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太极混元摄卫养生功
定价:29.00元
作者:陈武星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7-07-01
ISBN:9787117244879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陈武星、申云琴著的《太极混元摄卫养生功》以太极哲理作基础,内容图文并茂,一看就懂,一学就会,并详密地诠释了如何摄卫天地之灵气,通过修炼可取得养性、修身之效,并可涵养真元之气,调护和激发了人的心、意、神、劲,从而增强了体魄,调整了生理功能,练就了“金刚不坏”之身。
目录
预备功
视频一 预备功
降气洗脏功
视频二 降气洗脏功
视频三 降气收功
双掌揉球功
视频四 双掌揉球功
日月旋转功
视频五 日月旋转功
单腿提降功
视频六 单腿提降功
双腿提降功
视频七 双腿提降功
环形伸缩功
视频八 环形伸缩功
旋肩探臂功
视频九 旋肩探臂功
小磨盘功
视频十 小磨盘功
大磨盘功
视频十一 大磨盘功
乾坤开合功
视频十二 乾坤开合功
抱气归丹功
视频十三 抱气归丹功
保健按摩功
视频十四~十八 保健按摩功
转气大收功
视频十九 转气大收功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接触传统功法已经有十多年了,大大小小的气功、太极的书籍买了不少,但大多都是停留在“套路展示”的层面,真正能触及到“内练”核心的凤毛麟角。这本书最让我震撼的地方在于,它对“混元”二字的诠释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理论高度。作者没有将混元简单理解为两种力量的混合,而是阐述了一种“万物归一”的宇宙观,并将这种宏大的哲学思想,巧妙地融入到每一个起手落脚、每一个意守的关窍之中。举个例子,书中对“摄卫”二字的讲解,不仅仅是简单的防守或护持,它更像是一种对自身能量场的精微调控,比如如何在外力来临时,不僵硬地抵挡,而是以内在的虚空来化解和顺应,这种处理方式,极其考验练习者的定力和对劲力转换的敏感度。阅读过程中,我常常需要停下来反复揣摩一句话,因为它的每一层含义都像剥洋葱一样,需要一层层深入才能领会其精髓。这本书对于心法的要求之高,远超我的想象,它强调的不是肌肉的力量,而是神意的统帅和对“无形之形”的把握,这让我的练习方向一下子变得更加纯粹和专注,确实是一本能指引人深入内丹路径的宝贵典籍。
评分说实话,初看这本书时,我有点被它的文字风格吓到了。它大量运用了古雅的文言词汇和一些古籍中常见的描述方式,对于习惯了现代白话文的读者来说,门槛确实存在。我花了将近一周的时间,才算勉强适应了这种阅读节奏。但是,一旦适应之后,我发现这种独特的文风反而成为了一种强大的“心法滤镜”。它强迫你在阅读时必须慢下来,必须进入一种沉静的状态,这本身就是一种入门级的“定心”训练。比如,书中描述某个特定姿势时,会使用“气归息敛,神光内敛,如万古幽潭,不惊不扰”这样的句子,这种描述方式,比起“保持呼吸平稳”要有效和深刻得多,因为它直接诉诸于想象和意境,让你在脑海中构建出一个相应的精神场景。而且,书中的配图虽然是线条的,但其笔触非常苍劲有力,线条的粗细变化中,蕴含着力度的收放,这一点从书本上是很难被替代的,它让那些抽象的“内劲”描述有了一个可见的参照物,即便只是视觉上的参照,也极大地辅助了身体的领悟和模仿。
评分这本书的实用性和系统性,我认为是它最大的亮点之一。许多气功书籍往往重理论而轻实操,或者重招式而缺后续的进阶指导。然而,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非常贴合一个练习者从入门到精通的完整路径。它开篇就明确了练习者需要具备的身体基础和心理准备,哪些人适合,哪些阶段需要调整呼吸频率,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最难能可贵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日课”与“阶段检验”的标准。比如,在练习某个阶段满三个月后,应该达到的内部感受是什么,比如皮肤的微麻感、丹田的气团是否凝聚、夜间的梦境是否有变化等等,都有详尽的自我评估标准。这使得练习者不会因为看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气馁,而是可以根据这些内在的反馈,实时调整自己的练习强度和意念焦点。这种严谨的、可量化的(虽然是内在量化)指导体系,极大地增强了练习的科学性和持续性,让人感觉不是在盲目地模仿一套动作,而是在遵循一套科学的生命工程学原理进行自我修复和提升。
评分这本书真正让我感到“值回票价”的,是它对传统养生理念中“形神合一”的深入剖析。很多功法只谈形体导引,动作做对了,神意跟不上,效果便大打折扣。而这本书,恰恰花费了大量的篇幅来论述“神”如何在“形”的框架内自由运转,以及“形”如何为“神”提供安放的居所。作者似乎非常推崇“一动一静,一虚一实”的辩证关系。比如,在描述一个缓慢的缠丝动作时,他会反复强调,虽然身体在动,但内在的“心神”必须处于绝对的静止状态,这种内在的张力——外在的流动与内在的磐石——正是该功法精妙所在。这种对心神控制的细腻要求,让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以往的练习方式,原来很多时候只是在做“形体的体操”,而非真正的“心法导引”。这本书提供了一种思维框架,帮助我理解,每一次意念的微微偏离,都会在身体的经络中造成细微的阻滞,只有心神如镜,方能气血畅通。读完之后,我对“内功”的理解,从一个模糊的概念,转变成了一个清晰的、可操作的实践路径。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太有心了,封面选用的那种深邃的墨绿色,配上烫金的字体,立刻就给人一种沉稳、古朴的气息,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那种浮躁的养生手册,而是真正有深厚功底的经典。初次翻开时,我最先留意到的是它的排版,字体大小适中,行间距拉得恰到好处,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眼睛疲劳。而且,它里面对于每一个动作的描述,都配有精细的线条图示,这些图示并非那种简单粗糙的示意图,而是非常讲究力学和经络走向的专业插画,即便是初学者也能大致领悟到关键的意境。特别是对于呼吸配合的解析部分,作者没有简单地套用“深长匀细”这类空泛的词语,而是引入了许多古代导引术中的术语,比如“橐龁”、“抱元守一”等,虽然初读有些晦涩,但结合后文的注解和练习指南,便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层次感和对内在气机的调控要求。这本书的体例结构非常清晰,从总纲到具体招式,再到长期的调理方案,逻辑衔接得天衣无缝,显示出作者在整理和传授这一功法时,下了极大的苦功和极深的理解,绝非一般市面上那些东拼西凑的养生指南可比拟,它更像是一部内家心法的秘笈传承。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