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中国武术大典
定价:56000.00元
作者:释永信
出版社:中国书店
出版日期:2012-03-01
ISBN:9787514901542
字数:
页码:
版次:1
装帧:线装
开本:16
商品重量:0.4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中国武术大典》的收书范围将突破狭义的武术古籍范畴,延伸到与武术有关和有交叉关系的图书领域,既学界提过的“大武术”范围。收书时间以汉简《引书》为早,大致上起于汉代,下限到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这一大型武术丛书内容包含四大部类:一是武术专著和武术家的学术
目录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这本书的装帧和印刷质量简直让人爱不释手,那种沉甸甸的质感,配合着精美的纸张,拿在手里就感觉像是在触摸一部厚重的历史。我特别留意了插图部分的细节处理,色彩的过渡自然,线条的勾勒更是精准到位,即便是最细微的动作分解,也能清晰地展现出武术套路的精髓。比如,书中对于一些传统器械的图解,那些复杂的结构和材质的描绘,无不体现出编纂者在资料收集上的严谨和对艺术性的追求。要知道,很多武术书籍为了追求篇幅往往会牺牲视觉体验,但《中国武术大典》在这方面做到了完美的平衡,它不仅仅是一本知识的载体,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艺品。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进行一次视觉上的盛宴,那些历史照片的选取,也极具考究,仿佛能带你穿越回那个刀光剑影的年代,感受老一辈武术家的风采与气度。整体而言,从物理层面上讲,这本书的制作水准,足以傲视同期出版的同类书籍。
评分这本书的篇幅之宏大,内容之包罗万象,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但最让我称道的是其编纂的结构和逻辑性。它没有采用简单的年代顺序或地域划分,而是建立了一套多维度的检索系统,让专业人士和初学者都能找到自己的切入点。比如,当你对某一特定器械(比如双鞭或虎尾鞭)感兴趣时,可以迅速定位到其历史、不同流派的套路差异、以及对应的训练方法。这种清晰的层级划分,极大地提升了阅读效率。我尤其欣赏它在“武德”与“礼仪”章节的篇幅占比,这在很多纯粹追求技击实战的书籍中是常被忽略的。作者用相当的笔墨强调了习武者的道德操守和社会责任,这使得《大典》不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本关于“为人”的教科书,体现了中华武术“止戈为武”的核心精神,这一点非常难得。
评分我花了很长时间来研究这本书中关于不同拳种流派的源流考证部分,可以说是大开眼界。作者显然在这方面下了苦功,不是简单地罗列名录,而是深入挖掘了不同地域、不同家族之间武术传承的微妙联系和演变轨迹。特别是对于一些已经几近失传的“秘笈”心法的文字描述,虽然受限于篇幅和传统保护的考虑,没有直接给出“口诀”,但其对内功心法哲理层面的阐释,那种由外形到内里的渐进式引导,其深度和启发性远超一般武术理论书籍的肤浅论述。我惊喜地发现,书中对于“劲力”的生成和运用,不再是停留在肌肉收缩的表层概念,而是结合了中医经络学和道家养生思想,提供了一个更具系统性的理解框架。这种跨学科的融会贯通,使得整部著作的理论高度得到了显著提升,让读者在学习技法的同时,也能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
评分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有一种强烈的历史使命感被唤醒。它不仅仅是对“武术”这一概念的梳理,更像是对一种濒临消逝的文化记忆的抢救和重塑。我感受到编纂团队在文字背后的那种近乎虔诚的态度,他们对每一个历史人物的生平和事迹都力求还原真实,对每一段武术典故的考证都做到了穷尽所能。特别是那些关于民国时期武术团体活动的记载,那些鲜活的文字仿佛将尘封的档案重新打开,让我们得以一窥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里,武术家们如何在时代洪流中坚守和传播自己的技艺。这本书的价值,已经超越了单纯的体育范畴,它沉淀了中华民族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底色。它让我们明白,武术不仅仅是拳脚功夫,它是一种承载着民族精神与文化基因的活态遗产。
评分从一个长期练习者和教学者的角度来看,这本书在技法讲解上的细致程度,简直可以作为我们训练时的标准范本。它没有使用太多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来故作高深,而是尽量用清晰、直观的语言描述每一个架势的重心转移和发力点。我拿其中一个很少被公开讲解的擒拿手法来对比我目前所学的版本,发现书中提到的“借力打力”的瞬间节奏点把握,更加强调了呼吸配合的重要性,这一点是很多口传心授的师傅在传授时容易一带而过的关键细节。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一套完整的、循序渐进的“阶梯式”训练计划,从基础桩功到高阶套路,每一步都有明确的量化指标和自检方法。这对于那些没有名师指点的偏远地区习武者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它提供了一个科学、可靠的自我提升路径图。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