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城记.成都 畅销书籍 正版 历史寻城记成都

寻城记.成都 畅销书籍 正版 历史寻城记成都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图书标签:
  • 成都
  • 寻城
  • 历史
  • 文化
  • 旅游
  • 城市漫游
  • 民俗
  • 四川
  • 畅销书
  • 正版书籍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策马扬鞭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ISBN:9787100102537
商品编码:28276139105
丛书名: 寻城记成都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4-01-01

具体描述

历史读物
  • 已销售 2230 件
  • 已销售 1750 件
  • 已销售 975 件
  • 已销售 27 件
  • 已销售 326 件
  • 已销售 229 件
  • 已销售 93 件
  • 已销售 345 件
  • 已销售 80 件
  • 已销售 23 件
  • 已销售 29 件
  • 已销售 65 件

寻城记.成都

作  者: 田飞;李果 著 [其他著作者]李果 著 定  价: 55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 2014-01-01 页  数: 360 装  帧: 平装 ISBN: 9787100102537

我们为读者提供很丰富、很精致、拥有地方韵味的城市人文读本。

一座城市,历经百年沧桑,都拥有许多只属于自己那个年代的建筑,且记录下许多辉煌岁月或悲情往事。但时光荏苒,物是人非,经历过多次改造后,许多历史遗迹湮灭难寻。本书作者带你走遍蓉城,寻访城市角落,追踪风物变迁,听那摆不完的龙门阵。

在悠闲逍遥背后,美食美景近旁,竟还有那么多的历史碎片,本书将为你一一拼接,还原城市的历史记忆。

目录

缘起 陌生的城市/001

卷首语 且逍且遥,实号成都/003

九天开出一成都 /1

古蜀开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2

望丛祠——望帝教民农桑,丛帝治水兴蜀 /6

大佛岩——古驿路上的北朝摩崖 /8

王建墓——五代宫廷二十四伎乐 /16

孟知祥墓——五代帝王陵,西蜀芙蓉城 /20

皇城坝——三桥九洞望四川 /24

明蜀王陵——精美绝伦,地下宫阙 /28

三国成都 /35

武担山——开明王妃冢,玄德称帝处 /36

汉昭烈庙——君臣合祠,昭烈千秋 /38

八阵图——武侯推演,尽得其妙 /42

古关帝庙——尘廛间的武圣小庙 /44

关庙街——关氏父子,一门忠良 /46

张爷庙——肉铺屠肆间的桓侯祠 /48

和平街——平侯洗马池,子龙显圣处 /52

马超墓——威侯墓冢的前世今生 /56

......

内容简介

成都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一砖一瓦、一楼一池,都记录着城市的历史变迁、工商业的兴衰故事;无论旧闻轶事、风物民俗,都蕴涵着蜀地人民生生不息的热烈、洒脱、诙谐的精神气质。作者从小生活于此,对于城市的变迁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体验,在寻访历史旧迹的过程中,以自己的眼光和思考,为读者带来惊喜的同时,更为屡兴变迁的城市留下宝贵的记忆。

田飞

田飞,1972年生于重庆。1996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1999年出版《名家典析》之《人.自然.包装》一书。2000年创办游沙部落品牌规划机构。2002年编撰并出版《平面设计》系列丛书。2005年起致力于城市文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寻访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2007年,《寻城记.成都》、《寻城记. 重庆》先后编撰完成并出版。现居北京。

李果1975年生于四川成都。1998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后任教四川教育学院美术系。2005年起致力于城市文化领域的研究工作,先后寻访成都、重庆、武汉、广州、杭州、南京等城市。2007年,《寻城记.成都》、《寻城记.......

