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法家经典之作
中国历代统治者奉行外法内儒的政策,《商君书》作为法家代表作,影响中国几千年,历代必读的治国宝卷。
★现代企业管理可借鉴之书
用于企业管理与商业经营,可以帮助个人致富发财;用于政治改革和社会治理,可以实现富国强兵。
《商君书》又称《商子》,是由商鞅的言行和思想及法家后学著作汇编而成。《汉书?艺文志》中著录29篇,现存26篇,其中第16篇、第21篇有目无文,实存24篇。一般认为本书是商鞅及其一派法家的著作合编。书中主张依法治国、重农抑商、重战尚武、重刑轻赏,贬斥儒家学说、纵横家及游侠。
商鞅(约前395—前338),战国时期政治家、思想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人,又称卫鞅、公孙鞅。喜刑名之术,通过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
更法第X
垦令第二
农战第三
去强第四
说民第五
算地第六
开塞第七
壹言第八
错法第九
战法第十
立本第十一
兵守第十二
靳令第十三
修权第十四
徕民第十五
刑约第十六
赏刑第十七
画策第十八
境内第十九
弱民第二十
御盗第二十一
外内第二十二
君臣第二十三
禁使第二十四
慎法第二十五
定分第二十六
附录一 六法
附录二 史记·商君列传
【原文】
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纯纯①则易使也,信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③,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夫民之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口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避农,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抟也,是以圣人作壹,抟之也。国作壹一岁者,十岁强;作壹十岁者,百岁强;作壹百岁者,千岁强;千岁强者王。君修赏罚以辅壹教,是以其教有所常,而政有成也。
【注释】
①纯纯:淳朴厚道。
②信:真诚,诚信。
③重居:安土重迁。
④口:糊口。,通“糊”。
【译文】
圣明的君主懂得治理国家的要领。因此命令百姓专心务农。专心务农,百姓就朴实好管理,淳朴就容易役使,诚信便可
以守城作战。百姓专心农战,就很少奸诈而安土重迁,百姓专心农战,就能用奖赏和惩罚鼓励上进,百姓专心农战,就可以让他们来对外作战。百姓附国君为了法令牺牲自己,是因为他们从早到晚都从事农耕。百姓如果不能被役使,是因为看到靠空谈游说的人以侍奉国君而尊贵,商人可以发财致富,手工业者也能养家糊口。百姓看到这三种人轻松又赚钱,就必定会逃避农耕。逃避农耕,百姓就会轻易迁居。轻易迁居,就一定不会替国君守土作战。凡是治国的人都害怕百姓散漫而不能凝聚。所以圣明的君主实行农战政策,就是为了把百姓凝聚起来。百姓专心于农战一年,国家就能强大十年;百姓专心于农战十年,国家就能强大一百年;百姓专心于农战一百年,国家就能强大一千年,强大一千年就能称王于天下。国君设定赏罚措施作为农战的辅助手段,所以对百姓的教化有常法,治理国家也就会有成效。
【原文】
王者得治民之至要,故不待赏赐而民上,不待爵禄而民从事①,不待刑罚而民致死。国危主忧,说者成伍,无益于安危也。夫国危主忧也者,强敌大国也。人君不能服强敌破大国也,则修守备,便地形②,抟民力,以待外事③,然后患可以去,而王可致也。是以明君修政作壹,去无用,止浮学事淫④之民,壹之农,然后国家可富,而民力可抟也。
【注释】
①从事:从事农战。
②便地形:占据有利地形。
③外事:外敌入侵。
④事淫:从事不正当职业。
【译文】
国君掌握了统治百姓X关键的原则,所以不等国君赏赐民众,民众便附国君,不等国君封爵加禄百姓便从事农战,不等国君使用刑罚百姓就拼死效命。当国家危亡、国君忧愁的时候,空谈之士成群,却对国家的安危没有任何好处。国家危亡、国君忧愁是因为遇上了强大的敌国。国君不能战胜强敌,攻破大国,就要修整防御设施,占据有利地形,聚集百姓力量,应付外敌入侵,这样外患可以消除,而称王天下的目的才能达到。因此明君治理国家应专心农战,去除那些无用的东西,禁止百姓学习浮华的学问、从事不正当职业,让他们专心农耕,这样国家就能富强,百姓的力量也可以凝聚了。
