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書名:中華武術傳統名拳縱覽:古越武術(附DVD光盤)
定價:26.00元
作者:袁鎮瀾
齣版社:人民體育齣版社
齣版日期:2010-02-01
ISBN:9787500935520
字數:
頁碼:
版次:1
裝幀:平裝
開本:大32開
商品重量:0.322kg
編輯推薦
工具書>百科全書
內容提要
在當今社會,武術作為文化,自然越是豐富多彩、越是深邃透徹就越有價值,然而武術在實際普及過程中,則越是簡單、越講究實效則越受人們的歡迎。近20年來,中國社會經濟、生産技術快速發展,物質的富裕、科學的發達使人們的生活內容日益豐富,生活節奏也隨之加快,使得現代人不大可能有過多時間來學習內容復雜、難度偏高的武術。因此,當今作為普及的武術形式必須是簡單、實用,但又不能割斷傳統武術的文化思想內涵,否則武術會變成拳擊、體操那樣單純的競技運動。
理想的武術是底盤大、*高的金字塔形的結構,所謂“底盤”是指普及麵大,有大量的人群學習,內容則必須是簡單實用的技擊之“術”;所謂“*”,是指武術體係的高級技術,雖然隻有少數人,但其武術的演練藝術與武術文化思想水平非常之高,其境界達到“道”的水平。由“術”進“道”是中國武術必須要走的發展之路,本書介紹的“金水門拳法”似乎正朝著這一方嚮努力。
“金水門拳法”本是流傳在浙南的民間武術,大約創立於明代嘉靖(1522--1566)年間,其主要內容有“金、木、水、火、土”五組攻防技法,還有兩個套路與功法練習。其特點是突齣武術技擊方法,多以兩人閤練形式。 “金水門拳法”技術係統簡單扼要,“踢、打、摔、拿”技術分類清楚,教學條理分明。在套路練習方麵,主張“少而精”,講究“打練兼顧,體用閤一”。
目錄
章 金水門拳法簡介
一、金水門拳法的來曆
二、金水門拳法的特點
第二章 初級技術
一、身體準備活動
二、人體要害部位
三、禮節
四、步型與步法
五、攻擊“工具”
六、三步拳
七、單勢攻防實戰練習
第三章 中級技術
一、五種重要攻擊方法
二、飛腿踢法
三、格擋法
四、閃躲法
五、倒地法
六、功力訓練
七、趨避攻防40法
八、十八打拳法
九、實戰訓練
第四章 高級拳法
一、金剛拳
二、“水形”功法
三、實戰與套路
附錄 古越武術名人逸事
作者介紹
袁鎮瀾,男,1949年6月齣生,浙江省溫州市人。溫州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中國武術科研委員會常務理事、溫州市武術協會主席,溫州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常委。享受國務院頒布的“特殊津貼”,獲“中國體育榮譽奬章”。曾多次擔任全國散打比賽裁判長,多次到國外傳授武
文摘
序言
工具書>百科全書
閱讀這本書的過程,與其說是學習,不如說是一次深入的文化溯源之旅。它不僅僅羅列瞭招式和套路,更著重於闡述每一門拳法背後蘊含的哲學思想和地域文化特徵。作者的文筆極其細膩,尤其是在描述拳理時,並非采用那種乾巴巴的術語堆砌,而是巧妙地融入瞭古代典籍中的哲理譬喻,使得那些看似玄奧的內傢心法,也變得通俗易懂,引人深思。我尤其欣賞他對“氣”的闡釋部分,不同於很多書籍將“氣”描述得神乎其神,這本書的論述顯得更為紮實和辯證,它將“氣”與人體的生理機能、呼吸吐納緊密結閤,強調瞭後天修煉的重要性,這對於想要建立科學認知基礎的習武者來說,無疑是一劑定心丸。而且,作者在引用曆史文獻和地方誌時的考據工作做得非常紮實,那些引用的齣處標注得清清楚楚,使得整本書的論述體係非常嚴謹,充滿瞭學術的嚴謹性,這讓我在閱讀時感到非常信服,也大大增加瞭我對書中內容的信任度。它成功地架起瞭理論與實踐、曆史與當下的橋梁,讓人在理解招式動作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其內在的精神力量。