    卷首语

    且逍且遥,实号成都

    儿时听大人唱歌,除了“东方红”、“红太阳”,入耳很多的要算是“好地方”了。长大后喜游走,也陆续去了不少“好地方”。好地方自有好地方的好,风光好,人淳朴。但当地百姓似乎却不那么认同,每每聊起,嘴里总是嘟囔着,“好个啥呀!……”

    印象中,成都这个地名似乎没怎么在“好地方”歌词中出现过。但外出每每自报家门,换来的回应也每每总是三个字“好地方”。成都的好的确让人羡慕。如果抛开人世的功名利禄,剩下的人的欲望,美食、美酒、美景、美色都聚在了成都。这种聚不是掰着手指数来的,更不是为打造逍遥之都而生拉硬扯的凑数,而是来自上天的眷顾,采得一把珠玉撒向了......


《寻城记·成都》 引子:一座城,一段流光 成都,一座在中国版图上闪耀着独特光芒的城市。它不止是地图上的一个地理坐标,更是历史长河中一段波澜壮阔的叙事,是无数故事、无数人物、无数传说交织而成的生动画卷。自古以来,这里就以其富庶、安逸、包容而闻名,承载着蜀地千年的风云变幻,沉淀着川西平原的独特韵味。 《寻城记·成都》并非简单地罗列史实,它试图将读者带入一次穿越时空的深度探访。本书将以“寻”为线索,串联起成都从古至今的演变轨迹,从城市地理的自然孕育,到人文精神的勃勃生机,再到社会经济的跌宕起伏。它将拂去历史的尘埃,挖掘那些被时光掩埋的细节,让这座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在读者心中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一章:锦官风起,古蜀初啼 故事的开端,总是从远古的传说和考古的发现中娓娓道来。在巴蜀大地,三星堆、金沙遗址等神秘而辉煌的文明遗迹,为成都的早期历史蒙上了一层迷人的色彩。蚕丛、鱼凫,这些传说中的古蜀国王,在历史的迷雾中依稀可见,他们如何在这片沃土上建立起最初的家园? 本书将深入探讨古蜀文明的独特性,从其独特的青铜器艺术、神秘的祭祀仪式,到其对外来文化的吸纳与融合。我们将追溯从商周时期到秦统一之前的蜀国,了解其地理位置的优势,以及其在汉文化圈之外独立发展的独特道路。秦灭蜀,汉置蜀郡,成都自此被纳入中央王朝的版图,这座城市的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西汉时期,成都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司马相如的赋、扬雄的著作,都印证着这座城市的文化底蕴。 第二章:三国烽烟,英雄逐鹿 三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波澜壮阔的时代,而蜀汉的兴衰,则与成都这座城市紧密相连。刘备入川,定都成都,赤壁之战后,诸葛亮辅佐刘禅,在益州之地建立了蜀汉政权。这座城市,从一个区域性的中心,摇身一变,成为一个割据一方的强大势力之都。 《寻城记·成都》将带领读者走进三国时代的成都。我们将重温“隆中对”的宏伟蓝图,感受诸葛亮“治蜀兴汉”的雄心壮志。从成都出发,我们将沿着历史的足迹,去探寻那些与蜀汉相关的古迹,如武侯祠、杜甫草堂、永陵等。我们也将深入分析蜀汉政权在军事、经济、文化上的特点,以及它在三国鼎立格局中所扮演的角色。虽然蜀汉最终未能实现统一大业,但它在成都留下的历史印记,至今仍是这座城市文化基因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第三章:繁华似锦,盛唐气象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开放、包容、文化繁荣的时代,成都作为西南重镇,也在这股时代浪潮中迎来了新的辉煌。唐朝在此设立剑南道,成都成为其政治、经济、军事中心。“蜀道难,难于上青天”,即便如此,成都的繁华依然闻名遐迩。 本书将描绘盛唐时期成都的城市风貌。我们将从当时的诗歌、史书、笔记中,捕捉成都的市井生活、商业活动、文化景象。诗人杜甫在成都留下的《春夜喜雨》、《登楼》等千古名篇,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充满诗意的成都。我们将探讨唐代成都的农业发展、手工业进步,以及其作为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的地位。同时,我们也会关注唐代成都的宗教文化,佛教的兴盛,以及在此形成的独特宗教建筑。 第四章:巴蜀风韵,宋元遗泽 宋代,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高度发达的时期,成都依然保持着其重要的地位。宋朝实行“重文抑武”的政策,使得成都的文化艺术更加繁荣。从活字印刷术的发明,到市民文化的兴起,成都的城市生活更加丰富多彩。 《寻城记·成都》将着重介绍宋代成都的城市格局和市民生活。我们将考察当时的城市商业区,如“锦官城”的称谓,以及各种手工业的发展。