作为一个对传统文化有一定了解,但又不是专业学者的读者,阅读经典常常面临一个困境:如何在不牺牲原著深度的情况下,快速进入文本的核心脉络。《商君书》的特点是逻辑性极强,层层递进,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直接面对古文,很容易在早期就被复杂的句式和概念劝退。这套书的译文处理得非常高明,它没有采用那种僵硬的、逐字对应的翻译腔,而是更注重意境和逻辑的流畅传达。阅读时,我常常是先看译文,构建起对某一章思想脉络的整体把握,然后再回过头去细嚼原文的用词和结构。文白对照的设计,让我能够随时进行比对和检验,确认自己的理解是否准确地贴合了原意。尤其是在读到涉及具体法令条文和国家治理策略的部分,清晰的对照让那些过去模糊不清的法令条文瞬间变得清晰起来,这对于理解商鞅“不期于古,不慕于俗”的变革精神,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搭把手”式的阅读体验,极大地降低了接触高深经典的门槛。
评分总的来说,这是一次非常愉快的阅读之旅。作为“诸子百家经典读本”系列中的一册,它成功地在学术的严谨性与大众的可读性之间找到了一个绝佳的平衡点。从开篇的排版设计,到中间详尽且富有洞察力的注释,再到流畅精准的译文,每一个环节都显示出编纂者的专业素养和对读者的尊重。它不像某些版本那样,只是简单地堆砌古文和生硬的翻译,而是通过精心的结构设计,真正地将商鞅那套以“耕战”为核心的、旨在打破旧贵族体系的激进思想,完整、清晰地传递给了今天的读者。这本书让我对法家思想的理解不再停留在“严刑峻法”的刻板印象上,而是看到了它背后那套严密且具有历史穿透力的系统论证。对于任何想要深入了解中国古代政治智慧的人来说,这本书都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优良版本。
评分这部书,拿到手沉甸甸的,装帧很古朴,看得出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内页的纸张质感也相当不错,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刺眼。我一直对先秦诸子的思想抱有浓厚的兴趣,尤其是法家代表人物商鞅的变法思想,更是被誉为影响了中国两千多年历史进程的关键。然而,市面上关于《商君书》的解读版本良莠不齐,有的过于学术化,晦涩难懂,有的则为了迎合大众而过度简化,失却了原文的精髓。这本书最吸引我的地方在于它“原文+注释+译文”的结构,这种编排方式简直是为我们这些业余爱好者量身定做的。它既保留了历史的厚重感,又通过详尽的注释扫清了文言文的障碍,译文部分更是力求信、达、雅,让人在阅读过程中能紧密地跟上商鞅那冷峻而深刻的逻辑。我特别欣赏的是,注释部分不仅解释了生僻字词,更对一些关键概念,比如“耕战”、“度”、“权”等进行了深入的背景阐述,使得我们能真正理解法家思想产生的历史土壤。这种对经典负责的态度,让我在翻阅时充满了信心。
评分这套书的装帧和排版,体现了一种对传统学术的敬畏,但它并非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每一页的留白恰到好处,字体选择也十分考究,即便是需要集中精力啃读那些关于兵法、经济的章节时,眼睛的疲劳感也明显减轻了许多。更值得称赞的是,它所隶属的“中华国学经典精粹·诸子百家经典读本”这个系列定位,似乎预示着一种系统性的学习路径。它不仅仅是孤立地呈现《商君书》,更像是一个入口,引导读者去思考法家思想在整个诸子百家中,与其他流派(如儒家、道家)的对话与冲突。注释的细致程度让我感受到编者团队的严谨,他们似乎预测到了读者可能产生的每一个疑问,并提前给出了合理的解释。这种“预判式”的注释,使得阅读过程少了很多中途停下来查阅其他工具书的麻烦,真正做到了沉浸式的阅读体验。
评分从内容上看,这本书的价值远远超出了对商鞅思想的简单介绍。它所呈现的《商君书》是中国古代政治哲学中关于权力构建、社会控制与效率最大化的一部操作手册。它剥离了后世儒家对法家的道德批判,还原了其在特定历史时期所需的冷酷与实用主义。译文部分的用词选择,精准地把握住了法家那种不带感情色彩的、追求效率的语言风格,读起来有一种振聋发聩的力量感。我尤其喜欢那些将古代术语放到现代语境下进行解析的注释,比如如何理解“公私之分”在商鞅体系中的绝对性,这对于我们理解现代社会治理中的效率与公平的张力,也极具启发意义。它不仅仅是一本历史读物,更像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不同时代对秩序与变革的永恒诉求。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