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書基本信息 | |
| 圖書名稱 | 你可以跑得更快:跑者都應該懂的跑步關鍵數據 |
| 作者 | 徐國峰 |
| 定價 | 59.80元 |
| 齣版社 | 新星齣版社 |
| ISBN | 9787513323406 |
| 齣版日期 | 2017-05-01 |
| 字數 | |
| 頁碼 | |
| 版次 | 1 |
| 裝幀 | 精裝 |
| 開本 | 16開 |
| 商品重量 | 0.4Kg |
| 內容簡介 | |
《你可以跑得更快》是姿勢跑法中國區總教練徐國峰,根據多年經驗寫就的專業跑步指導書。 作為跑步圈的先鋒,徐國峰結閤自己多年的研究和教學實踐,通過“體能”、“技術”和“壓力與效果”三大指標,教你如何正確解讀跑步數據。 利用數據,我們纔能為自己量身打造高效的訓練計劃,評估自己目前跑步的體能與技術。唯有先認識自己,纔能突破自我,跑齣自身極限的速度! 《你可以跑得更快》讓你瞭解自己跑得有多快,明白自己為何跑得這麼快,知道如何讓自己跑得更快! |
| 作者簡介 | |
| 徐國峰,曾擔任Garmin總教練、姿勢跑法中國地區總教練、UnderArmour颱灣地區簽約跑步教練。曾擔任2015、2016年Garmin上海、北京、颱北地區訓練營的總教練,指導和參與瞭中國地區所有姿勢跑法的教練認證,對於跑步的技術、體能與肌力訓練都有著相當豐富的理論研究與實踐經驗。標鐵紀錄是2小時5分,大鐵紀錄是9小時44分,全程馬拉鬆的*紀錄在3小時以內,在耐力運動方麵已有10本相關著作與譯作。 |
| 目錄 | |
| Chapter1大攝氧量 1.心髒隻是泵,跑者的引擎在綫粒體 2.不用進實驗室也能知道自己的大攝氧量 3.如何利用跑錶準確估算大攝氧量 4.提升大攝氧量的佳方法? Chapter2訓練強度區間 1.6種強度區間的訓練目的 2.找到自己的心率區間 3.如何知道自己的大心率與靜息心率? 4.胸帶式vs光學式心率錶:前者準確,後者舒服 5.找到自己的配速區間 6.確認各跑步強度區間的訓練時數與進步幅度 Chapter3訓練量與狀況指數 1.訓練量有助你厘清過去的訓練重點 2.訓練量的計算方式 3.體能進步幅度、疲勞度與當前的狀況一目瞭然 4.用熱身時的數據告知跑者今天的狀況 5.RQ狀況指數就像長期股票走勢,可以幫助跑者決定未來的訓練方嚮 Chapter4周期化訓練 1.該練什麼強度? 2.如何確認自己的有氧體能基礎已經打穩瞭? 3.打好體能基礎,LSD練2小時30分就夠瞭 4.基礎體能打穩之後要開始練間歇纔會再進步 5.利用訓練量找齣間歇訓練的具體次數 Chapter5跑力 1.通過競賽跑力麯綫幫你發現自己跑步體能的優缺點 2.實時跑力可協助跑者實時掌握自己進步的幅度 3.跑力與大攝氧量的差距越小,跑者的效率越高 Chapter6跑步力學 1.運動力學的階層 2.利用角度判定誰的跑步技巧比較好 3.利用手機APP量化自己的前傾角度與觸地角度 4.作用在跑者身上的兩種力:重力與地麵反作用力 5.在月球上跑步比較快嗎? 6.不刻意跨步也可以跑齣長步幅 7.跟腱是腳上的天然彈簧 8.錯誤的步態不再被沿用 Chapter7如何量化跑步技術 1.10公裏世界紀錄進步史 2.想要提高配速,先縮短自己的觸地時間 3.縮短觸地時間的方式 4.檢查自己兩腳的動作是否平衡 5.可以量化跑姿優劣的移動參數 6.挺直跑vs坐著跑:量化跑姿數據 Chapter8熱量與量 1.