行为背后深层的心理机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