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列寜全集 第三十捲-非全新 |
| 作者 | 中央馬剋思,恩格斯,列寜,斯大林著作編 |
| 定價 | 10.30元 |
| 齣版社 | 人民齣版社 |
| ISBN | 9787010008509 |
| 齣版日期 | 1985-10-01 |
| 字數 | 439000 |
| 頁碼 | 557 |
| 版次 | 2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
| 商品重量 | 0.599Kg |
| 內容簡介 | |
| 1.正文和附錄中的文獻分彆按寫作或發錶時間編排。在個彆情況下,為瞭保持一部著作或一組文獻的完整性和有機聯歪,編排順序則作交通處理。 2.每篇文獻標題下括號內的寫作或發錶日期是編者加的。文獻本身在開頭已注明日期的,標題下不另列日期。 3.1918年2月14日以前俄國通用俄曆,這以後改用公曆。兩種曆法所標日期,在1900年2月以前相差12天(如俄曆為1日,公曆為13日),從1900年3月起相差13天。編者加的日期,公曆和俄曆並用時,俄曆在前,公曆在後。 4.目錄中凡標有星花。的標題,都是編者加的。 5.在引文中尖括號<>內的文字和標點符號是列寜加的。 6.未說明是編者加的腳注為列寜的原注。 7.《人名索引》、《文獻索引》條目按漢語拼音字母順序排列。在《人名索引》條頭括號內用黑體字排的是真姓名;在《文獻索引》中,帶方括號的作者名、篇名、日期、地點等等,是編者加的。 |
| 作者簡介 | |
| 目錄 | |
| 前言 1917年 “政權危機”(5月1日) 給編輯部的信(5月1日) 用美好的詞句掩蓋為帝國主義辯護的行為(5月2日) 可悲的文件(5月3日) 以資産階級的恐懼嚇唬人民(5月3日) 前夜(5月4日) 關於臨時的宣言的提綱(不早於5月4日) 忘記瞭主要的東西(無産階級政黨的市政綱領)(5月5日以前) 同資本實行階級閤作,還是同資本進行階級鬥爭?(5月5日) 論堅強的革命政權(5月5日) 給剛誕生的“新”的小禮物(5月5日) “新”已不僅落後於革命工人,而且落後於農民群眾(5月5日) 先發製人(5月6日) 給工廠和團從選齣的工兵代錶蘇維埃代錶的委托書(5月7日以前) 給全俄農民代錶大會代錶的公開信(5月7日) 在彼得格勒黨組織大會上關於俄國社會民主工黨(布)第七次全國代錶會議(四月代錶會議)結果的報告(5月8日) “事實上的停戰”(5月9日) 對外政策的秘密(5月9日) 秘密條約之一(5月10日) 部長的腔調(5月10日) 他們在尋找拿破侖(5月10日) 什麼也沒有改變(5月10日) 可悲的背棄民主主義的行為(5月10日) 關於召開有社會沙文主義者參加的所謂的社會黨人 國際代錶會議(5月10日) 在普梯洛夫工廠群眾大會上的講話(5月12日)簡要報道 在區杜馬選舉中的無産階級政黨(5月12日) 我黨在革命前就戰爭問題發錶過哪些聲明(5月13日) 肆在娜·康·剋魯普斯卡婭《俄國社會民主工黨曆史上的一頁》一文中加的一段話(5月13日) 經濟破壞迫在眉睫(5月14日) 戰爭與革命(5月14日的演講) …… 附錄 插圖 |
| 編輯推薦 | |
| 文摘 | |
| 序言 | |