機器vs燃糖機器 2.LSD訓練將使你嚮機器進化 3.FatZone:大強度區間 4.短暫的間歇訓練也能提升運動後的率 5.間歇跑和有氧跑在上的差彆 Chapter9壓力與訓練效果 1.變強,發生在壓力之後的恢復期 2.心率變異度可以用來量化身體的抗壓性 3.壓力越大,訓練效果越好 4.如實設定個人資料,纔能提高效果值的準確度 5.利用訓練後的EPOC評估訓練效果 6.訓練效果越好,恢復時間也越長 Chapter10比賽的配速策略 1.半馬配速策略 2.全馬比賽策略 3.衰竭vs破PB 4.人與獸的差異:不為食物和繁衍而跑 5.比賽中體能分配失當的休剋體驗 6.比賽配速是一種藝術,而跑錶是創作的工具 附錄跑步科學術語匯整 |
| 編輯推薦 | |
| ★Garmin地區總教練、姿勢跑法中國區總教練徐國峰凝聚多年經驗寫就的專業跑步指導書 ★結閤訓練理論 穿戴式裝置 跑者數據分析,專業、精準、清晰 ★村上春樹《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是跑者的人生指南,徐國峰《你可以跑得更快》是跑者的技術指南 ★專業跑步訓練機構“跑步學院”指定教材,使跑者深刻認識和掌握身體密碼,量化每一次進步,更安全地提升跑步實力 ★瞭解自己跑得有多快,明白自己為何跑得這麼快,知道如何讓自己跑得更快! |
| 文摘 | |
| 序言 | |
說實話,我對市麵上那些“成功學”式的運動書籍一直抱有警惕,很多都辭藻華麗,但缺乏實際操作的支撐。然而,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完全不同,它充滿瞭紮實的、近乎“工程師”般的嚴謹性。我尤其欣賞它對於“數據可視化”和“個體化調整”的強調。它不會告訴你一個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訓練計劃,而是教你如何去解讀自己的身體給齣的信號。比如,作者對於“恢復率”和“訓練負荷(TRIMP/RPE)”的權衡分析,簡直是為我這種經常在“想跑多點”和“怕練傷瞭”之間搖擺不定的跑者找到瞭一個完美的平衡點。我曾經因為前一晚睡眠質量不好而硬撐著跑瞭一個高強度訓練,結果第二天狀態低迷,效率極差。讀完相關章節後,我學會瞭如何更誠實地麵對身體的疲勞信號,利用一些簡單的量錶來量化這種疲勞,然後靈活地將原計劃的強度降級或轉化為輕鬆跑。這種“動態調整”的能力,遠比死闆地遵循一個周期錶要實用得多。它真正教會瞭我如何成為自己身體的“首席分析師”,而不是一個被動接受訓練指令的執行者。這本書的價值,就在於它把跑步的玄學成分剝離,剩下的全是硬核的科學方法論。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風格非常接地氣,雖然內容涉及很多專業術語,但作者的筆觸總能將那些復雜的生理學概念轉化為跑者日常訓練中可以立即應用的小技巧。我不是科班齣身,對運動生理學隻是略知一二,但在閱讀的過程中,幾乎沒有感到任何晦澀難懂的地方。其中有一段關於“乳酸閾值”的講解,我以前總覺得那是精英運動員纔需要關心的指標,但作者通過一係列生活化的比喻和實際的測試方法,讓我明白,即便是跑半馬的業餘選手,理解和訓練這個閾值,對提升穩定配速的能力有多麼關鍵。我嘗試書中提到的幾種簡單測試方法,很快就定位到瞭自己當前最薄弱的環節。這種“發現問題—理解原理—解決問題”的閉環設計,讓閱讀過程充滿瞭探索的樂趣和即時的滿足感。買瞭很多跑步書,很多讀完後閤上書本就忘瞭,因為它們隻是知識的堆砌。而這本書不同,它更像是一個經驗豐富的教練,在你耳邊細心地指導你如何調整每一步,讓你感覺自己每跑一步都是在有意識地進步。
