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室内攀岩指南
定价:62.00元
作者:约翰.怀特,周滢琼,刘常忠 周文峰 审译
出版社:北京日报出版社(原同心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8-01
ISBN:9787547726938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20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 室内攀岩指导书,攀岩领域教练心力之作。
★中国国家攀岩队前队长刘常忠, 攀岩裁判陈新联袂推荐。
★ 超过340个关于动作、步骤的彩图详解,基础动作、进阶技能稳步推进。
★ 涵盖理论知识、训练动作,保护指导,一本书解锁*酷健身方式。
内容提要
室内攀岩,既融入了室外岩壁的特点,又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既有野外攀岩的刺激,又有室内的舒适和安全,因而吸引了大量攀岩爱好者参与其中,参与人数已经大大超过了野外攀岩,并且被列入2020年东京奥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室内攀岩指南》是室内攀岩爱好者的技术工具书和指导书,约翰?怀特有着20多年的攀岩和教练经验,在本书中,他系统地介绍了室内攀岩的文化、从入门到升级的一整套攀岩动作和技巧、训练方法、事故的预防、攀岩损伤及其预防等。无论是入门级新手、高级玩家,还是经常参与攀岩赛事的选手,都能从中获益。
目录
引言 攀岩简史
章 人工岩壁的历史
第二章 室内攀岩装备
第三章 找到一个适合自己的岩馆
第四章 开始攀登
第五章 顶绳攀登
第六章 室内先锋攀登
第七章 高级攀岩技巧
第八章 攀岩技术训练
第九章 事故的预防
第十章 攀岩损伤及其预防
第十一章 资格认证
第十二章 攀岩比赛
第十三章 室外攀岩
附录作者介绍
作者简介:
约翰?怀特,英国攀岩教练,有20年的攀岩和教练经验,个人技术娴熟,攀登过100多个高难度岩墙。
审译:
周文峰,媒体人,曾任德国阿克塞尔?斯普林格媒体集团AUTOBILD CHINA总编辑,《旅行者》杂志编辑总监。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真的超乎了我的想象,它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入门速成”手册,而是真正深入到了攀岩运动的肌理之中。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不同攀爬风格——比如顶绳、先锋以及抱石——在安全规范和技术细节上的区分阐述,这种严谨性对于建立正确的攀岩观念至关重要。我记得有一次我在尝试一个技术点时总是不得要领,翻阅到其中关于“脚法精准度与重心转移”的章节时,作者用一种近乎哲学思辨的方式剖析了“抓点”与“蹬点”的微妙关系,瞬间让我茅塞顿开。它没有直接给出“这样做你就成功了”的简单答案,而是引导读者去理解背后的物理原理和身体协调性,这种启发式的教学方法,才是一个真正优秀的指南所应有的特质。读完后,我感觉自己对攀岩的理解层次都提升了一个维度,不再是单纯的体力对抗,而更像是一种动态的平衡艺术。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直是点睛之笔,色彩的搭配和岩壁纹理的质感处理得非常到位,一下子就能抓住我的眼球。我常常在书店里流连,寻找那些能让我眼前一亮的“硬核”指南,而这本《室内攀岩指南》无疑就是其中之一。我特别喜欢那种厚重的纸张质感,翻阅起来手感极佳,让人感觉这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艺术品。内页的排版布局也深得我心,信息密度适中,既保证了内容的详实,又避免了视觉上的压迫感。尤其是一些关键技术动作的图解,线条流畅清晰,即使是初学者也能一目了然地掌握要领。作者似乎非常懂得读者的需求,在章节的过渡处理上也颇为用心,让整个阅读过程流畅且富有节奏感,仿佛是在攀爬过程中循序渐进地学习一样,让人忍不住想要立刻拿起攀岩鞋冲向岩馆。整体而言,从视觉到触觉,这本书都传递出一种专业、可靠的信号,让人对其中蕴含的知识充满了期待。
评分对于像我这样热衷于长期进步的攀岩爱好者来说,健康和伤病预防是和技术提升同等重要的议题。这本书在这方面投入的篇幅和细致程度,让我感到非常惊喜和感激。它专门辟出一个单元来讨论攀岩常见的肌腱劳损、肩关节压力等问题,并提供了详尽的拉伸和核心力量训练方案。这些方案的描述极为具体,从组数、次数到动作的要点,都标注得清清楚楚,甚至配有针对性的辅助训练图示。这体现了编审团队深厚的行业经验,他们显然明白,一本好的指南,除了教你如何“向上爬”,更要教你如何“长久地爬下去”。我按照书中推荐的恢复性训练坚持了一段时间,发现原本有些酸痛的指关节和肘部确实得到了明显的缓解,这部分内容,可以说价值千金,是许多商业训练营都未必能提供的专业指导。
评分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有一种非常迷人的老派专业感,不像有些现代指南那样追求过于口语化或花哨的表达。它行文稳健,逻辑清晰,每一个技术术语的引入都伴随着清晰的解释,保证了读者不会因为专业名词的堆砌而感到困惑。特别是对于“路线阅读”和“动态发力”这些需要高度抽象理解的部分,作者的遣词造句精准而有力,仿佛能将攀岩馆内复杂的岩线图谱直接“翻译”成读者的脑内剧场。我注意到审译团队对中文语境的把握也做得极佳,他们没有生硬地直译西方的攀岩术语,而是采用了更符合国内攀岩圈认知习惯的表达,使得技术概念的落地性非常强。这使得阅读过程不仅是知识的输入,更像是一次与领域内资深专家的深度对话,严谨中不失温度,令人信服。
评分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对攀岩心理层面的探讨,这通常是工具书中容易被忽略但又至关重要的部分。《室内攀岩指南》花了相当的篇幅来剖析“恐高感”、“失败恐惧”以及“比赛压力”的处理策略。它没有空泛地说“保持信心”,而是提供了一套系统化的心理调适流程,比如如何通过视觉锚定来稳定情绪,如何在关键节点进行自我对话进行压力管理。我曾经因为一次重要的路线尝试失败而陷入瓶颈,是书中关于“将失败视为反馈而非终点”的论述给了我极大的启发。这种关注攀岩者内心成长的视角,让这本书超越了单纯的技术手册范畴,变成了一本陪伴成长的伙伴。它教你的不只是如何抓住一块岩点,更是如何坚定地迈出下一步,这种内在力量的培养,才是真正攀岩旅程的基石。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