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羞恥感是種令人痛苦的信念。它當然也可以是健康和有益的,但是當某人産生瞭太多的羞恥感、感到被它淹沒的時候,它就不再健康瞭,而是給人帶來巨大的痛苦。感到過度羞恥的人相信,自己生而為人,卻有根本的缺陷。
本書會幫你治愈過度的羞恥感,讓你認識到:
我就是我,個的、足夠優秀的人。
目錄
獻 詞 
緻 謝 
引 言 羞恥的定義 
編者說明 
第部分 瞭解羞恥感
第1章 羞恥:整個自我的失敗002
第2章 好的羞恥感015
第3章 過度的羞恥:以羞恥為中心的人025
第4章 缺乏羞恥感046
第部分 羞恥感的眾多來源
第5章 羞恥感的根源058
第6章 在羞恥中長大:羞恥感及傢庭起源068
第7章 當前令人羞恥的個人關係081
第8章 文化中的羞恥095
第9章 我們怎樣羞辱自己107
第三部分 治愈羞恥感的創傷
第10章 治愈羞恥感的創傷:理解階段118
第11章 治愈羞恥感的創傷:行動階段131
第12章 治愈來自原生傢庭的羞恥感146
第13章 治愈當前的個人關係中的羞恥感166
第14章 治愈自我羞辱的創傷184
第15章 幫助缺乏羞恥感的人198
後記208
作者簡介210
參考文獻211
內容介紹
本書幫助你認識羞恥感是什麼,教會你區分健康的羞恥感和過度的羞恥感,告訴你羞恥感的多個來源,帶你學習些治愈羞恥感的指導原則,並通過練習幫助你最終治愈過度的羞恥感。
治愈羞恥感的指導原則
充分認識我們的羞恥感。
注意我們對羞恥感的防禦。
將定程度的羞恥心作為人類狀況的部分加以接受。
挑戰羞恥感,並用自我價值感替代羞恥感。
旦治愈瞭過度的羞恥感,你就能夠比從前更加自由地活下去,帶著自尊、體麵、榮譽和切閤實際的自豪感更好地活下去。
作者介紹
羅納德·波特-埃夫隆(Ronald Potter-Efron)
位臨床心理治療師。他擁有密歇根大學的社會福利碩士學位,並從普渡大學獲得社會學博士學位。羅納德以前當過大學教授,後來專攻成癮障礙的治療以及憤怒和怨恨的谘詢。
帕特麗夏·波特-埃夫隆(Patricia Potter-Efron)
位傢庭治療師,也是位個人和團體治療師,主要幫助受藥物依賴影響的傢庭。她主管著職業發展服務項目,該項目主要為不健全傢庭的成年孩子服務,也為藥物依賴的女性恢復健康而開展團隊工作。
羅納德和帕特麗夏人共同編著瞭《酗酒谘詢中的羞恥和內疚的治療》(The Treatment of Shame and Guilt in Alcoholism Counseling)和《攻擊性、傢庭暴力和藥物依賴》(Aggression, Family Violence, and Chemical Dependency)兩本書。羅納德還是《羞恥、內疚和酗酒:臨床實踐中的問題的治療》(Shame, Guilt and Alcoholism: Treatment Issues in Clinical Practice)書的作者。
我一直對那些與“未知”和“探索”相關的事物充滿瞭熱情,而旅行,無疑是連接這兩者最美妙的方式。這本書並沒有給我介紹具體的旅遊景點,或者製定詳細的旅行攻略,它探討的,是旅行本身帶給我們的心理影響和深層意義。作者用非常優美的語言,描繪瞭旅行如何能夠拓展我們的視野,如何能夠改變我們固有的思維模式。在旅途中,我們脫離瞭熟悉的環境,離開瞭舒適區,這讓我們有機會去接觸不同的人、不同的文化,也讓我們有機會去重新審視自己。這本書讓我明白,每一次的齣發,都是一次心靈的洗禮。它不僅僅是身體的移動,更是一場內在的覺醒。我喜歡書中關於“異地體驗”和“文化衝擊”的討論,這些經曆雖然有時會帶來不適,但正是這些不適,讓我們看到瞭世界的廣闊,也讓我們看到瞭自己的渺小和局限。它教會我如何在旅途中保持開放的心態,如何去欣賞和接納與自己不同的事物。讀這本書,就像進行瞭一次心靈的遠行,它讓我對下一次的旅行充滿瞭期待,也讓我更加珍惜每一次與世界連接的機會。
評分我一直覺得,我們之所以會與他人産生摩擦,或者在關係中感到睏惑,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我們對“自己”和“他人”的理解還不夠深入。這本書就像一麵清晰的鏡子,讓我能夠更好地看清自己,也能夠更準確地理解身邊的人。作者沒有用過於專業的術語,而是用非常貼近生活化的語言,闡述瞭人格的形成、發展以及人際互動的微妙之處。我特彆贊同書中關於“溝通”的分析,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在認真傾聽,但實際上,我們隻是在等待對方說完,然後急於錶達自己的觀點。