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音乐出版社继《袁雪峰越剧唱腔精选(早期)》出版后,此次又为“金派”越剧创始者度身定制了《金采风越剧唱腔精选》一书,黄德君主编,将“金派”音乐的个性、唱腔、舞台形象等一一呈现给广大戏曲爱好者。书中不仅精选了40首金采风老师的唱腔名段,还附有大量珍贵历史剧照,让我们更加真实全面地了解金采风老师的成长。随书附赠的CD精选了金采风老师在《盘夫》、《碧玉簪》、《西厢记》等经典越剧中的精彩唱段。这本书是传承历史、丰富越剧声腔艺术的珍贵读本,值得所有的越剧爱好者们珍藏。
从一个资深越剧爱好者的角度来看,这套唱腔选集的音质处理无疑是最大的亮点之一。我们都知道,老录音的修复工作难度非常大,但这里的CD版本听感上做了极大的优化,既保留了老唱片特有的那种时代韵味和金老师原有的嗓音质感,又有效去除了底噪和嘶嘶声,使得高频的清亮和中低频的醇厚得到了完美的平衡。听《红楼梦》里“宝玉哭灵”那段,那种撕心裂肺的委屈感,通过现代技术还原后,更具穿透力,每一个转腔、每一个换气都清晰可闻,完全没有那种模糊不清的感觉。这种对细节的极致追求,让每一次聆听都变成了一次沉浸式的艺术体验。我甚至特意换了不同的播放设备来测试,无论是老式唱机还是现代高清播放器,效果都保持了极高的水准,这背后的音频工程师功力可见一斑。
评分这本书在文本部分的叙述风格上,展现出一种非常克制而又充满人文关怀的笔触。它没有陷入无休止的溢美之词堆砌,而是通过对大量舞台实践和幕后故事的梳理,侧面烘托出金采风老师的艺术人格。阅读起来,感觉不像是在看一本“歌星传记”,更像是在阅读一位艺术家的“创作日志”。其中对于她如何理解角色内心,如何将个人情感融入到传统唱腔的“套路”之中,有着非常精彩的论述。特别是书中收录的一些她本人对唱腔哲学的看法,那些话语朴实无华,但蕴含着极深的舞台智慧,比如她谈到“唱戏就是做人”,这句话一下子击中了我的内心。这种深入骨髓的文化传承感,是快餐式文化产品无法给予的。
评分这本《金采风越剧唱腔精选(附CD三张)》的装帧设计简直是送给戏迷的一份大礼!首先要夸赞的是封面,那种古朴典雅又不失韵味的色调搭配,一眼就能让人感受到越剧的艺术气息。内页的印刷质量也无可挑剔,纸张的选择很考究,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质感。更别提那三张精美的CD了,包装得非常用心,每一张都清晰地标注了收录曲目的重点和年代信息,这对于我们这些想系统学习或者收藏的老戏迷来说,简直太贴心了。特别是附带的小册子,里面对于金采风老师的艺术生涯和主要流派特色做了详尽的介绍,文字描述生动形象,配上一些历史照片,让人仿佛穿越回了那个舞台的黄金年代。我特别喜欢看那些关于她早期登台演出的场景描述,文字功底很深厚,读起来引人入胜,完全不是那种敷衍了事的说明书文字。光是这些配套的物料,就已经值回票价了,看得出出版社在出版这本书时倾注了多少心血,绝对是值得珍藏的实体书。
评分坦白说,最初我担心这套“精选集”会因为追求“精选”而遗漏掉一些我个人偏爱的冷门曲目,但翻阅目录后,我才发现编辑团队的格局之大。他们显然不是仅仅挑选那些市场热度最高的段子,而是精心挑选了能体现金采风老师艺术跨度和风格多样的作品。从婉约的闺门旦到沉稳的老生行当的韵味学习,甚至包括一些鲜少被单独提及的早期实验性唱段,都有所收录。这种编排思路,体现了对艺术家全部艺术生命周期的尊重,而不仅仅是对其巅峰时期的商业化展示。对于想要全面了解这位越剧大家艺术成就的听众来说,这份选目单的完备性,是它最大的价值所在。这套书真正做到了“精选”而不“漏选”的平衡艺术。
评分我对这套唱腔精选的期待值本来就很高,毕竟金采风老师的唱腔是公认的教科书级别,但实际拿到手后,那种被内容深度震撼的感觉还是超出了我的预期。这套选集并非简单地罗列曲目,而是体现了一种经过精心策划的“艺术脉络梳理”。从早期的经典选段,到中后期的流派成熟期的代表作,曲目的编排逻辑性极强,听着CD,对照着书本上的文字描述,能清晰地感受到她唱腔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和深化。比如某一出戏里,她如何处理那个标志性的“拐子调”,书里没有用晦涩的术语解释,而是用非常口语化、却又精准的语言描绘了她气息的运用和腔体的处理,对于我们这些非专业出身,但又痴迷于唱腔细节的听众来说,简直就是醍醐灌顶的指导。这种将理论与实践完美结合的编辑手法,是很多传记或选集中难以企及的深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