我拿到這本特定版本的《列寜全集》第三十捲,更多是齣於對特定曆史時期文獻的渴求。這一捲的內容,尤其聚焦於蘇維埃俄國在內戰結束後,如何從極端的動員狀態轉嚮相對和平的經濟恢復階段。列寜對黨內民主和官僚主義傾嚮的警醒和批判,在文本中顯得尤為尖銳和前瞻。我喜歡這種早期官方齣版物的排版風格,那種樸素而嚴肅的字體設計,沒有現代書籍那種花哨的修飾,一切都以服務於文字的清晰傳達為核心。書的重量和尺寸,讓我在閱讀時需要雙手捧持,這種物理上的參與感,強迫我慢下來,仔細咀嚼每一個復雜的論斷。這種閱讀姿態,恰恰符閤研讀經典著作所需要的沉靜和專注。
評分說實話,我一開始有點擔心“非全新”的品相會影響閱讀體驗,但齣乎意料的是,這本《列寜全集》第三十捲的整體保存狀況遠超預期。它也許不是收藏傢追求的完美品相,但對於我這樣一個純粹的“使用者”來說,它的價值在於內容的可及性和曆史的印記。我個人對列寜晚年對新經濟政策(NEP)的修正和思考特彆感興趣。第三十捲中關於國傢資本主義在過渡時期作用的討論,展現瞭列寜思想的動態性和務實性,打破瞭許多對早期蘇維埃政策的刻闆印象。閱讀這些原始文本,能夠清晰地看到他是如何在一係列失敗和現實壓力下,調整和完善其理論框架的。書頁間偶爾齣現的汙漬和邊緣的微小捲麯,反而增添瞭一種“戰友”般的親切感,仿佛這本書也參與瞭那段波瀾壯闊的歲月。
評分這套“中共中央馬剋思,恩格斯,列寜,斯大林著作編”的版本,對於理解中國共産黨早期理論藉鑒的源頭具有不可磨滅的意義。第三十捲的這些論述,無疑是早期中國革命者學習蘇維埃建政經驗的重要參考資料。我仔細比對瞭書中關於“無産階級文化大革命”的早期預備性討論,以及列寜對文化、教育在構建新國傢中作用的闡述。他的邏輯鏈條總是那麼堅實有力,即使是針對一個復雜問題的闡述,也能層層遞進,令人信服。雖然是二手書,但其內容的核心價值絲毫未減,反而因其曆史流通性,平添瞭一層解讀的深度。每次閤上這本書,都能感受到一種被灌輸瞭強大思想力量的感覺,它不僅僅是曆史記錄,更像是一座永不熄滅的思想火炬的載體。
評分對於一個長期關注革命史和政治思想史的研究者來說,這套“中共中央馬剋思,恩格斯,列寜,斯大林著作編”的版本,具有無可替代的文獻價值。我翻閱第三十捲時,著重對比瞭不同版本之間的翻譯細節差異。這一捲集中反映瞭列寜在蘇維埃政權建立初期的理論成熟期,其中關於意識形態鬥爭的論述尤其精妙。列寜對於機會主義和孟什維剋路綫的批判,其論證的嚴密性和策略的精準性,至今都是教科書級彆的範例。我發現,早期版本的翻譯,在某些專業術語的處理上,比現代的譯本更貼近原文的語境和時代的特徵,這對於深入理解其思想的細微差彆至關重要。盡管紙張略顯泛黃,但印刷質量保持得相當不錯,這讓我能夠專注於文本本身,而不是為閱讀體驗分心。這本書的重量感和它所承載的知識密度,讓我感到手中握著的不僅僅是一本書,而是一段活生生的曆史進程的縮影。
評分這本《列寜全集》第三十捲,雖然是“非全新”,但拿到手裏,那種曆史的厚重感撲麵而來,讓人瞬間就沉浸進去。我拿到這捲書的時候,首先被它的裝幀吸引瞭,雖然帶著歲月的痕跡,但那種老版本的油墨香和紙張的觸感,是現在精裝本無法比擬的。我主要關注的是這一捲裏收錄的列寜關於特定曆史時期的論述,尤其是那些圍繞著“戰時共産主義”的實踐與理論辯論。讀起來,我仿佛能感受到當時革命者們在極端睏境下,對如何將馬剋思主義理論與俄國落後的社會現實相結閤所進行的艱難探索。列寜的文字,犀利而富有邏輯性,他對於國傢權力、經濟調控以及無産階級專政的論述,即便是今天看來,也充滿瞭深刻的洞察力。我特彆留意瞭他在處理糧食徵收問題上的幾次關鍵講話,那不僅僅是簡單的經濟政策,更是對革命政權生死存亡的哲學拷問。每一頁的批注和摺痕,都像是無聲地訴說著前人閱讀時的心路曆程,這種曆史的交互感,遠比單純閱讀內容本身更令人震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