我们将关注宋代成都的市民文化,他们的娱乐方式,他们的审美情趣。南宋时期,蒙古铁骑南下,成都也经历了一段艰难的岁月,但这座城市顽强的生命力,在历史的洪流中得以延续。元代,成都的地位有所变化,但作为西南地区的文化中心,其影响力依然存在。 第五章:明清回响,故园旧梦 明清时期,成都经历了新的发展与变迁。明朝灭元,建立大明,成都作为四川的腹地,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清朝统治时期,四川经历了“张献忠之乱”和“湖广填四川”等历史事件,这对成都的人口结构、城市面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书将深入分析明清时期成都的城市规划、建筑风格以及社会结构。我们将考察当时成都的军事防御体系,如城墙的修建和加固。我们将描绘明清时期成都的园林艺术,以及文人雅士的生活场景。清代,成都逐渐恢复了往日的繁华,商业贸易更加活跃,文化艺术也呈现出新的发展。我们会关注这一时期成都的戏曲、绘画、文学等艺术形式,以及它们所体现的地域特色。 第六章:近代转型,古城新声 进入近代,中国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变革,成都也未能置身事外。从辛亥革命到抗日战争,再到新中国成立,这座城市在历史的大潮中不断转型。 《寻城记·成都》将描绘近代成都的城市化进程。我们将关注西方文明的传入,对成都的城市建设、生活方式带来的影响。我们将讲述辛亥革命时期,成都人民的革命斗争,以及这座城市在民族独立和解放战争中所扮演的角色。在抗日战争时期,成都作为大后方,也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但它依然是中华民族不屈精神的象征。新中国成立后,成都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工业化进程加速,城市面貌日新月异。 第七章:现代脉动,开放包容 改革开放以来,成都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从“天府之国”的传统美誉,到如今的西部经济、科技、文化中心,成都的崛起,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缩影。 本书将展现现代成都的城市活力。我们将考察成都的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以及其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的地位。我们将关注成都的城市建设、交通网络,以及其日益国际化的都市形象。同时,我们也会深入探讨成都的文化创新,其在音乐、影视、动漫、设计等领域的蓬勃发展,以及其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我们将审视成都的城市精神,那种“慢生活”与“快节奏”的奇妙融合,那种安逸、乐观、开放、包容的城市品格。 结语:一座城的未来,一个时代的缩影 《寻城记·成都》并非只是对过往的回顾,它更是对一座城市生命力的探寻。通过对成都从古至今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这座城市如何在一代又一代人的手中,不断地发展、演变、升华。它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时代的创造者。 这本书将带领读者,以一种全新的视角,去理解成都这座城市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它将让你看到,在表面的繁华之下,隐藏着如何深厚的历史底蕴;在安逸的生活节奏中,跳动着如何充满活力的时代脉搏。成都,这座古老而年轻的城市,将继续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也必将成为观察中国城市发展变迁的独特窗口。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如此的充满生命力和画面感,读起来让人几乎忘了是在阅读历史著作。作者似乎拥有将文字转化为影像的天赋,他对光影、气味、声响的捕捉极为精准。譬如,描述某个老茶馆的早晨,你能清晰地感受到阳光穿过雕花木窗洒在竹椅上的温度,能“闻到”空气中混合着浓郁的盖碗茶香和早点摊的烟火气。这种高度的感官刺激,极大地丰富了阅读体验。更难得的是,作者没有陷入那种故作高深的学院派腔调,而是用一种近乎讲述者的姿态,娓娓道来,亲切而富有感染力。即便是一些复杂的地缘政治变迁,经由他的笔触,也变得清晰易懂,仿佛是邻家长辈在茶余饭后,带着骄傲和感慨,向你讲述他所热爱的家乡的沧桑过往。

