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傢經典之作
中國曆代統治者奉行外法內儒的政策,《商君書》作為法傢代錶作,影響中國幾韆年,曆代必讀的治國寶捲。
★現代企業管理可藉鑒之書
用於企業管理與商業經營,可以幫助個人緻富發財;用於政治改革和社會治理,可以實現富國強兵。
《商君書》又稱《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傢後學著作匯編而成。《漢書?藝文誌》中著錄29篇,現存26篇,其中第16篇、第21篇有目無文,實存24篇。一般認為本書是商鞅及其一派法傢的著作閤編。書中主張依法治國、重農抑商、重戰尚武、重刑輕賞,貶斥儒傢學說、縱橫傢及遊俠。
商鞅(約前395—前338),戰國時期政治傢、思想傢,法傢代錶人物,衛國人,又稱衛鞅、公孫鞅。喜刑名之術,通過變法使秦國成為富裕強大的國傢,史稱“商鞅變法”。
更法第X
墾令第二
農戰第三
去強第四
說民第五
算地第六
開塞第七
壹言第八
錯法第九
戰法第十
立本第十一
兵守第十二
靳令第十三
修權第十四
徠民第十五
刑約第十六
賞刑第十七
畫策第十八
境內第十九
弱民第二十
禦盜第二十一
外內第二十二
君臣第二十三
禁使第二十四
慎法第二十五
定分第二十六
附錄一 六法
附錄二 史記·商君列傳
【原文】
聖人知治國之要,故令民歸心於農。歸心於農,則民樸而可正也,純純①則易使也,信②可以守戰也。壹則少詐而重居③,壹則可以賞罰進也,壹則可以外用也。夫民之上死製也,以其旦暮從事於農。夫民之不可用也,見言談遊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賈之可以富傢也,技藝之足以口④也。民見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則必避農。避農,則民輕其居,輕其居則必不為上守戰也。凡治國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摶也,是以聖人作壹,摶之也。國作壹一歲者,十歲強;作壹十歲者,百歲強;作壹百歲者,韆歲強;韆歲強者王。君修賞罰以輔壹教,是以其教有所常,而政有成也。
【注釋】
①純純:淳樸厚道。
②信:真誠,誠信。
③重居:安土重遷。
④口:糊口。,通“糊”。
【譯文】
聖明的君主懂得治理國傢的要領。因此命令百姓專心務農。專心務農,百姓就樸實好管理,淳樸就容易役使,誠信便可
以守城作戰。百姓專心農戰,就很少奸詐而安土重遷,百姓專心農戰,就能用奬賞和懲罰鼓勵上進,百姓專心農戰,就可以讓他們來對外作戰。百姓附國君為瞭法令犧牲自己,是因為他們從早到晚都從事農耕。百姓如果不能被役使,是因為看到靠空談遊說的人以侍奉國君而尊貴,商人可以發財緻富,手工業者也能養傢糊口。百姓看到這三種人輕鬆又賺錢,就必定會逃避農耕。逃避農耕,百姓就會輕易遷居。輕易遷居,就一定不會替國君守土作戰。凡是治國的人都害怕百姓散漫而不能凝聚。所以聖明的君主實行農戰政策,就是為瞭把百姓凝聚起來。百姓專心於農戰一年,國傢就能強大十年;百姓專心於農戰十年,國傢就能強大一百年;百姓專心於農戰一百年,國傢就能強大一韆年,強大一韆年就能稱王於天下。國君設定賞罰措施作為農戰的輔助手段,所以對百姓的教化有常法,治理國傢也就會有成效。
【原文】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賞賜而民上,不待爵祿而民從事①,不待刑罰而民緻死。國危主憂,說者成伍,無益於安危也。夫國危主憂也者,強敵大國也。人君不能服強敵破大國也,則修守備,便地形②,摶民力,以待外事③,然後患可以去,而王可緻也。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無用,止浮學事淫④之民,壹之農,然後國傢可富,而民力可摶也。
【注釋】
①從事:從事農戰。
②便地形:占據有利地形。
③外事:外敵入侵。
④事淫:從事不正當職業。
【譯文】
國君掌握瞭統治百姓X關鍵的原則,所以不等國君賞賜民眾,民眾便附國君,不等國君封爵加祿百姓便從事農戰,不等國君使用刑罰百姓就拼死效命。當國傢危亡、國君憂愁的時候,空談之士成群,卻對國傢的安危沒有任何好處。國傢危亡、國君憂愁是因為遇上瞭強大的敵國。國君不能戰勝強敵,攻破大國,就要修整防禦設施,占據有利地形,聚集百姓力量,應付外敵入侵,這樣外患可以消除,而稱王天下的目的纔能達到。因此明君治理國傢應專心農戰,去除那些無用的東西,禁止百姓學習浮華的學問、從事不正當職業,讓他們專心農耕,這樣國傢就能富強,百姓的力量也可以凝聚瞭。
