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东北农林蚜虫志
定价:198.00元
作者:姜立云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1-06-01
ISBN:9787030309914
字数:1051000
页码:709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1.503kg
编辑推荐
蚜虫是较大的一类寄生性昆虫,其中许多类群是常见于农林经济植物上的重要害虫,隶属于昆虫纲半翅目。姜立云,乔格侠等所著的这本《东北农林蚜虫志》记述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呼伦贝尔盟、兴安盟、通辽市(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的蚜虫类昆虫共计13科111属297种,并提供了各相关分类阶元检索表,物种特征描述及特征图,附有学名索引、中名索引、寄主植物索引和参考文献。同时还介绍了蚜虫的经济价值、生物学特性、比较形态学及其在中国东北地区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特点和相关生物地理学分析。
内容提要
姜立云,乔格侠等所著的这本《东北农林蚜虫志》共记述中国东北地区蚜虫类13科111属297种昆虫,详细描述了所有物种,绘制形态特征图330幅,提供了亚科、属、亚属、种、亚种的检索表及东北农林蚜虫的所有物种的寄主植物信息,部分种类有简单的生物学记载。
《东北农林蚜虫志》较为详尽地介绍了蚜总科昆虫的分类地位和分类系统沿革;研究了蚜虫的比较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对东北地区蚜虫的物种多样性、区系组成和地理分布格局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同时提供了主要参考文献、中文学名索引、学名索引和寄主植物与蚜虫的对应名录,便于读者查阅。
本书可供昆虫研究者、植物保护工作者和高等院校有关专业师生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ISBN码9787030309914,虽然只是一个数字,但它代表着这部作品的官方身份和出版信息。我猜想,这部“东北农林蚜虫志”,很可能是一部集学术性、地域性和应用性于一体的专业书籍。在“东北农林”这个背景下,蚜虫的研究往往与农业生产的丰收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紧密相连。我脑海中浮现的画面是,在一个寒冷的冬季过后,当春天来临,各种农作物和树木开始萌发新芽,而那些微小的蚜虫也可能随之而来,悄悄地在嫩叶和茎秆上聚集,吸食植物的汁液,给农民和林业工作者带来巨大的挑战。这本书,或许就是为了解这些“不速之客”而编纂的。它可能会详细介绍东北地区常见的农林害虫蚜虫的种类,它们各自的形态特征、生命周期、发生危害的规律,以及最关键的——如何有效地防治它们。我期待从中获得科学的知识,去理解这些微小生物的生存策略,并学习如何与它们和谐共处,或者说,如何采取最科学有效的措施来保护我们的农林资源。
评分这部书名给我的第一印象是充满了地域性和专业性。我本身并非专业人士,但对于“东北”这个地理标识,总会联想到那里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丰富的生物资源。而“农林”两个字,则将研究的焦点进一步限定在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这意味着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纯粹的学术探讨,更蕴含着实际的应用价值。想象一下,在广袤的东北黑土地上,在茂密的兴安岭林区,存在着多少鲜为人知的生物?而蚜虫,作为一种常常被忽视但又可能造成巨大经济损失的害虫,其研究的深入程度,直接关系到我们如何更好地保护农作物和森林资源。我猜想,这本书的编著者一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深入田间地头,走进森林深处,进行实地考察和科学研究,才得以将这些珍贵的资料汇集成册。这种扎根于实践的学术探索精神,本身就令人肃然起敬。或许,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了解到东北地区特有的蚜虫种类,它们各自的生长习性,以及对当地农业和林业可能带来的影响,从而对这片土地上的生态系统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评分“姜立云”这个名字,如果是我认识的领域内的专家,那这本书的权威性就毋庸置疑了。我一直认为,一部好的学术专著,离不开作者深厚的学识功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对于“蚜虫”这个研究对象,我了解并不多,只知道它们是一种非常小的昆虫,但却能对植物造成不小的危害。而“志”,顾名思义,应该是关于蚜虫的系统性记录和整理,这其中可能包含了对不同种类蚜虫的详细描述,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史、发生规律,甚至可能涉及到它们的分类、分布以及它们与植物之间的相互关系。我非常好奇,在“东北农林”这个特定的环境下,蚜虫的研究会有哪些独特的发现和视角?是那些适应了寒冷气候的特殊种类?还是针对东北地区主要农作物和森林病虫害防治的独特解决方案?这本书就像一个知识宝库,等待着我去挖掘,去了解那些隐藏在自然界中的奥秘,去认识那些默默无闻却又在生态链中扮演重要角色的生命。
评分看到“东北农林蚜虫志”这个书名,我的脑海里立刻联想到了一片广阔而生机勃勃的土地。东北,这个名字本身就自带一种壮丽和朴实的气息,那里有着肥沃的黑土地,巍峨的山林,孕育着丰富的生命。而“农林”二字,更是将研究的焦点锁定在了与人类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领域,这让我对这本书充满了期待。蚜虫,虽然体型微小,但其对农作物和森林造成的危害却不容小觑。我猜想,这部“蚜虫志”很可能是一部关于东北地区农林害虫蚜虫的系统性研究成果,它可能详细记录了该地区存在的各种蚜虫种类,它们的形态特征、生活习性、传播途径,以及最关键的——如何有效地进行监测和防治。我设想,翻阅这本书,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田野考察,能够了解到这些微小生命在东北的独特生存状态,以及它们与当地生态环境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或许,这本书的出现,能为东北地区的农业生产和森林保护提供宝贵的科学依据和实践指导,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驾驭这些看不见的“敌人”。
评分这本书的光盘封面上印着“生命科学”,看着就觉得严谨而厚重。我一直对自然界中那些微小却又影响巨大的生命充满好奇,尤其是昆虫,它们数量庞大,种类繁多,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而“志”字,又暗示了这是一部系统的、带有学术性的著作,可能会收录大量的物种信息、分类特点、形态特征,甚至包括它们的生态习性、分布范围等等。我设想,翻开这本书,就像是进入了一个微观的昆虫王国,每一页都可能揭示一种我从未留意过的生物,它们如何生存,如何繁衍,又如何与周围的环境互动,这些都是令人着迷的未知领域。尤其是在“农林”这个范畴内,蚜虫作为一类普遍存在的农业害虫,它们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研究,无疑对保障农业生产、维护森林健康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我非常期待能够在这本书中找到关于这些“小家伙”的详细解答,或许还能从中学习到一些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这些都比单纯的阅读故事更能带来深刻的思考和启发。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