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消灭马鼻疽60年(精装)
定价:98.00元
作者:农业部兽医局,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版社: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5-12-01
ISBN:9787511623645
字数:
页码:354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消灭马鼻疽60年(精)》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云集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马鼻疽防治工作的大量材料,收录了60多年来广大兽医工作者防控马鼻疽的轨迹,总结了我国在防控、消灭马鼻疽工作方面取得的宝贵经验。全书集科学性、指导性和资料性于一体,可供畜牧兽医工作者、科技人员学习、参考,并能为我国动物疫病防控事业提供一些启示。本书共分上、下两篇,上篇包括马鼻疽流行概况、组织领导与战略部署、马鼻疽防治技术研究、消灭马鼻疽进程和消灭马鼻疽成就与经验启示;下篇包括各原疫区省份消灭马鼻疽工作情况及部分专家回忆录等。附件包含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务院、农业部出台的各项防制马鼻疽文件、规范等以及部分马鼻疽研究报告。附表中包含了各马鼻疽原疫区通过农业部考核验收时间表、1949年以来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马鼻疽防治情况表及2006—2014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马鼻疽监测情况表等。
目录
上篇 消灭马鼻疽的历程与成就
章 马鼻疽流行概况
节 流行史
第二节 流行规律
第三节 流行原因
第四节 危害
第二章 组织领导与战略部署
节 政策与措施的制定
第二节 防治机构建设
第三节 综合防治策略
第四节 马鼻疽防治的主要措施
第五节 其他保障措施
第三章 马鼻疽防治技术研究
节 流行病学的研究
第二节 防治技术的研究
第三节 防制措施的研究
第四章 消灭马鼻疽进程
节 流行期
第二节 控制期
第三节 稳定控制期
第四节 消灭期
第五节 巩固期
第五章 消灭马鼻疽的成就与经验启示
节 消灭马鼻疽的成就
第二节 经验与启示
下篇 疫区省份消灭马鼻疽情况及专家回忆录
第六章 疫区省份消灭马鼻疽情况
节 北京市
第二节 天津市
第三节 河北省
第四节 山西省
第五节 内蒙古自治区
第六节 辽宁省
第七节 吉林省
第八节 黑龙江省
第九节 江苏省
第十节 安徽省
第十一节 山东省
第十二节 河南省
第十三节 四川省
第十四节 贵州省
第十五节 云南省
第十六节 西藏自治区
第十七节 陕西省
第十八节 甘肃省
第十九节 青海省
第二十节 宁夏回族自治区
第二十一节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第二十二节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第七章 专家回忆录
陕西兽医史上的辉煌篇章
内蒙古自治区防制马鼻疽的苦乐回忆
安徽省消灭马鼻疽工作情况
消灭马鼻疽30年工作回顾
消灭马鼻疽的片段回忆
忘不了那匹叫艾坦的马
我见证了:中国消灭马鼻疽
附件
附件一 马鼻疽诊断技术及判定标准
附件二 1996—2000年全国消灭马鼻疽规划
附件三 2001—2005年全国马鼻疽防治规划
附件四 马鼻疽防治技术规范
附件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
附件六 国家中长期动物疫病防治规划(2012—2020年)
附件七 关于苏联马鼻疽补体结合反应中抗原与抗体反应域之研究
附件八 间接血凝抑制试验在马鼻疽诊断上的应用
附件九 马鼻疽免疫对流电泳和琼脂双扩散试验
附件十 马鼻疽诊断方法的研究
附件十一 鼻疽免疫研究工作初步总结
附件十二 鼻疽菌定向变异及免疫研究
附件十三 重铬酸钾对鼻疽菌变异影响的研究
附件十四 链霉素对鼻疽菌毒力的影响
附件十五 马鼻疽弱毒菌苗对马体的免疫试验
附件十六 鼻疽菌通过牛继代和对牛胸腔感染试验
附件十七 鼻疽菌在液体培养基内生长的研究
附件十八 鼻疽免疫机理的研究
附件十九 磺胺-鼻疽菌素疗法治疗马鼻疽的试验
附件二十 磺胺噻唑配合中药对于急性活动性鼻疽马的治疗
附件二十一 中草药对鼻疽杆菌的体外抑菌试验
附件二十二 试验动物试验性鼻疽治疗的研究
附表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不仅仅是关于疾病的扑灭,更是关于人类与自然、与动物之间关系的深刻反思。在消灭马鼻疽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科学的力量,也看到了生态环境的演变。书中提及了在某些地区,由于经济发展和养殖方式的改变,马匹的生存环境也随之变化,这又对疾病的防控提出了新的挑战。这种将生物安全与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等因素结合起来的论述,使得这本书的视野更加开阔,不仅仅局限于一个狭窄的生物医学领域。我从中获得的启发是,任何一项重大的公共卫生事业,都不能孤立地看待,而需要将其置于更广阔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中去理解。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给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阅读,对于普通读者而言,也能从中获得很多关于公共卫生、科学精神以及社会协同的启示。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基层工作者事迹的着重描写,他们的平凡却伟大。例如,一位常年在一线工作的兽医,他用朴实的语言讲述了自己如何与一匹因马鼻疽而痛苦的马建立情感连接,并尽力去挽救它。这些充满人情味的故事,让冰冷的科学数据变得鲜活,让抽象的防控目标变得具体。
