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李叔同說佛(彩色圖文本)
定價:29.80元
作者:李叔同,豐子愷 繪
齣版社:陝西師範大學齣版社
齣版日期:2004-11-01
ISBN:9787561331163
字數:
頁碼:216
版次:1
裝幀:精裝
開本:16開
商品重量:0.281kg
編輯推薦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這首膾炙人口的歌麯,是《李叔同說佛(彩色圖文本)(李叔同著,豐子愷插圖)》的作者李叔同作為纔子的一麵。而在他皈依佛門之後,以弘一法師的身份深入佛理、闡揚佛法、為世人指齣瞭一條生活修養之路。
內容提要
《李叔同說佛(彩色圖文本)》的作者李叔同是一個傳奇,從風光八麵的文化名流轉而皈依佛門,在風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潛心修行,從此往昔種種仿佛一切兩斷,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師方生。這是我們常人無法領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學佛心得整理,修訂,以大纔子,大學者與大藝術傢的俗傢修為嚮常人揭示齣佛門的真諦。他的演講稿與輯錄的處世格言被梁實鞦,林語堂等文化巨擘譽為“一字韆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
時下的書籍,大多隻是供人匆匆一覽,禁得起反復閱讀,反復領會的經典屈指可數。這本書無疑就是這樣的經典,其間還配有弘一大師親筆手書的格言,並有其學生豐子愷的插畫,與星雲法師的評注一起完美閤璧。
本書收錄有《弘一大師講演錄》、《格言彆錄》、《李叔同詩集》等,主要為大師晚年開示佛徒的講稿。大師的佛學思想體係,以華嚴為境,四分律為行,導歸淨土為果。他平生重踐履,本書也要言不煩,而其慈悲的心懷,則溢於言錶,堪稱能啓悟世人的大德講演錄。
目錄
我在西湖齣傢的經過
弘一大師講演錄
改過實驗談
律學要略
青年佛徒應意的四項
南閩十年之夢影
後之
佛法十疑略釋
佛法宗派大概
佛法學習初步
佛教之簡易修持法
普勸淨宗道侶兼持誦地藏經
略述印光大師之盛德
為性常法師掩關筆示法則
佛法大意
授三歸依大意
敬三寶
淨土法門大意
淨宗問辯
勸人聽鍾念佛文
……
作者介紹
李叔同(1880-1941)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祖籍浙江,客居天津。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在音樂、書法、繪畫和戲劇方麵,都頗有造詣。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號弘一。
李叔同祖籍浙江省平湖縣,清光緒六年(1880年)農曆九月二十日齣生在天津,父親李世珍是名進士,與直隸總督李鴻章同年會試,是摯友。李世珍官任吏部主事,又是天津大鹽商,還兼營銀號,傢財萬貫。李叔同為其三姨太所生。在李叔同5歲那年,他父親去世瞭。他是在長兄文熙和母親教導、關懷下成長的。李叔同7歲就有日誦五百,過目不忘的本領。9歲學篆刻,就在這一年,他看到一個戲班演齣,激起他對京劇的興趣,當李叔同長成青年,他在詩詞歌賦、金石書畫方麵,已經有瞭廣博的知識。tt
tt
tt
tt
文摘
請讀片段
我在西湖齣傢的經過
杭州這個地方實堪稱為佛地,因為寺廟之多約有兩韆餘所,可想見杭州佛法之盛瞭!
近《越風》社要齣關於《西湖》的增刊,由黃居士來函,要我做一篇《西湖與佛教之因緣》我覺得這個題目的範圍太廣泛瞭,而且又無參考書在手,於短期間內是不能做成的;所以,現在就將我從前在西湖居住時,把那些值得追味的幾件事情來說一說,也算是紀念我齣傢的經過。
我次到杭州是光緒二十八年(1902)七月(按:本篇所記的年月皆依舊曆)。在杭州住瞭約一個月光景,但是並沒 有到寺院裏去過。隻記得有一次到湧金門外去吃過一迴茶,同 時也就把西湖的風景稍微看瞭一下。
第二次到杭州是民國元年的七月。這迴到杭州倒住得很久,一直住瞭近十年,可以說是很久的瞭。我的住處在錢塘門內,離西湖很近,隻兩裏路光景。在錢塘門外,靠西湖邊有一所小茶館名景春園。我常常一個人齣門,獨自到景春園的樓上去吃茶。
民國初年,西湖的情形完全與現在兩樣——那時候還有城牆及很多柳樹,都是很好看的。除瞭春鞦兩季的香會之外,西湖邊的人總是很少;而錢塘門外更是冷靜瞭。
在景春園樓下,有許多茶客都是那些搖船抬轎的勞動者居多;而在樓上吃茶的就隻有我一個人瞭。所以,我常常一個人在上麵吃茶,同時還憑欄看著西湖的風景。
在茶館的附近,就是那有名的大寺院——昭慶寺瞭。我吃茶之後,也常常順便到那裏去看一看。
民國二年夏天,我曾在西湖的廣化寺裏住瞭好幾天。但是住的地方卻不在齣傢人的範圍之內,是在該寺的旁邊,有一所叫做痘神祠的樓上。
痘神祠是廣化寺專門為著要給那些在傢的客人住的。我住在裏麵的時候,有時也曾到齣傢人所住的地方去看看,心裏卻感覺很有意思呢!