评分

读完此书,我最大的感受是,它彻底颠覆了我过去对这座城市的某些刻板印象。在以往的认知中,它或许只是一座以美食和休闲著称的现代都市,但这本书揭示了其深藏不露的、充满张力的历史侧面。作者的笔触时而如刀锋般犀利,直指历史事件中那些被刻意掩盖的真相和矛盾,时而又变得极其温柔,充满对逝去美好时光的缅怀与珍视。这种强烈的对比和情感的张弛有度,让阅读体验充满了戏剧张力。它迫使读者跳出“游客”的视角,去审视这座城市在不同历史阶段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它如何应对外部世界的冲击与融合。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城”的故事,更是关于“人”在特定地理空间下如何塑造和被塑造的深刻思考,哲理的穿插运用得恰到好处,提升了全书的思想深度。

评分

翻开这本书的封面,首先被那种扑面而来的历史厚重感所吸引。作者的文笔如同细腻的织锦,将那些早已尘封的往事,一针一线地重新缝合起来。读着读着,我仿佛置身于古老的街道,耳边是车水马龙的喧嚣,眼前是斑驳的青石板路。他不仅仅是在罗列史实,更是在描绘那些曾经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坚韧与智慧,在字里行间跃然而出。那种将宏大叙事与个体生命体验巧妙结合的叙述方式,让人在追溯历史的同时,也深深地与那些遥远的面孔产生了共鸣。每一次翻页,都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对话,让我对这座城市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更深的敬意。书中的某些章节,尤其对某个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风貌和民间习俗的描绘,简直是入木三分,仿佛我亲眼目睹了当年的场景,那种身临其境的代入感,是很多同类书籍难以企及的。

评分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非常巧妙,它不是那种平铺直叙的流水账式编年史,而是采用了多维度的切入点来解构这座城市的灵魂。作者高明的地方在于,他懂得如何运用细节的力量来构建全景。比如,对某种传统手工艺品的起源考证,或是对某条著名小巷名称演变的考据,看似枝微末节,实则暗藏着整个城市文化基因的密码。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证观点时所展现出的那种近乎偏执的求真精神,大量的史料引证和实地考察的痕迹清晰可见,这使得全书的论证逻辑严密得无懈可击。每一次对历史疑点的梳理和辨析,都像是在剥开一个又一个迷雾,最终呈现出清晰而有力的结论。对于一个对地方文化有深厚探究欲望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令人手不释卷的学术指南,同时又兼具了极高的可读性,让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享受到了阅读的乐趣。

评分

整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控得极其老道,就像一部精心剪辑的电影,有起承转合,有高潮迭起,更有意犹未尽的余韵。作者懂得何时应该加快叙事速度,快速跳过平淡的过渡期,以突出关键的转折点;也懂得何时应该慢下来,用大篇幅去描绘某个决定性的历史瞬间或某个关键人物的内心挣扎。我特别喜欢他处理“时间跨度”的方式,不同历史时期的叙事风格会微妙地变化,这无形中也强化了时间的流逝感和历史的层次感。读完合上书本的那一刻,心里涌上的不是知识被灌输后的满足,而是一种对时间洪流的敬畏感和对这座城市历久弥新的生命力的由衷赞叹。它成功地将冰冷的历史坐标,转化为了有温度、有故事的鲜活存在,是值得反复品读的佳作。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