评分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书中对国际合作与交流的论述。在消灭马鼻疽的漫长过程中,中国并非孤军奋战。书中详细介绍了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动物卫生组织等机构的合作,以及引进国外先进的防控理念和技术。这种开放的态度和积极的国际合作,对于我们认识和学习国际先进经验,以及在国际舞台上分享中国在动物疫病防控方面的成就,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也从中看到了中国在生物安全领域的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的轨迹,这是一种令人振奋的进步。
评分书中对于马鼻疽的科学防控策略的探讨,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是列举了当年采取了哪些措施,而是深入剖析了这些措施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在不同历史时期,由于认识的局限性或技术的发展,这些策略是如何演变和完善的。比如,对早期诊断技术的描述,以及后来引入的更先进的检测方法,它们如何一步步提高了准确性和效率。我还特别留意到,书中对疫苗研发和推广的篇幅,这部分内容让我看到了中国在生物医药领域的不断进步,从最初的引进、仿制,到后来的自主研发,再到大规模的普及应用,每一个环节都凝聚着智慧和汗水。
评分在阅读过程中,我脑海中不时会浮现出当年新闻报道中,关于某地爆发疫情时,兽医们穿梭于马厩的身影。这本书将那些模糊的记忆变得清晰,并提供了更为详尽和专业的解读。它不仅仅是历史的记录,更是一份珍贵的经验总结。书中对于防控策略的失误与纠正的坦诚描述,也让我感受到了科学的严谨和探索精神。比如,在某个阶段,曾经尝试过某种方法,但效果不佳,后来通过反思和实验,才找到了更有效的解决方案。这种勇于承认错误并及时修正的态度,是科学进步的重要驱动力,也值得我们学习。
评分我特别欣赏这本书在叙事上的多维度性。它并没有局限于宏大的叙事,而是通过大量的访谈、文献梳理,勾勒出了一个立体的全景图。我仿佛看到了那些当年在条件艰苦的野外考察的科研人员,他们如何在简陋的实验室里进行着精密的实验;也看到了那些常年奔波于乡间的兽医,他们用自己的双脚丈量着土地,为每一匹可能感染的马儿进行检查。书中一些生动的细节描写,比如,一位老兽医回忆起当年为了给马儿注射疫苗,自己是如何克服恐惧,甚至冒着被踢伤的危险,来完成工作的。这些片段,虽然微小,却如同珍珠般串联起中国消灭马鼻疽的宏大篇章,让这段历史变得有温度、有血有肉。
评分总而言之,这是一本厚重而充满力量的书籍。它不仅仅是在讲述一个关于疾病被征服的故事,更是在呈现一个民族在面对挑战时所展现出的智慧、勇气和坚韧。六十年,足以让一个时代过去,也足以让一个深刻的印记被铭刻。这本书,就是这样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它提醒我们,和平来之不易,健康亦是如此。我想,未来在回顾中国在各个领域取得的成就时,这段消灭马鼻疽的历程,一定会是一个闪亮的注脚,而这本书,则是这个注脚最忠实的记录者。
评分令我惊喜的是,书中还触及到了马鼻疽在文化层面的影响。虽然篇幅不多,但其中关于这种疾病对古代交通、军事等方面的影响的简要提及,让我对马匹在人类历史中的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并且,也从中窥见了在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是如何面对和处理这类疾病的,这种对比更能凸显出当代科技的进步和人类在与疾病抗争中取得的巨大胜利。这种跨学科的视角,让本书的内容更加丰富和引人入胜。
评分这是一本非常值得深入阅读的著作,其厚重的精装本本身就传递出一种庄重与典藏的意味。书中关于中国消灭马鼻疽六十年的历程,绝非仅仅是简单的历史回顾,而是一部浓缩了无数科研人员、基层兽医、养殖户以及政府部门协同努力的奋斗史诗。我想,在阅读的过程中,最让我动容的,是那些被文字记载下来的,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和背后默默付出的个体。例如,书中详细描述了某个偏远地区的疫情爆发,当时物资匮乏,技术条件有限,但当地的兽医团队如何不眠不休,冒着被感染的风险,用最原始的方法进行隔离、治疗和扑灭。这种不畏艰险、守护生命的职业精神,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显得尤为珍贵。
评分关于书中对“消灭”这一概念的界定和理解,也让我进行了深入的思考。马鼻疽作为一种传染病,其“消灭”并非意味着彻底从地球上消失,而是在一定区域内,通过有效的防控措施,使其不再对公共卫生和经济造成威胁。书中对这个过程的细致阐述,以及如何长期保持警惕和监测,让我看到了一个负责任的国家在生物安全方面所做的长期努力。这是一种对生命负责,对未来负责的态度,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