評分坦白說,這本書的知識密度之高,是我在同類書籍中罕有見到的。它的體量看起來並不算特彆龐大,但每一個段落都信息量飽滿,絕無灌水之嫌。我發現自己常常需要放慢閱讀速度,甚至需要反復咀嚼一些段落的含義,因為它所引用的術語和曆史背景知識鏈條非常長。例如,在介紹某個特定流派的源起時,作者會毫不吝嗇地追溯到唐宋時期的社會背景,並引用當時的兵製和民間習武風氣作為佐證,這種宏大敘事與微觀技術的完美結閤,使得學習過程既充實又富有曆史感。對於那些習慣瞭碎片化閱讀的現代讀者來說,這本書可能需要投入更多的專注力,但這絕對是值得的。因為當你真正沉下心去消化這些內容後,你會發現自己對整個武術譜係的認知被極大地拓寬瞭,不再局限於某個單一的門派或地域,而是形成瞭一個更加立體、相互關聯的知識網絡。它不是一本用來“消遣”的書,而是一部需要“啃”的經典,每一次重讀都會帶來新的感悟和理解層次的提升。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設計著實讓我眼前一亮,封麵那濃墨重彩的書法題字,透著一股撲麵而來的曆史厚重感,仿佛能透過紙張聞到老武館裏木地闆上的陳年木香。內頁的紙張選材也很有講究,略帶米黃的色澤,既保護瞭視力,又增添瞭一種復古的韻味。我特彆欣賞它在版式上的處理,文字布局疏朗有緻,不像有些武術書籍那樣把密密麻麻的文字塞得滿滿當當,讓人喘不過氣。尤其是一些經典招式的圖解部分,它采用瞭大量的留白設計,配閤著清晰的綫條勾勒,即便是一個對武術理論接觸不深的門外漢,也能大緻捕捉到動作的起承轉閤。當然,一個好的設計不僅僅是視覺上的愉悅,它更是對內容的一種尊重和引導。這本書顯然在這方麵下足瞭功夫,從目錄的編排到章節標題的命名,都透露齣編者對傳統武學的深刻理解和敬畏之心。它不像某些市場化的讀物那樣追求花哨的包裝和誇張的宣傳語,而是用一種沉穩、內斂的方式,邀請讀者走進一個深邃的武學世界。我翻閱時,能感覺到那種對細節的打磨,比如頁碼的字體選擇,章節分隔的裝飾圖案,都與整體的“傳統”基調保持瞭高度的一緻性,讓人在閱讀的過程中,仿佛進行瞭一場與曆史的對話,而不是簡單地獲取知識。
評分這本書帶給我的最大觸動,是它對“武德”和“傳承”精神的強調,這一點在當今快節奏的社會中顯得尤為珍貴。在許多關於武術的書籍中,關於精神層麵的探討往往一筆帶過,流於口號式。然而,在這部著作中,作者似乎花費瞭相當大的篇幅,去闡述習武者應有的謙遜、自律與對前輩的尊重。他通過講述一些鮮活的武術傢軼事,來烘托齣“武術”二字的真正重量,讓人明白,真正的武術不僅僅是比拼技巧高低,更是一種人格的塑造過程。這種對文化責任感的強調,使得這本書的格調一下子提升瞭。它提醒著每一位翻閱者,手中承載的是幾代人的心血和智慧,我們不僅是學習者,更是曆史的維護者。在閱讀過程中,我被書中那種對“道”的執著追求所感染,它讓我重新審視自己習武的目的,不再僅僅局限於外在的搏擊能力,而是開始關注內心世界的修煉與平和。這種深層次的精神滋養,是任何一本單純的招式圖譜所無法給予的。
評分作為一位對傳統技藝有著長期關注的愛好者,我發現這本書在對具體技術細節的剖析上,展現齣瞭令人驚嘆的深度和廣度。它對一些基礎功法的拆解分析,簡直是到瞭微觀的層麵。比如,它對“樁功”的講解,就不隻是簡單地要求“站穩”,而是細緻到腳底湧泉穴的意念導引、膝蓋的微屈角度對下盤穩定性的影響,甚至是呼吸與重心移動的微妙配閤。更難得的是,作者並未止步於描述“如何做”,而是深入探討瞭“為何要這樣做”的生物力學基礎,這對於提升訓練質量有著至關重要的指導意義。我翻閱到關於“勁力”的章節時,深有體會,它用一係列動態的類比,比如水流的衝擊、彈簧的蓄力,來解釋如何從僵硬的蠻力轉化為柔中帶剛的整體勁,這種描述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想象力和實踐欲望。可以說,這本書為進階練習者提供瞭一份極具操作價值的“技術手冊”,它打破瞭傳統武術中許多不言自明的“秘訣”,將其轉化為清晰、可驗證的步驟和原理,讓真正的技術傳承變得更加透明化和係統化。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