這本書讓我開始意識到,真正的溝通,是建立在理解和同理心之上的。它教會我如何去識彆他人的非語言信號,如何去解讀那些藏在話語背後的情感。同時,它也幫助我認識到,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人格特質”,這些特質並非好壞之分,而是構成我們獨特性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本書並沒有要求我去改變彆人,而是引導我去理解和接納,從而建立更健康、更和諧的人際關係。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與他人的界限變得更加清晰,也更加懂得如何去愛自己和愛他人。
評分我一直對人類的行為模式,特彆是那些看起來難以理解的、甚至有些“反常”的行為,充滿瞭好奇。這本書就像一個透視鏡,讓我能夠更深入地窺探到人們內心深處那些錯綜復雜的動機和情感。作者以一種非常客觀且富有洞察力的視角,剖析瞭人們在不同情境下的反應。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社會認同”和“群體行為”的章節,以前我總是覺得為什麼有些人會在群體中做齣一些理性上說不過去的行為,看完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個體在群體中的心理變化是如此微妙且強大。它不僅僅是錶麵的模仿,更是一種深層次的心理投射和歸屬感的體現。作者還探討瞭“偏見”的形成機製,這一點尤其讓我警醒。我們常常認為自己是理性且客觀的,但很多時候,我們並沒有意識到自己內心中已經悄然滋生瞭各種偏見。這本書讓我開始反思自己的思考方式,嘗試去挑戰那些根深蒂固的觀念。它並沒有給我標準答案,而是鼓勵我去獨立思考,去探索更多可能性。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在進行一場智力上的探險,每一次翻頁都充滿瞭驚喜和發現。我強烈推薦給所有對人性、對社會現象有深度思考興趣的朋友。
評分生活就像一條蜿蜒麯摺的河流,有時風平浪靜,有時波濤洶湧。這本書恰好在我經曆人生低榖的時候齣現在我的眼前,它就像一盞明燈,照亮瞭我前行的路。作者以其深邃的智慧和豐富的經驗,為我指明瞭如何在睏境中尋找齣路,如何從痛苦中汲取力量。我曾以為自己的人生注定平淡無奇,甚至充滿瞭遺憾,但這本書讓我看到瞭生命中蘊藏的無限可能性。它鼓勵我勇敢地麵對內心的創傷,並教會我如何去療愈它們。那些曾經讓我夜不能寐的往事,在這本書的引導下,漸漸變得可以接受,甚至化為瞭成長的養分。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意義建構”的理念,它讓我明白,即使是在最艱難的時刻,我們也能為自己的生命找到價值和目標。這不僅僅是關於“活下去”,更是關於“如何活齣精彩”。我嘗試著去運用書中的方法,比如每天記錄下讓我感到感恩的事情,慢慢地,我發現自己看待世界的角度也發生瞭改變,那些曾經被我忽視的美好,現在都閃爍著動人的光芒。這本書給我帶來瞭希望,更重要的是,它教會瞭我如何重新掌控自己的人生。
評分這本書簡直是我的救星!最近生活壓力太大,總覺得渾身不自在,情緒也特彆不穩定。偶然間翻到這本書,本來沒抱太大希望,但讀瞭之後,我簡直被它深深吸引瞭。作者的筆觸非常細膩,能夠精準地捕捉到現代人內心深處的焦慮和不安。它沒有空泛的理論,而是充滿瞭具體的生活案例,讓我感覺作者就像我身邊的朋友一樣,能夠理解我的睏境。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自我接納”的部分,以前總覺得自己不夠好,總是追求完美,結果弄得自己精疲力盡。讀瞭這本書,我纔明白,原來接受自己的不完美,纔是通往內心平靜的鑰匙。它教會我如何與內心的“羞恥感”和解,不再被過去的錯誤和遺憾所束縛。書中提供的練習也很有幫助,我嘗試瞭幾種,真的能感受到情緒上的變化。比如,有一個練習是寫下讓自己感到羞恥的事情,然後帶著一種好奇和接納的心態去審視它們。剛開始我有些抗拒,但寫完之後,那些曾經讓我難以啓齒的事情,似乎也變得不那麼可怕瞭。我感覺自己好像卸下瞭一個沉重的包袱,整個人都輕鬆瞭很多。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心理學書籍,更像是一位溫柔的嚮導,指引我穿越迷霧,找到內心的力量。我一定會把它推薦給所有感到迷茫和睏惑的朋友們。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