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移动服务计算支撑技术
定价:45.00元
作者:张德干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0-08-01
ISBN:978703028699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341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移动服务计算是一种以云计算和普适计算为背景,以有线和无线互联网为依托,以移动通信设备为载体的计算形式,是一种分布式服务计算。它对人们生活和工作中的各个方面能够产生重大影响。移动服务计算技术是一个不断演进的过程。其支撑技术涉及计算、通信和数字媒体等技术的各个方面,包括计算机的硬软件、系统体系结构、网络通信、应用系统、人机交互等。本书主要阐述与如下几个方面相关的技术:无缝移动技术、服务发现技术、网络拥塞控制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移动多智能体系统。
本书可供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及教师学习和参考,也非常方便从事移动服务计算以及相关领域的科研和工程开发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移动服务计算支撑技术》这本书确实提供了对移动服务计算领域一个极为全面的视角。我尝试着去理解书中关于移动感知计算(Context-Aware Computing)的章节,作者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传感器数据来理解用户的实时状态和环境信息,并基于这些信息来动态调整服务。书中列举了多种感知技术,如定位、运动、声音、以及生理传感器的应用,并探讨了如何将这些零散的数据融合成有意义的上下文信息。尽管这些理论非常有吸引力,并且对未来的智能服务至关重要,但我总觉得这本书在“应用层面”的落脚点有些模糊。例如,当书中讨论到基于用户位置的服务推荐时,虽然阐述了算法的原理,但对于如何设计用户界面来自然地呈现这些推荐,或者如何处理用户隐私的顾虑,则很少涉及。这本书更像是在描绘一张蓝图,指明了方向,但如何去建造这座大厦,以及在建造过程中会遇到的具体困难和解决方案,则需要读者自行探索。
评分对于《移动服务计算支撑技术》这本书,我的感受可以用“理论丰富,实践略显不足”来概括。书中对于移动计算环境下的能效管理和电池优化技术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探讨,从硬件层面的功耗分析,到软件层面的任务调度和资源利用优化,都进行了细致的梳理。作者提出的多种能效模型和优化算法,虽然在理论层面非常严谨,但阅读起来需要一定的专业背景。我尝试去理解那些复杂的数学公式和模型,但过程中却鲜少看到具体的工程实践案例来佐证这些理论的有效性。例如,书中提到了多种动态电压频率调整(DVFS)策略,并分析了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理论性能增益,但却没有提供如何在实际Android或iOS平台上实现这些策略的详细指导,也没有对实际性能提升进行量化评估。这让我感觉,这本书更像是一份详细的技术白皮书,适合用于深入研究,但对于希望快速将技术应用于产品开发的工程师来说,可能需要花费大量精力去消化和转化。
评分坦白说,《移动服务计算支撑技术》这本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并非完全是惊喜。这本书的内容非常庞大,几乎涵盖了移动服务计算的所有关键技术领域。我尤其对其中关于移动数据管理和隐私保护的部分印象深刻。作者详细阐述了在移动环境中,如何高效地存储、检索和同步数据,并重点分析了数据一致性和低延迟的需求如何影响传统的数据库设计。在隐私保护方面,书中讨论了差分隐私、同态加密等前沿技术在移动服务中的应用,并给出了理论上的可行性分析。然而,我总觉得这本书在连接理论与实际应用方面,还有些欠缺。虽然它详细解释了“是什么”和“为什么”,但对于“怎么做”,尤其是具体的代码实现、性能优化建议、或者是在不同平台上的差异化处理,则着墨不多。我希望在阅读后,能够立即找到一些可以迁移到我实际项目中的具体解决方案,但这本书更多的是激发了我对问题的思考,而非提供现有的工具箱。对于有志于理论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无疑是宝藏,但对于渴望技术落地和快速开发的应用开发者而言,可能需要配合其他更偏向实践的书籍一起阅读。
评分初次翻阅《移动服务计算支撑技术》,我被其庞大的信息量和严谨的逻辑结构所折服。书中关于移动通信协议栈在服务支持中的作用,以及不同协议在性能、功耗、可靠性方面的权衡,进行了非常深入的剖析。作者不仅仅是简单地介绍协议,而是将其置于整个移动服务计算的生态系统中,分析了不同协议如何影响服务的可用性、响应时间和用户体验。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无线接入技术演进及其对移动服务影响的章节,从2G到5G,再到未来可能的6G,作者都进行了前瞻性的分析,并探讨了这些技术变化如何催生新的服务模式。然而,我个人更倾向于能够看到更多关于服务质量(QoS)保障和性能优化的实际案例。虽然书中提到了相关的理论框架,但缺乏具体的场景分析和解决方案。例如,在网络不稳定或高延迟的环境下,如何通过软件层面的设计来保证视频会议或在线游戏的流畅体验,书中给出的建议比较概念化,没有提供可供参考的实现思路。
评分这本书的名字是《移动服务计算支撑技术》,读完之后,我感觉它更像是一本理论密集型的学术著作,而非一本能够直接指导实践的工具书。书中的每一章都深入探讨了移动服务计算的各个方面,从底层的网络协议到上层的服务框架,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论述。例如,关于移动计算中的资源调度问题,作者不仅列举了传统的几种调度算法,还深入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并对一些新兴的、针对移动设备特性的算法进行了理论上的推演。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需要反复查阅相关的网络和操作系统知识,才能完全理解作者提出的某些模型和概念。虽然这对于提升理论认知非常有帮助,但对于那些希望快速上手构建移动服务应用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这本书更适合那些想要深入理解移动服务计算底层原理,并可能从事相关研究的学者或高级工程师。它提供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实际的编程技巧和工程实践的介绍则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对技术可行性的探讨和理论模型的构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