評分這本書絕對是為那些渴望突破自我、真正理解身體如何運作的跑者量身定做的“武功秘籍”。我記得自己剛開始跑步的時候,總是憑著一股熱情往前衝,跑量上去瞭,但時不時會遭遇瓶頸,或者莫名其妙地受傷。直到我開始接觸到一些關於身體科學和訓練數據背後的深層邏輯,纔恍然大悟,原來跑步絕不是簡單的“邁開腿”那麼迴事。這本書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它沒有停留在泛泛而談的“堅持就是勝利”,而是深入到那些我們平時容易忽略的關鍵指標中去挖掘潛能。比如,它會詳細解析不同配速下的心率區間應該如何匹配,以及如何通過分析配速波動來判斷當日的身體儲備狀態。我嘗試著根據書中的一些建議調整瞭我的間歇跑強度,不再盲目追求速度上的數字,而是更注重“質量”和“效率”。僅僅是調整瞭跑姿的某些微小細節,比如觸地時間和步頻的細微變化,我的長距離耐力似乎得到瞭一個質的飛躍。那種感覺就像是找到瞭一個隱藏的加速開關,原來之前所有的努力都隻是在做無用功,而現在,我終於掌握瞭科學的鑰匙。它不僅僅是一本指導手冊,更像是一麵鏡子,讓你看清自己真實的跑步水平和潛力所在,非常適閤那些已經跑瞭一段時間,但想要進入更高階的跑者。
評分對於長期堅持跑步的人來說,最大的挑戰往往不是體能的下降,而是訓練的“審美疲勞”。每天麵對同樣的路綫,同樣的配速,那種枯燥感會慢慢消磨掉最初的熱情。這本書的齣現,簡直是給我的訓練計劃注入瞭一劑強心針。它不再局限於傳統的“長慢跑”和“間歇跑”的二元對立,而是引入瞭更多維度的數據驅動型訓練模式。比如,它對我關於“配速區間的劃分”進行瞭徹底的顛覆。我以前總是憑感覺或心率帶的粗略建議來劃分,但書中提供的基於個體最大攝氧量估算和實際體感強度相結閤的方法,讓我對自己的速度潛力有瞭更精確的認識。通過引入幾個新的訓練變量,我的訓練內容變得豐富起來,不再是機械重復,而是充滿瞭針對性的優化。這極大地提高瞭我的訓練投入度和完成後的成就感。更重要的是,這種係統化的數據管理,讓我的訓練不再是“碰運氣”,而是變成瞭可以被預測和優化的工程項目。我清晰地看到瞭自己的進步麯綫,這種可視化的反饋機製,比任何奬牌都更能激勵我繼續嚮前衝。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在“損傷預防”方麵的著墨深度,超齣瞭我的預期。很多跑者書籍通常會把傷病問題一筆帶過,或者僅僅是推薦拉伸和放鬆。但這本書不同,它從生物力學和數據疲勞纍積的角度,係統地分析瞭哪些數據指標的異常變化是傷病即將發生的預警信號。比如,它會教你如何監測步頻的變化——如果你的步頻突然下降而每一步的著地衝擊力(可以通過某些裝備輔助測量,或者通過感覺判斷)增加,這可能意味著你的核心肌群已經過度疲勞,需要立即減量。這種前瞻性的預警機製,對我這種有舊傷史的跑者來說,簡直是無價之寶。我不再是被動地等待疼痛的齣現再去處理,而是學會瞭主動地在身體發齣微弱抗議時就進行乾預和調整。這種將“治療”轉化為“預防”的思維轉變,讓我整個跑步生涯的穩定性大大提高。買這本書,不僅僅是想跑得更快,更是想跑得更久、更健康,從這個角度來說,它的價值遠遠超過瞭訓練技巧本身,它關乎的是可持續的運動生命力。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