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华美好山川:泰山
定价:23.80元
售价:11.4元,便宜12.4元,折扣47
作者:赵玉侠
出版社: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出版日期:2013-01-01
ISBN:9787553413846
字数:
页码:127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五岳独尊
冀近神灵封禅于斯,五岳独尊,高难及,一览群山小……
内容提要
泰山是中国五岳之首,古名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济南、长清、肥城、泰安之间。其南麓始于泰安城,北麓止于济南市,方圆426平方公里。矗立在鲁中群山间。泰山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7米。泰山是中国批风景名胜区之一,又是天然的艺术与历史博物馆。泰山约形成于3000万年前新生代中期。泰山区域地层古老,主要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及各种片麻岩等几种古老岩石构成,距今约24-25亿年,属于太古代岩类。泰山有“五岳之长”、“五岳独尊”的称誉。泰山上存有许多人文景观。据中国古代各朝代文献记载,此山经常是皇帝设坛祭祀祈求国泰民安和举行封禅大典之地。个在此举行大规模封禅仪式的是秦始皇,在泰山封禅祭祀被人认为是天神必将赐予吉祥的“符瑞”,这便形成泰山大典的历代传统。
目录
泰山名称的由来
地形地貌
生态环境
日观峰
五大夫松
望人松
三潭叠瀑
后石坞
傲徕峰
壶天阁
小洞天
桃花峪
扇子崖
旭日东升
云海玉盘
黄河金带
晚霞夕照
泰山十八盘
红门
岱宗坊
斗母宫
孔子登临处
南天门
玉皇顶
普照寺
冯玉祥墓
碧霞祠
长寿桥
岱庙
天贶殿壁画
……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泰山名称的由来
地形地貌
生态环境
日观峰
五大夫松
望人松
三潭叠瀑
后石坞
傲徕峰
壶天阁
小洞天
桃花峪
扇子崖
旭日东升
云海玉盘
黄河金带
晚霞夕照
泰山十八盘
红门
岱宗坊
斗母宫
孔子登临处
南天门
玉皇顶
普照寺
冯玉祥墓
碧霞祠
长寿桥
岱庙
天贶殿壁画
……
对于一个像我这样,追求心灵栖息地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精神漫步”。作者对泰山气候变幻下光影的捕捉尤为精准,那种对自然现象的敏感性,让人联想到中国传统山水画的意境。全书的节奏把握得非常好,时而激昂,讲述泰山的雄伟与险峻;时而沉静,描绘山涧溪流与古寺的禅意。特别是在描述清晨雾锁山门时的那种静谧感,文字仿佛自带一种催眠的力量,能将人从尘世的喧嚣中抽离出来。这本书不仅让我“看到”了泰山,更让我“听到了”泰山,它仿佛在用低沉而坚定的声音,讲述着亘古不变的自然规律和人类对永恒的向往。这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在每一次重读时都能发现新意境的好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和排版设计也绝对值得称赞,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就能感受到制作者的用心。它不是那种快餐式的旅游指南,而更像是一本可以细细品味的艺术品。每一页的留白都恰到好处,给予文字和图片足够的呼吸空间。作者在讲述泰山神话传说和历代帝王封禅大典的部分,尤其引人入胜。他巧妙地将那些古代文献中的记载与现代的考察相结合,构建出一个宏大而又细致的历史画卷。我尤其欣赏他对“五岳独尊”这一概念的解读,那种由内而外散发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厚度,是其他许多山岳书籍难以企及的。读完后,我对泰山的敬畏感又加深了一层,不再仅仅是仰望一座高山,而是对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敬仰。
评分老实说,我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老生常谈的风景介绍,但这本书的深度完全超出了我的预期。它最成功的地方在于,它没有将泰山局限在“看景”的层面,而是深入挖掘了它在哲学、宗教乃至民俗生活中的定位。作者对历代文人墨客在泰山留下的诗词歌赋进行了精选和解读,这些片段的穿插,极大地丰富了文本的层次感。我喜欢它那种“以小见大”的叙事策略,通过描写一棵古松、一块碑刻,来折射出整个时代背景下的社会风貌和精神追求。这种由微观到宏观的跳跃,让阅读体验非常富有张力,让人在轻松阅读的同时,也能够进行深刻的思考,思考我们现代人与自然、与历史之间真正的联系是什么。
评分这本关于泰山的书,简直是一场视觉和心灵的盛宴。作者对这座名山的描绘细腻入微,从那些标志性的石刻到云雾缭绕的山顶日出,每一个场景都仿佛在我眼前重现。我特别喜欢他对泰山历史文化积淀的深入挖掘,那种跨越千年的厚重感,通过文字的力量娓娓道来,让人不禁对古人的智慧和毅力肃然起敬。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仿佛亲身攀登过那九千九百九十九级台阶,感受过山顶的磅礴气势。它不仅仅是一本介绍风景的书,更是一部关于敬畏、关于传承的文化读物。书中的插图选得极好,无论是早晨的霞光还是傍晚的晚照,都将泰山的雄伟与秀美展现得淋漓尽致,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收拾行囊,再次踏上那片神圣的土地,去亲身体验这份宁静与力量的交融。
评分当我翻开这本书时,最先被吸引住的是那种朴实而充满感情的叙述风格。作者没有过多地使用华丽的辞藻堆砌,而是用一种近乎对话的方式,讲述着泰山的故事,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向导,带着你慢慢走进这座山的内心世界。他对泰山的地理地貌特征的描述,既有科学的严谨,又不失文学的温度,尤其是提到那些独特的植被和岩石构造时,让人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这种平实中见真情的写作手法,让原本可能枯燥的地理介绍变得生动有趣,成功地将一座“死去的”石头山,活化成了一个有呼吸、有生命的文化符号。对于那些计划去泰山旅游,或者对中国名山感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非常全面且富有启发性的视角。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