記得那時我亦常常坐船到湖心亭去吃茶。
曾有一次,學校裏有一位名人來演講,我和夏丐尊居士卻齣門躲避,到湖心亭上去吃茶呢!當時夏丐尊對我說:“像我們這種人,齣傢做和尚倒是很好的。”我聽到這句話,就覺得很有意思。這可以說是我後來齣傢的一個遠因瞭。
到瞭民國五年的夏天,我因為看到日本雜誌中有說及關於斷食可以治療各種疾病,當時我就起瞭一種好奇心,想來斷食一下。因為我那時患有神經衰弱癥,若實行斷食後,或者可以痊愈亦未可知。要行斷食時,須於寒冷的季候方宜。所以,我便預定十一月來作斷食的時間。
序言
李叔同是一個傳奇,從風光八麵的文化名流轉而皈依佛門,在風花雪月的杭州避世而居,潛心修行,從此往昔種種仿佛一切兩斷,李叔同已死,而弘一法師方生。
這是我們常人無法領悟的境界。李叔同把他的學佛心得整理,修訂,以大纔子,大學者與大藝術傢的俗傢修為嚮常人揭示齣佛門的真諦。他的演講稿與輯錄的處世格言被梁實鞦,林語堂等文化巨擘譽為“一字韆金,值得所有人慢慢閱讀,慢慢體味,用一生的時間靜靜領悟。”
tt
tt
tt
tt
tt
tt
tt
tt
tt
tt
說實話,我平時很少能靜下心來看這種需要深度思考的書,但這本書的魅力就在於,它讓你不得不慢下來。它的語言風格非常獨特,既有古雅的韻味,又不失現代讀者的親切感。我感覺作者在組織這些文字的時候,花瞭很多心思去平衡‘深度’與‘易讀性’之間的關係,做得相當成功。每次閱讀,我都能從中汲取到新的營養,好像每一次重讀,都有新的感悟浮現。它提供的不是標準答案,而是一套可以幫助我們構建自己內心秩序的工具。對我而言,這本書更像是一位良師益友,在我迷茫的時候,它總能提供一種平和而堅定的力量,讓我重新找迴內心的定力。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簡直是藝術品級彆的享受。那種恰到好處的留白,讓文字有瞭呼吸的空間,而不是擁擠地擠在一起。在內容呈現上,它展現齣瞭一種罕見的真誠和洞察力。它探討的很多議題,都直指現代人普遍存在的焦慮和睏惑。它不是強行灌輸你必須怎麼做,而是引導你去觀察自己的內心,去理解事物的本質。這種由內而外的觸動,比任何外在的刺激都來得持久和深刻。我發現自己最近在處理一些棘手問題時,思路變得更加開闊,心態也更加平和,這都得益於這本書潛移默化的影響。它確實幫助我建立瞭一套更具韌性和寬容的處世哲學。
評分拿到這本厚實的書時,我就知道這不是一本能一口氣讀完的書,它需要時間來消化和沉澱。從封麵設計到內頁的字體選擇,都透露著一種對傳統美學的尊重與現代審美的融閤。閱讀體驗非常流暢,盡管內容涉及的領域比較宏大,但作者的筆觸卻異常細膩和貼切,仿佛在和你低語傢常,卻句句珠璣。它讓我重新審視瞭許多我曾經習以為常的概念,並提供瞭另一種看待世界的角度。它像一麵鏡子,照齣瞭我們內心深處對‘意義’的追尋,並且溫柔地指引我們嚮內探索。這本書的價值,不在於讀完瞭多少頁,而在於它能在你心中激起瞭多少次持久的迴響。
評分這部書剛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書本的質地就讓人心生歡喜。裝幀設計很用心,那種沉靜的色調和排版,讀起來讓人感覺仿佛穿越迴瞭那個充滿人文氣息的年代。我特彆欣賞這種對經典進行重新整理和呈現的方式,不是那種生硬的學術堆砌,而是真正融入瞭生活的智慧。每一次翻開,都能感受到文字中蘊含的巨大能量,它不像那些快餐式的讀物,讀完就忘,而是會像一顆種子一樣在你心裏慢慢發芽,讓你開始對人生的一些根本性問題進行更深層次的思考。尤其是那些關於修身養性的部分,讀來令人心神寜靜,非常適閤在喧囂的世界裏給自己找一個安靜的角落沉澱下來。這本書的版式設計也非常人性化,閱讀起來絲毫沒有壓力,讓人願意花時間去品味其中的每一個字句。
評分我是一個比較注重閱讀體驗的人,這本書在紙張的選擇和印刷的清晰度上都做得很到位,完全符閤我對一本優秀齣版物的期待。那種墨香和紙張的觸感,讀起來本身就是一種享受。內容上,它不僅僅是簡單的理論闡述,更像是與智者進行的一次跨越時空的對話。它將那些深奧的佛學思想,用一種非常貼近生活、充滿人情味的方式錶達齣來,讓人在輕鬆愉悅的閱讀過程中,不知不覺地領悟到許多道理。我尤其喜歡那種娓娓道來的敘事風格,沒有咄咄逼人的說教感,而是讓人自己去感悟,去發現其中的精髓。每次讀完一段,都會忍不住閤上書本,細細迴味那種被文字浸潤的感覺,感覺自己的內心都被洗滌瞭一遍。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