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围棋手筋周周练——从10级到5级
定价:25.00元
作者:张杰著
出版社: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8-01-01
ISBN:9787559104144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平装-胶订
开本:16开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围棋手筋周周练》围棋专项训练丛书中的一套。围棋专项训练法是公认的科学有效的围棋训练方法。这套书出版后,不仅对爱好者自学训练有帮助,同时还可以作为培训学校的专项训练书。。
内容提要
《围棋死活周周练——从10级到5级》是“围棋死活周周练”系列书中的第二本,专门针对从10级到5级阶段的学生设计,内容涵盖了扩大眼位、三眼两做、吃接不归、占据要点等技巧的习题练习。内容安排循序渐进,由浅入深,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围棋死活周周练》是围棋手筋专项训练丛书的一个组成部分,围棋手筋专项训练丛书分为手筋、死活、官子三个大的系列,每个系列又按不同的级别分为五个分册。
目录
作者介绍
张杰,1970年生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祖籍湖北,围棋业余5段。自1994年开始从事围棋教育工作,参与过围棋教师专项培训、少儿培训等项目,在京城围棋培训界享有盛誉。自2002年起开始参与围棋图书的编撰工作,先后出版了几十种围棋读物,大部分图书成为少儿围棋图书的精品
文摘
序言
说实话,刚拿到这本棋谱的时候,我还有点将信将疑,毕竟市面上关于手筋的书汗牛充栋,很多都是“换汤不换药”的重复。但这本书的独到之处在于其选材的“精”和“准”。它没有追求大而全,而是紧紧围绕着10级到5级这个特定阶段棋手最容易在实战中犯错、也最容易通过局部改善来快速提升的那些“关键点”。我发现,许多我以为自己已经掌握的定式边角变化,在这本书里被重新审视和剖析,揭示了隐藏在表象之下的深层价值——如何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实利,如何在那一瞬间找到那个“唯一解”。这种对细节的极致打磨,让人不得不佩服作者深厚的功力。它不是那种高高在上、只谈论顶尖棋手的“天书”,而是真正扎根于我们这个段位棋手日常对局中的“实战秘籍”,读起来亲切,用起来有效。
评分从实战应用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价值简直是立竿见影。我开始尝试将训练中的手筋融入实战对局,结果发现,那些过去常常被对手利用的“死角”,现在反而成了我得分的利器。以前,我对某些复杂的“打劫”或“收官”变化总是心存畏惧,总想着避开,生怕算错一步满盘皆输。但经过这本书系统性的锤炼后,那种对复杂局面计算的恐惧感大大降低了。我发现自己对“势”的理解也更深入了,不再是单纯的看重眼位或实空,而是更注重全局的效率和厚薄的转换。这套训练体系,有效地将那些“死知识”转化为了可以信手拈来的“活技巧”,让我在实战中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它教会我的,是如何在瞬息万变的棋局中,精准地找到那个“最优解”,并且毫不犹豫地执行下去。
评分这本书的编排方式实在太有新意了,完全跳脱了传统棋谱的刻板印象。作者似乎深谙学习者的心理,不是一股脑地把所有技巧砸过来,而是采取了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教学策略。每一周的训练都像是一个精心设计的迷宫,初看之下,那些手筋变化似乎散乱无章,但等你真正沉浸其中,动手去推演几遍后,你会惊奇地发现,每一步的设置都有其内在的逻辑和梯度。我特别欣赏它对“效率”的强调,很多时候,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变化,在实战中却能扭转乾坤,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棋手,在你最需要的时候,轻轻点拨一下,让你豁然开朗。它不是告诉你“怎么做”,而是引导你“为什么这么做”,这种思维层面的训练,远比单纯的死记硬背来得扎实和持久。对于我这种总是感觉棋力停滞不前的中低段棋手来说,这种循序渐进的引导,是突破瓶颈的关键钥匙。
评分阅读体验上,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人性化,完全没有市面上很多教材那种枯燥的“口号式”教学。它的版面设计非常清爽,图谱的留白恰到好处,不像有些书把棋盘塞得满满当当,让人一看就头大。更重要的是,作者在解析变化时,语言非常风趣幽默,偶尔穿插的那些关于棋局中“心境”的描述,比如在劣势时如何保持冷静,在优势时如何避免轻敌,这些文字指导,在无形中提升了读者的棋局观和心理素质。坦白讲,围棋不只是计算,更是心性的磨练。这本书成功地将技术训练与心性培养结合了起来,让每一次的练习都变成了一次享受,而不是负担。我感觉自己不再是单纯地在“学招式”,而是在和一位睿智的长辈一起,慢悠悠地品味围棋的乐趣和精髓。
评分我通常是一个很难坚持系统训练的人,很容易被新鲜事物吸引而三心二意。但是这套周周练的结构,设计得极其巧妙,它利用了人对“阶段性目标完成”的内在满足感。每到一周结束,完成既定的训练量后,那种“今天又战胜了昨天的自己”的感觉,会给我带来极大的成就感,这种正反馈机制,让我心甘情愿地投入下一周的挑战。而且,它的难度曲线设置得非常平滑,不会让你在第三周就遇到一个完全无法理解的难题从而产生挫败感。它像是一个非常耐心的教练,总是在你快要放弃的时候,用一个刚刚好的激励点把你拉回来。这种对学习节奏的精准把握,是很多教材望尘莫及的,它真正理解了中级学习者需要的是持续的动力而非一时的刺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