這部書,拿到手沉甸甸的,裝幀很古樸,看得齣是花瞭不少心思的。內頁的紙張質感也相當不錯,長時間閱讀也不會覺得刺眼。我一直對先秦諸子的思想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是法傢代錶人物商鞅的變法思想,更是被譽為影響瞭中國兩韆多年曆史進程的關鍵。然而,市麵上關於《商君書》的解讀版本良莠不齊,有的過於學術化,晦澀難懂,有的則為瞭迎閤大眾而過度簡化,失卻瞭原文的精髓。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原文+注釋+譯文”的結構,這種編排方式簡直是為我們這些業餘愛好者量身定做的。它既保留瞭曆史的厚重感,又通過詳盡的注釋掃清瞭文言文的障礙,譯文部分更是力求信、達、雅,讓人在閱讀過程中能緊密地跟上商鞅那冷峻而深刻的邏輯。我特彆欣賞的是,注釋部分不僅解釋瞭生僻字詞,更對一些關鍵概念,比如“耕戰”、“度”、“權”等進行瞭深入的背景闡述,使得我們能真正理解法傢思想産生的曆史土壤。這種對經典負責的態度,讓我在翻閱時充滿瞭信心。
評分從內容上看,這本書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對商鞅思想的簡單介紹。它所呈現的《商君書》是中國古代政治哲學中關於權力構建、社會控製與效率最大化的一部操作手冊。它剝離瞭後世儒傢對法傢的道德批判,還原瞭其在特定曆史時期所需的冷酷與實用主義。譯文部分的用詞選擇,精準地把握住瞭法傢那種不帶感情色彩的、追求效率的語言風格,讀起來有一種振聾發聵的力量感。我尤其喜歡那些將古代術語放到現代語境下進行解析的注釋,比如如何理解“公私之分”在商鞅體係中的絕對性,這對於我們理解現代社會治理中的效率與公平的張力,也極具啓發意義。它不僅僅是一本曆史讀物,更像是一麵鏡子,映照齣不同時代對秩序與變革的永恒訴求。
評分總的來說,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閱讀之旅。作為“諸子百傢經典讀本”係列中的一冊,它成功地在學術的嚴謹性與大眾的可讀性之間找到瞭一個絕佳的平衡點。從開篇的排版設計,到中間詳盡且富有洞察力的注釋,再到流暢精準的譯文,每一個環節都顯示齣編纂者的專業素養和對讀者的尊重。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樣,隻是簡單地堆砌古文和生硬的翻譯,而是通過精心的結構設計,真正地將商鞅那套以“耕戰”為核心的、旨在打破舊貴族體係的激進思想,完整、清晰地傳遞給瞭今天的讀者。這本書讓我對法傢思想的理解不再停留在“嚴刑峻法”的刻闆印象上,而是看到瞭它背後那套嚴密且具有曆史穿透力的係統論證。對於任何想要深入瞭解中國古代政治智慧的人來說,這本書都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優良版本。
評分作為一個對傳統文化有一定瞭解,但又不是專業學者的讀者,閱讀經典常常麵臨一個睏境:如何在不犧牲原著深度的情況下,快速進入文本的核心脈絡。《商君書》的特點是邏輯性極強,層層遞進,對於初學者來說,如果直接麵對古文,很容易在早期就被復雜的句式和概念勸退。這套書的譯文處理得非常高明,它沒有采用那種僵硬的、逐字對應的翻譯腔,而是更注重意境和邏輯的流暢傳達。閱讀時,我常常是先看譯文,構建起對某一章思想脈絡的整體把握,然後再迴過頭去細嚼原文的用詞和結構。文白對照的設計,讓我能夠隨時進行比對和檢驗,確認自己的理解是否準確地貼閤瞭原意。尤其是在讀到涉及具體法令條文和國傢治理策略的部分,清晰的對照讓那些過去模糊不清的法令條文瞬間變得清晰起來,這對於理解商鞅“不期於古,不慕於俗”的變革精神,起到瞭至關重要的作用。這種“搭把手”式的閱讀體驗,極大地降低瞭接觸高深經典的門檻。
評分這套書的裝幀和排版,體現瞭一種對傳統學術的敬畏,但它並非高高在上,而是充滿瞭人文關懷。每一頁的留白恰到好處,字體選擇也十分考究,即便是需要集中精力啃讀那些關於兵法、經濟的章節時,眼睛的疲勞感也明顯減輕瞭許多。更值得稱贊的是,它所隸屬的“中華國學經典精粹·諸子百傢經典讀本”這個係列定位,似乎預示著一種係統性的學習路徑。它不僅僅是孤立地呈現《商君書》,更像是一個入口,引導讀者去思考法傢思想在整個諸子百傢中,與其他流派(如儒傢、道傢)的對話與衝突。注釋的細緻程度讓我感受到編者團隊的嚴謹,他們似乎預測到瞭讀者可能産生的每一個疑問,並提前給齣瞭閤理的解釋。這種“預判式”的注釋,使得閱讀過程少瞭很多中途停下來查閱其他工具書的麻煩,真正做到瞭沉浸式的閱讀體驗。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